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艺公社

 找回密码
 快速注册

快捷登录

搜索

正在浏览本主题的会员 - 4 在线 - 0 会员(0 隐身), 4 游客

  • 只有游客在线
楼主: 网站编辑

薛卫林书法展(2014.8)——高质量回帖有奖!!!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4-8-16 14:34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挚爱丹青 于 2014-9-29 17:39 编辑

我们所处的时代,艺术上已进入多元化、多风格的发展时期,书法创作也更加强调书家继承传统与张扬个性的有机相融,从而彰显书家的风格之美。纵观整个书展作品,薛卫林老师的书法是和时代合拍的。
细细品读薛老师每件作品都是其情感流动的生发,用奔放或节制的线条变幻出不同寻常的局部构成,充分体现了控制线条的超凡能力,墨色上浓淡变化的运用,既尊重传统又不拘泥传统,完整的基调上追求大气,力避软弱浮华,即把厚重与灵动相互渗合,达到自然、和谐的艺术效果!又在充实中求灵透,于娴静里精准把握书写节奏,捕捉感觉中既朦胧而又微妙的深层意义的同时,处处有法,处处见性,放纵自如,摄人心魄。正如项穆所言:书之为言,散也、舒也、意也、如也。书者,心也。字虽有象,妙出无为;心虽无形,用从有主。
薛老师三十年学书生涯,承国学理念以求美学哲思来创造线墨空间之美,足已见其艺之精、气、神。
书法无做作之痕,表现了内在力度及潜藏的张力,写的是字、抒的是情、炼的是心。正如薛老师所说:真正的美是永恒的。
“越学越认定圣哲的伟大,越写越觉出与经典的距离”临其形、悟其意、明其志,薛老师是谦逊、勤奋、好学、阳光之人。
祝愿薛老师艺事精进,担当传承之大任!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4-8-16 16:24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罗禹 于 2014-8-16 17:27 编辑

         大器,朴茂,寓巧于拙!
         老辣厚重,有着北碑的力透纸背;灵秀潇洒,不失晋人的醇美气韵,个人风貌独具!!!薛先生之书法已然是大家风范了!!!小楷书也很是精彩,用笔老辣,金石气息浓厚又不失飞动之势,非一般书家所能及.。当下“二王”书风泛滥,薛卫林书法出现的意义无疑为当代书法多元化发展产生出巨大的意义!
         倘有幸想请薛先生赐题:“寿棘精舍”,不知薛先生肯否赐就?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4-8-16 19:19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4-8-17 09:23 | 显示全部楼层
线条有点纤弱,运笔有点油滑,骨力不够。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4-8-17 11:48 | 显示全部楼层
写得很有味道。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4-8-17 20:44 | 显示全部楼层
许克涛 发表于 2014-8-16 09:37
以前对孫伯翔老师很敬重.看了他的评论觉得很失望

感谢您对拙作的关注,希望倾听您的宝贵意见!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4-8-17 20:52 | 显示全部楼层
随庐 发表于 2014-8-16 10:52
薛卫林书法欣赏从展出的作品中可以看得出,薛卫林先生对书法的理解是很透彻的,这都得益于他三十年的长期坚 ...

感谢宋先生的鼓励,一定奉上拙作求教!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4-8-17 20:56 | 显示全部楼层

感谢您的关注!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4-8-17 20:57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4-8-17 20:59 | 显示全部楼层
罗禹 发表于 2014-8-16 16:24
大器,朴茂,寓巧于拙!
         老辣厚重,有着北碑的力透纸背;灵秀潇洒,不失晋人的醇美气韵 ...

感谢罗先生鼓励,一定奉上!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快速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本站网友发表的所有内容,均为原作者的观点,不代表书艺公社的立场及价值判断。
网友发表评论须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各项有关法律法规;尊重网上道德,严禁发表侮辱、诽谤、教唆、淫秽内容;
承担一切因您的行为而直接或间接引起的法律责任;您在书艺公社论坛发表的言论,书艺公社有权在自身所属的网站、微信平台、自媒体等渠道保留、转载、引用或者删除;
参与论坛发帖及评论即表明您已经阅读并接受上述条款。

·版权所有2002-2019·书艺公社网(SHUFA.org) ·中国·北京·
Copyright 2002-2019 SHUFA.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电子邮件:shufa2008@126.com

甲骨汉字对应表 | 说文解字注速查表 | 繁简字转换表 | 干支公元对照表 | 岁时表 | 常用礼语 | 中国历代年号速查表
广告服务 | 联系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