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艺公社

 找回密码
 快速注册

快捷登录

搜索

正在浏览本主题的会员 - 3 在线 - 0 会员(0 隐身), 3 游客

  • 只有游客在线
楼主: 红荆藤

王铎书法研修

[复制链接]
 楼主| 发表于 2005-11-7 01:19 | 显示全部楼层

王铎书法研修

3、赠张抱一草书卷
[UploadFile=D4F9D5C5B1A7D2BB_1131297974.jpg]
《中国书法家全集.王铎》称此为王铎书法艺术的登峰造极之作。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5-11-7 01:29 | 显示全部楼层

王铎书法研修

4、赠张抱一草书诗卷:
[UploadFile=D4F9D5C5B1A7D2BB_1131298072.jpg]
《中国书法家全集.王铎》称此为“更为伟大的杰作。”[br][br]-=-=-=-=- 以下内容由 红荆藤2005年11月07日 01:33am 时添加 -=-=-=-=-
释文 ……锦瑟琪华待醍醐。 汴京南楼 夷门萧瑟俯晴空,万事欷献向此中。梁苑池台新萑苇,宋家艮岳老苔丛。牧人壕外时驱犊,猎骑天边晚射鸿。旧月多情依汴水,滔滔东去更朦胧。
崇祯十五年三月夜 洪洞同邑弟王铎具草 抱翁公祖教正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5-11-7 16:35 | 显示全部楼层

王铎书法研修

你好!
  仅仅几天你收集到这么多王铎的研究资料和作品,看来非常用功,所发作品确实都是王铎的精品,有行书,也有行草;有条幅,也有横幅,我不知你在临习什么,一定收获不小吧。
  重要的是抓住不放。盼望你的好消息。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5-11-8 17:26 | 显示全部楼层

王铎书法研修

谢谢老师鼓励!
把这些东西集合在这里,主要是归纳一下,理一理路数……
:)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5-11-8 17:28 | 显示全部楼层

王铎书法研修

[UploadFile=A1B6D0D0B2DDCEE5_1131442287.jpg]
《行书五言律诗轴》(图上),绢本,188×49cm,明崇禎元年(1628年)书,上海朶雲軒藏。
  王铎此轴为其37岁气旺力盛时所作,此作集鲁公等人的外拓笔势与米芾书法独有的跳宕险劲的笔法于一身,笔势奔涌,一往无前。通篇起伏顿挫,节奏感极强,颇具“一唱三叹”之致。观其线条,浑融整练,而又千变万化。其短点画刚脆利落而极富弹性,笔短而意长,如“日”、“年”、“平”、“竹”、“宜”、“自”等字;长线条连绵缠绕,但丝毫不显杂乱,其间提按顿挫,准确到位,节奏明快而自然,若天马行空,神行自在,其中“熟”、“堪”、“鞅”、“掌”诸字皆如是。究其用笔,因毛笔顶在纸上书写所造成的摩擦力及疾涩苍润的变化,使线条沉健而有张力,如马蹄踏雪,嚓嚓有声。其使转多取篆书笔意,圆畅而不失迟涩;又时掺折笔,以增加刚健之势。有时于起笔,转折处用方笔,使作品于流畅中见凝重,刚柔并重,动静相宜,以骨力见胜。对于古人,王铎能“入乎其内”,又能“出乎其外”,并通过“笔底翻新”,形成奔放而不失法度、纵逸而不失精微的书法风貌。综上所述,王铎作此书时虽为壮年,而技术及个人风格已相当成熟,体现出一位书法大家的非凡功力和气度。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5-11-12 23:36 | 显示全部楼层

王铎书法研修

王铎书论摘录
http://www.shufa.org/cgi-bin/bbs/topic.cgi?forum=48&topic=153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5-11-16 20:53 | 显示全部楼层

王铎书法研修

行草书是王铎书法艺术成就的颠峰,前文已做介绍不复赘言。汤大民总结过王铎的行草书作和其内涵,指出他的行草书“无论是手卷还是六尺长条,都是飞腾跳掷,纵横捭阖,大气磅礴,以雄强的笔力,奇诡怪奇的体势,酣畅淋漓的墨彩,表达了大起大落、汹涌激荡的情绪和心境。在他的作品中可以感到狰狞、怪诞、狠鸷、险幻及至胡乱的粗犷美、阳刚美,感到一种掀天揭地、踏倒古今的欲望,一颗充满焦灼、苦闷、颓唐、狂逸乃至绝望的不安灵魂。他的书法是忽正忽斜、忽雅忽野、大整大乱、既丑且美的多元矛盾统一的审美组合,是乱世之象,末世之征,当哭的长歌,绝哀的欢叫”。总之,王铎的行草书,尤其是狂草,有一种压倒人的可怕力量,令观者心灵震堪,引起近乎“崇高”的特别审美感受。伟大的艺术家不可能满足于逼肖地临仿古人,重要的是能够超越前人。书法这门古老的艺术门类沿续到明代,诸种书体以及风格尝试几乎为古人占遍。后来者惶惶然崇拜尚且不及,创新求变谈何容易。王铎竟能“胆大妄为”,独辟蹊径,做出了多种创造与贡献: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5-11-16 21:08 | 显示全部楼层

王铎书法研修

一、巧妙地利用“涨墨”之法增加书作的艺术效果。“涨墨”是指墨溢出笔画之外的现象。王铎以润笔或者掺水的墨对点画有意进行渗晕,或使线条之间互相合并,或使笔触与渗晕交叉以丰富层次,使墨色的变化强烈,显现出一种别开生面的笔墨趣味,从而促进了以后对焦、润、枯、湿诸般墨色技巧的探索研究与应用。“涨墨”又使局部的点线溶于一处,形成块面体积。增加线条运动中的律动感,仿佛是乐曲的重鼓重锤,铿锵有力。仔细品味,王铎的“涨墨”还在于它的虚灵透澈,绝不是死墨堆积。此法应是王铎取法于画。将绘画的晕染技术引入书法的结果。
[UploadFile=CDF2C6EFD5F9B8E8_1132146452.jpg][UploadFile=CEAACCA9C6F7B4F3_1132146475.jpg][UploadFile=D0D0CAE9D4F9B5A5_1132146491.jpg][UploadFile=C6CDD0DED4B0D7D3_1132147066.jpg]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5-11-16 21:13 | 显示全部楼层

王铎书法研修

二、王铎以“二王”为宗,却不为书奴。他常常运用逸少、子敬的笔墨章法,加以变异,一反温文尔雅的魏晋韵致,构筑出雄强恣肆的个人风格。其艺术功效最突出的是他的“一笔书”。古来所谓“一笔书”持有不同观点。唐张怀瓘《书断》卷上“草书”曰:“然伯英学崔、杜之法,温故知新,因而变之以成今草,转精其妙。字之体势,一笔而成,偶有不连而血脉不断,及其连者,气候通其隔行,惟子敬明其深诣,故行首之字,往往继前行之末。世称‘一笔书’者,起自张伯英,既此也”。说的“一笔书”是一个字的笔画可连可断但血脉不能断,一行末的字与下一行起首的字要遥相互应,笔断而意连。这样通篇就能够以一贯之。而唐张彦远《法书要录》卷二《梁•庾元威论书》说:“敬通又能‘一笔草书’,一行一断,婉约流利,特出天性,顷来莫有继名。”强调一行字是一笔书就,其实两者考察的都是书法线条在平面空间中沿着笔顺先后时间连断的程度问题,前者是追求笔断意连,后者是说一行之中意连笔更连。但是他们所见所论的“一笔书”与王铎的艺术实践有着气势与技法上的悬殊差别。想必号称狂草大师的怀素得见王铎之作也应自觉逊色。“醉素”的《自叙帖》纵不过28.3厘米,笔画连属最多的一行不过八个字。王铎的狂草立轴动辄二米以上,“一笔”书写多达十几个字,有时一行二十余字,仅略有一断笔,最令人亢奋的不仅仅是文字数量的统计比较,而且凭借高超娴熟的艺术技法,以线条不可思议地连续纵深盘桓,构筑出动人心魄的艺术境界。用百炼钢,化成了绕指柔,上承下接,笔势连绵,奔腾跳跃,左突右冲,纵放得意。犹如长江大河,浩浩荡荡,其势不可遏止。王铎“一笔书”确立了狂草的新语汇,仅此“一笔”,就足可以载入书法艺术史册。[UploadFile=BBA8C1D6C9EEB0AD_1132146768.jpg][UploadFile=CAE9BBADCBE4C7B2_1132146792.jpg]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5-11-19 10:10 | 显示全部楼层

王铎书法研修

三、王铎巨轴行草的章法
三行诗轴:以王言诗40个字为例,多数作品的字数安排为:17、15、8或18、15、7,当然也有首行与中行字数一样的,由于中行字数少,这样中行的字较大,或字距留白较多。落款一般在正文的下方,字略小,错落有致,一行或两行,下不与正文齐平。也有的因第三行已题不开,另行落“孟津王铎”或“王铎”
以上也有例外,如吴树桐花谢:[UploadFile=CEE2CAF7CDA9BBA8_1132366066.jpg]
此书三行字数的安排为13、15、12,中行长于首行、末行,识款另起。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快速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本站网友发表的所有内容,均为原作者的观点,不代表书艺公社的立场及价值判断。
网友发表评论须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各项有关法律法规;尊重网上道德,严禁发表侮辱、诽谤、教唆、淫秽内容;
承担一切因您的行为而直接或间接引起的法律责任;您在书艺公社论坛发表的言论,书艺公社有权在自身所属的网站、微信平台、自媒体等渠道保留、转载、引用或者删除;
参与论坛发帖及评论即表明您已经阅读并接受上述条款。

·版权所有2002-2019·书艺公社网(SHUFA.org) ·中国·北京·
Copyright 2002-2019 SHUFA.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电子邮件:shufa2008@126.com

甲骨汉字对应表 | 说文解字注速查表 | 繁简字转换表 | 干支公元对照表 | 岁时表 | 常用礼语 | 中国历代年号速查表
广告服务 | 联系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