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刚成立的时候,风气很正,一帮书法爱好者如舒同、启功等组织起来了,当时没有功利色彩。当年办了一个全国书法展,只花了五万元。学术气氛也很浓。1992年开始,全国书展就开始变味了。当时我是评委,发现大家相互走后门,拉票。江苏、浙江、辽宁主导了中国书法走向。江苏的孙晓芸就是那个时候开始被捧起来的。”
说到这里刘佑局十分激动,“全国第六届书展就成了大杂混,形成了所谓的流行书风。因为评委都是领导,基本功太差,为不让人知道水平太差,把字得歪歪斜斜,投展人投其所好,也这样写。权力开始主导学术了,书法异化,变味了,后来越来越严重了。后来稍有好转,中央七部委下文要求各协会三自一包,要转制,几个月后腰折了,更官僚化,协会居然参照公务员机构编制。这种大倒退,大退化。第七届书展,倒退得可怕,都在买展。花了钱当了书协的官员,当然就要捞回来,腐败开始了。第八、九届全国书展把这种潜规则推向了高峰。一个书展花费多达两千多万了。我们普通搞一个展也就是三十多万。洗钱方式五花八门,出本书都两百多万。捞钱的方式也是很神通,一些在仕途上走不远的,有点书法兴趣的进入主席团了,理事一大堆。中国书协搞了好多专业委员会,楷书专业委员会、行书专业委员会、草书专业委员会、隶书专业委员会、篆书专业委员会、篆刻专业委员会、学术专业委员会、刻字专业委员会。书展也多了,楷书展、隶书展,还有什么书册展,一次展览,书协多一个位置,都是一次捞钱的机会。增加一个委员会就是增加一次分割利益的机会,层层分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