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艺公社

 找回密码
 快速注册

快捷登录

搜索

正在浏览本主题的会员 - 1 在线 - 0 会员(0 隐身), 1 游客

  • 只有游客在线
楼主: 江上渔翁

姜玉波解读沃兴华

  [复制链接]
 楼主| 发表于 2011-7-10 00:25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10# 江上渔翁


   

沃兴华上大学,读研究生时是主攻金文方向的,在此期间他与人一起编著了《金文大字典》。就是这个机缘,让沃兴华看到并掌握了许多帖学以外的东西,所以他现在的创作中的个别异体字大都是从大量的金文变体字中而来,既不是错字,更不是独造的,只是我们没有见过而已。


06.jpg
10.jpg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1-7-10 00:27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11# 江上渔翁


   

沃兴华临了大量的碑帖。临帖是沃兴华的最大功课,他把自己能看得见的所有碑帖都认真地下苦功临过数十遍甚至上百遍,他说,“说实话,到了我这种阶段,看古人的东西也没有激动地心情了。”为什么?临得多,麻木了。

07.jpg
11.jpg
14.jpg
16.jpg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1-7-10 00:31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12# 江上渔翁


   

三、沃兴华为什么写这样的字?

有一个问题可能大家搞不明白。既然有那么深厚的传统功底,为什么不老老实实地写字,而把字写到这种让别人看懂的程度?这不是在糟塌传统吗?而且招那么多人骂,何苦来呢?

这就是境界问题,这就是艺术家和写字匠的区别,这就艺术家对历史的一种担当。

01.jpg
08.jpg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1-7-10 00:33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13# 江上渔翁


   

沃兴华追求的是艺术本真,他对自己的要求相当高,他自己不满意的作品绝不出手。六年来,我只见过他写了三次字,一次是二00五年中国书法院第一届学员班上,他的课程结束后,为大家现场示范,第二次是第二届他的课程结束后。从那以后再也没有为学员示范过。最近一次是在曾翔工作室,他写大字。沃兴华写的字,在我们看来已经很好了,精彩得很,而在他的眼里有很多不足,他自己的想法没有写出来,所表达的东西没有表达充分。这些他不说,我们是根本无法看到的。这就是差距。

在首届,激情示范.jpg
18.jpg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1-7-10 00:35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14# 江上渔翁


   

他的艺术思想不是在古人中讨生活,他要创作他自己的世界。他也不会在当代随波逐流,迎合什么。如果按一般人的想法,他随便用古人的笔法结体去写点东西,都是无懈可击的,都会财源滚滚,都会赢得一片叫好声,但他不会那样做。他要写出自己的东西来,写出古人所没有的东西来。所有临古都是为塑造自己的面目而用,如果重复古人,那么在我们这个时代,艺术就会断层,就不会有新的东西产生。沃兴华这样做风险很大,但他勇于挑战自己,一直把自己放到一个斗士的位置上,与古人较量,与自己的聪明才智较量。龚半千当年说自己的画五百年后会被世人认可,黄宾虹说自己的画五十年后会被人所接受,沃兴华的字或许不是写给当代人看的,但他的艺术价值是不会被磨灭的。

34.jpg
41.jpg
44.jpg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1-7-10 00:37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15# 江上渔翁


   

他说,古人的东西已经摆在那里,我们所见到的传统也只是其中的一部分。有很多的未知需要我们去开掘。他说, “在民间的东西里边获得启发多一些,因为民间的东西打破常规,有很多东西非常大胆。往往是从民间的东西里激发灵感,然后再临摹,抓住这种感觉把它表现出来。”

47.jpg
48.jpg
54.jpg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1-7-10 00:39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16# 江上渔翁


   

四、沃兴华是如何创作书法作品的?

他说,“书法创作是寂寞之道,很苦。我的创作过程是:先临帖,大量地临帖。临帖找到一点感觉,然后就把这个感觉夸张,推到极端,实际上你就找到一种对帖的变形,感觉有点意思,然后用这种感觉去创作。在创作的过程中有很多整体关系不协调,就多创作几遍。一首诗写三五遍没有感觉了,放弃。再写另外一首,但是同样是这种感觉。任何东西都是象实验一样,走一步看一步。”

图片1.jpg
图片5.jpg
55.jpg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1-7-10 00:41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17# 江上渔翁


   

五、沃兴华是如何看待展览和出书宣传的?

沃兴华的治学相当严谨。他和现在大多数人一样,也曾经参加过中国书协举办的展览。他说,“现在的一些展览,在艺术上考虑得太少,而且这些展览都有所谓的主导、引导,强调一种传统主流书风。主导一种社会的书法发展方向,反对‘丑书’,反对什么东西,还有错别字问题,这些方向都是错了。我觉得层次太低了。但我认为大家有可能的话有条件的话,展览也尽可能去参加,毕竟这对自己是一个促进。至于结果入选不入选不要抱太大希望,不要过高地期待。尤其不要跟风,不要跟那些主导者的意思,兰亭奖就应该传统多一点,中青展就应该现代多一点。这些都不对,还要跟着自己的感觉走。我也告诉你们我以前投展的过程,我投展认真到什么程度?就是说一看到征稿启示就开始创作,如果是一个月截稿,我就一个月天天在那里写,如果是两个月截稿我就两个月天天在那里写,一直写到截稿的当天。截稿的那天邮戳是下午六点钟,我写到五点半,然后匆匆忙忙地去寄,还特意嘱咐营业员一定要打上今天的邮戳,生怕错过机会。这种认真程度我不为什么?我就觉得要把这件作品写好,这种单纯的想法。对什么事都要很认真地去做,这样才会有提高。你不要想得太多,你就要对自己负责,把这个过程当做提高的过程。一个杂志要介绍我的话,我把这件事看得很重要,重要在什么地方?我把它当做创作提高的过程。我绝对不会用半年前、一年前的作品去应付一下,那对我就毫无意义了,我珍惜这个机会。任何杂志它的资源是有限的,人家看重你,介绍你,你要对得起人家,用很认真地态度去对待。我的作品基本上是近期的,没有发表过的,我满意的。我希望大家也要这样。我要办个展的话,一定拿出我最满意的作品,我两年前就准备办,一直在创作,作品一直不满意,一直拖到今天还没有办。就如毛主席讲的“世界上怕就怕‘认真’二字。”

57.jpg
IMG_0527.jpg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1-7-10 00:47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18# 江上渔翁


   

六、沃兴华为什么还要把自己当学生?

谦虚好学是沃兴华的优秀品质。二00七年春天,在中国书法院的课堂里曾演出过一出沃兴华听石开课的好戏。他俩都是中国书法院的研究员,都是当今书法界大腕级人物,但是石开上篆刻课,沃兴华专程从上海来中国书法院听课,他象一个普通的学生一样,坐在台上听讲。课下石开手把手地指导沃兴华篆刻。在课程结束时,沃兴华有这样一段话,很是感人。“一周的时间很短暂,匆匆忙忙的来,匆匆忙忙的去,我完全是被石老师的篆刻艺术吸引来的,慕名已久,做为学生我很虔诚。我早就想来,我个别来,石老师古道热肠,肯定是没有问题,那样成本太高,也没有这样一个的环境。我这次很幸运,耳提面命,我坐在下边听课感触很深,二十几年没有听课了,一直做老师,这次听课感觉完全不一样,心态更加开放了,更加年轻了。另外,在新的领域进去以后,是一个学生的状态,除了学习知识以外,这种心态会对今后的学习有很大帮助。上课是一种输出,听课是一种输入,是充电的过程。所以古人讲:“人之患在好为人师。”象我这样成天做老师实际上是不对的,经常做做学生,有一个年轻化心态。非常感谢石老师。只是时间太短了,我非常羡慕大家,一上手就接触到篆刻界的顶尖高手,而我等到现在才等到,等了二三十年才有这个机会,而且时间又是这么短暂。沃兴华平时很注意倾听与别人的谈话,今年中国艺术研究院在中国美术馆举办了中国书法院研究员展,同时请沃兴华举办了《书法艺术的发展机制与创新之路》的学术报告,而这个报告的主题是从肖文飞和他的一段对话引发的。同时,在上午的美术馆许飞飞问沃老师讲什么内容,沃兴华说讲一讲斗方的创作,许飞飞说,斗方不好写,左右不是。就是这个“左右不是”,被沃兴华引为了学术报告的开头语。这说明沃兴华平时很注意和别人的交流,听取别人的意见。


“看看这里的细节”(43).JPG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1-7-10 00:49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19# 江上渔翁


   

七、沃兴华的两大乐趣是什么?

勤奋耕耘是贯注于沃兴华人生的主线。网络上有人骂沃兴华是“丑书”之祖,必欲置于死地而后快。对于这些,沃兴华从来不放在心上,张羽翔说那些骂沃兴华的人都是傻B,治沃兴华他有良方,一是不让他写书,二是不让他讲课,他会郁闷的。这种带调侃味道的话说出了本质。沃兴华写了很多关于书法方面的书,这些书都是他自己亲身实践和感受,是自己多年来学习书法的经验总结,是对古人书法理论的一种诠释,是对自己探索书法路程的一种真实记录。没有人云亦云,也没有抄袭搬移归类之拙劣手法的运用。他实践得太多了,他的感悟太多了,他想表达的也太多,他对于书法开掘的太深了,随便一个话题他都能以自己的创作感悟写出一部书来。《书法技法新论》就是他在中国书法院的讲议,开始是一个题纲,逐年丰富,从内容到图片,越来越系统,到第三年就出版了。这种书籍是他心血的结晶,看到他的书法,读他所写的书,观点是统一的,由理论到实践,又由实践到理论,这样的反反复复,这样的不断升华,在当今书坛中能有几人?讲课是他的另一大乐趣。他曾憧憬办一个大型的个展,然后开一个规模较大的作品研讨会,把喜欢他书法的人集中起来,向他们讲自己的创作思想和体会。多么浪漫的事啊!他惜时如金,但如果到中国书法院来上课,那是他高兴的事,在第六届,他三次来中国书法院上课,每次都讲得那么认真,内容又是那么丰富。在我看来,沃兴华已经以不同视角来观照书法,他还有许多想法没有讲出来,他还要用讲课和写书的方式来论述和展示他心目中的中国书法的现在和未来。

照片-0013.jpg
照片-0014.jpg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快速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本站网友发表的所有内容,均为原作者的观点,不代表书艺公社的立场及价值判断。
网友发表评论须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各项有关法律法规;尊重网上道德,严禁发表侮辱、诽谤、教唆、淫秽内容;
承担一切因您的行为而直接或间接引起的法律责任;您在书艺公社论坛发表的言论,书艺公社有权在自身所属的网站、微信平台、自媒体等渠道保留、转载、引用或者删除;
参与论坛发帖及评论即表明您已经阅读并接受上述条款。

·版权所有2002-2019·书艺公社网(SHUFA.org) ·中国·北京·
Copyright 2002-2019 SHUFA.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电子邮件:shufa2008@126.com

甲骨汉字对应表 | 说文解字注速查表 | 繁简字转换表 | 干支公元对照表 | 岁时表 | 常用礼语 | 中国历代年号速查表
广告服务 | 联系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