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社币
-
- 信誉指数
- 点
- 好友
- 回帖
- 0
- 主题
- 精华
- 阅读权限
- 70
- 注册时间
- 2013-3-6
- 最后登录
- 1970-1-1
- 在线时间
- 小时
- 积分
- 47503
- 点评币
-
- 学币
-
|

楼主 |
发表于 2013-9-4 14:01
|
显示全部楼层
一、手卷& p+ O# s- d9 k9 `1 t. \4 V* z. c. j( d3 a+ S
手卷是书画横幅中比较长的,因为不便于悬挂,只便于用手边展开、边欣赏、边卷合,所以叫手卷;又因为“手卷”比较长,所以被人们称为“长卷”。9 U9 `* m& s$ Y# u
% i, G- j1 K+ a2 o* G4 G$ s, R: |手卷这种品式晋代就已经有了,它是由秦汉的“经卷”、“卷子本”演化而来的,手卷的内容可以是:" ~* r- x: H4 f' B6 Y$ G; B
8 R6 v. A: @5 W* Y1、完整的一篇文章或一首诗词。" h1 C+ f2 W" @6 F1 j4 ~* o
% H! C& d% B) B2、由多幅独立的字联结而成。如果是由独立的字、幅组成,字体可以是统一的,也可以是楷、行、草、隶、篆都有的。$ e y$ O a# I) U1 D* O
: l, @) @: o2 ]* a3 ]3、由多件各自独立的字混合穿插联结起来,这种类型的手卷既可以是多位书法家的共同创作,也可以是一位书法家的作品。如果是一位书画家,自己做诗,自己书写,自己根据诗的意思作画,这就是人们所说的“三绝”。+ S- ~, @: _ z$ ^
) X5 x0 T7 D$ A7 H手卷的尺寸比较短的一般也有八、九米,长的能达到二十米以上,它的高度一般在三十到五十厘米之间,从南宋开始,一般的手卷高度都将近三十厘米,现在手卷尺寸也大概如此。+ ?' R' |$ E: z7 Q6 G
U8 ?1 A% y6 ]' M' d& L
8 I; D6 o$ a- `. c/ `' N& O+ T" h二、横批( H/ J$ i$ s1 r7 f2 y# x1 k( Q5 M" ]& G* A
横批是书画横幅的一种品式,始于宋代。横批与手卷的区别在于:横批比较短,手卷却很长;横批可以悬挂观赏,手卷不能悬挂。横批分为两类:一类用于悬挂在对联的上端或门额、窗顶上,放在对联上端的横批,文字内容要与对联的内容相照应。这类横批一般只限三四个字,书写,过去大多从右向左写这类横批,现在如果不是放在对联上方的,也可以从左向右写,尺寸不要太长,放在对联之间,有中堂的上方的横批,长度不应该超过对联和中堂的宽度之和;门额、窗顶上的横批长度不要超过门窗的宽度。横批的高一般在三十到五十厘米之间。/ T% x7 W h1 N" m, Z% E6 w1 [3 _4 z
2 ?! x: z6 v `3 l3 C还有一类横批是用于挂在书房或其它厅室的侧面墙上的,一般都挂在比较向阳的一面。这一类横批字数可多可少,字数多写成多行的要从右向左写,三五个字写成一行的,既可以从右向左写,也可以从左向右写。这一类横批的长度以不超过墙面宽度的二分之一为宜,高度在三十到五十厘米之间。现在的建筑每层住房都不很高,作为室内装饰的这一类横批用途很广。2 u7 f4 r [- {" S
) |! ]! Z1 j8 x, B8 k4 E横批用各种字体书写都可以,有人认为由于隶书比较扁,书写横批能表现出左右开张的意趣。3 n) m+ k- \7 p
: o! `) f' @% S7 c! _" i! N- U$ L8 c0 G+ u0 `! a" x# P& I4 n+ j) ^" k
清何绍基楷书横披
2 r+ n& X) \# P( ?7 z+ F# P2 O. M8 Z W! N( G! q. ~5 P, L N. n g( z2 L
! f) Z9 [" k$ n) u三、中堂& o& P; F+ e! a
$ [0 ]9 p" J6 C: R中堂,是一种比较大型的立轴字幅。一般用于悬挂在厅堂正面墙居中的位置上。清代刘鹗(è)《老残游记》第三回中有这样一句话:“只有中间挂着一幅中堂,只画了一个人。”说的就是中堂这一书画通用的品式。) l! {/ t+ _! I @0 i
1 K& d# C( r! r中堂这种品式的产生和应用,可以追溯(sù)到唐代以前,它是由“帧画”演化过来的,虽然在唐代以前就出现了,但作为书画品式的名称,是直到明代才有的。
! U& A) E& m7 y9 ^% p, h9 e& e1 Z5 I) Z! c+ O4 p中堂的文字,文体可以是诗、词、歌、赋、一般散文等,字体则真、行、草、隶、篆等都可,风格当然也可以是多样的,但要求端庄、肃穆、宽博、高雅。4 {: F- `' i8 r r' l" [& X
/ k4 v& A: R+ @由于中堂是比较大型的字幅,它画心的尺寸,一般宽度不少于二尺;宽与高之比,可以分为三种类型:一是高大于宽的;二是高、宽相等,即正方形的;三是高略小于宽的。
- x7 p( j0 K& ^4 l! l; F. N( w r% A0 O
) n7 j( M; J* Z; z3 o/ Q4 y, P" T8 i7 }; ~; a4 }6 v) A) a四、对联* _7 n6 M/ f, H; l8 K
% B9 o# M, H3 b) U对联是左右两条立幅相对称的一种书法品式,又叫对子,这种品式来源于过去的“桃符”,桃符是指我国古代人们在新年的时候挂在大门两侧的桃木板子,上面画上神像,据史料记载,第一幅正式写成的对联是“新年纳余庆,嘉节号长春”。
8 _4 Y/ K. `" s) j+ g- u+ N1 r5 S2 x* P& Y0 f, {, O- b" E对联作为一种文体和书法品式是由诗词演变而来的,联语的字数有四字对,五字对,六字对,七字对……甚至有多达数百字的长联。5 m9 L5 k+ _ C. X# j7 {
. p( o! U) |$ ]) _3 t! E7 s$ A书写对联可以使用各种字体,但是寿联、挽联等通常要求庄严、工整,宜使用真书、行楷或隶书。3 U- Z8 L! ?9 H. i+ f5 y
* B8 E- V3 m; O/ h. u: Z上联和下联的尺寸要完全相同,宽一般在三十到五十厘米之间,高度一般为宽度的四倍以上。字数少的短联通常只写一行,字数多的长联可写成两行或者更多行;上联和下联的行与列要绝对一致,各行列的字数要对应相等;最后一行可以不是满行,但是上下联最后一行的字数必须相等。
; z) O9 l9 S; W- @, J* W2 Y6 {% O& ^9 U5 z% p; w两行以上的比较长的对联在写法上有两种安排,一种是上联从右向左写,下联从左向右写,这叫“门”字形。另一种是上下联都从右向左写,这叫“羽”字形。通常的写法是“门”字形。
' g c, x: J% M" T' a$ {6 M2 R, i如果悬挂对联,则上联在右,下联在左。. g6 M' a% M1 S/ q
/ V+ \) m4 |, y7 M! D3 ~! K) S* Y! k3 j/ [) z, j* J7 R. S {1 p% n: v
五、屏条# c+ T' y' b- q0 e7 y( ]' r( {
# a: n0 X0 d: N) ~屏条,简称屏,是书画的又一种立幅品式,也叫“一堂”,就是一整套的意思。屏条这种品式在宋朝较为流行,到了明清就更加盛行了。
7 B$ y* f8 `' d0 D, n4 u" O2 _2 y* t. |& m% Y屏条通常悬挂在厅堂的正面或侧面墙上,也可以顺序等分地分别挂在中堂的两侧。因此,组成屏条的数目,应当是成双的,而且最少由四条组成,多的由十二条组成,如宋朝黄庭坚所写的《幽桐赋》行草屏条。
q9 A- m* ^$ i* I( v3 [8 }/ a0 _+ k从文字内容来说,屏条可以分为两种:一种是组成屏条的各条是可以独立成幅的,其内容可以相互有关联,也可以相互没有什么关联,甚至可以不是一位书家所书,也不限于一种字体。另一种是组成屏条的各条,其全部内容是一个整体(一篇文章、一首或一组诗词),不能分开独自成幅,而且只能使用同一字体。如宋朝苏东坡所书的《前赤壁赋》行书屏条和《后赤壁赋》行书屏条,都是各由六条组成的,其中各条是不能独自成幅的。
, H) T; K( \0 G$ ]& L2 \6 V# t& \- S, u, P8 J, k$ v% t此外,还有一种屏条,不仅其全部文字内容是一个整体,而且为了保持这种内容的整体性,在装潢上对每两条相衔接的地方都一概不加边,这种屏条南方叫作海幔(又叫海幕),北方叫作通景屏。这种屏条品式,书法用得少,国画则通常用。" N. x: O# R- \5 {( C& j2 L# |
3 r7 c/ m9 q; a8 y. c组成一套的各屏条,其画心的尺寸必须完全一致,书写和悬挂屏条的顺序都要由右而左。
; Y( J# |8 h2 s5 r4 O) Y7 ~4 q6 F' `
4 v; L" A; X/ c3 u- H0 S( ]7 o* C% m, n. j3 X六、条幅' \* k) o! k0 V
7 b3 j& ^3 d8 z# K# t条幅,是书画中常用的立幅品式之一。有人认为条幅是从宋代兴起的,并且是由屏条演化而来的。有人则认为条幅的出现远远先于宋代,并且屏条是由条幅扩展而来的。我们认为后一种看法是有根据的,唐末、五代书画家滕胜华的诗句“养鹅条幅里,不费米粮钱”中说的条幅就是条幅画。宋朝米芾曾说:“得传师单条,大字以宗。”这里所说的“传师单条”就是唐代书法家沈传师的条幅字。此前,被隋炀帝杀害的诗人薛道衡生前曾有影射隋炀帝暴虐的诗句:“条幅短歌吟易水,不教奸暴入门来。”这分明是说他家里挂着一幅以荆轲《易水歌》(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返)为内容的条幅,用意在于不让奸臣暴君进他的家。可见条幅作为书画的品式,早在隋唐时期就有了。7 U) ?$ F# M* B0 d9 H
; V+ J) k0 Q, U9 d条幅是现代极为流行的一种书画品式,可以适用的场所很多,一般斋、堂、馆、店的许多墙壁空白处,都可悬挂。也正因为这样,条幅在书写内容方面应当特别注意区分不同场所的不同要求。条幅画心的尺寸,也要因地制宜。现在的一般居室适宜用三尺宣纸对开。% w# b! T- _& B3 R5 _1 t8 ?8 l8 ]$ Q; Q* S, j& W' U$ X
; I l: w1 A$ w( _, ]9 {8 c0 y/ d( t6 t) Z( D
七、册页& r6 s4 o+ M' K! t" y; ?2 F4 ?
( L9 A# w3 [/ S* Z" _册页,也叫作册叶,是书画作品分页装潢成册的一种作品形式。《红楼梦》第三十七回写道:“十个还不成幅,爽性凑成十二个便全了,也如人家的字画册页一样。”这“字画册页”指的就是分页装潢成册的作品形式。8 S4 D3 U, J. J# D+ W. q" u8 H d# ]: z, ~6 F& s- ~# U
册页这种书画品式从唐朝开始使用。在唐朝以前,使用手卷,但是不方便观赏,所以从唐朝开始,有人把手卷加以切割,装成单页;但是又因为经常翻单页容易零乱,不便保存,进而装潢成册。后来册页多用来征集和收藏名家的手迹,不拿出来展览。( A) @. K' s- }, b3 H" K6 i% _ ]/ h
册页的页数都是偶数,最少四页、八页,最多十二页、十六页、二十四页等。
" y* [* I$ \( e- u) o( D4 ?1 C: ^, F5 S/ j0 h f7 \以前都是将大小规格差不多的作品装裱成册页,现在通常是买来现成的空白册页,再请书画家们题字作画。
% U8 x' V7 I9 J: D* ?4 H z: u S4 ` n1 i, H8 @7 g: X册页有很多种装潢形式:(1)蝴蝶装,左右都能翻,从右开始印刷;(2)推蓬装,上下都能翻,从上面开始印刷;(3)经摺装。多用于装裱经书,碑帖;(4)个别还有用统一规格的副页夹住单面,组装成册的形式。8 G+ b( P5 Y0 P& Q2 G9 b" d- _/ F$ B3 {% u3 T+ N2 W: F! h- W. d
一本册页的内容,可以全是书法,也可以全是国画,还可以既有书法又有国画。如果在同一个页面里,一半是书法,一半是国画,那么书法应该从上面或左面开始印刷,国画从下面或右面开始印刷。9 V+ b' W- S1 A. e$ N9 K9 i# R' h' g
: A& t: s5 L# z; B9 ~; n十、牌匾4 D" h0 [7 j) c, i- H3 K* A) T
6 n% I$ F- c9 c# S" r2 O; X }牌匾也叫牌额、匾额,早在三国时期就有了。
4 c$ u# Y0 K/ N" {/ t& c0 Q4 ?0 p L4 L2 K, u. |2 P牌匾大体上可以分为四类,第一类是祭庆匾,第二类是宫殿、亭阁等的名称匾,第三类是装饰匾,第四类是招牌匾。一般用于标明单位名称、从上至下写的叫牌,横着写的叫匾。6 Z* F) q5 }1 }3 p
/ q/ ^6 o t5 W牌匾这种品式除了标明单位名称以外,一般字数都很少,常见的是三四个字,因此牌匾的书法字体较大。
0 h; d- F, N" t( q' r: P0 m7 Y: v2 x% `1 _, o0 i3 n; g牌匾的字体一般以真、行、隶为多;特别要指出的是招牌匾一般不用草书和古文字书写;装饰匾完全不限。/ \# @! M8 `3 W- z
" @9 K/ [( ~+ O- p5 J. S5 ?+ D( h1 u( O: R" |. N1 W
# C0 P7 v$ d6 @3 m: F6 Y十一、一字书% s5 p, X) s) f) q
; H/ S" p! \' C: O- X/ B1 m一字书就是只写一个字的一种书法品式,这种品式明清时期比较流行。一字书根据用法不同可以分为三类:第一类是用于庆祝凭吊的,比如祝寿写寿字,贺婚写“喜”字;第二类是用于自勉的,有点像座右铭,如“忍”、“慎”、“和”等;第三类是用于艺术欣赏的。4 E0 F6 [" t/ n+ C ], A, ]) y$ n- l* B3 k/ y1 Y8 T5 m' D o
5 E: O9 m+ J+ k7 s" t4 G. Q/ A& ?9 t7 k0 g2 J+ q1 y; [# J2 v, T+ J* |5 B- M8 l7 \: [! r, @
# _, i% u; N7 T5 f3 W. u8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