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艺公社

 找回密码
 快速注册

快捷登录

搜索

正在浏览本主题的会员 - 1 在线 - 0 会员(0 隐身), 1 游客

  • 只有游客在线
楼主: 徐波书法

中原雅集《墨颂轩辕》国学进万家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4-6-11 12:34 | 显示全部楼层
“天南地北陕西人”首届书画大展征稿启事
              ——凝聚陕西力量 弘扬炎黄国粹
陕西,又称三秦大地,纵贯南北,连通东西,位于中国地理版图的中心区,历史悠久,古老而神秘。是举世公认的中华民族的摇篮和中华文明的发祥地。这里有人类诞生初期的西安蓝田猿人,这里是仰韶文化最集中的发现地,这里有最具原始社会氏族文化代表性的西安半坡遗址,有中国最早的城市——西安杨官寨遗址。在这里仓颉造字、司马写史,诞生了颜真卿、柳公权等大书法家,近代有开创长安画派的石鲁等人、开创黄土画派的刘文西等人在这里续写辉煌。这里诞生了中华民族世代敬仰的人文始祖伏羲氏,这里是人文初祖炎帝和黄帝出生地、部族发源地及陵寝所在地。
  在这片土地上生活和工作过的人们,不论官职大小、职位高低、行业类别,不论男女老少,我们都有一个共同的名字:老陕!我们的身体里都流淌着轩辕黄帝的血液。在这里生活和学习过的人都有着爱国守信、勤劳质朴、宽厚包容、尚德重礼、务实进取的陕西精神。
    “老陕”都有着浓厚的“乡情”、“乡音”、“乡味”、“乡趣”。中国文化魂书画研究院为记录三秦优秀儿女风雨沧桑的人生历程和光辉业绩,为给故乡人和游子们之间架起了一座沟通亲情的桥樑,为弘扬陕西,推介陕西,特举办天南地北陕西人首届书画大展。
  “参天之树,必有其根,怀山之水,必有其源”。正是这样的一方水土养育了我们。同为“老陕”,我们的心贴在一起。天南地北首届陕西人书画大展是一个抒发乡情的空间,她必将得到乡党的帮助和支持。她为游子了解家乡的各方面信息、回报父老乡亲提供平台。我们期待更多“老陕”参与书画展,共同服务三秦大地。
二、征稿对象
陕西籍书画艺术家、书画爱好者,在陕西工作、学习、生活过的具有“老陕”情結的广大书画爱好者。
三、征稿要求
1.作品内容:以记录陕西的风土人情,反映陕西在党的领导下取得的巨大成就,体现三秦儿女为实现中国梦努力拼搏的精神等为主要内容。
2.作品体裁:书法类为毛笔书法,书体不限;国画。
3.作品规格:书法、国画作品均要求4尺宣纸以上竖幅(不收横幅);
4.作品数量:国画、书法作品每人可交2—3幅。
5.注意事项:所有来稿概不退还;来稿请用铅笔在作品背面右下角工整注明作者姓名、性别、年龄、住址、联系电话等;草、篆书请附释文;所有来稿请勿装裱,由主办方统一装裱。
四、征稿时间及展览
1.征稿时间:即日起至2014年11月8日止。
2.作品展览:2014年11月20日至11月26日在西安展览;届时特邀文化界有影响力的著名艺术家莅临现场。
五、入展待遇
本次书画大展将展出书法类作品200幅、国画作品200幅。主办方将从入展作品中选出一定数量的作品收藏,发给收藏证书,并出版《“天南地北陕西人”首届全国书画大展》精美纪念集。
六、投稿方式
邮寄或直接送稿到下列地址均可。
地  址:陕西省西安市西关正街258号御笔华章大厦2-2017室
邮  编:710082       办公电话:029-84116727   
    联系人:李女士 13572116761 姚先生 13193330203   
                              中国文化魂网
                          中国文化魂书画研究院
                           二〇一四年六月一日
“天南地北陕西人”首届书画大展投稿登记表
姓 名(与身份证上的一致)    性别  照片
年龄  
身份证号  
通讯地址  邮  编 省  份
  
手    机  固定电话  
工作单位  
作品名称  尺寸  材质  
作品释文  
艺术简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4-6-12 15:20 | 显示全部楼层
走的低了没戏,基本技法还没纯熟,毛笔要玩到家,这也是对这个千年书写工具起码的尊重。走的高了也没戏,即使你达到没有烟火气,没有世俗气,又有几人能在短短的时间内参透你?我们都知道,耐看是需要时间揣摩的,曲高和寡,越走越高最后就是孤芳自赏了,自然与展览无缘。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4-6-12 15:21 | 显示全部楼层
大概需要解决三个问题;一是用笔,即对毛笔性能的驾驭,通过过古代书法线条走势以及墨色的变化来判断、再现古人用笔的方式,来加以运用,锤炼,达到化为己用的目的。二是结字,也就是结字法。汉字的可塑性太强了,每间隔一段时期就会有不同的写法,等于搜集素材。三是气息的探幽,这点太难了,难在学养,是看不到,却能感受到的,大多书家止步于此。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4-6-12 15:27 | 显示全部楼层
书法家,我觉得可以分成:职业书法家,就是在书画院或者专门以书法为工作和职业的;专业书法家,从内心把书法当做工作并终 生为之奋斗的;书法运动员,以入选国展或者或将为目的,常年驰骋在书法竞技场上;还有一种就是自由书法家,不收任何外力的影 响和约束,凭借自己的喜好和性情来写字,目的性不强。你属于哪一种呢?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4-6-12 15:32 | 显示全部楼层
艺术的价值和价格不是成正比的。价格是当下的,是浮动的,是由好多因素左右的,有非理性的成分。艺术价值是永恒的,是精神上的享受,任何标注的价格都不是绝对准确的。举个例子;梵高生前一张画也卖不出去,人家用他的画做栅栏,做鸡笼。两百年后,价值连城。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4-6-12 15:33 | 显示全部楼层
国画里面的表现方向和书法是一样的,因为是一个文化背景,一个系统,一种审美方式,这些东西在书法里面比国画更抽象,不太好理解。通过国画的具象物体的引导,对书法会起到触类旁通的作用。还有就是美术构成是对书法最直观帮助的地方,那种穿插留白,矛盾冲突让你更加明晰,尤其是草书。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4-6-16 17:26 | 显示全部楼层
近几年中国美协主办的展览中,优秀的写意作品偏少,尤其写意花鸟画作品更少。我曾就此问题走访了多位参与过“国展”工作的评委,其中还有一位全国工笔画大展的资深评委。评委老师们的想法竟和我们所看到的大多数展览现状恰恰相反,他们也鼓励和期许着画家们多创作、评委多评出些好的写意或大写意作品入展。因为如果从事中国画创作的画家们都想着去画工笔画,一到参加国展就琢磨“慢工出细活”,那显然是错误的,必将会局限和扭曲中国画的创作与发展。
  写意作品在“国展”中同样受到重视,只可惜重视不代表画家就能画出好作品。很多画友几年来勤于创作投稿却未能入围,于是误认为工笔画只需要“勾、做、抹、复杂、细致”,就可以急功近利、投机取巧。作品能在“国展”中入选或获奖虽然不能代表创作上的全部优势,但未能入展确实可以说明作品存在着问题。这些问题一是老套路、老形式,没有新鲜东西;二是画面过于简单,没有审美感觉;三是虽掌握用笔用墨,但造型能力欠缺;四是画面盲从,没有一点艺术想法。关于写意花鸟画上“国展”,首先要弄明白“国展”的意义,想清楚要怎么画、画什么、为什么在画。如果具备一定的绘画基本功和造型能力,再能得到正确的指导,做到创作出好作品入展、获奖,也并非多么难的事。几年来,在我的工作室里,画友们进行着“强化训练”和“突击创作”,重点在写意花鸟画作品的主题性和针对性上进行了一些探索与尝试。一般不到半年的时间里,就能在个人创作中明显地体现出作品的思想性、笔墨的学术性、形式的可观性。这虽不能尽善尽美,但已在投稿参展上初见成效了。
  写意画家想参加“国展”就必须有好作品。有人可能画了10年、20年,还是在学着吴昌硕、齐白石、李苦禅的样子,说白了老年大学的老太太学几年都会画。这样的画怎么上“国展”?想当一个好的写意花鸟画家,可能要穷尽一生的努力。但一个画家想要在短期里让作品有所改观,创作出达到上“国展”标准的写意花鸟画作品,是有速效方法可为的。这就是在正确指导下的技法套路、艺术思想和表现能力的综合提升。它包括通过解析优秀作品来转换思想观念,从突破传统模式展开审美思维,强化对自然物象的造型把握、糅合笔墨技巧。我所说的“强化训练”,是一整套由“技”入“道”的训练,即:从用线、造型至笔墨,再到把握和驾驭作品构成等方面得到正确的指导和提升,要继承传统而同时一定要改变那种传统的陈旧思维模式,让作品符合现代人的审美需求,在展览中有一定的新颖性、视觉冲击力和表现张力,突出体现当代的美学价值,能够通过写意花鸟画笔墨的写意性质,领悟多元化发展的艺术思想。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4-6-17 15:34 | 显示全部楼层
CIMG1707aa.jpg

长海墨潮八项厚德
一、沉淀朋友
穷在大街无人问,富居深山有远亲。也别管他是亲戚还是“朋友”,不论什么年代势利眼的人多着呢,随便一抓就是一把一把的。在你生活的低潮和困境时,向你伸出温暖双手的人才是你真正的朋友。

二、淡定心情
这个年龄段已经不允许你不成熟了。要知道,对发生在身边的事,你已经完成了从“看不惯”到“看得惯”这个过程了,如果你还不习惯,说明你心理还不够成熟。不要怨完山神怨地神,给自己添堵,和自己过不去。


三、播种善良
一定要极尽自己所能及,让那些比你苦、比你难的人感受到这世上的阳光和美丽。善良要经常播种,不意间,就会开出最美丽的人性之花来。播种善良是在给自己修心、积德。

四、培养爱好
琴棋书画,花鸟虫鱼总有一款适应你,一定要给自己培养一种爱好。它会洗涤你的身心,打开你的记忆和想象,铺陈你的浪漫。当你全身心地投入时,更会给你带来意想不到的宁静和享受。还有摄影、收藏……它们都是日子中的味精,点点滴滴中让我们的生活有了滋味。



五、得失随缘
尘间有两苦,一是得不到之苦,二是钟情之苦。在你付诸努力的前提下,所有的、想得到的都当作一场赌。胜之坦然;败之淡然。得之我幸,失之我命,世间最苦是钟情,纵然是夫妻也莫过如此,有缘则聚,无缘则散。好在这年龄已过了“激情燃烧的岁月”,冷静自己还是有一定把握的。



六、学会承受
有些事情需要无声无息地忘记,经过一次,就长一次智慧;有些苦痛和烦恼需要你自己默默地去承受;历炼一次,丰富一次。你的苦痛和烦恼不要指望别人的怜悯和同情。自己梦自己圆,解铃还需系铃人,这才是治好你心灵之痛的良药。

七、常念感恩
经历是一种财富,感恩是一种幸福。感恩我们的生活,感恩我们的健康,感恩我们的所得,感恩我们的日子越过越好。感恩的心一定要有,不仅要爱惜大自然中的一沙一石、一草一木,还要感谢人世间还是好人多,贪官污吏和坏人少,不要以偏盖全而否定一切,平抚你的欲望和争斗、怨愤与不满,用一种平和的心态坦然处事,踏实做人,幸福感就会油然而生。



八、勤于读书
读书和学习是在与智慧聊天,用别人的经验,长自己的智慧,何乐而不为。把读书变成一种习惯,你的有些思想来源于此,有些见解也来源于此。并且还能医愚,还会与时俱进、长久保持你的个性魅力!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4-6-25 15:44 | 显示全部楼层
由荣宝斋画院、西安青年美术家协会主办,岚梦(北京)文化有限公司和艺术公社承办的三人行—范扬、董浩、张铁林书法展(西安站)今天在陕西美术博物馆开幕。
  除了荧屏上的皇帝形象,演员张铁林私下极遵“古意”。近日张铁林在其北京的家中接受了京华时报记者专访,他谦称自己是书法“爱好者”,认为书法写到死都会觉得还是写不好,这就是书法的魅力!不断进步的张铁林总不满意几年前旧作,爱撕掉它们,而对于收藏的手札,张铁林称将来都会捐给国家。
  谈书法
  多年苦功练就“手艺”
  张铁林自小生活在古都西安,西安碑林就是他家的“后花园”,碑林里那一块碑在什么位置、何种风格,何种字体,他都如数家珍。受访时张铁林透露自己断断续续写了40年,“我比有些所谓专业写书法的人年头还多,下的功夫还大。”
  写字对于张铁林来说就像门手艺,从小他就有意识要学习各种“手艺”,“每个人都应该追求安身立命手艺,而这是大部分人不会注意的很接地气的东西。我时常在想,要是打仗了一片废墟,我能够生存的途径有很多—过年了我能摆地摊给人写对联,我还种过四年地,我也有力气扛东西。而现在很多年轻人连铁锹都不会使,你给他个镐他都不会掘地。”
  张铁林的书法功力始于临摹,他表示中国人学习书法有很多误区,有的人认为临摹不重要,但如果真正开始学习书法,就必须得临帖。张铁林说这个过程虽然很枯燥,但坚持很重要,如果中间断掉不继续写的话就完了,“书法必须练到老、写到死,这样都会觉得还是写不好,这就是书法的魅力!”
  总爱撕掉几年前作品
  张铁林在40年的写书法经历中,不时感觉自己有飞跃之时,他说:“我不愿意说具体有哪些飞跃的点,但我确实知道自己什么时候有进步。”他笑言自己的书法进步是逐渐的,还不时会回头看看写的旧作。
  张铁林有个习惯,他喜欢每隔三五天就把几年前写的东西拿出来撕掉一批,和助理经常一起撕一捆捆的作品,一撕就是几个小时。他解释:“我心里觉得那些已经不够好,所以不想留在世间。我会留一两张,但除了送人的要不回,其他的我一定都销毁掉。”张铁林透露,为避免作品扔掉被人拿走,现在他开始以“繁复”的操作毁掉要丢弃的作品,“从卷中间剪一刀,再横过来咔嚓剪几刀,这样怎么都拼不起来了。”张铁林边说边比划。
  接触书法久了,张铁林对于古诗词也有些研究,但他总谦称“跟专家比我是玩票”。被市场认可,张铁林谦虚地表示大家的认可有点过:“谁写的都有人喜欢,在我看来写字画画是相互交流的事,别人喜欢的话,创作者就会喜悦。不过我知道自己确实写得不错,否则也不敢拿出来。”
  谈作画
  喜爱素描佩服陈丹青
  张铁林不仅爱写书法,还爱画素描,他感慨从事艺术需要天赋。张铁林欣赏范扬的画作,大赞范扬作品独树一帜:“你看他的大画,上面烫金的底子还在,有人会觉得怎么没收拾干净就来展览,这是艺匠思维方式。其实文艺时期包括米开朗琪罗在内的素描都是很随意的。”张铁林还很欣赏陈丹青的《西藏速写》,透露把陈丹青画作放在iPad里天天看。
  “我也喜欢速写,但我看陈丹青的简直五体投地,那真的是天赋!”张铁林特别敬畏有才华的人,天性里没有文人相轻的想法,“我喜欢有才的人,也爱跟聪明人交朋友。因为和他们在一起,你在有限时间内听到的、学到的,能够成倍增长。”张铁林称自己不爱应酬,生活很单纯:“我平时就是写点字,演点戏,赚点钱回来买宣纸,再继续写字,就这样。”
  谈艺术
  书法重在传承而非创新
  2005年,张铁林开始在暨南大学当艺术学院院长,开设了中国书画鉴赏专业,同时又成立书法研究所。在他看来,艺术是综合的,“我把我的艺术学院做得很综合,因为艺术每种专业门类产生都不是单纯的,人的视觉、听觉等都分不开。”
  谈及书法,张铁林称继承传统最重要,“我参加过无数书法研讨会,老专家们喜欢说两晋南北朝的大家。但今人仿古,古人仿谁?我们必须要继承传统!”他认为,书法精神必须得传承:“写字应该是谁仿得最像最好。中国人老觉得仿得最像谁就没有创意,所谓的那些创新书法家有多少人没模仿过?这不是比功夫深,这是心态和观念问题。”
  谈收藏
  收藏手札因爱写小字
  张铁林对王觉斯《书赠王屋年兄巨轴》与赵之谦《论学丛札》的收藏,在圈内被传为美谈。2003年,在上海的春季拍卖会上,张铁林看上了清代著名书画家赵之谦的《论学丛札》的39通手札,当时的竞拍场景惊心动魄。谈及自己的收藏史,张铁林称自己很长时间不太明白“收藏家”指的是什么。他说道:“以收藏为业,拿钱买重要东西但对收藏的东西不懂,这根本称不上是‘家’。”张铁林自认非那种只收却不懂的藏家,他透露自己收藏手札,跟爱写小字有关,“我收的东西和我的书法实践有直接关系。”
  张铁林感叹自己写书法挺“贵族”,每天写字看的便是收藏的那些真迹,“我写小字眼前摆的是祝枝山和黄金水师生原札,这太奢侈了!写六尺大字,眼前看的是王铎真迹。书法收藏从实用到小范围收,再到收成瘾、成批,始终没有脱离我的实践。”张铁林现在不再收和自己实践无关的东西。早年他也收家具,逛高碑店买古董,后来发现根本没精力收。房价涨得太贵,张铁林笑言:“买一堆家具还得给它们买房子呢!现在买房子还不够放一堆家具,还不如写写字。”
  多年后将捐收藏所得
  张铁林称自己虽然收藏手札,但研究功力不能跟专家比,“像赵之谦论学从札是《国朝汉学师承记》的研究,我再怎么也比不过专家对它研究得深。但收藏就像集邮一样,可以结识一些朋友。我就因为收藏认识一些专家,得到学习,他们讲解完走了,我回头还继续看看,继续学习。”
  对于自己收藏的这些名贵手札,张铁林认为文化遗产属于全社会,他将来会将这些捐献给国家,“因为财富不是属于你个人的,不能据为己有,虽然你可以享受曾经拥有它们的感觉。”
  张铁林透露自己收藏还有个特点,就是特别愿意给想看的专家看而不吝啬,“我从来不认为它们只属于我。”
  谈生活
  和书法相比影视太无聊
  以《还珠格格》的“皇阿玛”角色走红,又接演《铁齿铜牙纪晓岚》《倚天屠龙记》等多部影视剧,张铁林毫无疑问是演艺圈的大腕,但他却认为影视和写书法相比显得太无聊枯燥,“你如果像我一样玩命写字,就会觉得影视特无聊、枯燥,电影电视是属于大众的东西,太迎合了,并不单纯。所以我更喜欢写字。”
  张铁林家里写字的书房外挂着“养晦书塾”的匾额,他笑称是有十多年的历史的老古董,“这是我逛店收的金丝楠木匾,挂得时间长了,就成了我的斋号,挺符合我的心境。这里就像是大家互相交流的地方,学习就是韬光养晦的过程。”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4-7-30 15:22 | 显示全部楼层
艺术内在的的风骨,来自于自身修养!
品高与学识,是超于法外,妙于性灵的无形规则,
此规则合于自然,是永恒而至高无上的。
它需要用心体悟,难以言表。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快速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本站网友发表的所有内容,均为原作者的观点,不代表书艺公社的立场及价值判断。
网友发表评论须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各项有关法律法规;尊重网上道德,严禁发表侮辱、诽谤、教唆、淫秽内容;
承担一切因您的行为而直接或间接引起的法律责任;您在书艺公社论坛发表的言论,书艺公社有权在自身所属的网站、微信平台、自媒体等渠道保留、转载、引用或者删除;
参与论坛发帖及评论即表明您已经阅读并接受上述条款。

·版权所有2002-2019·书艺公社网(SHUFA.org) ·中国·北京·
Copyright 2002-2019 SHUFA.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电子邮件:shufa2008@126.com

甲骨汉字对应表 | 说文解字注速查表 | 繁简字转换表 | 干支公元对照表 | 岁时表 | 常用礼语 | 中国历代年号速查表
广告服务 | 联系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