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艺公社

 找回密码
 快速注册

快捷登录

搜索

正在浏览本主题的会员 - 0 在线 - 0 会员(0 隐身), 0 游客

  • 只有游客在线
楼主: 王燕

学术有多累----说开去

[复制链接]
 楼主| 发表于 2012-8-30 23:15 | 显示全部楼层

书,抒也。没错,书法是一种很抒情的东西。但它抒的是什么情?很多人都会认为书法是一种放松、娱乐的艺术,更是文人雅士闲暇之余的一种兴趣爱好。于是,闲情逸致与书法扯得很近。殊不知,书法的真正情感却是悲的,而非乐。无可否认,在书写中会有愉悦的状态,但真正的书法家根子里头渗透出的却是那挥之不去的普遍而深广的忧患意识和悲天悯人的普世情怀。自古以来绝大多数书法家也是文人,他们与生俱来的这种情愫使得作品焕发出极强的震撼力,也使得他们在文化艺术上有极高的造诣,至少比别人走得深远。我们读或临《兰亭序》,只要把情感放进去,很快你就会感受到书圣由喜而悲的感慨;至于《祭侄文稿》、《寒食帖》更是显而易见——悲到催人泪下了。


坚强的意志、独立的人格、崇高的忧伤是书法家们深层次的精神魅力。而这与生活上的多灾多难、颠簸未定的状态有极其重要的联系。因此,书法抒的是书法家一生的悲伤。

IMG_8513.jpg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2-8-30 23:18 | 显示全部楼层
文化学”在当代可谓是一门显学。当一个民族处于复兴阶段时,对文化这一软实力的深入研究就成为文化艺术界和整个学术界的一个重要课题和迫切任务。“文化学”内容十分广泛,可以按地域、时间、学科划分,而从民族这一角度进行切入则更具有广泛性、深刻性,因为文化作为一个民族的灵魂,是联系广大人民群众情感的纽带,是维系由民族所形成的国家统一和发展的基础。一个强盛的国家和民族必然有着深厚的、可独立于世界之林的文化,这种文化要独特、深刻、丰富、多元,要善于吸收、融会其他民族优秀的成果,从而使自己的文化能与时俱进,不断产生新的思想,生成新的可体现时代思想及彰显民族灵魂的多种形式。一个民族没有文化将是悲哀的,其后果从整个民族灵魂弱化,到因文化的湮灭从而使一个民族最终消失,这种教训在中外历史中并非鲜见。如与宋、辽形成三足鼎立的西夏王朝,由于蒙古人打败了他们,虽然人未被斩尽杀绝,但西夏所独有的文字、语言、典籍、宗教及寺庙建筑等,数百年所积累起来的文化成果悉尽焚毁,从而使西夏这个国家及其民族在地球上消失了。所以,历来的统治者要摧毁一个国家和民族,以战争夺取的同时,必然要从文化上将其同化、改变,直至完全摧毁。目前中国处于一个伟大的民族复兴时期,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文化也逐渐走向复兴。然而,世上总有些人于此不甘、不快,他们除从军事上对中国包围、经济上进行打压、政治上孤立外,也从文化上对中国伸出了表面温柔而实则包藏祸心之手,他们希冀彻底改变伟大的中华民族优秀传统,而将之引导到西方那些所谓“现代”、“后现代”的垃圾污泥浊水中,从而从精神层面上改变以至摧毁具有民族特色的中国文化。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2-8-30 23:20 | 显示全部楼层
中国书法应该说是最具传统色彩的民族艺术形式了。记得20年前在北京召开全国书法、美术创作思想座谈会,当时正批判“自由化”、“全盘西化”,启功先生在一个多小时的演讲中说了一句颇为经典的话,博得了长时间的掌声。他说:“只要中国书法写的还是汉字,就不可能‘全盘西化’。”然而中国书法要发展、要有所创新,就不可能仅仅在自己的母体中近亲繁殖。在全球化的今天,一门艺术要达到这个时代的高峰,首先要全面、深入地继承传统,并且还必须将我们的眼光放远,吸收世界各民族的优秀文化,学习、借鉴、融会能为我们所用的思想及形式。抱残守缺是任何民族文化发展中的一条死路。然而,在如此复杂的世界中,一方面别人想以自己的意识形态和审美来彻底改变我们,另一方面我们有些人不明其中的奥妙玄机,一味地将别人(这里指的是西方的垃圾)奉为圭臬,企图以西方的审美标准彻底改造中国书法的内蕴及大的审美取向,这就不能不引起我们的严重关切。我想,这里就有个谁适应谁的问题了。

  在正常的国际文化交流中,互相借鉴、吸纳对方的优越之处是必要的,也是可行的,这是艺术发展的规律。而我们一些充满激进思想的“好好先生”们却被面前的一些“事实”所迷惑,尤其是年轻的一代,他们看到了让我们感到极为不正常的现象,却认为是极为难得的机会,是在最短时间内可出人头地的大好机遇,从而从思想到艺术创作上堕入了某些西方人士为中国艺术所设定的框框之中,而这些人也成为西方捕猎的对象。
100_1230.jpg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2-8-30 23:26 | 显示全部楼层
30年来,西方以强大的经济作为后盾,以政治为主导,对中国艺术(尤其是书画艺术)进行干预、引导,使不少人被框在西方的预期价值之中。他们以几个可怜的小钱,投向具有异端思想的书画家手中,以换取丑陋的充满反传统倾向的所谓作品。这些作品其实在西方人眼中,按一位长年旅居西方的艺术评论家的话来说,是一种“卖淫式的、没有底线的自我贩卖”。这些美术作品中的中国人全是丑、呆、傻的白痴;而书法作品则是缺乏传统线条、章法的胡涂乱抹。我不否认,在我国近30年现代派书法的探索中,确也有人既具传统又巧妙吸收了国外关于构成、线与块面的诸种艺术因素,从而创作出令人耳目一新的作品。我多年来关于当代书法的评论一直将现代派书法作为一个重要流派进行探讨和彰显,自己也尝试着以新古典的立场再向前走几步。不过我也对一味以西方那些早已被淘汰的末流之作作为顶礼膜拜对象的所谓“作品”予以批评甚至棒喝。我们不能舍本逐末地去适应那些以摧毁我们传统文化为目的者的口味,更不能拣些“西方破烂货”来改造我们已有数千年历史的优秀传统。
100_1580b.jpg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2-8-30 23:29 | 显示全部楼层
当然,我们也不要求国外的艺术来适应我们,我们应以自己鲜明的民族风格、高水准的艺术创作向世界展现我们的风采。中华民族的文化历来非以强势立世,而是以“礼”为核心。数千年来它以其巨大的“文化力”而立于世界民族之林。尽管一百多年来我国由于国运的衰败而处于弱势地位,而一旦国家复兴,则将以其融会百家的气量和极为丰厚的内蕴而恢复往昔的辉煌。当代的中国书法已进入到近现代以来的最佳状态,其最主要的特征是人人可以根据自己的爱好进行自由创作,而这一点正是艺术得以发展的关键。你在家无论以什么形式、什么审美取向搞创作,没人会干涉你,在当代社会纯粹以书法自娱者大有人在。不过,任何人的作品一旦拿到社会上就必然要受到社会的检验:艺术水平不高者参加不了国展,过分迎合世俗者登不上艺术的大雅之堂,而一味自我张扬者则将会远离时代而为社会所抛弃。我们要拿出可体现伟大复兴时代的正大气象的作品,要创作出充分体现主体精神、具有鲜明艺术风格的代表作,一方面由此引领这个时代的审美趋势,为文化强国做出自己的贡献;另一方面以富有强烈感染力、震撼力的作品给世界以影响。即使国外一些人仍会有意识地以金钱收购、国外展览、发放绿卡等手段引诱国内一小部分人制造垃圾式的“作品”,恐怕也成不了太大的气候。因为,绝大多数有头脑的中国书法家不会再去适应西方别有用心者给我们设下的美丽陷阱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2-8-31 00:09 | 显示全部楼层
宋先生说只要功夫到家了,
--------什么规则都不重要了!
功夫在于纠错,赢在一秒,输在哪里?
100_1575vb.jpg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2-9-5 11:10 | 显示全部楼层
工作稳定,收入一般,朋友一二,生活简单

安逸,想到的只有这一个词

太安逸,对了,就是太安逸,失去了一种快乐

如果说是平淡就是一种幸福,我只想给后面加俩字:扯淡

一个没有经历过大风大浪,在社会上折腾的年轻人,说平淡是福,只会让人觉得在装老成

我不喜欢现在的生活,没有浪花,觉得很无味,很枯燥,却又不知道如何改变?连最起码的和人交流都是那么差劲,总觉得我不属于这个时代。

和朋友聊天,突然很随意的打出一行字“功夫不负有心人”,很是吃惊,我目前的某种状态是不是也可以用这句话来勉励自己

就这样吧,心情随笔!!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2-9-15 14:16 | 显示全部楼层
清代袁枚在《随园诗话》卷四引陶元藻的话肯定“作诗须视天分”的说法,认为“与诗近者,虽中年后,可以名家;与诗远者,虽童而习之,无益也。磨铁可以成针,磨砖不可以成针。”初看此语,有点惊讶,继而反思自己学书历程,始信。其实学书亦是有天分的。识书者,当如禅家有悟门。不进此门,难以化境。吾天资愚钝,故常是门外汉。九华寺有联曰:“非名山不留仙住;是真佛只说家常。”看我如此文绉绉,必是天分低下之流了。幸好王国维的《人间词话》有话可以安慰。他认为优美与宏壮难以企及,是天才所能也,然而“古雅之能力能由修养而得之,故可为美育普及之津梁”。于是,我常阿Q:“能得古雅已是万幸。”作为“低度之美术”的书法,王国维是这么说的,但我真的不敢这么想,我是把它捧得比诗还高的。我心慕手追,乐此不疲。夏耕冬耘,转益多师为我师。可是越是勤奋,越发觉自己的无知。书法是一株闪烁着珠光宝气的神树,而我永远是它枝上一只喜欢歌唱的百灵鸟,仅此而已!




若问书法的天分与人品孰重孰轻,我会毫不犹豫地回答是人品。天分不可求,人品是可求的。不可求是命,可求者贵。



清朝的龚定庵满腹经纶,他有两句诗:“科以人重科亦重,人以科传人可知。”讲的虽是科举的事,但转到书法上来,我们就要知道,人不能总靠着自己是中书协或其它什么会员混日子,要的是真才实学,而过去的荣耀早已名随史流,灰飞烟灭。白蕉也有相似的话:“书当以人传,不当以书传。”他常告诫子女和学生:“德成而上,艺成而下。”傅山在其《霜红龛集》中认为:“作字先作人,人奇字自古”。费新我先生说过:“书家要立德立品,否则,人家将你的作品悬于厅堂,见其字,想其人,该是何等滋味? ”其实,中国历来是重视人品的,所谓”书以人重“便是最好的例证。因此,我们要真正做到“今日我以书法为荣,明日书法以我为荣”,争取做到“科以人重科亦重”。



八月桂花香。我总是为那些执着追求、不随波逐流、淡泊名利、真正的书法家们歌唱!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2-10-6 14:49 | 显示全部楼层
史沛晓-元龙10-中国画作品-山菊系列
史沛晓-元龙10.jpg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2-10-20 20:18 | 显示全部楼层
书法是哄人的,你相信吗?请看下面的例子。
一.忽悠跟风篇
1.有人说,刘彦湖的书法作品“已经远超侪辈,成为一方重镇,名满天下了。小篆,李斯之后,李阳冰独擅其妙。据说李阳冰真迹,点画起止处,皆微露锋锷,映日观之,中心一缕之墨倍浓,因其用笔有力,且直下不欹,笔锋常在画中故也。而老湖笔致,或能近此”,还有人说“当代书坛,恐怕也只有刘老湖,打通了五体的脉络,所以他的篆书、隶书、楷书、行书包括草书,已经浑然形成自己的体系,在他写来甚至无所谓是什么一种字体了,而在我们看来,他的五体皆精,几乎到了同样的高度,这正是独一无二的刘老湖。”
2.有人说,陈忠康“是当代帖学的经典和巅峰”、还有人说 “当代书家写二王,几人能过大通堂?” 、“如果说近三十年“书法热”,带来新一轮“帖学”复兴的话,那么成忠康,则可能是一位集大成者。他的技法成熟,面目多样,深入传统,而常常令人感受到新意,是最难能可贵的。”、“大通堂的字,置诸书法长河,当远超沈字,甚至我觉得,也已超过了白蕉。当代帖学同侪,已无与比肩者。历史会说明这一切。”
3.有人说,鲍贤伦的“书法作品具有金石气、书卷气、庙堂气”,还有人说鲍贤伦能“点铁成金”,“可能成为另一位风格独特的大师”、“老鲍的对联,墨色沉沉的,镶嵌到纸里,入木三分、力透纸背”、“老鲍用他那支如椽之笔,整合碑版简牍,杂糅篆籀,写出了具有开创意义的隶书模式,鲍家样!在隶书这口井里,老鲍挖出了甘泉。他的隶书,既古且新,达到了别人没有达到的高度,这就是致精微。”
4.有人说,“当代草圣王厚祥大师”,还有人说“他的草书线条也具有非常强烈的个人面目,面对他的大幅草书作品,一种苍茫的古意咄咄逼人,扑面而来!”、“王厚祥的书法作品所展露出来的气象,无疑就是古代经典的气象,而这种气象用张旭光先生的话讲,他是把古代的气象和现代的审美完美的结合起来了。”
5.有人说,“林再成的手卷下真迹一等”、“手写的跟印刷的效果似的。”还有人说“在当代魏晋书风笼罩的创作格局下,林再成十年如一日的瞄准宋元书风,去锤炼自己的技术、去与古人做着心手双畅的技术融合,最终他不与人同”。“他的技术太高妙了,以至于每一个点画、每一根线条、每一个用笔动作都非常严谨、精熟,他的用笔技术已经完全超越了一般意义上的手工书写”。
二.书画鉴定篇
1.徐邦达说,“祝允明的作品,没有错别字的就是假的。”
2.刘九庵说,“有人说祝允明的作品里没有错别字的就是假的,这是不符合实际情况也是不科学的,吴应卯造假的祝允明的作品里也有错别字。”
3.启功说,柳公权的蒙诏贴不是真迹,因为该帖文字用法有误,“出守翰林”说不通,谢稚柳说,从风格上看,是柳的真迹。
4.谢稚柳一次鉴定元代某一无名款的作品时说,“在元代,除了赵孟頫,谁还会有这样的作品?”于是该作品的作者成为了赵孟頫,众皆赞同称是。
5.一位专卖店主得一胡公石赝品条幅,问中国书法超市一“知名”砖家,砖家曰真,该店主遂以“胡公石精品条幅优惠出售”为题将该作品展售并将该标题加粗加亮。
三.社交圈子篇
1.甘肃省农牧厅副厅长彭某好写字,某日其下属某单位某人去彭某处高价求字,后问一开画廊的老张,张言以前四五十元一个条幅,我都不想要,卖不出去啊。
2.一在甘肃陇南地区某县人民银行工作的人员在西北五省区金融界书法比赛中获过奖,后趾高气昂,作品索价甚高,从不不轻易示人,后送某行同事一幅,得见之,实乃不堪入目。
3.兰州大学化学院老师张立,年50有余,喜书法,某日送其同事黄某一幅并一再嘱咐要粘贴上墙,偶见之,见其书法作品用铅笔划格,上写内容为毛主席“沁园春 雪”,落款为“择自毛主席词沁园春 雪 二零一二年四月”并加了书名号,后盖大红“张立”印且比正文部分大出好多,一笑而过。
4.甘肃省著名书法家魏继祖(暂且怎么称呼)一幅对联在兰州市场售价N几万,后问一开画廊的老乡陈某,陈言他的东西就在不多的几个人之间转来转去,买涨卖涨。
5.杨德儒,甘肃省皋兰县人,累官甘肃省广播电视厅厅长,好书法,为各地中小学题词N多,皋兰县人尤其珍视其书法作品,以拥有其书法作品为荣,在其要四尺整张3000元的同时,外面画廊一四尺整张在120-150之间。
四.个人喜好篇
1.一友既在书画市场开网络专卖店又在定西开实体画廊,接待来甘肃走穴卖字的书法家N多,问一般收藏谁的作品,言一般收藏全国获奖前三名的,问当代写草书的看好谁,言张旭光、何连仁一路的非常好,又问高二适的草书如何,友哑火不语,后发江西陶博吾作品一幅,言“真不错,谁写的?”后与兰州市书法家协会某领导聊天,该领导笑言“以后不能给这样的S 13上普及课”。
2.一日去胜利宾馆栗亭轩画廊,与该店主言及海派代表书法家系列作品集,恰逢一资深玩家来该店,闻及此事,问,“海派代表书法家都有那些人?是吴昌硕这些吗?”后去该玩家所经营的翰海画廊,见其自书作品N张,其妻言,他的字写的很不错,比现在这些大多数人都写的好,就是没炒作,没宣传,不出名,闻之,大惊失色。
3.一老乡在书画市场开网店,热衷于来甘肃走穴卖字的选手的作品,曾言收拾了几百张,并言“目前写篆书的我认为祝鸿新、傅亚成好一点,还有熊伯齐、王友谊,蒋维崧、徐无闻等人我不了解”,又言“陶博吾是谁我还真不知道,我第一次听到过这个人”。
4.某日去金城古玩城,随身携带新淘旧书两本,一是历代画家书法选,二是中国书法年签,之后顺便到某画廊和一店主聊天,临走时店主说把中国书法年签留下来他看一下,那上面有好多人的联系方式,以后可以用,我问历代画家书法选看不,他说,历代名家书法选他就看看,画家的书法没意思,就不看了。该店专营甘肃本地书画家的作品,外地书画家的作品在他那里难得一见,该店主言,甘肃书画家的作品我这里最全了。
5.前些年,一号曰“冬青子”的年轻人在兰州皇庙摆摊卖字,言及书法时口若悬河,滔滔不绝,如入无人境,当时六尺对开行草书索价100元左右,一位在甘肃省公安厅工作的老乡问可优惠不,言不能优惠,再问优惠点吧,50元了要一张,冬青子言,“这样吧,你100买一张,我给你再送一张同样大的”,后问该老乡,买此何用,老乡言,我看着写的挺好的呢,我喜欢啊。
五.市场价格篇
1.张改琴的斗方书法作品07年在兰州的市场价格最多500元一个斗方,后在当选中国书协副主席前的几天,一四尺整张涨价到了2900元左右,新一届主席团名单公布后的当日,她的作品涨到了4000来元一四尺整张(现在则更高),是她的作品质量提高了,还是人们更看重她的职位了?
2.甘肃省书法家协会副主席安继越的作品07年左右画廊卖120来元一个四尺整张,他本人一四尺整张要1000元,某日某人找安主席索字,商谈良久价格依然不能优惠,后该人去画廊花1000元买回几张并告知安主席,你的作品在外面这么便宜,你还要的那么高,安主席闻之,曾派人在各个画廊以150元一整张的价格收回N多张,一笑。
3.甘肃省书法家协会副主席陈永革前段时间在兰州市博物馆办展览,知情人曰2000一尺有人买,按此价格,一四尺整张16000元,后问一画廊老兄,兄言一整张四五百吧,我好久没卖他的作品了,现在不好卖。
4.曾来德的书法作品在市场上一个四尺整张大概几千元,前段时间曾来德来甘肃,一画廊老乡曰他来的时间一个四尺整张要5万呢。
5.通渭县文化馆一馆员来其妹妹家,言一幅中堂七八百元,同村邻居听了直咋舌,后问一通渭开画廊的老乡,老乡曰,就他的字也说七八百元?笑话,通渭的书画水平不怎么样,但是还轮不到他来说话,嘻嘻。
…… ……
从众人的忽悠跟风到将假的说成真的(这里不指书画鉴定界的权威先生)再到书法圈子的相互捧场再到个人喜好决定选择去向再到高昂的市场价格,这当中谁被谁哄了?
未完待续。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快速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本站网友发表的所有内容,均为原作者的观点,不代表书艺公社的立场及价值判断。
网友发表评论须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各项有关法律法规;尊重网上道德,严禁发表侮辱、诽谤、教唆、淫秽内容;
承担一切因您的行为而直接或间接引起的法律责任;您在书艺公社论坛发表的言论,书艺公社有权在自身所属的网站、微信平台、自媒体等渠道保留、转载、引用或者删除;
参与论坛发帖及评论即表明您已经阅读并接受上述条款。

·版权所有2002-2019·书艺公社网(SHUFA.org) ·中国·北京·
Copyright 2002-2019 SHUFA.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电子邮件:shufa2008@126.com

甲骨汉字对应表 | 说文解字注速查表 | 繁简字转换表 | 干支公元对照表 | 岁时表 | 常用礼语 | 中国历代年号速查表
广告服务 | 联系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