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艺公社

 找回密码
 快速注册

快捷登录

搜索

正在浏览本主题的会员 - 11 在线 - 0 会员(0 隐身), 11 游客

  • 只有游客在线
楼主: 网站编辑

【全景报道】“如沐春风”谢汉彬艺术作品展(2015.3.15 广东清远)

[复制链接]
 楼主| 发表于 2015-3-18 22:08 | 显示全部楼层
如沐春风
谢汉彬艺术作品展

(2015.3.15 广东清远)
A36A9194.jpg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5-3-18 22:08 | 显示全部楼层
如沐春风
谢汉彬艺术作品展

(2015.3.15 广东清远)
A36A9200.jpg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5-3-18 22:08 | 显示全部楼层
如沐春风
谢汉彬艺术作品展

(2015.3.15 广东清远)
A36A9202.jpg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5-3-18 22:08 | 显示全部楼层
如沐春风
谢汉彬艺术作品展

(2015.3.15 广东清远)
A36A9209.jpg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5-3-18 22:13 | 显示全部楼层
一言从艺随笔
一、  前贤从艺,艺心为本;艺品为上。若论艺心,今谓之态度,必正心、诚意、格物、致知、进以修身、齐家,达济天下。所以进德修业、心正意诚、含忍涩行、孜孜不倦,今古一致,务必要经历复杂而漫长的炼狱过程。
    论及艺品,亦即素养,必要有三:其一、树哲人思辨之能;其二、含诗者之情怀;其三、植将军之气魄。三者互养,不可划缺也。
二、从艺的道上考量自己是否能走下去或走出来的五方面基本因素:寿命、努力、机缘、灵气、胆气。缺一不可。

三、从事艺术这个职业,它不是一件可以速成的事情,是含忍涩行的,是韬光养晦的,在某些方面必须是有些悲情的,但又是英雄的;甚至会在爱与痛的情愫里、生与死的生命体里极端的纠结的状态下去担当、去取舍的。历代前贤之所以大成于正果都善于或自觉的体味着含忍涩行带来的沉着痛快,韬光养晦的赋予真实永恒;善于把极端生命历程中转化为极致生命个体。作为真正地艺术个体在此是没有选择的余地,只能直面以对。
四、作为真实生命个体,灵魂与肉体共生,两者常有距离感,要不断勇敢的把灵魂放飞出去;又不断理性的把她找回来。灵魂可以出窍,但不能丢了,如果飞走了找不回来就会无病呻吟、行尸走肉,那不但是艺术方面这样,就从事任何一个行业的人们来说都是很可怕的。只有灵魂及时的归位,回归真我,以求大爱,艺术以及其它才有存在的真正意义。
五、人有两性, 人的社会性和动物性.两者会以温和与热烈、平静与激情、理性与感性、内敛与外扬等性征出现;就个体人而言,两者相互制衡、相克相生.人不可能一生下来就能达到无欲无求或者一生不求的境地。人不可无求,不求物欲亦求信仰,终有一求以伴之。于我而言,无欲无求是无上境界,可以供养于心以规我思我行。
六、从艺要学会对话。第一、要对话古人;第二、要对话自然;第三、要对话当下;第四、要对话自己;第五、要对话未来。
七、作为艺术本体,在与社会共生同时是需要关照自我。文化艺术属上层建筑,乃形而上之事。特具传承性与前瞻性。艺术个体务必感怀身悟、修德进业、力求楷模、以致内圣。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5-3-18 22:14 | 显示全部楼层
笔墨追寻“无我之境”
——谢汉彬其人其艺管窥
高庆春
2003年夏一次偶然的机会,我到广东清远,通过朋友介绍认识了谢汉彬。那时候,汉彬还是一位青年教师,业余时间研习书画篆刻。有了这个机缘10年后,在我差不多忘了这个年青人时,他忽然来到北京主动联系到我,这段缘分就接续上了。通过交流看他的作品,特别是参观他近期的个展,对汉彬有了全面的认识。总的感觉谢汉彬是一个勤奋、睿智、坚韧、执着、有追求、有品位的青年书画家。
因为汉彬是修哲学的,所以无论他的创作还是为人做事都有一套属于他自己的认识观和方法论,只要他认准的事,就一定要做好,别人无法改变。在执迷于书画研习方面,他舍弃了很多东西,孑身一人“漂”到北京,研习、求艺、自修,全身心地投入进去、心无旁骛、潜心研究,不达目的绝不罢休。在汉彬看来“得”大于“失”,是值得的。这份执着和投入不是一般的年轻人都能做到的。总之,我对汉彬有了全新的认识。
从他的艺术追求看,有几个鲜明的特点:
其一,书画兼修、探赜索隐。自古书画同源,书画相通、互为影响和作用。他在不断地体悟、探索书画艺术的过程中颇有心得。多年来,汉彬一直在书画艺术上孜孜不倦地临习、研究,下了很大功夫。甲午秋北京的小型个展上,感受到其鲜明的艺术追求,作品质量亦可圈可点,在同龄人当中也是出类拔萃的。他对传统书法绘画所作的深入探究,来自一份坚守和虔诚。能做真正到淡泊名利、忘却尘嚣、潜心在自己的艺术世界里,做细致入微的研究。
汉彬为人也很坦诚、有主见,无论外面世界多么精彩、当下艺术界多么有诱惑力,都不为所动。摆正心态,淡然面对,用自己独立的认知力和判断力,不断地专注、不断地追寻。这一点深深地打动了我。
汉彬的绘画追溯宋元。宋元绘画是中国绘画史上的一个高度,其画风、表现技法都相当细腻、成熟,成为后世典范。汉彬究心于宋元,尤其在花鸟画方面,对传统技法研究痛下功夫,掌握其基本规律。同时兼及明清流派绘画,广泛地在传统和经典的海洋里汲取有益的养分。通过沉入传统绘画堂奥,夯实基础、厚积薄发,进而使笔下艺术语言更为丰富、纯净。在书法领域,汉彬主要取法魏晋,兼顾民间书法,以研习小楷、小行书为主,旁参敦煌写经、民间墨迹,使他的书法既有高格调的魏晋意韵,又有鲜活生动的笔调和趣味。以致他的书法放在他画里相得益彰,搭配协调、融为一体。
其二,由技入道、笔法融通。无论是书法还是绘画,要把握基本技法和造型不难,只需通过努力、通过正确的训练方法都可以加以解决,难在笔墨技巧的磨砺,特别是笔法。中国传统书法绘画语言里非常讲究笔法,历代书法名家尤为重视笔法。蔡邕《九势》云“惟笔软则奇怪生焉”。黄宾虹在其《笔法要诣》中指出:“笔法传自古人,练习在于自己,好学深思,心领神会。用笔之道,其要有五:曰平、留、圆、重、变。”黄宾虹所总结用笔的五个特征普遍适用于书画艺术,对于我们现在笔法运用仍有现实意义。但要真正把握的笔法的精髓,并非易事。汉彬在书画研习创作时也特别关注到笔墨技法,用心体会笔法的妙处,挥运于手、了然于心,以书之笔法入画之画法。中国的文人画讲究用书法的笔法表现笔墨趣味,书写的笔意是文人趣味比较高的一种表达手段和追求。当然,书法笔法运用到绘画上还需要转换。这个转换要通过对绘画的理法与运笔笔法内在的关系进行深入研究、整合,长期实践,顺其自然而来。不可生搬硬套,不能一蹴而就。需要转化、变通、悟道,需要潜移默化的过程。另外,中国绘画原理与中国哲学思想相通,尤其讲究中庸、虚实观,虚中有实、实中有虚。汉彬绘画作品无论在经营位置、传移模写,还是应物象形、随类赋彩上都不是简单的笔墨堆砌,而是心灵世界的再现,是由“技”入“道”的艺术呈现。
其三,崇尚“无我”、渐入佳境。国学大师王国维在《人间词话》中说,词“有我之境、无我之境。有我之境,以我观物,故物皆著我之色彩。无我之境,以物观物,故不知何者为我,何者为物。无我之境,人惟于静中得之。有我之境,于由动之静时得之”。王国维的《人间词话》的经典论述适合于书画艺术的美学追求。我觉得汉彬的绘画,已注意到由“有我之境”向“无我之境”的转变和探索,由写物向写心的过渡,当然这过程中尚需要时间的考验,需要不断充实、提炼个性化的艺术语汇和个性符号。
书为心画,画为心声。观汉彬的画作能深切地感受到他的所追求的艺术气息以及他的内心世界,他内心追求一种恬淡、静谧、闲适和淡定的意境。这里中国传统哲学的虚静理论似乎对他发生了作用。他特别关注培养“静”的境界,清静之境、非静止之境,而是静中寓动,动中有静。关注书与人、画与人的协调一致性,这是中国书画艺术追求的完美之境。汉彬正为此做着努力,一步步地扎实前行。
其四,求新求变、探索不止。汉彬除了在传统书画领域探索之外,还涉足陶瓷艺术领域。我看了他的陶艺绘画作品很受启发。这些作品既保持了传统绘画的表现技法和艺术精神,又能在瓷的特殊材质上展现新的艺术追求,有新的表现手法和新的创造,令人耳目一新。无论从构图还是设色,以至墨法、层次,打破常规、不计工拙,呈现出新颖、鲜活、赋有生命活力的景象。从这些新的探索中可以看出汉彬对艺术不懈追求的执着精神及所结出的累累果实,让人欣喜不已。如果这些写瓷探索作品所积累的新经验,能再进一步反哺传统绘画,互相补充、互为滋养,对一个作者来说,或许会有新的启迪。同时,尚需对新的技法加以提炼和取舍,强化独立的艺术语汇,使艺术表现力达到最佳的状态。
对于谢汉彬的书画艺术,我充满了期待。有理由相信他会取得更理想的艺术成就。

2014.12.27于北京
(高庆春,中国书法家协会理事。西泠印社理事。中国文联书法艺术中心副主任。)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5-3-18 22:15 | 显示全部楼层
用功弥勤、见钜丽之观
——读汉彬之案牍绘事
                           
                     
时雨夜过,春泥皆润。晓起,碧翁开霁颜,舒经活络,可谓畅悦。
适逢汉彬造访,邀之品茶游艺,其乐融融。谈及近况,获闻其作品新集即将付梓问世,甚喜。嘱余文稿一篇。基于共勉,亦允作之。
结识汉彬,源于中国艺术研究院中国书法院授课之时。机缘巧至,师友相待,甚为融洽。
汉彬,中国书法院研习书艺、篆刻。书印皆能,乃自然而然之事实也。尔后又得知其修画艺多年,并于学士学位后攻读广州美术学院国画专业研究生课程,一路风雨,马不停蹄,实属意外,甚为感动。
前贤从艺,艺心为本;艺品为上。若论艺心,今谓之态度,必正心、诚意、格物、致知、进以修身、齐家,达济天下。汉彬禀性谦和、进德修业、心正意诚、含忍涩行、孜孜不倦,今之时世,亦为难得,实感欣慰。
论及艺品,亦即素养,必要有三:其一、树哲人思辨之能;其二、含诗者之情怀;其三、植将军之气魄。三者互养,不可划缺也。
以之对照,汉彬,哲学学士,参悟圣贤,礼拜宗学;天性烂漫,感怀真挚;果敢担当,乃翘楚之质也。
今观赏汉彬所作松梅竹石、禽鸟虫鱼皆顾盼生情,格调秀逸,韵致隽永,画面明丽,入幽出朗,别样新颖,禽鸟相逐,合和吉祥,翳荟之趣,如坐幽谷。得此之气象,表为意料之外;实为情理之中。
假以时日,持之以恒,脱尽凡近,用功弥勤,则以期钜丽之观,此众可待耶!
简文素句,籍以共勉,述至如此, 是以为文。

刘彦水
癸已初夏于北京季丰堂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5-3-18 22:16 | 显示全部楼层
一言 这怂
不敢半点轻薄浮躁
扶着古人的肩膀
慎敬六法
作揖
“先生 先生”
又拉着新意的小手
浅浅的说
“可能一位好的艺术家只能是位悲情英雄”
还记得
那年 和一言偶遇
军军窑
这怂 淡言寡语
静谧
久品
一言 一直在
不同媒材间 默默地
“给内心深处 添柴把蜡”
2014.12.25
缪峰
长途汽车上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5-3-18 22:24 | 显示全部楼层
写字画画刻人生
——谢汉彬艺术欣赏


艺术是一种修行。
虽然不是青灯黄卷,暮鼓晨钟。但也需要焚膏油以继晷,恒兀兀以穷年,在这条寂寞之路上默默前行;
艺术是一种选择。
在富贵和清贫之间,在热闹和冷寂之间,在快乐和郁闷之间,在开心和纠结之间;
艺术更是一种品格。
能折射出一个人的性格、品味、胸怀、历练。
看谢汉彬的书画和陶艺作品,我清晰地感受到了这么几点。
认识谢汉彬是从他的画开始的。在一个轻松愉快的课后,他神采奕奕地背着小背包,笑脸盈盈地去同学的寝室。他个子不高,清瘦的脸上透着南方人的精明与干练。在路上遇到我,将我一起召唤进同学的房间,随手从背包里拿出一幅小画,小声地让我指点。说实话,于艺术之道,对我熟悉的研究过的,我还能点评两句,说一说自己的感受和意见。对于画无论山水还是花鸟,我总也不敢随便地枉加评点,因为对方把我当成老师,把老师的话当做一种诣规,说的当还可,说得不当就会是缪种流传,为害不浅,与人与己都是一种不负责任的表现。但是,看到他的画,我很惊讶,那不大但精致的扇面上,画着两只小鸟,一上一下,一浓一淡,一动一静,一只张着小口似在倾诉,一只则侧头如在聆听。那种呼之欲出已跃然纸上。我不能不为画作所感动。谢汉彬又把存在手机里的一幅幅小品画给我看,口中反复地说着让我点评的话,他说,有些作品还不成熟,还有很多想法没有画出来。在我看来,为艺一道,无论古人还是今人,一看笔墨二看意境三看思想。而我固执地认为,那些在历史上开宗立派的人物,他们的艺术作品其笔墨会虽着时光的推移而渐渐隐去,而所表达的思想境界会成为艺术家所表达的重点。尤其是花鸟画,他不一定非要把某种花或鸟画的细致入微,惟妙惟肖,而是要表现画面中深刻的思想内涵。从谢汉彬的画作中,我看到他对技法的娴熟的操控能力和对画面安排的从容把持,他有时惜墨如金,有时浓墨重彩,都用心去驾驭,去经营。我不得不对站在我面前的近四十岁的广东学员刮目相看。我真的不知会点评出什么,只是一种期待,期待他能更多地将自己的思想、情趣、境界、品味乃至人生的历练幻化到他的画中,从中表现出一种大气淋漓的气象。而能做到这一点,或许是一生的追求。
在接下来的日子,我就对这个叫谢汉彬的人特别关注,看他的书法,和他聊天,他甚至拿了一些作品到我家里让我点评。对于他的书法,我还是有些期待,可能是他在画上用功的原因,他的书法有很大的提升空间。他自己说,用于书法的时间不多,来到中国书法院就是想把书法写好,并且用书法的笔法去营养自己的画。这个说法我赞成。谢汉彬也真的是把书法当成主攻目标,而不是想当书法票友。他是个勤奋的人,每天除了上课以外,课余时间几乎全部用于对书法的学习和训练。在他的租住房里,墙上,地上,都是帖的满满的临帖和创作,有行书,有隶书,还有草书。他废纸三千,常常一干就是一个通宵,可以看出南方人在创业期的吃苦耐劳精神,而从他的作品中又可以明显看出,他的笔性好,取法高,一招一式中又透出了南方人的智慧和性情。他是在做苦行僧,把自己关进小屋里,拼命地练习,晚上与古人对话,白天听老师教诲,有空就和同学切磋交流,这样的轨迹,是我们中国书法院同学们的典型生活写照,而谢汉彬似乎又比别人更加刻苦,更加勤奋,因为他骨子里有一种不服输的倔劲儿!从他迅速的进步中,看得出他已经在书法的道路上迈出了坚定的步伐。
谢汉彬还有种绝活就是制作和刻紫砂壶,这种手段,令我赏心阅目,那精巧的制作配以精致的匠心独运的刻画,让这种弥漫着古典文化气息的工具散发出一种诱人的魅力,一件件精工雕刻的艺术品,就象一个个精灵,让我叹为观止。我真的佩服南方灵山秀水陶冶出的他这样的细腻品格和高超手艺。他把自己的画、自己的书法刻进小小的紫砂壶中,把自己的青春、感情和爱刻进了小小的紫砂壶中,也把自己的人生和对艺术的感悟刻进了紫砂壶中。
我一直在想,一个人,能够在艺术领域里广泛涉猎又都小有成就,这是个有着艺术天赋的人,但我对天赋的理解不仅是他先天的聪颖,而是他后天的造化。我从谢汉彬的身上清楚地看到了这一点。当然,艺术的成就需要时间,在人生的每一个阶段所要解决的问题攻克的难关是不一样的,如果我们能抓住人生的每一个关键节点,玩儿命地去训练,去钻研,那么越积越厚,越攀越高,越走越远,在你的前方就是那风光旖旎的美丽景象,会领略到艺术峰巅的大美之光!

燕下居士 姜玉波
二0一三年五月三日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5-3-18 22:25 | 显示全部楼层
在提炼、压缩中构建自己的艺术
在2005年,汉彬报考广州美术学院书法篆刻专业硕士,我开始认识汉彬。
汉彬在研修书法篆刻方面很是用功,也很专注,禀性好,有灵气。记得他是三次报考我的硕士,都失之交臂。印象中第三次外语还是极高的分数过线,最后因其他原因也未能如愿,正可谓时也,命也。但是我看得出汉彬对求知治学是有恒心、有态度,也很好学。常向我求解学习上创作上思想上的问题而忘掉腹肚之饥。偶尔会在美院校道旁聊上大半天,那是舒服的。
这些年来,我一直关注着汉彬,我觉得汉彬到北京以后的变化比较大,因为在广东整个绘画的风气里,比较追求现代感,画面一般塞的比较满。那么汉彬赴北京,在中国艺术研究院的修学过程中,专心接受中国画传统经典的一些要求,就是讲提炼、讲压缩。我觉得这两种宝贵的东西对汉彬的学习都很重要。他就要在这两方面开始融合,就如何把它做到既具现代感;但是我们又能够看到传统文化的没美感,同时不要陷入传统文化的俗套里。这是需要时间,需要智慧的。
汉彬如今状态的甚佳,克勤克俭,转益多师,书画印、陶艺兼修,实属难得。假以时日,期待为艺更上一层楼。

王见
广州美术馆馆长、教授
书法篆刻硕士导师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快速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本站网友发表的所有内容,均为原作者的观点,不代表书艺公社的立场及价值判断。
网友发表评论须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各项有关法律法规;尊重网上道德,严禁发表侮辱、诽谤、教唆、淫秽内容;
承担一切因您的行为而直接或间接引起的法律责任;您在书艺公社论坛发表的言论,书艺公社有权在自身所属的网站、微信平台、自媒体等渠道保留、转载、引用或者删除;
参与论坛发帖及评论即表明您已经阅读并接受上述条款。

·版权所有2002-2019·书艺公社网(SHUFA.org) ·中国·北京·
Copyright 2002-2019 SHUFA.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电子邮件:shufa2008@126.com

甲骨汉字对应表 | 说文解字注速查表 | 繁简字转换表 | 干支公元对照表 | 岁时表 | 常用礼语 | 中国历代年号速查表
广告服务 | 联系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