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艺公社

 找回密码
 快速注册

快捷登录

搜索

正在浏览本主题的会员 - 3 在线 - 0 会员(0 隐身), 3 游客

  • 只有游客在线
楼主: 苏莹

史沛晓-元龙10-中国画作品-山菊系列

  [复制链接]
 楼主| 发表于 2012-10-13 15:02 | 显示全部楼层
史沛晓书画作品西部墨潮新生系列

人活着就会有烦恼和不如意,但前提是我们活着才能感知这一切,所以能够感知烦恼也是一种幸福,那说明我们还活着,相对于父母赐给我们宝贵的生命和拥有健康的身体,那一点小小的不如意又算得了什么呢,人生一世谁没经历过一些坎坷呢,善待自己、宽容地看待身边人,其实幸福很简单。有一句话不是说过:幸福不是得到的多,而是计较的少。不要为难自己更不要为难别人,尤其是我们的亲人,因为不管爱与不爱,下辈子我们都不会再见。

spx987.jpg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2-10-13 15:33 | 显示全部楼层
现在的书画家喜欢标榜自己是学者,这至少有两方面的原因:一是似乎增加了文化品位;二是可以为自己在技法上的不足找到托辞。我认为真正的书法家是独立的,他不需要学问来装点门面。学问诚然重要,但是如果没有融入性灵之中,没有转化成内心深处的深刻而持久的力量,所谓“学问”也是毫无用处的。真正有用的“学问”不是给社会带来了什么,而是成就了一个具有高贵心灵的人。我很相信“字外功”的说法,书法写到最后,能够较胜的便是品格而不是手上的工夫。我对自己的学生说,书法的境界有三种:有用手写出的,有用笔写出的,有用心写出的。当然,最佳的状态还是心、手、笔的协调。因此我觉得技法很重要。我目前花在写字上的时间不是太多,因为我首先要读书、教书、写书。我在书法方面的基本功主要是在上研究生之前奠定的。上了研究生之后,眼界开阔了,思考也更深入一些,因此书法水平有了一点长进。我很欣赏王羲之说过的一句话:“假令寡人耽之若此,未必谢之。”我觉得对于技法的操练应作如是观。至于书法的格调是否能够达到我心中向往的境界,现在我肯定是不满意的,而且可能是永远。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2-10-13 15:35 | 显示全部楼层
史沛晓想得最多的是“我能干什么”。有人说,一个人如果到了三十岁还不能把自己“想干”和“能干”的事结合起来,那他就会很危险。我庆幸自己把这些问题想清楚了,最后选择了治学这条路,应该是无怨无悔的。人的生命有限而所拥有的时间则是一个常数,欧阳先生有一句名言,叫做“用智慧夺取时间”,我不是一个拥有非凡智慧的人,我觉得用一生的时间去做好一件事情,也不失为一种明智的选择。
100_2095sja.jpg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2-10-13 16:17 | 显示全部楼层
都说世上没有绝对公平的事,我想了想还是有的,那就是时间了。上帝一天赐予每个人都是二十四小时,就看你会不会利用了。会利用的在事业上多有建树,不会利用的往往忙忙碌碌,劳而无功。 时间的利用,除了个人的努力外,还与环境有很大的关系。我原来住的地方,老街旧邻的,互相间杂事多,浪费了不少时间。新工作间房高人少,十分安静。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2-10-13 17:58 | 显示全部楼层
史沛晓以一种谦逊好学的心态去面对的,他的视野开阔、思考深入。纵观他这几年的画,都凝聚了他对于创新问题的思考和感悟,且取得不俗的成就。我们有理由相信他是对晓松艺术探寻之路的一次检阅和总结,又必将鼓舞和鞭策他迈进更高的艺术境界。我们期待着史沛晓新思潮中的不断崛起。
8889e07ef1e17b2a42af64004518035f.jpg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2-10-14 23:57 | 显示全部楼层
一个人能力素质的高低优劣,除了先天的因素外,最重要的还在于后天的努力。常常可以看到,许多家庭条件优越、个人天资很好的人却不思进取,惰性十足,一辈子一事无成。而有的人虽然出生贫寒,但是通过个人的勤奋和顽强拼搏,却书写了自己辉煌的人生。祝好史沛晓!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2-11-5 12:26 | 显示全部楼层
生活在钢筋水泥里的现代人,能用自己掌握的现代科学知识不断改变着生活,使生活内容越来越丰富,手段也越来越便捷。相反,人们忍受巨大工作压力,承受现代生活带来的焦虑,伴随着物质生活的丰富而出现的是精神世界的贫乏。焦虑不是来自外界而是内心,只要不断丰富精神世界,各种压力和焦虑就可以消失掉。八十多年前,一位哲人就为这种“现代病”开出了药方,“知识以外兼养感情,就是治科学以外,兼治美术”(蔡元培《科学与美术的关系》)。书法就是一味能疗精神空虚症的美术“良药”。试想,当工作劳累之余的人们品味书法,品味着“松窗试笔端溪滑,石鼎烹云顾渚香”的诗句,同时欣赏优美的书法艺术,难道不比到歌厅唱歌更能放松心情吗?面对激烈的社会竞争,面对太多的诱惑,“迢迢百尺楼,分明望四荒。暮作归云宅,朝作飞鸟堂。山河满目中,平原独茫茫。古时功名士,慷慨争此场。……荣华诚足贵,亦复可怜伤。”我们的心就会安静下来,懂得成绩是争不来的,只有不断提高自己的学识和修养,才能在工作中立于不败之地。学习中面对太多的孤独,细细品味“疏松影落空坛静,细草香闲小洞幽”的诗句,您不会觉得是与最高的智者对话,进入另一个空灵的艺术境界吗?……朋友,别再犹豫了,就让我们在欣赏书法艺术中提升自己,放松心情吧!
100_25020.jpg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2-11-10 11:42 | 显示全部楼层
一位成功的书画艺术家,不仅要具备先天的才情禀赋,更需要后天的生活磨砺。书法的成熟与其丰富的人生阅历同步,成功的艺术家更要有洞穿世事的智慧,只有深陷在生活的泥沼,而又欲罢不能,方能与其衷爱的艺术共鸣。相信史沛晓自有一番深刻体悟。从他的作品中可以看出他艺术的艰辛及对书画的热爱。
1211042152ed6b5b26a2afc951.jpg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2-11-13 08:53 | 显示全部楼层
             笔墨问题是个老话题,当然也是新话题,要看怎么谈。我以为,笔墨的问题不是从中国的山水画、文人画诞生之后才开始的,而是在中国的上古时期就已经表现得很明显了。所以这几年我把功夫下在了中古的艺术史之前,也就是说魏晋以前至中国的上古时期。我觉得这一段时期的艺术恰恰是为我们所忽略的。
95571352666839468.jpg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2-11-13 09:32 | 显示全部楼层
                  我们都知道,中国笔墨艺术的巅峰是中古的宋元时期,这也是中国精英文人艺术的滥觞期,但是中国大陆的艺术史论家往往把笔墨局限于宋元以降的精英文人画范畴,我认为这是对中国艺术史的一种错觉,我认为中国的笔墨还应该往前回溯。我一直在思考为什么中国的笔墨艺术在宋元时期能达到这么一个巅峰,它是怎么来的?中国笔墨艺术影响、波及到了哪里?它又受到了哪些元素的影响?这些年我还在研究中亚艺术、印度艺术以及古希腊的艺术,以及他们对中国艺术的影响。我觉得从中国的汉代到宋元时代,东西方的艺术交流从来就没有停止过,尤其是在汉魏晋唐之间,中国的艺术更多受到了印度艺术、中亚艺术和西域艺术的影响,而印度的佛教造像艺术又受到了古希腊雕塑艺术的影响。
110606233164cf2f83a8a869e0.jpg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快速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本站网友发表的所有内容,均为原作者的观点,不代表书艺公社的立场及价值判断。
网友发表评论须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各项有关法律法规;尊重网上道德,严禁发表侮辱、诽谤、教唆、淫秽内容;
承担一切因您的行为而直接或间接引起的法律责任;您在书艺公社论坛发表的言论,书艺公社有权在自身所属的网站、微信平台、自媒体等渠道保留、转载、引用或者删除;
参与论坛发帖及评论即表明您已经阅读并接受上述条款。

·版权所有2002-2019·书艺公社网(SHUFA.org) ·中国·北京·
Copyright 2002-2019 SHUFA.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电子邮件:shufa2008@126.com

甲骨汉字对应表 | 说文解字注速查表 | 繁简字转换表 | 干支公元对照表 | 岁时表 | 常用礼语 | 中国历代年号速查表
广告服务 | 联系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