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艺公社

 找回密码
 快速注册

快捷登录

搜索

正在浏览本主题的会员 - 7 在线 - 0 会员(0 隐身), 7 游客

  • 只有游客在线
楼主: 王燕

大道之行---中国老庄书画院雅集

  [复制链接]
 楼主| 发表于 2011-4-23 11:39 | 显示全部楼层
大道之行---中国老庄书画院雅集
这可是刘墉--石庵的家(故宅)

P1030005.jpg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1-4-23 11:44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王燕 于 2011-4-23 11:45 编辑

大道之行---中国老庄书画院雅集
这可是刘墉--石庵的家(故宅)

P1020898.jpg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1-4-23 11:51 | 显示全部楼层
大道之行---中国老庄书画院雅集
这可是刘墉(刘罗锅)--石庵的家(故宅)

hh24.jpg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1-4-23 11:53 | 显示全部楼层
大道之行---中国老庄书画院雅集
在大道施行的时候,天下是人们所共有的,把品德双修的人、才艺兼能的人选拔出来,(人人)讲求诚信,培养和睦。这就叫做理想社会。中国老庄书画院由此应运而生!!
hh25.jpg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1-4-23 11:57 | 显示全部楼层
西汉·戴圣《礼记·礼运篇》:“大道之行也,与三代之英,丘未之逮也,而有志焉。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睦。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矜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男有分,女有归。货,恶其弃于地也,不必藏于己;力,恶其不出于身也,不必为己。是故谋闭而不兴,盗窃而不作。故外户而不闭,是谓大同。今大道既隐……”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1-4-27 10:06 | 显示全部楼层
作为宗教,应有一种对道的独特认识的自豪感,但作为哲学,本联诀似有表现出一种对无法窥破其中奥秘的苦涩慨叹。好象在说:我们发现了道,并且一切遵循着道,体验了道无所不包无所不通的普遍实用性。我们知道宇宙间的一切都是道生的,但我们怎么也找不到道是怎么生的,它真是一个玄之又玄的难破之谜!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1-4-27 10:09 | 显示全部楼层
我们知道宇宙间的一切都是道生的,但我们怎么
也找不到道是怎么生的,
它真是一个玄之又玄的难破之谜!
r
真的是说不清楚!
6861a310x8ba014f58471&690.jpg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1-4-28 14:42 | 显示全部楼层
道教书法,同道教的符篆有密切联系,可以说,道教书法渊源于道教符策,符篆是道教特有的一种书法。
符策,又称"神符"、"符字"、"墨符"、"丹书"等,是一种用朱或墨画于黄色纸、帛上或木板上的特殊符号,形似篆书,难以辨认,给人神秘莫测之感。《玄门大义》解释说:神符起"即龙章凤篆之文,灵迹符书之字是也。"道教声称,这种符号文字,是仿天上"三元五德八会"之罴,自然结成的"天书云罴"而产生的。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1-4-28 14:43 | 显示全部楼层
相传道教符策最早来自黄帝"云书"。黄帝善作云书,故以云为纪。"云书"是以流云为主要模拟对象的一种书法。云书在秦汉之际演变为"神符",古人相信天神以云彩的形式显现出来的图纹或篆文,方士、道士将它记录下来,便是神符。书符者"以道之精蕉,布之简墨,会物之精蕉,以却邪伪、辅正真,召会群灵,制御生死,保持劫运,安镇五方。"也就是说,道士画神符,具有召神劾鬼,镇邪扶正,消灾去病,保佑平安的神奇作用。神符的内容,一般为神真的名讳、形貌、符咒等。神符是以意念与精罴为载体,沟通人与神关系的信息通道。道教中称:"画符不知窍,反惹鬼神笑,画符若知窍,惊得鬼神叫。"符策对于道士来说是极为重要和神秘的,、它是与上天神灵交流的密码。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1-4-28 15:07 | 显示全部楼层
西部墨潮大道之行---中国老庄书画院雅集
P1170800.JPG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快速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本站网友发表的所有内容,均为原作者的观点,不代表书艺公社的立场及价值判断。
网友发表评论须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各项有关法律法规;尊重网上道德,严禁发表侮辱、诽谤、教唆、淫秽内容;
承担一切因您的行为而直接或间接引起的法律责任;您在书艺公社论坛发表的言论,书艺公社有权在自身所属的网站、微信平台、自媒体等渠道保留、转载、引用或者删除;
参与论坛发帖及评论即表明您已经阅读并接受上述条款。

·版权所有2002-2019·书艺公社网(SHUFA.org) ·中国·北京·
Copyright 2002-2019 SHUFA.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电子邮件:shufa2008@126.com

甲骨汉字对应表 | 说文解字注速查表 | 繁简字转换表 | 干支公元对照表 | 岁时表 | 常用礼语 | 中国历代年号速查表
广告服务 | 联系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