挥洒性灵得真趣 一轮秋月溢墨香 ——略记青年书法家赵月秋其人其书 李金飞 与月秋贤弟的结识,大约是两年前于书法网络。那时中书协展事频繁,而他屡屡入展获奖,知其同为云南人,还小我一岁,便引起了我对他的关注并另眼相看,同时也引来云南书界同好对他的阵阵赞誉。云南书法内敛含蓄,不事张扬,我们很难在各个国展入展获奖名单中看到多于三个云南作者的名字,而赵月秋之名却常常孤单地或伴于一人出现在“云南”一栏之中。接着他又荣获第五届全军书法一等奖,足以证明他的实力与在书法方面的天赋。在我看来,这十多年的云南书法,还没有一个如他如此年轻频频在国展中入展、获奖、取得骄人成绩的人。 赵月秋于84年出生在美丽的云南大理洱源。第一次与他见面是在前年年底,那时他刚从军事院校毕业回到昆明,可谓一见如故,痛饮了一场。大家同是年轻人,又同好书法,没有年龄的差距,更没有礼节的束缚。他开朗洒脱豪爽,是个性情中人,而我也不羁惯了;他酒量不错,我也能喝;他会抽烟,我也有烟瘾,可谓志同道合、臭味相投了。 月秋书法,如其人,如其性格。我不想用各种华丽的词藻去鼓吹其书法如何如何之好,单是他近几年取得的成绩与荣誉,便是明证!再者,我想那些虚华不实、苍白空洞、枯燥无味的美誉之辞与他并不相符吧?书法一道,以勤学善悟为首为重;其次,历来也注重师生授受;再者,亦讲究地域文化、书法氛围之深厚浓郁,感染其中,道友互相学习敦促共进。窃以为如此三点,对学书者尤为重要,是为正途。而月秋均得其三要。2003年,他以优异成绩考上军校,在学习专业知识以外,几乎把所有的时间和精力都投入到书法中来,其勤可嘉,其笃可奖,而其才情灵性亦可为人所叹服。陕西历史文化积淀深厚,书法资源充裕、氛围浓郁,他如进了另一个广阔的大天地。在校其间得到了钟明善、刘洪彪、薛养贤等老师的教授指点,又游历结识众多良师益友,眼界的不断开阔,思想的不断丰富与笔底功力不断长进,可谓书艺猛进,其途坦坦,水到渠成,实至名归,为我及他人等羡慕、感叹不已。 赵月秋书法,主攻“二王”行草一路,又能多见其章草“寥寥逸笔”之迹,楷、隶亦多有涉及,不拘于一家一体,凡眼下心里喜欢,随手拈来。观其书作,“二王”风貌呈现无遗,而训练有素的技法使整体的字形、线条、章法驱近精美,深得王书之形、神。而其中又充分透露出他在书法方面的天份与才情,同时也散发着一股年轻人的郁勃之气,灼灼闪耀着理性与感性双重的灵光。我一直认为,对于学习从事书法艺术乃至其它艺术的人来说,思想、灵性与才情显得尤为重要,这也是月秋年少成功成名的重要原因之一。 当下书坛,“二王”书风劲吹,千人一面学“二王”,月秋贤弟难避于其中,是否有入“俗流”、“流于俗”之嫌?“二王”成书法主流早是不争的事实,王书历经千余年的考验、传承,已在历代书家、文人乃至大众的心灵、审美上潜移默化,形成共识,已习惯于这种精致、文雅的“有意味(韵)的形式”,再说基于汉字结构、人的肢体生理特点,在书写时更易于心性情感的表露与抒发。在这里,我想和月秋及书法同道想要说明的一点便是:并非人人学之而自己就不能学,也并非人人学之自己就要去学,关键是看你是否比别人学得更好更出色!就拿“笔下生花”来讲,同是菊花或者玫瑰花,看你开出的是否比别朵更鲜艳、更硕大、更别有风味韵致。我相信月秋在以后的学习中,会不断拓宽自己的路数,更加完善技法表现,丰富自己的书法语言。 月秋此次嘱我写点文字,言当以批评为主,不作赞美之辞,深受抬爱,不觉惶恐,但已应允,当以认真对待以序言视之。盖因在我看来近时风气大多名流贤达始可言序,如此才可能以其居高声远,使得“文翰昌明”,相得益彰。我以上文字仅能算是零散拼凑了,闲读了吧,未能清晰呈现其人其艺,有负月秋寄望。 月秋正值风华正茂、精力旺盛、思想活跃时期,在书法的道路上,可以看作是才迈出有力的第一步,后面还有很长的一段,望他越走越宽越精彩!在我文字结束之际,我以“到此才更进一步,愿君更加努力”与月秋共勉。若以后我再为月秋写点文字时,我可能要站在另一个高度、换一个角度和另一种审视的眼光,以及这种散乱的写作方式了。 2013年6月22日于春城锤线斋 (作者:青年书法家、评论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