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艺公社

 找回密码
 快速注册

快捷登录

搜索

正在浏览本主题的会员 - 0 在线 - 0 会员(0 隐身), 0 游客

  • 只有游客在线
楼主: 叶武

[热点] 书坛进入“俗隶”时代?---《中国书法》杂志面向广大网友征稿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1-12-22 13:03 | 显示全部楼层
在我们眼里的汉隶,高古,质朴,在当时也未必不是俗隶,当时大家也都这么写啊。
今天隶书形成的展览体,关键在评委品味
不必担心当代隶书创作存在的跟风、低俗浅薄的现象
过几百年一切都灰飞烟灭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1-12-22 13:40 | 显示全部楼层
您先把这个征稿启事当中的  滥觞  二字弄明白什么意思再说吧!《中国书法》编辑部的文字都这个水平,产生俗隶,理之必然!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1-12-22 21:42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陇中人 于 2011-12-23 09:19 编辑

先不管“滥觞”(真欠当)。
记不清是哪次电视书赛结束时,有位书写隶书的获奖者接受记者采访的情形。记者问:你练习隶书多长时间了?答曰:3个月。当时给人的感觉是写3个月就可获全国奖,隶书好写,易出成果。这两年在网上浏览展览作品,隶书也慢慢多起来了,有好多似乎一个面孔,斜着身材、瞪着大眼、张牙舞爪,完全没有了隶书该有的严谨、古朴、高雅,通篇看不到一个“蚕头燕尾”。最近实地观看一个全国性展览,感触尤深。还真有很多获奖、入展的隶书作品,大都不脱“时风”,笔一着纸即是“飞白”,收笔要么粗粗一“顿”,要么毛糙一“提”,结体更是丑怪,可能那就是融合了楷行篆隶草的“破体”,或许是参会了张迁、石门、好大王的所谓“创新”,看多了,只觉发根发麻。我们不抵制创新和发展,但我们更欢迎继承和功力。也希望媒体的有力引导。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1-12-22 21:55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1-12-23 13:29 | 显示全部楼层
可伯的战争思维
时下的书坛兴起一股“备战”风,只要有书法赛事,各地则必有各类备战班应时而生。书法乃文事也,与战争有何干系?上上下下不约而同的用战争思维来搞文化,这种文化还好得了吗?战争是敌我双方你死我活的厮杀,是血腥的残忍的极端的暴力行为。备战,备战,为何而战,对谁宣战?书法雅事被搞的如此恐怖不堪那还有高雅可言!
漫天的浮燥之气
战争思维,的漫延,使书法界弥漫着冲天的浮燥之气.急功近利,好大喜功,吹牛拍马之风愈演愈烈.今天要推出这个,明天要打造那个,都想一夜之间挣下万世英名.曾记否,"今楷"理沦一出,搅浑了一池春水,于是乎,丑陋不堪的楷书摘金夺银大行其道.虽然没人推出"今隶"的概念,但行者无言,于了再说.隶书比今楷走的还急还远.呆头呆脑,支腿拉胯,歪歪扭扭,缺筋少脉,枯干死硬.........如此丑鄙不堪的隶书充斥着国展.这倒也罢了,偏编有人给它戴一项红帽,说这是"学术,"这是"创新",你懂个屁!井蛙不可言海,夏虫不可语冰!真是霸道的可以!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1-12-23 14:20 | 显示全部楼层
可怕的战争思维!上帖错了一个字!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1-12-24 15:19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颐恒综艺 于 2011-12-24 15:20 编辑

一些展览体隶书的出现也是评委们造成的,贼人喊捉贼{:1_231:}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1-12-24 17:36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牧云轩主人 于 2011-12-24 17:55 编辑

很有意义的讨论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1-12-25 12:46 | 显示全部楼层
一切起于心,心俗则笔俗,心雅则笔雅。不为名动,不为利昏,想俗都不能。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1-12-26 18:10 | 显示全部楼层
汉风何在?

钱先广

   当下隶书创作的现状遥不及汉,近不逮清,时弊主要有二:一是两汉隶书精神的失语,表现为简犊类隶书程式化、碑刻类隶书工匠化以及摩崖类隶书空洞化,杂糅体势、硬挪部首、杜撰造型等手段充斥其中,张冠李戴,缺乏精研,曲解创新,妄意丕变,风牛马不相及,山林拙野与庙堂典范的张力磁场永恒不再;二是对擅隶清人的学问望尘莫及,不具备金石学的涵养,靠工具书窃取隶书造型的皮相,外加机械性重复书写,取会风骚,好行小慧,钻营视觉效果,裁剪式的处理把古雅质朴的隶书推上了工艺化、装饰化的快车道,从此与高古静穆、张驰有度绝缘。时下隶书创作的现状不得不令人担忧,展赛频频必然应酬多多,无暇自省,奢谈筑基,导致水平寥寥,概念性拼凑和模式性嫁接的风气趋之若鹜,未能溯及隶书源头,风格面貌的原创性丧失。视简单为简约,视生硬为奇崛,视媚俗为灵巧,视粗黑为厚重,审美错位导致笔墨难度指标直线下降。
   为熔铸高古,援据篆法,肆意套用,漠视书体演变规律,作品硬伤连篇。一味尚奇,片面追求语言图式的异它性和艺术基因的排它性,殊不知煌煌巨制碑刻与小小方寸简牍,皆能昭示出彼时先民集体去建立一种功勋的壮志,遂有了后来的刊石传光和歌功颂德,以求垂范后世。清人隶书的别开生面,是谙熟“形”与“神”的取舍之道,金冬心虽无眼福获观简牍墨迹,笔端却姿媚横生;伊秉绶弱化隶书的波挑,恰恰妙得气象真谛,二者的破门而入,正是通过遗貌取神来独辟蹊径的,此点对习隶者当有借鉴之处。纵览隶书经典,无不是在单字造型精彩纷呈的同时,又布满严整的秩序,寓动于静,寓巧于拙,而当下隶书创作的症结正在于无视气息醇和、朴拙苍厚、巍然天地的汉隶精神,徒劳于蚕头燕尾的伎俩表现,醉心于土花斑驳的宿墨效果,或花拳绣腿的小丑嘴脸,或揎拳撸袖的村夫傻气,或无病呻吟的娇柔做作,或刀笔不分的锯边蚓粪,试问弦外之音何来?气韵何出?汉风何在?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快速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本站网友发表的所有内容,均为原作者的观点,不代表书艺公社的立场及价值判断。
网友发表评论须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各项有关法律法规;尊重网上道德,严禁发表侮辱、诽谤、教唆、淫秽内容;
承担一切因您的行为而直接或间接引起的法律责任;您在书艺公社论坛发表的言论,书艺公社有权在自身所属的网站、微信平台、自媒体等渠道保留、转载、引用或者删除;
参与论坛发帖及评论即表明您已经阅读并接受上述条款。

·版权所有2002-2019·书艺公社网(SHUFA.org) ·中国·北京·
Copyright 2002-2019 SHUFA.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电子邮件:shufa2008@126.com

甲骨汉字对应表 | 说文解字注速查表 | 繁简字转换表 | 干支公元对照表 | 岁时表 | 常用礼语 | 中国历代年号速查表
广告服务 | 联系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