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艺公社

 找回密码
 快速注册

快捷登录

搜索

正在浏览本主题的会员 - 1 在线 - 0 会员(0 隐身), 1 游客

  • 只有游客在线
楼主: 西蜀罗岗

临永禅师《真草千字文》

  [复制链接]
 楼主| 发表于 2012-4-23 15:11 | 显示全部楼层
有“虚尖”的法帖真好,我在学习临帖中由此知道了书写者是如何下笔的,知道了下笔的方向。没“虚尖”的石刻本子看了头痛。难怪老米说:石刻不可学。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2-4-23 15:37 | 显示全部楼层
孤立看“虚尖”无意义,关健要看由此引导出用笔上的不同,变化。主要是锋面的方向上的不同。
西蜀罗岗 发表于 2012-4-23 14:55



    在理,哈哈,学习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2-4-23 21:32 | 显示全部楼层
对智永的“虚尖”,你不能视而不见吧?!难道智永做得不对?当然,你可以不认可。
“虚尖”一词 ...
西蜀罗岗 发表于 2012-4-23 14:39



我只说“太长”,没说虚尖“不应该”,凡事过尤不及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2-4-23 21:57 | 显示全部楼层
真是忠言逆耳。
        1、你的字我粗略一看便觉有以上问题,所以提出来。我本不写智永,在你提出疑问后我怕我提错了,仔细把你的字和智永的对比了,很抱歉,“虚尖”还是长了。当然,你可以写的更长,只要你觉得观众喜欢。
        2、针对你的字,我提了好几点,很遗憾,你只能对“虚尖”提出质疑。
        3、学术讨论是好事,如果你能驳倒我,就更证明你的水平。
        4、“碑刻不可学”也太偏颇了。欧阳询是唐人吧,欧阳询观碑的故事听过吗。60.70没有好印本,在这之前有吗?有幸见到真迹的毕竟是少数,为什么大家还很多。
       5、晋唐书法留存下来的多为摹本、刻本,少数“墨迹”真伪不详,按这样说就多数要否定掉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2-4-23 21:59 | 显示全部楼层
“虚尖”长了。当然,你可以写的更长,只要你觉得观众喜欢,只要你觉得美观,你可以继续守着“古法”。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2-4-23 22:43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西蜀罗岗 于 2012-4-23 22:53 编辑
真是忠言逆耳。
        1、你的字我粗略一看便觉有以上问题,所以提出来。我本不写智永,在你提出疑问后我 ...
只说真话 发表于 2012-4-23 21:57



          我的字还需要不断学习,欢迎提出批评。仁者见仁,智者见智。老米说“石刻不可学”,对这句话的含义,从你这一大堆说法中可以得知,你还没有完全明白这句话,一系列的问题你也还未明白,我也就此可以推断出你写字的路子。“石刻不可学”这个问题就此打住,再说下去也说不明白。
          书论中没有“虚尖”的说法,没有这个词,这属于“起笔”程序。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2-4-23 22:52 | 显示全部楼层
“虚尖”长了。当然,你可以写的更长,只要你觉得观众喜欢,只要你觉得美观,你可以继续守着“古法”。
只说真话 发表于 2012-4-23 21:59



    我写字纯属喜欢,只写看到的,不理会别人喜欢与不喜欢。属于自娱自乐,而不管他人脸色。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2-4-23 22:58 | 显示全部楼层
我的字还需要不断学习,欢迎提出批评。仁者见仁,智者见智。老米说“石刻不可学”,对这句 ...
西蜀罗岗 发表于 2012-4-23 22:43



你应该说“我的字已经很完美,请勿提出批评”
“我写字纯属娱乐,提出批评的是不懂的人,我会给你脸色”,我看了你很多帖子,你几时受得了别人的批评,听好听的吧。掩耳盗铃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2-4-24 01:24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西蜀罗岗 于 2012-4-24 09:24 编辑

我说:老米说“石刻不可学”。你回了一大堆不对路的话:

4、““碑刻不可学”也太偏颇了。欧阳询是唐人吧,欧阳询观碑的故事听过吗。60.70没有好印本,在这之前有吗?有幸见到真迹的毕竟是少数,为什么大家还很多。
       5、晋唐书法留存下来的多为摹本、刻本,少数“墨迹”真伪不详,按这样说就多数要否定掉了。”
老兄,我说几个问题。1. 欧阳询观碑也只是一个传说的故事,就算真有其事, 欧阳询深通晋人用笔,观碑也能看到笔法,透过刀锋看笔锋。但大多数学书者起手就学石刻本,学不到东西,会误人的。2.你思考过没有,自宋以后,真正帖学意义上的帖学“大家”不多,消失了,为什么?3.晋唐书法没有留下多少真迹下来,我们后人临写学习的多为摹本、刻本,少数真伪不详的“墨迹”,我们离真正的晋唐书法有多远?
去解释这些问题去,它们能让你站在更高点看问题。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2-4-24 01:48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西蜀罗岗 于 2012-4-24 09:39 编辑

有这点时间,去思考以下问题去:
1.晋唐没有留下来多少书法真迹,我们后人临写学习或看到的多为摹本、刻本,少数真伪不详“墨迹”,我们后人离真正的晋唐书法有多远?晋唐书法是怎么样的?。。。
2.自宋以来,为什么不能像晋唐产生更多的真正“帖学”意义上的帖学大家?
3.在用笔上,向晋人学什么?现代书法在用笔上与晋人最大的不同点在什么地方?
费话说多了,我都觉得无趣。我记得有位哲人说过:新思想新观念不断在产生,但旧思想旧观念却从没有消失过,改变过。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快速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本站网友发表的所有内容,均为原作者的观点,不代表书艺公社的立场及价值判断。
网友发表评论须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各项有关法律法规;尊重网上道德,严禁发表侮辱、诽谤、教唆、淫秽内容;
承担一切因您的行为而直接或间接引起的法律责任;您在书艺公社论坛发表的言论,书艺公社有权在自身所属的网站、微信平台、自媒体等渠道保留、转载、引用或者删除;
参与论坛发帖及评论即表明您已经阅读并接受上述条款。

·版权所有2002-2019·书艺公社网(SHUFA.org) ·中国·北京·
Copyright 2002-2019 SHUFA.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电子邮件:shufa2008@126.com

甲骨汉字对应表 | 说文解字注速查表 | 繁简字转换表 | 干支公元对照表 | 岁时表 | 常用礼语 | 中国历代年号速查表
广告服务 | 联系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