乌兹别克记游
王卫民
2012年10月,正至中乌建交20周年及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63周年,受中国驻乌兹别克大使馆邀请,我与陈平、何加林、陈鹏、姜怡翔、林容生、袁学军、张子翔、黄智程等组成中国著名画家代表团赴乌兹别克举办画展及一系列的艺术交流活动。这个古老又神秘的中亚国家给我留下了深刻而难忘的印象。
中乌时差六个小时。十月一日晚上我们抵达达塔什干国际机场,宏大的机场接待仪式后入住米兰国际酒店。酒店是中国人开的,完全的东方设施,但令我们惊讶的是大厅里的服务人员,他们着装虽同而肤色各异,至少有五个不同的民族。后来得悉乌兹别克人口近三千万而民族则一百三十多个。至此我才知道什么是多民族的国家了。
展览地点设在具有强烈民族特色的乌兹别克国家艺术研究院展览馆。开幕式上,乌兹别克斯坦对外友协主席、中国驻乌兹别克大使馆参赞邹艳辉及中国画家代表团团长陈平分别在开幕式上讲了话。开幕式上人涌如潮,不分老幼,难辨肤色,简直是民族的大荟萃。这恐怕是我见过的参加民族最多的画展开幕式。
展厅内,陈平团长就每位画家的作品向乌方人员做了介绍。我参展的六幅作品有扇面、团扇和横幅。陈老师就我的作品讲到:“王卫民是西安美院的老师,最近又去了南京艺术学院读博士,是一位素质比较全面的画家。他诗书画印皆能创作,这也是传统中国画家所必须的修养。他的这几幅作品以写线为主,同时根据画面意境又题了大面积的诗文,使得诗书画相得益彰,可谓中国传统山水画的完整体现。”接着,陈老师又让我就创作体会给乌方做了介绍。我说:“就这幅《尧山红枫谷》扇面来说,我数次上尧山写生,对其树石草木、飞泉谷口、栈道翼亭都了如指掌,感情至深,并有《伏牛之尧山感怀一千言》的古风体长诗。而这幅画画的就是“红枫谷”,题诗是《感怀》里的“红枫谷”句:‘出谷亦入谷,谷曰红枫谷。幽鸟鸣飞泉,红叶映朝日。曲径伸密林,白云锁烟树。维白登伏牛,谢公游天目。游清道人写生时,青莲居士赋诗处。红叶作画千里赤,白石吟诗万年素。诗中有画画中诗,经营位置太极图。青山欲跃狮虎吼,枯树将歌神仙舞。白云缭绕山外去,绿水潺湲湖中瀑,游清山水传千古?’这幅画通过诗书画等因素表达了我对尧山的情怀,进而展示了心向山林、心系山林、澄怀观道、出世逍遥的山水精神,同时,也是个人哲学思想、处世态度的真实写照。” 讲的激动,也忘记了语言不通还得翻译。亏得翻译很优秀,当时的几个孔子学院的老师都说翻译的准确。翻译名叫法尔,是乌兹别克人,天津南开大学毕业,是一个中国通。去年他和我的好友黄智程去西安我接待过他。法尔个高人帅,酒量超大,人又豪爽,又加上他对中国传统文化的深入了解,我们是一见如故,非常投缘。
乌兹别克的著名画家、孔子学院及其他院校学中文的学生也来到展厅,他们对中国文化有浓厚的兴趣,纷纷用不太熟练的汉语和画家们进行交流,并合影留念。展厅内人头攒动,热闹非凡——汉语、乌语、俄语、英语;汉族、乌兹别克族、俄罗斯族、哈萨克族、乌克兰族、朝鲜族;黄皮肤、白皮肤、棕皮肤;黑头发、黄头发、白头发、棕头发,简直是一场世界民族融合、国际艺术盛会。乌国几家电视台竞相对画家进行采访。
和乌兹别克画家的座谈会于10月2日下午在塔什干米兰国际酒店会议室举行。他们中有几个画家都到中国举行过画展,对中国文化及中国画比较了解,认为中国画是在表达画家的思想。座谈会上他们不断提到齐白石,在他们眼里,齐白石就是中国画的代名词。座谈之余双方合作了八尺巨幅作品。乌方画家先画一简单的清真寺,再在左下方画一美女,右下方画一他们崇尚的神鸟,接下来何加林先生在左上方画一老虎,陈鹏先生在右上方画一飞龙。之后,双方画家一起补景完善画面,加一些人物、仙鹤、花草等。从乌方画家的绘画过程中可以看出来他们对宣纸和墨的特性还是比较了解的。
乌兹别克塔什干孔子学院是我国在海外建立的第一个孔子学院,是2004年6月胡锦涛主席访问乌兹别克时两国领导人签署的。目前孔子学院已在106个国家的350多个教育机构落户,中小学孔子课堂达500多个,成为推广汉语教学、传播中国文化及汉学的全球品牌和平台。在塔什干孔子学院,我在泥银扇面卡纸上画的山水画《秋江钓古今》作为礼品由陈平团长送给孔子学院。简短的座谈之后,我们为孔子学院的学生举行了中国传统绘画知识讲座,并现场教授学生画中国画。同时,陈平为孔子学院题了“塔什干孔子学院”,何加林写了“怀文抱质”,陈鹏写了“慎其独也”,姜怡翔写了“可以清心”,林荣生写了“游于艺”,张子翔写了“紫气东来”,我写了“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
中国驻乌兹别克大使馆是这次活动的邀请单位,我们在大使馆感到非常亲切,真有家一样的感觉。由于大使回国述职,邹艳辉参赞带领使馆人员接待了我们。大使馆会议室刚装修,空白的墙壁似乎在等待我们的画作。那就画吧!这也是我们国家的一个对外形象嘛!作为中国画家义不容辞。我们为使馆合作一幅《君子之风》梅、松、竹、石四友图,并在大使馆门前合影留念。
到中国驻乌兹别克商务处已是下午四点。走进商务处大厅,忽然有丈二巨幅狂草作品映入眼帘,其气势之大,幅式之广,都令我们为之一振,一看落款,是“王卫民书”。大家都看着我问,“你什么时候来过?”我说:“我没来过呀!”他们还半信半疑。其实我也不知道这儿会有我的作品。后来弄清事情缘由是这样的:6月份有朋友约稿,说中国驻乌兹别克商务处约我书丈二狂草毛泽东词《沁园春•雪》,我就应约了,没曾想在这挂着呢!我看了也挺激动,自认为写的还满意。但激动的另一个原因应该是作品挂的环境吧!实际上激动的同时更多的还是自豪。商务处的处长还专门拉我合影,和众人说:“我早就想见见这幅作品的作者了,今天终于见到了。我很荣幸呀!”笔会间隙,我和陈平老师交流了我对书法的一些看法,即在书法中我提出的“点、线、面”问题。关于“面”,我认为书法中有两个方面——用笔中的侧锋“面”及章法中计白当黑的“面”。陈老师说:“书法作品本身也是个‘面’。”我听了豁然开朗,宗白华不是说过“书法空间”的平面问题吗?这就使书法中的“面”增加到三个方面或是三个层面。中间我又让何加林老师看看我这幅书法作品怎么样。何老师开玩笑地说:“写的不错,但没有我写得好,你再跟我学两年就超过我了。”说的大家哈哈大笑。我说:“我只有两年博士毕业后,才能再跟您学习,那只有读博士后了。”他说:“你怎么知道我带博士后了。我已经带了两年了。”之后接着说:“这幅作品写的真不错,这么大的作品,气息把握这么好,气势又这么大,真是不容易。”我和陈平何加林等老师分别在作品前合影留念。画家们为商务处合作一幅内容包括梅、竹、兰、石的《幽谷清风图》。
至10月3日,我们在乌兹别克首都塔什干的活动日程结束。4日早晨,代表团乘坐高铁离开塔什干前往乌兹别克斯坦第二大城市撒马尔罕。可能由于铁路没有改进的原因,列车的声音及震动很厉害,但窗外的景色吸引着我们——茫茫戈壁,点点绿色,秃秃山岭,偶现墟落,很象新疆地貌。撒马尔罕是古丝绸之路的交通要塞,其古典建筑群列吉斯坦又是古丝绸之路最大的驿站,古丝绸商队要在此兑换货币后才能西入欧洲。我现在也突然悟到乌兹别克民族众多大概是丝绸商人由于各种原因滞留此地或永久定居的缘故吧。画家们一下火车便被城市的古老及历史的沧桑所震撼,仿佛我们就是古代丝绸之路的旅行者。在当地,我们受到乌兹别克斯坦国家艺术研究院撒马尔罕分院的热情接待。接待晚宴上画家们每人要讲几句话。我是这样说的,“很高兴来到乌兹别克第二大城市撒马尔罕,我置身列吉斯坦,仿佛看到了茫茫驼队,听到了阵阵驼铃,仿佛看到了中国的茶叶、丝绸、瓷器及中国文化经由撒马尔罕而源源不断地输入欧洲,也仿佛看到了欧洲的工业产品及欧洲文明经由撒马尔罕而流入中国。撒马尔罕伟大,古丝绸之路伟大。”陈团长偷偷伸出大拇指对我说:“讲的好!讲得好!”。我作为代表团成员倍受鼓舞。笔会交流活动次日在国家艺术研究院举行。期间,黄智程画了一幅竹子,我题了王维的诗“独坐幽篁里,弹琴复长啸。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当时法尔没在,另外的翻译关于古诗没能力翻译,何加林先生又逐句解释成白话文再由翻译译出。乌国画家似乎弄明白了诗意,不时发出“唏嘘”声。两天的撒马尔罕之行令我们流连忘返。丝绸之路离我们那么远又那么近。
10月6日,代表团乘飞机由塔什干出发前往历史古城希瓦。希瓦是童话般的中亚古城。它犹如独一无二的历史纪念碑,保存着大量奇妙的古迹。希瓦的独特性在于它保存有完好的古代建筑群——美丽的宫殿以及具有民族特色的民宅。希瓦是人类的奇迹,保护完好的远古城市至今仍有市民居住,并没有现代建筑的任何侵袭,这在当今实属罕见。希瓦古城就是一座完整的博物馆。我们进入古城,各自“寻宝”。我和陈平老师一起穿梭于宫殿与民宅之间,并有幸遇到一对新人在举行婚礼,驻足感受异国风情。陈老师选景照相很独特,一般是别人发现不了的地方,他往往借助沧桑断垣、古厚门楼及胡同口、台阶上,对沧古、透视、及留天等因素特别注重。我俩互相照了不少相,也照了一些经典合影。古城的厚重及独特吸引着使画家们,并产生了要急于用画笔表现眼前奇妙景色的欲望。幸有当地美院的安排,陈平、何加林、陈鹏等先生分别画了水彩画。第二天,花拉子模州博物馆接待了我们,邀请我们参观了馆藏画作,并组织当地画家进行了绘画技法交流。中国画家合作了一幅《芳圃》赠与博物馆作为永久收藏。
最后一天是自由活动,我们浏览了塔什干街景,参观了中央公园及标志性建筑,了解了前苏联解体前后对乌兹别克的影响及变化。他们的街道和我们最大的不同就是几乎不见人,没有门面房,更谈不上堵车。另外,城市绿化遍地,树木繁多。虽然稍有落后,但塔什干不失一座美丽的城市。
10月8日晚,在乌兹别克朋友的欢送中,我们带着丝丝留恋乘机回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