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作联系
设为首页
收藏本站
申请网络展览
开艺术家专栏
申请认证会员
手机客户端
开启辅助访问
在线图片编辑
用户名
Email
自动登录
找回密码
密码
登录
快速注册
快捷登录
快捷导航
门户
Portal
广场
BBS
导读
Guide
书艺学院
书画观
书法班
微信直播间
最新发表
最新回复
最新精华
最新热门
我的帖子
书坛动态
国展动态
个人广告
书坛评批
书印研究
文房研讨
专题展厅
名家展厅
精英展厅
八零点将
获奖书家
墨·档案
新作上线
碑帖新临
篆刻创临
名家制印
古文研究
初学园地
历代书家
艺术档案
机构社团
地域联盟
搜索
搜索
本版
帖子
用户
书艺公社
»
广场
›
书坛动态区
›
【书坛动态】
›
【第一现场】李双阳书法篆刻作品展在江苏省美术馆举行(2 ...
正在浏览本主题的会员
-
8
在线 -
0
会员(
0
隐身),
8
游客
只有游客在线
1
2
3
4
5
6
7
8
9
10
... 47
/ 47 页
下一页
返回列表
楼主:
论坛总务
【第一现场】李双阳书法篆刻作品展在江苏省美术馆举行(2013.3.20 南京)
[复制链接]
论坛总务
论坛总务
当前离线
社币
信誉指数
点
好友
回帖
0
主题
精华
阅读权限
255
注册时间
2008-3-26
最后登录
1970-1-1
在线时间
小时
积分
3347248
点评币
学币
狗仔卡
楼主
|
发表于 2013-3-21 11:23
|
显示全部楼层
臨風作草見狂狷
——浅識雙陽書法印象
高步明
大凡气硬的人,常被称为狂狷之士,细分则是狂傲之士、狷介之士。狂者进取,狷者有所不为。
双阳的狂狷伴随着他的书法实践,尤其是他的草书探秘。这一点,已得到同道的广泛认同。虽然,他诸体皆有涉猎,但草书更是他魂牵梦萦的寄托,是他心手相契的绿洲。草书,在民国以后的数十年间,可谓一片沉寂,虽然也拍打出几朵浪花,终未汇成波澜。时人尚碑倾向走到了尽头,亟待后来者另辟蹊径,找到生路。
年轻书家,生正逢时。双阳不失为弄潮能儿,并醉心于草书创作。对于草书一格,双阳意在建构传统古法与现代审美的一脉相承与内在统一。一个负责任的书家,必须有这份担当,若无时代面目,当代情怀,自我精神,为什么要玩笔墨纸砚?
虽然大家都在玩着笔墨,但人与人是有差距的。书坛也曾出现过严重的“流感”。众人皆染二王笔,扭怩变态面目非。双阳坐观这遭热闹与纷扰,以不为所动、去伪存真的良好心态,稳健地走着必由之径,南艺的见识,军旅的磨炼,吴江的沉寂,画院的融合,一路走来,殚精竭虑、穷追不舍他的草书之梦。
带着他的书法梦,他沉潜地做着功课,他以最大的包容和敬畏,汲取传统精华,无论魏晋六朝之风流,东洋“三迹”之高古,包括怀素、八大之简淡,他既深入进去,又走得出来。成就了古意拂面又新意扑鼻的自家规模。些许孤傲、些许悲悯、些许禅意。所谓“先贤草律我草狂,风云阵发愁钟王,须臾变态皆自我,象形类物无不可,阆风游云千万朵,惊龙蹴踏飞欲堕……”双阳心向往之,欲罢不能。
对于草书的当代意象,双阳有着自己的独立思考。比如字法,大胆使用圆笔,在俯仰、粗细、急缓、交错的神奇行走中,强化了草书的圆劲之美;比如章法,主动避开前人行距分明的规范,力求上下连带、左右逢源、相映成趣,使整幅作品,更显势态之美;比如墨法,钟情于笔墨水融,时而以墨带水,时而以水带墨,由淡及浓,自浓至淡,忽淡忽浓,穷尽其能,运用其极,产生五色墨韵的丰富之美;比如笔法,讲究奇崛变化,诡计多端,中侧并施,快慢相衬,张敛齐陈,营造出独特的律动之美。爱美之心人皆有之,他有不少痴狂的追随者,可见他的笔墨魅力,但必须懂得,距离产生美,双阳只是双阳,不是惟一的太阳。
书法之美殊不易得,看双阳草书作品,一眼便知其“费纸之千”,因为他扛过枪,枪法好少不了子弹喂,这是常理。勤奋方出天才。我感动于双阳的那份执着,正是离开军旅的难以割舍和一时惆怅,开启了他的书风嬗变之旅。他胸有志向,于是,悄然躲进姑苏的一处小阁楼,七八米长的书案,成了他的生命版图,他耐心度过“三日不知肉味”的寂寞时光,在梳理自己生命际遇的同时,系统梳理着生命之笔。的确,他把书法之道看得很重很重。他不屑世故的行世风格,亦如他的艺术取向,任凭别人评头论足,坚持走自己的路,走出一片精彩。为艺如同为人,太多的唯唯诺诺,消耗的正是本真的性情,可贵的单纯,自由的精神。双阳今天开辟的草书风景,在于他的狂狷,在于他的胸中有竹,在于他的进取与有所不为。因为什么都想得到的人,肯定狂不起来,也狷不成什么样子。双阳正处在创作高峰,难舍的草书情结,心藏的不羁风云,是他的性格、本钱和精神皈依。漫漫草书路,特立独行人。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论坛总务
论坛总务
当前离线
社币
信誉指数
点
好友
回帖
0
主题
精华
阅读权限
255
注册时间
2008-3-26
最后登录
1970-1-1
在线时间
小时
积分
3347248
点评币
学币
狗仔卡
楼主
|
发表于 2013-3-21 11:24
|
显示全部楼层
氣質變化自會通神 得心應手可追高境
——李雙陽其人其書
赵彦国
我一直认为:从事艺术创作活动,想要感受和领略那迷人的颠峰之美,独具与众不同的个性风采,非具备一定的天赋资质是不可企及的。此处所言天赋并非“天才论”者的玄奥之谈,而是实指从事此专业所必须具备的基本素质和物质条件。大致包括两方面内容:其一,属心象的,即其人性格气质及内心所具备的领悟力、想象力、理解力等。心象不佳,则难以想见古人之精神,感悟艺术之真谛,更何谈将所见之法帖名迹揣摩之,进而创造表现于缣素之上?因此,心象至为重要,不能得于心象者,不宜从艺。其二,属器质的,即其人手部肌肉的灵敏度,操作能力和模仿能力等。器质好,表现力强,随性挥洒便可尽情呈现心象之美,退而求次,即使心象不佳,也可为一般巧匠,但终不能入其堂奥,成一家风规。对自我天赋的正确认知和客观评价决定了艺术道路的选择和去向。
在我看来,双阳君就是这样一位为数不多的心象与器质俱佳的青年翘楚,与之多年交往和性情契合,使得彼此之间了解日见加深。事实证明,双阳是充满了丰沛才情和深邃睿智的,他才华横溢且用功尤勤,自然成就了他近年来在全国大展中的屡屡战绩,这是长期厚积薄发的结果。
南艺求学的几年时光是双阳艺术之路至为重要的阶段,也是从那时起,我们彼此相识,并结为书道挚友。于我印象极深的是,他在当时就颇有主见,不屑从时人入手、学其皮相的浅薄做法。在认识的深度上,显然与其他学书者拉开了距离,表现出较为独立的艺术品格和广采博收的胸怀气度。在那些飘满墨香的日子里,双阳于学书问道,不固守一家一派之说,常转益多师,请教于南京的各大书画名家。在力求五体与篆刻全能,巨制与小品兼工的创作理念下,其思维理路及审美视域随之大开,并努力从古人的法度中体悟其内在规律与道理,借此增加自身各体书法的变通能力和创作实力。事实上,创作本应是具有强烈主观意味的个体活动,它直接受到主体心象和生命意识的影响,体会一种创作同倾听一首乐曲,感受一道风景一样,刹那的意会和涌动往往更能激起内心最深处的真性情,情性的滋养和品格的历练使得双阳在行草书创作中找寻到属于自己的情感宣泄。一方面,在整体的篇章布置上,他试图把腾挪跳掷的气势和醇厚酣畅的气局以及缠绵蕴籍的气韵融汇贯通。同时,在诸多视觉元素的细部处理上更是倾注了心力,不仅注重线条力度感、立体感、节奏感的微妙考究,而且对字型取势及其墨色的对比变化亦多有用心,诚可谓苦心经营。为此双阳付出了超常的训练量,且不折不扣的长期躬行于此,极为用力。再则,他不仅仅经营章法,经营结字,经营心境,更在经营感觉和趣味,最为直接的表现使得他作品的视觉深度和思想的纬度逐渐变得宽广起来。
我个人认为,在双阳的书法创作实践中,尤其是大字行草书的创作,其审美的理路是兼具碑帖的。其实,碑与帖决非断然分离的两极,更应该是在当代审美多元语境下的圆融通会和大胆创造,换句话说,引碑入帖抑或融帖滋碑在抒情达意的表述上都是一种必要的结合,并无不可逾越的界限。经典是一活物,是个大系统,犹如蜿蜒曲折、奔流向前的河流,其法则和价值对于今人具有当下性,决非僵死的不可触碰的陈规教条,真正的经典必然是经个人认知、理会、消化、并自然融入内心且起作用的那部分。在当代书法追求展厅效应的要求下,视觉冲击是不可小视的,把字型拓而为大并加强线条的骨力质感是颇为有效可行的方式之一。理性的分析和性情的驱使激发双阳从碑派的金石意趣中获益良多,并自然融会笔端,使之整体势态变得甚为雄强。加之长期对经典帖学书法的浸淫和心追手摹,使得双阳在单字的结构处理和笔法的运用上也颇为精准到位,细微处更具耐看性,这些均成为其书法形式美感不可或缺的视觉亮点。
然而,对双阳来说,这番努力和期翼并非其斤斤着力之处,这毕竟只是入帖作加法阶段的必备积蓄,仍属于点画形质的范畴。“技进道不进不可,技道两进也。”具体可视的形质之美是书法通向神明之路的基石,情调的营造和韵味的提升当为书道更为高远的人格追求。在双阳身上我们看到了这种希翼中的努力,一段时期以来,他正致力于用做减法的方式来找寻一种简淡之美,这是足以欣贺的。相信他所认知的减法不仅是对法度技巧不打折扣的提炼与升华,更应当是人格修为和学养积淀的大累积。
简淡是一种书美境界,更是贯穿书家一生追求的生命理念。气质变化,学问深时,相信双阳君朝着心中的那盏灯塔不断努力下去,定会获得更为美好的人生景致,余当以此共勉之。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论坛总务
论坛总务
当前离线
社币
信誉指数
点
好友
回帖
0
主题
精华
阅读权限
255
注册时间
2008-3-26
最后登录
1970-1-1
在线时间
小时
积分
3347248
点评币
学币
狗仔卡
楼主
|
发表于 2013-3-21 11:24
|
显示全部楼层
讓靈魂像風一樣馳蕩
——我印象中的青年書法家李雙陽
李金芳
曾闻苏州的营盘里,有一位年轻的防暴队员,头不能开瓶,掌不能劈砖,五公里武装越野,勉强跑到终点,两腿打飘,嘴巴冒泡,一张脸白里透红,红里透紫,慌得军医跑来掐他人中。训练之余,大家忙着在伙房里帮厨,他却附庸风雅,手持一卷,高卧北窗之下,自以为羲皇上人。奇怪的是,这样一个乖张的士兵,居然被部队领导当宝,供着养着不说,还特意为他腾出一间兵舍,作为书法创作室。
出于好奇,时任部队新闻干事的我,旋即拎起一架捕风捉影的相机,从南京连夜驰往苏州采访。时光逝去了十八年,我至今依然记得与李双阳初次相见时,那份持久的惊悸与感动。
拨开附会在李双阳身上的种种传说,现实生活中的他,言谈举止并无奇特之处。不过,只要走进他的创作室,那墙上挂的,桌上叠的,纸上凝的,以及笔下溢着的墨香,会让人觉得眼前这个兵,确有那么一点独门功夫。这功夫不能防暴除恶,一招制敌,但能养心怡情,抒展性灵。
双阳告诉我,他1975年出生于苏北淮安,自幼爱好书法,对历代书家法帖心慕手追,欲罢不能。高中毕业后,怀着对书法的梦想,只身踏上军旅,希望在部队学有所成,成有所用。事实上,入伍后的双阳鲜有精力侍弄文墨,摸爬滚打之余,他要为部队出黑板报,写广播稿,每周还要为战友们放上两场电影。有限的津贴显然不足以笔墨纸砚的开销,所幸公家的报纸,长了腿似的源源不断落入他的手中,当然,“废纸三千”的场景,多半出现在双休日。望着笔走龙蛇的双阳,我相信,一个人染翰久了,眉宇间就会绽出一点英气,骨子里就会射出一点灵气,甚至投手之间也会漾出一点傲气和书卷气。人禀阴阳之气而生,独独这英气、灵气、傲气和书卷气,乃灵魂舒展时迸出的电光,一个饱满而自由的灵魂才会电光交汇,个性十足。而在直线加方块的军旅,灵魂的舒展显然只宜于梦乡。严苛的纪律下,个性的张扬无疑要冒一定的风险。是夜,我与双阳由促膝相谈到抵足而眠,时时感受到他内心对自由的深度诉求。他辗转反侧,睡不成寐,偶尔爬起,往地上掼个枕头什么的,嘟哝几句,复又砉然躺下。这时候,我感到躺在脚边的那个灵魂,躁动的程度有多么严重!出于不安,第二天我对双阳说:双阳,太湖西山岛上有片部队农场,农场有猪舍百间,桔林百亩,你可以去那里养猪种橘,飘举性灵,心无所羁地兑现自己的书艺之梦。谁知熬红了眼睛的双阳丝毫不领取我的“美意”,非但不领情,若干年以后,当他被《书法》杂志评为“中国十大青年书法家”,做上了书法导师时,席间,他竟指着我的鼻子,抖动着山羊胡子大声嚷嚷:李兄,当年你叫我去岛上当猪倌,做果农,还记得否?
老账被重新翻出时,也可一笑佐酒。豪饮之余,我发现昔年那颗不肯安分的心,如今淡定了许多。
显然,双阳没有按照我画出的线路,孤军进驻部队农场,而是通过自学,以优异的成绩考入了南京艺术学院书法篆刻专业。少年心事当拿云,脱离了军纪的束缚,双阳一头扎入黄惇老师的黄瓜园,全身心投入到书法理论研究与创作实践之中。在苏州,他曾拜吴门耆宿瓦翁为师,从老前辈那里窥得晋唐小楷的堂奥,并从这位期颐老人的作品里,汲取了“知古知今而非古非今”的精髓。进入南艺后,他又师承黄惇、马士达、苏金海等多位名师,名师们的心传口授,似乎打通了双阳各种书体乃至相关门类艺术的任督二脉,他不断从晋人的书法中求气韵,从唐人的书法中习法度,从宋人的书法中悟笔意。双阳认为,临摹是书法学习到创作的不二法门,所谓临摹的两大主要因素,也就是入帖与出帖的问题。入帖贵乎手勤,出帖只是需要机缘与悟性。在渐修渐悟的过程中,他自觉不自觉地受到导师帖学系统的引导和帖学笔法浸淫,为了让自己师心而不师迹,他对魏晋以来“二王”体系书风,进行全面的梳理学习,并对晋唐书风通过对其笔意、线质、章法的转换来表现,力求古为今用“大以小滋,小从大求”的学习创作理念。学书岂是朝夕之事,随着功力的加深,技巧的成熟,双阳的艺术实践渐渐透出一种清峻拔俗、古秀雅逸的格调。这一时期,他在楹联、中堂、册页、横幅、尺牍、扇面、斗方书写中,找到了生命自由舒展的快意和淡远气息。
一个人的才性犹如河蚌,只有在适合自己的环境里,才会展示出最柔软的部分和本真之美。南艺毕业后,老单位准备为他转干、晋级,多家军队的创作室,一时间也纷纷向他敞开了大门,可双阳毅然选择了退伍。经历了八年军营岁月的淬火,他似乎已经破茧而出,因此他有理由让自己的灵魂,脱出武装带,飞出风纪扣,像风一样随处飘荡。
双阳带着一长串金光闪闪的奖章,悄然淡出军旅。此后的数年间,我很少看到他率真的、充满孩子气的脸庞。临百家帖,行万里路,这是他儿时的梦想。他怀揣赤子之心,走边陲、越大漠、穿草原、闯四方,一任胡须在颐下疯长。一个人独行于山水间,静静地感悟高山大川律动的魂魄,让壅塞的内心渐次变得空廓澄明。独行的过程无疑是滤尽内心杂质的过程,流动的人生才会充满诗意。都说笔墨烟云,无声胜有声,书法是流动的诗篇,也是无声的旋律,是心之于手的游走,是手之于笔的奔行,是笔之于墨的穿越,是墨之于纸的历险。
非凡的游历开阔了眼界,也加重了灵魂的分量。倦鸟总得归林,当双阳意识到远方一无所有的时候,他开始为自己寻找心灵的泊处。风月一丘壑,今古几楼台。吴门烟水浩渺,芭蕉院落清幽,园林游憩生趣,美丽的苏州无疑是双阳一生的钟爱,这里有陆机的《平复帖》、张旭的《古诗四帖》、孙过庭的《书谱》以及明四家的墨迹,更有他书坛的恩师挚友,军界的袍泽之谊。
重返苏州的短短数年间,双阳杜门谢客,深居简出,既不追随时代的书写潮流,也不为追逐市场而随意创作,他认为书法的终端并不通向市场,市场不能决定创作的方向。为此,他拒绝开幕剪彩、企业开张、新年团拜、画廊聚会等一切邀请与酬酢,对于那些带着毛笔印章游走四方的江湖书家,他向来嗤之以鼻,並直言“羞于哙等伍”。他不在意书界如何纷扰喧嚣,只在乎自己的心灵是否守静非动。在心灵的修为上,他追求平静、平实、平远;在书艺的创作上,他推崇简古、简淡、简雅。“书学不过一技耳,然立品是第一关头,品高者,一点一画,自有清刚雅正之气;品下者,虽激昂顿挫,俨然可观,而纵横刚暴未免流露楮外。” 朱和羹《临池心解》中的这句话,被他录于纸上,置于案头,旦夕引以自省。在双阳看来,书法简单到一支笔,一张纸,过多即是累赘。真正的书法是思想与情感的交响,是心灵的痕迹,生命的副本,是“无意于佳乃佳”的兴到笔随。平日,他文不苟作,书不信涂,心游万仞之际,每有神思妙悟,遂欣然纵笔,至情泼洒。才性既已生成,唯洒落其胸襟,厚积其学养,笔端自然雅韵流露。
勤奋与严谨的养学态度,使双阳在草书、行书、隶书、楷书及篆刻等多方面的才能,日渐得以彰显。在轻松超然、不受功利目的约束的书写中,居然常常参展,连连获奖。据悉,能在全国获得“兰亭奖”、“群星奖”、“全国奖”、“全国青年展”四项书法大奖者,中国中青年书家之中唯李双阳一人。双阳在获奖感言里说:“静从淡中求,淡从雅中生。书法人要把一切的精力放在学习与创作上,把字写好才是硬道理。不要有欺世盗名之念,别忘了书法本体才是立世之本。”
难能可贵的是,双阳在书法创作之余,不废理论研究,作为理论与创作兼擅的书家,他始终保持着理论家的敏锐,使理论成为支撑其创作的重要一翼。多年来,他撰写了数十万字的学术文章与创作札记,在当今书坛尤其是中青年书人中,产生了不小的影响力。这几年,他还被中国书协培训中心聘为教授,开设了自己的导师工作室,将自己多年积累的经验和知识传授给五湖四海的学员们,书法教学搞得红红火火有声有色。
双阳擅于诸体,但我最喜欢的还是他的大草。双阳的大字草书结体开张,内部空间大,运笔迅疾稳健,收放自如,让人感受到一种酣畅淋漓的快意,一种雄健阳刚的豪迈,一种可遇不可求的闲情逸致。“天下无物非草书”,一个没有决心在大草方向发展的书家,不可能用这种漫长的融合方式来写草书。在我看来,双阳的大草,是他灵魂的舞蹈,是他内心腾起的火焰。一个阅尽了大山大水、经历了大痴大迷、获得了大彻大悟、却有着大仁大义大忠大爱的灵魂,才能在草书的线条中驰荡如风!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论坛总务
论坛总务
当前离线
社币
信誉指数
点
好友
回帖
0
主题
精华
阅读权限
255
注册时间
2008-3-26
最后登录
1970-1-1
在线时间
小时
积分
3347248
点评币
学币
狗仔卡
楼主
|
发表于 2013-3-21 11:24
|
显示全部楼层
書壇上的陽光男孩
王金泉
西安,一九九五年元宵节后的一个晚上,省军区招待所内,人声嘈杂,南腔北调,不绝于耳,这是第八届书法展获奖作者考试前的那个晚上。想出去转转,换上些轻松的空气,于是顶着月色,在明亮的路灯下沿街溜达。在一拐弯处,迎面来了三位比我年轻得多的获奖者,嗓门大发声很有磁性的是河南的王忠勇,这人我认识,是个不用怎么交就能成为朋友的人;走在左边的怎么也记不清是谁了,但走在中间的这位,很容易把他记在脑海里,面色白白的,鼻子翘翘的,眉清目秀,一头的细发贴着头皮拢着长,尤其下巴那撮理掇得很有型的短须,的确与众不同,浑身透着野逸与炼达,眼神聪慧,似能把人看个里外透彻,我虽没和他说过话,但知道他叫李双阳,是这次获奖作者中年龄较小的一位,应该是二十七八岁。说来也怪,人和人的交往有时只需四只眼对着眨巴几下,男女就能敲定终身,同性也能成为至交,与双阳就是站在对方跟前,眨巴几下眼睛互相打量了一番,心里如同有了默契一般,从此虽天各一方,一年难得见上一面,但彼此都会有所关注,可能我想起他更多一点,而他是顾不得多想到我的,因为他正在和女朋友拍拖呢。
佛说,广结善缘。《小榄杯书法大赛》双阳获得一等奖,在领奖期间认识了福建长汀的王旗红。王旗红特喜欢他的书法,亦崇拜其为人,是铁杆“粉丝”,于是在展览结束后,将双阳请到了长汀。长汀是中国最美的几个小城之一,地属闽北,山峦起伏,汀江穿城而下,古巷幽幽,有说不尽的风韵往事。我亦受双阳之邀,往小城一游。那里有几十位书法爱好者,成立了“弄墨潭书社”,社人皆受双阳亲授,他们无论基础如何,都能找到自己的坐标。笔者曾见双阳给他们授课的一面,窗外雨丝蒙蒙,轻洒在榕树上,室内墨味浓郁,带着香气,双阳在案前细致的讲解着,或以手代笔在空中做着动作,或实地在纸上做些示范,以最通俗的语言,说明那些有点玄奥的道理。他们记得很牢靠,领会得极深刻,而对于双阳的个别的幽默语,也会成为一时的流行语。如今,长汀已是八闽书坛的重镇,“弄墨潭书社”更是如火如荼,社人已不局限于长汀,连龙岩、江西瑞金等周边书家也欣然加盟,成了书家荟萃之地。由此可知,双阳带给他们的不仅仅是书法上的一些技法而已,而更多地是思想理念,是对传统书法艺术的大知。汀江之水不息,长汀文脉不息,而书法艺术已扎根其间,自会枝繁叶茂,将来的将来,弄墨潭墨龙腾飞,说不定会有很多双阳的种种传说。
其实每与朋友念叨天下“书林”好汉,说起双阳总也绕不开“南吴门书社”,古吴地是块神奇之地,历朝历代有着道不完的故事,而以文脉而论,天下难有如此脉络清晰者,瓜瓞绵延,昌而不竭。书画艺术亦完美传承。人才辈出,令人艳羡。“南吴门书社”应运而生,双阳执其牛耳,誉满书坛。尚记书社成员往岭南办展,所有社员应邀前往,展览非常成功。其实这是双阳的良苦用心,他需要社员走出书斋,面向社会,面向大自然,而岭南与吴地气候不同,习性不同,大家的感受也应该不同,这是部队里的一种“拉练”,长见识,增阅历,炼胆识。其实做这些事是需要勇气的,只有全身心的为这个集体考虑,为每个学员的成长负有责任感的人,才会倾心而为的。后来又到重庆办了展览,依然全员出动,影响广大,意义深远,各地书法组织纷纷效仿,与异地展开活动,丰实了书坛的节目。而从展览本身讲,也推出了一部分新人,使他们的优秀作品能够集中亮相,既给书坛带来惊奇,也给他们自身增强了信心。
因同在中国书协培训中心导师工作室上课,我和他见面的机会比平时最少多了两次。他是首期导师工作室的导师,如今已属最年轻的“老人”了。他是很会上课的。我比他年长十几岁,并不好意思直接向他求教,他看出了我的心思,于是不露声色地、很巧妙地、看似不经意地说教了几招,即给了我面子,看我听得那样认真,他也挺高兴。其实导师班的教学很不容易,每个老师要面对很多学员,而学员的资质又不在一个水平线上,所以想把每个学员结业下来都有突破性的进步,不付出艰辛是不可能的。双阳很能把握住学员的学习动脉,以道理说教,以示范辅之,所以他的导师班学员收益较大。我曾介绍一位本地书法爱好者去他的工作室学习,师生二人很投缘,双阳不遗余力的教,他则废寝忘食的学,进步神速,双阳每次见到我,总会笑眯眯的夸他几句,第二年还让他当了班长。一晃三年过去了,那位爱好者已是彻头彻尾的书法家了,而他也被双阳彻头彻尾的给俘虏了,每谈起双阳,总是口不离师,赞美得如花儿一般,有时听得我醋意十足,撂几句莫名其妙的话,拂袖而走。
书坛多老气横秋的人,即便年纪轻轻,行走说话都弄出个“势”来,看着让人不舒服,双阳则是典型的“阳光男孩”,绝没有那种让人透不过气的涙气,人在哪里笑声便在哪里,该张扬的时候绝不畏首畏尾的低调,该低调时,绝不装模做样的张扬,进退自如,心胸敞亮,如此则赋阳光,则赋魅力。在山西太原,我见他赤着上身和别人喝酒,虽然最后已醉得七荤八素,在烟台我们正在游览山景,看到一泓清水,他不由分说宽去上下衣,赤身扎进水里,那时天气还不太热,上岸时自是冻得有点哆嗦。所以性情中人才会做性情中的事。
他也有许多小毛病,多是充满孩子气的。比如,大家在一块聊天时,喜欢接别人的“话把”。接的别人哭笑不得,这估计是学生时代练就的,因为勿论何种行业,但凡有天才的,大多是“童子功”。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论坛总务
论坛总务
当前离线
社币
信誉指数
点
好友
回帖
0
主题
精华
阅读权限
255
注册时间
2008-3-26
最后登录
1970-1-1
在线时间
小时
积分
3347248
点评币
学币
狗仔卡
楼主
|
发表于 2013-3-21 11:25
|
显示全部楼层
雙陽不容易
宇文家林
双阳虽然小我近十岁。但我一直视双阳为我同辈兄弟。
四十不到的双阳,书写就有如此状态:随形就势,随意生发,作品从有形化为无形。大不易也!
其实,就书法而言,不能光看实际年龄,而是要看他的书写年龄。从这方面来说,双阳真的可以说是一位书坛的壮年汉子了。双阳每天从事书写的时间之长,令一般人难以企及。我也曾听他说过,他前几年每日除了吃饭睡觉等,便是大量的书写。他曾写到手都发生痉挛了。可见用功之勤,发力之猛。这几年双阳又任中书协培训中心的教授,教学理念自成一体,理论基础丰厚,门生弟子遍及海内,已有众多学生行走于书坛,夺得不少奖项,使双阳一脉风气荡漾于书法江湖,受其影响者甚火!又加之其武警出身,体能又好,常风行于各地,结集书界众多高手举办各种展览,领当今之风骚,所到之处影响巨大。每每从书法网络见其行踪。双阳的一撮小胡子最具特色。留一处地方,其余全咔嚓掉,突出重点,有点意思,一看就是李双阳!常叹服其游历之丰富,精神之过人,书写之多能,变化之多端。短短十数年,双阳一步一个脚印迈向高境,成为书坛之名家。
我认识双阳时间不短。上世纪“九十年代”后期,双阳还在武警,那几日借在省书协,忙于八届中青展稿件收接诸事。一身戎装很精神,还没有小胡子,有一丝腼腆。聊了几句,很是投缘,互生喜欢之心,日后便散淡慢节奏交往起来。不出几年他谈了个镇江的对象,也就是他后来的老婆,常到镇江走动。我和双阳交往日见强烈,往来甚多,过从紧密。以至于他丈母娘都有点小意见了,常说双阳你到镇江哪里是来看我们的噢?当然这是玩笑话!
双阳酒量大,又会饮。我虽有酒胆,怎奈酒量不及,每每败北。酒后大家天人合一胡言乱语。但倒也快活。其时镇江有好事者得我一手卷让双阳卷后说上几句。双阳生花之笔跋了很多溢美之言。双阳很能写,结合镇江山川之美联系笔墨精神,说出很多道道。我也喜欢,但也知道那是人家李双阳在鼓励我呢,当不得真!但跋语中那境界倒是我所想往的。
在一起多了,便深知双阳了。
双阳不容易。各种书体都能写,而且写得不寻常。有模有样,有内容有东西。特别是大草,更是了得。唤风行雨,一路欢歌,要什么有什么,想干嘛就干嘛!曾见其丈六巨制,胆大过人,造势寻情,好生了得,置于展厅相当好看且又耐看。书写巨大作品,绝对是体力活,常人受不了。丈六,看看都头大!双阳精力旺盛能为且常为,为之又好,让人心服。
关于双阳的书法成因来龙去脉,有很多书坛大佬名家理论家写了很多说了很多,相当到位相当有味道。我就不多言了。
双阳行将举办盛大个人书法展,出版大型个人作品集,作为他的兄弟和同事真诚祝福。
书坛将又一次看到双阳的不容易!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论坛总务
论坛总务
当前离线
社币
信誉指数
点
好友
回帖
0
主题
精华
阅读权限
255
注册时间
2008-3-26
最后登录
1970-1-1
在线时间
小时
积分
3347248
点评币
学币
狗仔卡
楼主
|
发表于 2013-3-21 11:25
|
显示全部楼层
雙陽印象
许晨曦
中国传统文化的审美是崇雅的,以雅为文艺创作的至高追求。作为审美范畴的“雅”和“俗”,其语义本身就是相对的,并且蕴含了很浓重的褒贬意味,在价值体系和社会群体上存在很大的差异。在中国古代,就价值体系而言,主要表现为主流文化与精英审美意识和大众审美意识的疏远和对立;就社会群体而言,则表现为士大夫阶层追求“雅”,而平民和下层民众则为“俗”,在森严的伦理秩序的社会体系中,“俗”是不能登大雅之堂的,文人大多对其持轻视态度的,而年少成名的双阳君无疑是鄙“俗”的,尤其是“恶俗”。在当今书坛“形式至上”的大潮中,他却选择了简约,选择了回归,静静徜徉在传统的魏晋玄远散谈的氛围中,他所崇尚的是在这传统净土中聆听天籁。
从艺术的角度讲,书法的生命在于艺术个性,这个纯粹哲学意义上的个性和共性的关系同样适用于书法艺术领域,书法风格所表现出的个性是汉字书写共性之中的个性,没有共性,所谓的个性也就成为无源之水,无本之木,书法也就失去赖以成为书法的特质。一个书家必须在创作技法高度成熟后,才能去追求艺术的个性。而传统书法历来是重视技法的锤炼的,但更强调的是“道”的追求,是对人生的境界达到一定修养以后的自然而然流露。双阳君作品中的洗尽铅华,质朴自然正是他消解了早年的凌厉生辣而表现的另一种境界。
对书法艺术,双阳君可称是虔诚的,从少年起对书法的速恋,以至于后来走入军营和现在供职的文化单位,每天大量的临摹思考,他用十数年的时间完成旁人几十年所要完成的锤炼。这种对传统的敬畏,让他更深入地走进了传统,使他从追求典雅升华到了追求淡雅,从对笔法、章法、墨法等技巧的追求,幻化为对意境和主体人格的追求。艺文创作中“淡雅”要求创作者追求平淡自然,韵味淡远的意境,这“淡雅”之境表现出的是冲和宁静之意,闲适雅淡之味。近现双阳君的行草书手卷作品无疑是淡雅的,秀拔如卷松垂涧,明净如远山积雪,萧疏为冰痕雪彰,但用笔所表现的线质却朴健浑厚,如太阿斩截,溯漠横雕,所谓“劲利取势,虚和取韵”。这是淡中见浓,淡中见深,是淡而意韵悠长,渐远而至无穷也。以少年之心,入淡远之心,双阳君悟道矣。
对简约的偏爱是否会忽略在形式上做更广泛的探索呢?双阳君巨幅作品中对形式感的把握和作品中表现的郁勃之气,正是少年人勃勃生机和积极探索的结果和再现,以双阳的勤奋和敏悟,当能体味简净、洁远的真谛。假以时日能处理好收与纵,张与驰的矛盾的。“以一管之笔,拟太虚之体”,则浮云卷舒,物我两忘矣!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论坛总务
论坛总务
当前离线
社币
信誉指数
点
好友
回帖
0
主题
精华
阅读权限
255
注册时间
2008-3-26
最后登录
1970-1-1
在线时间
小时
积分
3347248
点评币
学币
狗仔卡
楼主
|
发表于 2013-3-21 11:25
|
显示全部楼层
雙陽與蘇州
孫玉林
昔吴王夫差,北上争雄,凿开邗沟,贯通江淮,以应输粮运兵之便。邗沟在今天的淮安,遗迹现存。隋唐大运河闸,淮安为漕运第一都,北上京城,南下苏杭,有“襟吴带楚”之称。江东的项羽,东吴的孙策均曾在此屯兵。明朱元璋为镇胁中原侯伯,设有“四卫”,号召百姓迁徙,李姓一支由苏州阊门外,迁至淮安,此二地渊源矣。
楚州古山阳地,即今之老淮安也,江淮咽喉,漕运要道。明清时期繁盛之极。物产丰富,商贾云集,名人辈出,文武皆备,且代不乏人。周恩来、李公仆、刘鹗、吴承恩、韩信、关天培、梁红玉等,皆一代精英。我们的同行,即曾提出“画不可拾前人,而要得前人意”的苇间老人、“八怪”之一——边寿民,就闲居在勺湖上,与双阳的出生地,不过百步之遥,此谓:地灵人杰。
双阳自署“栖虹居士”,70后生人,初次见面觉英气凛然,翩翩一少年也。思路敏捷,率真笃行,大大咧咧,有点狂傲,有点不识愁滋味。又有点踌躇满志。言谈中,表情里显现对苏州的喜爱。这是我最初的印象。
比较而言,苏州人好安逸,有些慵懒,接受外人、事较慢,独享自身空间,悠哉、乐哉。然而,他却能以自身的魅力与热量,很快融入其中。早在他很小的时候,便从父辈口中得知家族与苏州的关系,很是向往。他父亲是当地小有名气的书画爱好者,年少顽皮的双阳也喜欢舞文弄墨,乐此不彼。少壮,服役至勾吴,乃笔耕勤勉不止,并广交书友。“橄榄风”时,已“小荷才露尖尖角”了。同时,离年少时梦想地——苏州,一步之遥。经过一些周折,最终如愿,调入苏州武警支队,有幸拜识瓦翁先生,后去南艺深造四年,受益黄惇先生鞭下,又得马士达先生的偏爱,书艺、篆刻,突飞猛进。也正是这个时期,开始参与全国性展事,并问鼎摘桂,一颗书坛新星闪耀腾升。没几年,便栖身于一线名家。网络点击徒增,势头迅猛,他自己也料所不及。
盛名之下,说他没一点“玄”,似乎不真实。虽戏言“一不小心”,但心中还是有几分得意的。这种得意来源于自信,对自身的肯定,不为别的。作为朋友,除了高兴,多少有点“眼馋”也是真实的,不得不承认“这小子是厉害的”。出乎意料的是,他并没有就此飘飘然,相反,自始至终地感恩吴文化的滋养,不再是当初“梦”的缘起,实实在在地成了其中的一份子。
南艺毕业回部队,面临选择:继续服役提干或退伍。他选择了后者,而且要留在苏州。留在苏州,同样也面临选择。苏州报社是有意向的,在部队时,就经常被借用;常熟、昆山也不错,道友、老乡一大帮,如鱼得水。结果,又一次出人意料地去了吴江。
松陵镇,苏城南十几里,水乡泽国,历来文人辈出,地道的吴文化重镇。周边随取一处,韵事多多;随取一人,皆斐声文坛。博学的金松岑,严谨的叶圣陶,狂狷的柳亚子……抑或是退思园的退思、抑或是垂虹胜景的诱惑,吴江张开了双臂。顺着古运河的堤岸,跨过宝带桥,消失在去吴江的路上。
笔者所以在此作演绎,是在揣摩主人翁当时的心境。到一个“人生地不熟”的地方,工作营生,会是个什么样子;也到“而立”之年了,要娶妻生子;吴江给了他这个平台,自己是否能干好,一切未知。结果是令人瞻目的,作为书画院引进人才,开办书法培训,邀请名家讲座,积极书法交流,活动繁多,展事不断,搞得有声有色,红红火火。短短几年,把吴江书法来了个“华丽转身”。一批中坚力量崛起,各级会员翻了几番。我个人认为,这些贡献,要比他个人在书法上的成就更有意义。
嗟夫,栖虹今之奇士也。70后书家佼佼者。一专多能,能作巨屏大幅,有青藤之气,亦有谓之狂态。某日与友畅饮,未尽兴,归之展八尺纸狂写,仍未畅意,一夜狂走至凌晨,巡警以为流民。尤厌作黑板报,戏曰:“安可以毛笔墨水为之。”大有陶彭泽拂袖不伺乡里小儿之举。能作韵语,七言五言皆佳。也能作简笔画似八大。作小楷尤佳,以云林法追晋人韵。尤擅刻作,趣在硕翁、白石之间。行为磊落,个性率真,语锋犀利尖刻杂以诙谐,闻者以为狂傲,实谬也。人尊其为友,报以心肺。反之,则不买你的帐,不甘示弱。优缺点共存,一眼能辨,鲜活而真实,即所谓:不失“赤子之心”。
十年前,“江南风”刚成立,他诚邀兄弟们做淮安游。唯望溪、琴庐与余成行。淮安二日,深感淮安人之热情、友善,双阳在家乡人眼中的自豪、拥戴,尤其难忘,历历在目。近几年,他火了,势头炙手可热不为遇。深知他的朋友知道,还是原来的双阳,对苏州的情感没变。
几天前与双阳小聚。其状态令人欣喜:言谈举止还是老样子,率真直白,却多了几分旷达坦然,释怀淡定。与生活,已为人父的他,工作稳定,有房有车,也该“安行自在”了。与道友,虽也“相见亦无事”,得闲小聚,或饮或酌,或海谈,轻松快哉。与艺事,专业单位无需天天坐班,只要把该干的事干好就行,顺其自然,游离其中。更令人高兴地是,工作在南京,置换了房子,把家仍安在苏州园区,来回也很方便,朋友们也经常能聚聚,这是否与他早年的苏州缘,水乡情节的眷恋有关?我想,应该差不多吧!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论坛总务
论坛总务
当前离线
社币
信誉指数
点
好友
回帖
0
主题
精华
阅读权限
255
注册时间
2008-3-26
最后登录
1970-1-1
在线时间
小时
积分
3347248
点评币
学币
狗仔卡
楼主
|
发表于 2013-3-21 11:26
|
显示全部楼层
忘年師友
黄 琪
鄙人今年六十又五,是一名退休前后“入伍”的书法又颇自命不凡的老顽童,在认识李双阳之前,做梦也不会想到会诚与一位时年不满三十的青年为友并认为授业之师。事情就是这样的……
大约是2003年春夏之交,我们老年大学的教行书的书法老师请来了市书协秘书长王伟林等三位中青年书法家为我们讲课、演示、答疑,其中一位腼腆的年轻小伙子一手漂亮的行草书给我留下了极为深刻的印象,一打听他就是李双阳。趁着其他老师在讲课之时,我便开始追“星”了,我简单地告诉他自己学习书法的经过(其实才三年也复杂不起来),又迫不及待地谈了一些对《兰亭序》的看法就下课了。
第二次见面是三个月后在新华书店的巧遇,一见面我又叨叨絮絮地讲述《兰亭序》几个版本的异同……他竟然那么认真地听我絮叨,并不时地穿插自己的看法,不知不觉竟聊了一个多小时,最后他说,冯摹《兰亭序》最大的成功就是保证了王羲之的情(大意),可惜冯的“唐”味太浓了。当时我愕然了,讲了半天原来就是一句话。也就是这时我忽然明白了,他不是一个普通的写字匠。分手前我们交换了电话地址。从此他就成了我心中的忘年老师。
上几次邂逅让我感到相形见绌,显然无论作品表现和思想都不在一个档次,且又是书界崭露头角的新星,且不说是在商品时代,人家也需要果腹立业。于是“他能不能继续免费教授我呢”?以后差不多每次约他见面前心里总是忐忑不安的。可事实是只要有空,他总是爽快地满足了我,即使出差外地也会告诉我归期,调到吴江后,为了我的方便,还经常利用回苏州的时间约我碰头。他还主动邀请我参加在吴江举办的师资学习班,送我各种自己作品图册,经常邀我参观他在各地参加的各种作品展览会,每次还安排车子捎我回家。不只对我,他家中经常有外地师生爆炸式地造访,食宿、切磋、授课、练习 ,一概坦然处之。
我心里依旧害怕,终有一天他会关闭他的手机。
从某种意义上讲,直到现在我并不算是懂得书法的,我从未接受过严格的技法历练,但是我喜欢书法,因为我喜欢捉摸作者在作品中告诉我什么。我似乎能够感受到王羲之兰亭序中透露出的晚年无奈的潇洒;能够感受到苏东坡寒食帖笔端的悲凉;能够感受到赵孟頫屈尊后的郁闷;能够感受到王铎身为贰臣的内心宣泄……
我确实非常喜欢双阳的作品,他的小楷界于楷行之间,气韵生动,但笔笔精到,直逼魏晋;小行草带有浓烈的王字风范,明快而爽炼;尤善大草,虚实相济、神韵共生,望而夺目、回味深远;近年来兼攻隶篆,在意拙中带巧。我也非常关注他的书风面貌常见常新。
有一次我到吴江,看到他正光着膀子赶写“恒安杯”的作品,一张又一张,总是摇头,我忍竣不住说了一句自己的看法,他竟立即改动,直到感到满意为止。事后我问他,是不是我多嘴了,他却意味深长地说,哪里,我又不是圣人,有时卖菜的老太太的看法都往往是正确的。
我觉得从他的作品中能够看到个中的信念坚定、勇气十足、学风谦虚、意志坚强、朝气蓬勃,不断奋发进取的气息。这个信念就是后人没有理由不能超过古人。这个勇气就是敢于正视社会谤誉,敢于否定自己,而这个勇气的底蕴就在于永远不把自己看成“家”;这个毅力就是耐得住寂寞,为此他把工作室搬到远离闹市的松陵小镇。
我晚年学书,至多属于半路出家的,总是习惯出于自己的情性去审视别人作品的内涵。尽管有时我能够从作品中揣摩到作者的创作的心态,“懵”准了,往往还能得到作者的共鸣,可是在技法方面我却是个十足的侏儒。因此在请教时我总是强调作品的情性之美,而他却老生常谈的是线条、笔法、字法。甚至我常常觉得他在说天书而听不懂,惹急了他竟操起笔拉了根样子,我一看不就是根烂线条吗,于是也随手照猫画虎地拉了几根,可竟然一根也不像,这时他才告诉我他所拉的线条根根都是从帖上来的。后来方才明白我看到的仅仅是书法的美,而他要告诉我的是如何通过技法来表现书法的美。
再说我至多是个老年“票友”,晚年学书的最大困难就是身心老化,我不像他年轻气盛,因此自取笔名为“也樵”,就是想在墨林里捡几根柴火点燃自己的后半生,同时老化的还有身体,我已不太适应年轻人的那种强烈的快节奏,而他却一直盯住我线条的滞软,我一边窝火一边改,也可能他终于明白了这块“朽木不可雕”,慢慢地竟夸起我的进步来了。
最喜欢和他讨论的是书法欣赏,每次见面我总是不自觉地把讨论内容引向书法欣赏,因为这不仅能够验证我眼界之高,更喜欢听他一语中的的高度概括。一次我送了他一套在苏州展出的现代日本书法作品照片,他看了非常高兴地说我留意唐代日本三笔三迹书法很久了,现代的倒看得很少……他还告诉我这些线条都是从“二王”字中演化出来的。我说太美了,就把它照下来了。他说:是太美了,人家趁着我们在建树唐法之时就直穿魏晋了。我太震惊了,我说的只是感觉印象,而从他嘴里说出来的就是理论本质,其认识差距何止十万八千里啊。更何况我至今也说不清楚唐宋和魏晋的差别。我不得不由衷地承认“书法家”这顶帽子不是随便可戴的。
其实我心里也有个小九九,可不能全盘学习他的,否则我的作品中还能有我吗?矛盾的师生就这样始终在矛盾中教学相长。对了双阳,请你永远不要关闭你的手机,好吗?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论坛总务
论坛总务
当前离线
社币
信誉指数
点
好友
回帖
0
主题
精华
阅读权限
255
注册时间
2008-3-26
最后登录
1970-1-1
在线时间
小时
积分
3347248
点评币
学币
狗仔卡
楼主
|
发表于 2013-3-21 11:27
|
显示全部楼层
無聲的樂
——李雙陽先生訪談錄
采访人:董水荣
1.谈谈你的学书过程,军旅八载对你有何影响?
其实我很小的时候就喜欢书法,并在父亲的影响下开始学习书法。记得小学二级,我当时大概九岁,在家里的水泥地上、墙板上,到处疯狂的涂画,父亲并没有骂我,而且每次出差回家,都给我带些笔、墨、纸、砚等文房四宝,给我营造了一个很好的学书氛围,现在想来都很温馨。当时也喜欢画画,但没有好的老师引导,书法就成了我儿时的重要快乐方式。
记得还是小学二年级,我在周恩来故居看到了“愿相会于中华腾飞时”、“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而感到震憾,不仅在书法中得到美的熏陶,更重要的是在我少年时代,刚开始蒙胧人生思考,周总理身后有那么多人敬仰,留给我一种要被后世所赞扬的情怀。人应该在某个行业做出一些贡献,当时我还没有把书法当作终身的事业。
我开始学书法也是从隶书入手,写楷书没耐心,这和我好动的性格有关,隶书相对要宽泛一点,可见童年的天真和质朴,儿时的书法学习兴趣是第一位,可谓是“兴趣始,毅力终”就是从兴趣开始,用毅力坚持,善始善终。
我还特别清析地记得,我五年级的时候,一天路过一家商店,看到商店里挂着一套草书四条屏,很快就吸引了我,这套草书四条屏,后来成了一块很有吸引力的磁铁,以至于我每天上学都要绕道去看上几眼,看呆了还经常迟到,继而在不懂草法的情况下,便大胆开始了草书“创作”。
怀着对书法的梦想,我走进了部队,来到江南。二年后因拜瓦翁先生为师,我调到苏州部队。从自由的学习状态,进入了有序的生活方式,在瓦翁老师的指导下,更深层次的学习书法,逐渐融入到书法圈子里来,打开了视野,有机会进一步与同道交流,在这一过程中深深感到江南吴文化底蕴和人文情怀魅力。在部队对我来说是一种历炼,有半年我分到武警防暴队,高度的体能训练,一天最强度的训练,全副武装要跑二个五公里。我鼓励自己的方法是:目标是下一个电线杆,又下一个电线杆坚持跑下来。内心崇尚文人情怀的我,这种与书法相去甚远的训练之余,我还是坚持抽时间学习书法。后来我调到部队的政治部门,从事宣传和文字工作。
2.在您的书法中,我能体验到书法线条运行之美,起行顿挫有如音乐的节奏和旋律。中国书法“无色而有图画之灿烂,无声而有音乐之和谐”,音乐则是无迹之书法,无痕之图画。书法与音乐有相通之理,故好书法又喜音乐之人多矣;汉之蔡邕,宋之朱文长、姜白右,清之蒋文勋皆为书法音乐之通才。您是如何理解两者的关系?
我觉得中国艺术本体的道理是相通的,书法是无声之乐是十分恰当的比喻,我也很喜欢音乐,音乐中韵律的跳跃、节奏的变化,在书法中也有这种感觉,比如唱歌时把嗓子打开,像书法中的辅毫;演唱中的假声,相通于书法中的造虚;运气相通于运笔。我能在唱歌时感觉书法线性的起伏,同时在写字时也能感觉到韵律之美。轻松地运气和八面出锋地用笔,有异曲同工之妙。音乐和书法共同点,都是从技法到韵味的追求。
3.传统的中国文人天天都用毛笔写字。他们日常的书写,大都是为了实用。作诗、作文、记事,书信往来,不知不觉中,也许一件伟大的艺术品就产生了。现在像这样生活方式的书画家几乎少之又少,你怎么看?
是,书法最初的作用缘于实用。应该说,古人在实用的基础上,完成了自然书写的状态,在实用的基础上建立了书法的审美追求。其实从甲骨文开始,文人就从很高的美学观念对它进行审美观照。当代书法的“创作”是西方的泊来品,古人的这种书写状态,可以近乎一种自然流露的一种心境。一件优秀的书法作品产生,往往在于有意无意之间,古人对书法的理解是文化自觉的一种状态,他们的日常书写是他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
当代文化人可以不写书法,可以不关注书法,对于古人来说他们不可漠视书法的存在和对书法的审美追求。与古人相比,当代人缺少很纯粹的传统文化氛围,现代生活多媒体的参与,使生活方便快捷的同时,也失去了相对自由的生活空间。一方面多媒体的参与,很大程度代替了毛笔书写的功能,只有少数人从事书法的创作与研究,从文化,从审美的角度对待书法。当然多媒体的参与,也给当代书法带来积极的一面。比如古帖资源共享,书法信息的交流,可大面积的、较短时间内得到普及与提高。多媒体下书法也有心灵的自由,这种自由是书法家对书法深层次理解和思考。
4.对比古人,当代很多书法家的作品感觉都很做作,不自然。这与刚才谈到有书写工具和书写方式的变化有怎样的关系,请您谈谈您的理解。
对比古人,我觉得当代书法还在发展的一种状态,在发展过程中允许有一种不自然的探索。古人的发展也要经历一个从萌芽到自然的发展过程,应该说书法的发展从建国以来经历了几个阶段:从清代碑派的延续到碑帖的结合;从新古典到流行书风的发展;再到当代新帖学的出现。不断发展和变更是一个不断纯化过程。所谓的做作和不自然,都是欣赏者自我意识的作用,以及个人对书法不同理解的看法。
我觉得工具和书写的变化没有太大的关系。一些风格的存在和有生命力的艺术品,从作者的本身看,一开始创作的萌芽到作品的完成,我们都可以理解为这是一种心灵表达,一种创作冲动的体验。
我们当代书法的创作队伍,在向一个纯粹化、专业化、精英化发展,在向理论与创作并重的方向发展。对当代书法的发展,从我个人的角度看,在对前五十年的发展历程对比中,我们更应该有理由持更积极的态度来看待。
5.书法是中国画的生命,你怎么看书法在中国画里有重要性?
中国画的最高境界称为“写”。中国画在最初的教学中,书法作为最重要的课程,对中国画的学习起辅助作用,传统中国画非常注重用线,而书法又是线条的艺术,所以书法在传统中国画中起到的作用是决定性的。毕加索说:他如果生在中国,他将成为一位优秀的书法家。从他的话中,我们可以洞察到,书法线条的艺术魅力,东方书法艺术那根神奇多变的墨线让西方艺术大师如此迷恋。
当代中国画理念比传统更为宏观,书法作用依然存在,但不是唯一。
6.用一颗平常心对待艺术,是搞好艺术的关键。你怎么看待艺术中的平常心?
平常心可以理解为对待艺术的一种态度,我觉得 对于艺术的学习和发展,应该是一种有作为的,相对积极的心态,作为支撑。我们可以保持一颗平常心,但这颗平常心不是“玩玩”,对于艺术,我们既要敢于传承,也要敢于创新,甚至“叛逆”。我们的平常心是基于对艺术深入思索,对生活、对艺术的一种淡定。这种淡定需要有底蕴、自信。只有在淡定当中才更从容。“不激不励,而风规自远”,也是一种平常心体现。
7.我觉得要想成为一个书画家,第一需要禀赋和才气;第二是要在掌握娴熟的笔墨技法的基础上有“技近乎道”的追求;更为重要的要长期积累的综合文化素养。对于好的书画是靠文化“养”出来的观点,你怎么理解?
对于从事艺术创作来说,禀赋和才情确实是第一位,然后需要有良师的指导,最后才是勤奋。
一切艺术的追求和发展都是建立在娴熟的技法之上。而所谓“道”的追求,是超越于技术层的精神追求与体现。综合文化修为、知识的架构,可以讲是“技乎于道”的有效推动。对于书画家来说,要“文”而“化”之,有文化的人不一定懂得书画,但搞书画的人必须要有文化的滋养。
8.古人云:“功夫在诗外。”真正优秀的诗人,其对生活的热爱、对人生的思考都存在于诗歌与生活的罅隙里。文如其人,人如其文,其人可信,其文可传。你觉得书法家需要怎么样的字外功?
所谓“书法是中国文化核心之核心”,虽有争议,但大家不可否认,中国书法与其他传统文化都有着千丝万缕和联系,书法文化与诗文、绘画、园林艺术相互渗透。可以讲古人功夫在诗外,是一位优秀艺术家,对生活的感悟和体验。一切中国传统文化的元素,我们可以理解为是中国文化人的一种文化积淀。这样构成了传统艺术的通感。在多个艺术种类里,互补互进。
我们可以看出,中国古代书法家中,精通多门学科和艺术的人不在少数,比如说陆机不仅是书法家更是大文学家,苏东坡是宋代书法第一大家,也是一代文豪,我觉得古代文人,应该是我们文化人的榜样和人文精神的参照。我们小时候教师没有教我们怎么写诗,也没有教我们去深刻理解诗,这种传统文化教育的缺失,更需要我们不断去充实。
9.看您的字总能让人兴奋,您平时的创作是处于什么样的状态?
你可以理解我的字里有“咖啡因”、“兴奋剂”
我最初的书写是狂放的。其实书法中静与动是相生的,动中寓静,静中寓动。对书法艺术的动与静,应该是进入作者深层理解的感悟,而不是一种表象的体现。我对书法共性理解,要体现一个“空”字,诗话所述“所谓‘空’自有灵气往来”。
我最近的理解,从形态上是动的,而意境感觉里是静的,正如华人德先生所说:能把草书写静,应该是书法的最高境界。
10.书法要以真为美,这种真包含书者真实的情感,也就是书写本真的自我。这样的作品才能打动人,感染人,你怎么理解书法中的本真?
书法创作是一种个人行为,能够体现一种本真,可以理解为是一种大美。我觉得书法创作最高的境界还是“本我”,一切的传统只是你笔下表现的基本元素。
一件作品真正能够做到打动人,感染人,首先要打动自己,只有在包含了真实的情感状态下,才能让你的艺术进入一种自由的抒写。怎样才能做到,作者与读者情感交流和互动。佳作为知我所书,犹如钟子其与于伯牙知音共赏也。
于真于美皆为天地之造化,道法自然。
谢谢您的采访,您的提问非常到位,言谈不妥处敬请同道教正。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网站编辑
网站编辑
当前离线
社币
信誉指数
点
好友
回帖
0
主题
精华
阅读权限
200
注册时间
2005-3-1
最后登录
1970-1-1
在线时间
小时
积分
13064380
点评币
学币
狗仔卡
发表于 2013-3-21 11:54
|
显示全部楼层
【第一现场】李双阳书法篆刻作品展在江苏省美术馆举行(2013.3.20 南京)
高清晰作品全放送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下一页 »
1
2
3
4
5
6
7
8
9
10
... 47
/ 47 页
下一页
返回列表
高级模式
B
Color
Image
Link
Quote
Code
Smilies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快速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发表回复
回帖并转播
回帖后跳转到最后一页
本站网友发表的所有内容,均为原作者的观点,不代表书艺公社的立场及价值判断。
网友发表评论须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各项有关法律法规;尊重网上道德,严禁发表侮辱、诽谤、教唆、淫秽内容;
承担一切因您的行为而直接或间接引起的法律责任;您在书艺公社论坛发表的言论,书艺公社有权在自身所属的网站、微信平台、自媒体等渠道保留、转载、引用或者删除;
参与论坛发帖及评论即表明您已经阅读并接受上述条款。
·版权所有2002-2019·书艺公社网(SHUFA.org) ·中国·北京·
Copyright 2002-2019 SHUFA.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电子邮件:
shufa2008@126.com
甲骨汉字对应表
|
说文解字注速查表
|
繁简字转换表
|
干支公元对照表
|
岁时表
|
常用礼语
|
中国历代年号速查表
广告服务
|
联系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