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社币
-
- 信誉指数
- 点
- 好友
- 回帖
- 0
- 主题
- 精华
- 阅读权限
- 60
- 注册时间
- 2009-3-19
- 最后登录
- 1970-1-1
- 在线时间
- 小时
- 积分
- 4063
- 点评币
-
- 学币
-
|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快速注册
x
本帖最后由 傅德锋 于 2011-7-9 18:24 编辑 * w! {* m+ N4 W+ E8 }
# e, r- |" z3 K" G
当代中青年书法二十家系列评论+ Q" `8 n3 T" d
5 s5 u; b* B6 O. q6 d6 u' g1 k
4 J/ D6 S( z: F0 c# z! A! z) \2 g, T
' d) D1 X" k P" A7 W- Y. u
x& v2 @% N8 b: n7 Y当代中青年书法二十家系列评论之一 于明诠( l' i* u" P- J
. {& X* r' Z) ~% z
7 d7 E8 ~" h5 {8 }# {* D傅德锋
; H% ?/ A8 h. |2 c3 s6 g* f' u3 A$ h5 _
7 D+ k4 X; p$ |7 m
/ O" s0 \- h l: i
2 m. V& X- s! u0 u* o8 b3 p
! _8 S5 A8 c' Y8 U! y4 M
+ Z! l5 t! E2 Y* I勿庸讳言,于明诠先生堪称是当代“展览文化”背景下在书坛上颇具“轰动效应”的中坚人物。他的这种“轰动性”源于他曾在全国第六、七、八届中青年书法篆刻展中连续三次斩获一等奖的特殊经历。虽说没有这样的 “轰动效应”,就不可能成就今日的于明诠,但如果片面地夸大展览的功效而忽略了他本身的生活与艺术追求,那么就会大大影响我们对于明诠的更深入的了解,也会影响我们对其书法作品的正确解读。因此评论他和他的作品,我们必须首先看到一个现实生活当中的完整的于明诠,一个真实的于明诠。
0 Z; v) q, F1 n" m3 _& T! F7 D7 X' Y* T/ D" b7 G
于明诠读书量大,然亦非读而不化。读而知化,且每有创见,便决定了他的非比寻常的名士般风度。他于书法取法高古,但作诗却极富现代情调:幽怨、感伤而不失其清逸旷达本色。他的书法看似野逸粗旷,但细细品味,内中却不乏柔韧内敛与温润凝重。他的书作偶以自作诗联为载体,在纵笔挥洒中体现出自己对艺术与人生的独特理解。他有很多联句在书坛被朋友传抄或被津津乐道,如“今井凌雪梅舒适,古谷仓韵西川宁”,“美酒加咖啡,花儿与少年”,“江山酷毙,风月帅呆”,“且读牛山四十屁,不论唐宋八大家”,“书翻费尔巴哈论,字入流行丑怪风”等。他写给新文人画家朱新建的对联:“玩山玩水玩风雅,看书看花看美人”,话说得如此直白而不失风趣,足见其真性情之流露。此作看似平铺直叙,自然随意,但实则匠心独运,含蓄耐看。上联三个“玩”字,下联三个“看”字利用疏密、轻重、奇正、枯湿等手法巧妙变化,平添几分机智与蕴藉。整幅作品在用笔的方圆、字形的大小、墨色的枯润等方面极尽变化,但却能达到自然而不做作,诙谐而不诡怪的境界,此非书内功夫深厚而又能博览群书且见识机敏者所能勉强达到也!窥一斑而知全豹,对他的很多灵巧率意之作亦当作如是观。
! V# [0 G. p$ @' d$ }- h) r
' n& K: D. v# d: \, S4 C) A6 f于明诠书法以二王、颜苏入手,后广泛涉猎汉魏碑刻,并以此为根基,取其质朴厚重,再参以民间书法的天真散淡之意,辅之以金石韵致,体现生辣漫洇之味。但仔细品味他的书作,从中也不难看到传统经典的支援意识。从总体上观之,则示人以一种简静淋漓、天真质拙、不事雕琢之美。, U2 z( M& e0 Y4 n( K# S
# l& J* o( b, D/ v
他修养全面,除书法创作外,兼事篆刻、书法理论与批评研究,均能达到一定的高度,这与他所从事的教书职业是密切相关的。教师以“传道授业解惑”为天职,层次低者授人以“鱼”,层次高者,授人以“渔”,守旧者往往陈陈相因,毫无机变创见,虽无大失,但亦无大得;激进者,则每每独有所到,一洗前规,虽具风险,然不乏胆识,一旦“破壁而出”,则非同凡响矣!
" b$ O& D( K- }5 z, P- B4 H0 o1 b" L! ]+ }" |7 c2 e5 z
事实上,于明诠在对墓志及民间书法的研究与实践方面所达到的高度,也是有目共睹的。他的创作虽不乏我行我素嘎嘎独造的孤傲与矜持,但其中也不乏理性的梳理与观照。他能够从理论的高度为自己独辟蹊径迥出时流的创作实践找到本质精神上的文化依托,关于这一点,只要看过他的书论专著《是与不是之间》,就可以明白。+ G+ \$ q2 F. ?" c/ y; Q3 {
. s2 Z; v- @7 U当然,广大读者面对于明诠的作品,亦并非毫无异声,很多观众表示看不懂他的作品,尤其是其中一些过于追求天真率意之作。或许明诠先生并不屑于在法意之间、美丑之间的那种对号入座式的浅层次理解,但换个思维去理解,这部分受众的感受似乎也并非毫无道理。古来名家之作,亦非篇篇上乘,精彩者有之,平庸者亦有之,岂可一概而论耶?其实这些不同的声音也能唤起书家自身对已有现状的重新度量与审视,否则超越自我便流为一句泛泛之言,不再具有深刻的哲学思辨意味。, l' [; Y" V& R* z
6 T1 R3 H; X8 Z, r1 Y说实话,笔者当初亦不喜于明诠书法,后稍感其佳,而如今观其得意之作,竟不忍释卷矣!何以当初不喜?实不懂也!今手不释卷,盖产生共鸣之故也,其中显然存在一个作为欣赏者提升自身修养见识的问题。0 ?1 L6 s! W4 J; g- k8 r, D* f
6 r q8 U# b" o( W+ |3 Q. J
毕竟于明诠作为当代书坛的一名名副其实的闯将,以他极具感染力的书法作品和其独具创见的学术理念以及他在文化修养方面的丰富性全面性给人们以某种启示。或许于明诠今日的成就还没有达到他本人和人们心目中的理想高度,但在如此高的起点上,未来的于明诠一定会站得更高。因此,于明诠还行走在通向未来的大道上,我们还在殷切的期待中。9 d4 M0 N8 `, f
8 l: y. w# w+ [. E1 n9 d
(本文原载《中国书画报》)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