书艺公社

 找回密码
 快速注册

快捷登录

搜索

正在浏览本主题的会员 - 3 在线 - 0 会员(0 隐身), 3 游客

  • 只有游客在线
楼主: 雨悦

一起来学:书法小常识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7-6-19 21:29 | 显示全部楼层
em13 em1 em1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7-6-24 17:10 | 显示全部楼层
谢谢斑竹,我学会不少东西!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7-6-28 20:35 | 显示全部楼层
收益非浅啊!!!
谢谢了!!!
em1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7-6-29 19:33 | 显示全部楼层
逐帖阅读,全部下载,准备放在电子书里,利用上班时间慢慢学习。叹版主:积沙成塔,积木成林,积水成渊,积少成多,书法百科,诲人不倦……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7-7-1 17:55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244 雨悦 的帖子

好好学习。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7-7-1 18:02 | 显示全部楼层
书法纂刻需要准备什么?

书法纂刻需要准备 刻刀 印床` 薄纸 水和毛笔 墨水 镜子```


[ 本帖最后由 雨悦 于 2007-7-1 18:07 编辑 ]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7-7-1 18:09 | 显示全部楼层
在练书法的过程中,什么是慕?什么是临?应该哪样在先?

何谓临摹?两者关系如何?

    临摹,摹仿书画之法。临与摹有别:摹是以薄纸蒙在范本或影本上照着书写,通常称为“写仿影”;临是置选帖、范本在一旁(通常是左帖右砚),看着字的点画、结体和气势,仿照书写。宋代黄伯思《东观余论·论临摹二法》云:“世人多不晓临摹之别。临,谓以纸在古帖旁,观其形势而学之,若临渊之临,故谓之临。摹,谓以薄纸复古帖上,随其细大而榻之。若摹画之摹,故谓之摹。临之与摹二者迥殊,不可乱也。”

    清代康有为《广艺舟双楫》云:“学书必须摹仿”,“欲临碑必先摹仿,摹之数百过,使转行立笔尽肖,而后可临焉。”学书的步骤一般是先摹后临。因为摹有字帖、影本作依托,比较容易些。通过摹,锻炼自己的目力心力和书写能力,初步掌握帖字用笔和结体的基本规律。摹帖时,既要注意笔画的形状?又要细察字的气势神采,做到眼观、神会、手摹,使之笔笔尽肖,切忌机械地描绘。摹了一段时间后(不宜太长),即应转入临帖。临,比摹难度大,要求高。它是无依托,以自己目力心力所及,用笔写出字帖、范本一样的点画、结构和神采来,即不但要形似,而且要神似。它是把古碑帖和名家好字学到自己手上来的必须采用的有效的方法,是学习书法的一项基本功。历代书家没有一个不是从“临”中成长起来的。谁肯在临上动脑筋下功夫,谁就会有大的收获和成就。临,包括对临和背临。对临,是面对选帖、范本,照着书写,所谓“以目导心,以心运手”,追取帖字的效果。背临,是在对临的基础上,熟记帖字的笔意、用笔和结体,不观帖而临习之,要求不看帖也能写出对临时所写出的效果来。它是检验自己对临成果和真实书写能力、进一步加深理解选帖,把所临帖学到手的有效方法。

    宋代姜夔《续书谱·临摹》云:“临书易失古人位置,而多得古人笔意;摹书易得古人位置,而多失古人笔意。临书易进,摹书易忘,经意与不经意也。”这是对临、摹的利弊和得失的经验总结。摹写,因为下边有影格依托,笔随影走,容易得原帖字的点画位置和形体结构。也正因为有这种依托,摹写时往往会忽略笔意的表达。摹了之后,容易忘却,不易巩固。临,是靠自己的目力心力去书写,较易体现原帖字的笔意,但因为无依托,往往易将原帖字的间架位置写走形。因此,临、摹都应“经意”,认真对待,先摹后临,临中亦可再摹,临摹交错,互相结合,兴利去弊,取长补短。如此不断努力,就可化古为我,兼得帖字之形神。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7-7-1 18:13 | 显示全部楼层
魏碑书法《龙门二十品》具体指的是哪二十品?


“龙门二十品”指选自龙门石窟中北魏时期的二十方造像题记,是魏碑书法的代表。魏碑上承汉隶,下开唐楷,兼有隶楷两体之神韵。
    其中十九品在古阳洞,一品在慈香窟。二十品的称呼最早见于清代康有为所著的《广艺舟双楫》和方若所著的《校碑随笔》。内容一般是表达造像者祈福消灾的。。它的书法艺术是在汉隶和晋楷的基础上发展演化,从而形成了端庄大方、刚健质朴、既兼隶书格调,又孕楷书因素的独特风格,是北魏时期书法艺术的精华之作、“魏碑”体的代表。

    “龙门二十品”计有:《比丘慧成为亡父始平公造像记》、《长乐王丘穆陵亮夫人尉迟为亡息牛撅造像记》、《步轝郎张元祖妻一弗为亡夫造像记》、《北海王元详造像记》、《司马解伯达造像记》、《云阳伯郑长猷为亡父等造像记》、《新城县功曹孙秋生二百人等造像记》、《邑主高树和维那解伯都卅二人等造像记》、《比丘惠感为亡父母造像记》、《广川王祖母太妃侯为亡夫广川王贺兰汗造像记》、《邑主马振拜和维那张子成卅四人为皇帝造像记》、《广川王祖母太妃侯为幼孙造像记》、《比丘法生为孝文皇帝并北海王母子造像记》、《北海王国太妃高为亡孙保造像记》、《比丘道匠为师僧父母造像记》、《辅国将军杨大眼为孝文皇帝造像记》、《陆浑县功曹魏灵藏造像记》、《安定王元燮为亡祖亡考亡妣造像记》、《齐郡王元佑造像记》、《比丘尼慈香、慧政造像记》。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7-7-1 18:16 | 显示全部楼层
形容“书法很有力度”的一个词叫什么?


词目 力透纸背
发音 lì tòu zhǐ bèi
释义 形容书法刚劲有力,笔锋简直要透到纸张背面。也形容诗文立意深刻,词语精练。
出处 唐·颜真卿《张长史十二意笔法意记》:“当其用锋,常欲使其透过纸背,此成功之极也。”
示例 意在笔先,~。(清·赵翼《瓯北诗话》卷六)
力透纸背

    书画中的“力”是点画、线条形质、作者内在精神的一种表现,较为抽象。从具体运笔去看,如果能中锋行笔,即行笔时笔毛均匀铺开,笔心在笔画中行走。手臂的力量能通过柔软的笔锋切进到纸中去,这就叫“力透纸背”。如果行笔时笔毛拧得变形了或扭成一团、笔毛没调整好,没有使它均匀铺开,笔毛像抹油漆一样从纸上扫过。这样的笔画是“抹”出来的,像墨猪,就无从谈笔力了。笔画的力度与线条的粗细、长短没关系,关键在于作者调整驾驭毛笔的能力,和运用中锋行笔。

    从褚遂良的《雁塔圣教序》中,我们可以看到,有很多细小的笔画,虽细若游丝,但力若千钧。从颜真卿的《颜氏家庙碑》中,你能感觉到画笔凝重,笔笔如铁钩银画。这都是力透纸背的典范之作。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7-7-1 18:20 | 显示全部楼层
书法里有"黑体"吗?


传统书法中无“黑体”一说,但在现代美术字、印刷字体中的确有“黑体”字。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快速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本站网友发表的所有内容,均为原作者的观点,不代表书艺公社的立场及价值判断。
网友发表评论须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各项有关法律法规;尊重网上道德,严禁发表侮辱、诽谤、教唆、淫秽内容;
承担一切因您的行为而直接或间接引起的法律责任;您在书艺公社论坛发表的言论,书艺公社有权在自身所属的网站、微信平台、自媒体等渠道保留、转载、引用或者删除;
参与论坛发帖及评论即表明您已经阅读并接受上述条款。

·版权所有2002-2019·书艺公社网(SHUFA.org) ·中国·北京·
Copyright 2002-2019 SHUFA.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电子邮件:shufa2008@126.com

甲骨汉字对应表 | 说文解字注速查表 | 繁简字转换表 | 干支公元对照表 | 岁时表 | 常用礼语 | 中国历代年号速查表
广告服务 | 联系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