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郭名高 于 2011-12-20 19:10 编辑
独持己见,不与人同 ——当代隶书创作现状浅析 郭名高 习书如饮食,口味不同,对传统经典的涉猎与取舍亦有差异。当代书家关注隶书,参与隶书创作,似乎从二届隶书展以来有了很大的热情。这也足以看出专题展览的意义。然就展出作品及近年来我对隶书创作的观注情况来看,隶书创作趋于类同是不争的事实。尽管中国书协在评选过程中一再强调原创性、独立性,可师法当代名家的作品还是屡见不鲜。更有甚者,直接临摹别人的作品以应各类展赛。 社会发展至今,书法也走过了几千年的历史,如此景象,足以使人惊讶!毕竟,社会开放了,资源丰富了,眼界开阔了,交流方便了!我们的路子却走窄了。就此,笔者做了些粗浅的梳理,以为不外乎以下几点: 一是个人素养问题。大凡历代书法名家,皆饱读诗书,学问渊深,腹有诗书气自华,对美学的见解自有其独立性和深度。今则不然,书法生活的平民化、普及化和专业化使这个群体在知识储备、艺术素养方面都出现了不对等性,这种落差,使一部分人盲目崇拜,失去主见。 二则功利性。就个人愿望而言,师法当代名家容易上手,易于获得价值认同,入展、获奖,名利双收,挣一个钵满瓢足,岂不快哉!这也是当今各类大展赛中“枪手”横行的主要原因。熙熙攘攘,皆为利来,匆匆忙忙,皆为利往。 再则,与方法论方面出现的偏差有关。对经典法帖的解读需要相应的积累和思考,仰之弥高,唯恐不及,退而求其次,先从当代名家入手。当然,这其中不无师承关系中狭隘的个人主义作祟所产生的负面影响。 总而言之,隶书的“俗化论”不是危言耸听,它是温暖的阳光下,墙头长出的几棵幼苗,与阳光和墙头没有必然的关联,只因根扎得不够深,急于求成,才致使杆不粗,叶难茂,一阵风,随风飘又摇。 窃以为,艺术需要聪明人做老实活,独持己见,不与人同,方有大作为。 郭名高 陕西省户县惠安中学(710302) 电话: 1357297941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