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艺公社

 找回密码
 快速注册

快捷登录

搜索

正在浏览本主题的会员 - 9 在线 - 0 会员(0 隐身), 9 游客

  • 只有游客在线
楼主: 网站编辑

【全纪录 超级盛宴】“辛卯上巳·曲阳雅集”在河北曲阳举行(大腕汇集 佳作等观)

  [复制链接]
 楼主| 发表于 2011-4-7 11:53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网站编辑 于 2011-4-7 11:57 编辑

--“古典与当代——关于帖系书法创作的融通、深化与发展”座谈会--


通过昨天事先寄到曲阳的作品看,我们确确实实是高水平的一次的帖学书法展览。大家都是精心准备、精心创作,可以说是精品力作,这对曲阳当地的帖学书法,也是一个极大的促进和带动。这是最高水平的一次帖学展览。创作出最好的作品,必然大家都有一些想法,为什么这么写,为什么这样创作,我们今天上午的主题是古典与当代关于帖学书法创作的融通、深化与发展为中心来开展讨论。有些同志做了准备,有的同志可能在脑子里有了准备。有准备的同志、写好文章的同志,最后统一收起来,还可以出一个论文集。没有打好腹稿的同志,通过发言,也同样要编入论文集。大家主要是对帖学的认识,对帖学的创作,谈一些感受和体会。
    下面首先由荣庆先生具体谈谈他的一些想法,也是一个我们研讨会之前的一个开场白,大家欢迎。
曲阳雅集 663.jpg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1-4-7 11:53 | 显示全部楼层

--“古典与当代——关于帖系书法创作的融通、深化与发展”座谈会--

曲阳雅集 665.jpg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1-4-7 11:53 | 显示全部楼层

--“古典与当代——关于帖系书法创作的融通、深化与发展”座谈会--

曲阳雅集 666.jpg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1-4-7 11:53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网站编辑 于 2011-4-7 14:11 编辑

--“古典与当代——关于帖系书法创作的融通、深化与发展”座谈会--


张荣庆:大约是在2008年,嵇小军在我工作室班上进修期间,我曾经跟他讲过,说能不能时不时地约一些朋友,大家喜欢在一块玩的,大家商量着做点什么事情。今天我们的曲阳雅集承蒙陈文增先生大力相助,终于初步实现了这样一个想法。在座的各位朋友,有我的老朋友,也有不少年轻的新朋友,孔夫子有一句话“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我在这儿再次感谢各位的关爱和支持。
    我们在雅集前几回,大概有那么两三回举办了茶话会。茶话会顾名思义,就是大家在一块喝点茶,吃点水果,随意交谈,气氛尽量活跃一点,大家松快一点。昨天晚上写字本来比较累,今天咱们尽量放松。大家的时间都很宝贵,与其漫无边际地乱扯,莫如集中谈功,聊一些我们共同关注的、最为切要的问题。所以就考虑,可不可以以我们的中心议题“古典与当代关于帖系书法创作的融通、深入与发展”大家来聊一聊。这个议题是我是我考虑的,不一定很准确,还可以修订。大家可以从不同角度各抒己见,观点向左,争个脸红脖子粗都没关系,只要不伤感情就行。

我主要想谈两个问题。一个是我对于帖系书法总的认识,还有一块是关于议题里的创作这一块,重点主要讲关于融通的问题。
    中国书法渊源流长,这是经常讲的话。我以为自东晋以来,以二王为代表的帖系书法,森罗万象,大家林立,是一个内涵和外延极为丰厚的大系统,是中国书法艺术赖以发展延伸的一条主脉,以及中国传统书法的正脉,或为主流,也有朋友称之为正宗、正统、大统。民国时一位学者馬宗霍,他的《書林藻鑒》,他有一段话,近人之书,尤唐之诗、送之词、元之曲,即所谓一代之尚也。这段话我觉得讲得很到位。大王是王羲之,小王是王献之,也很厉害。唐太宗独尊大王为书圣,但是后世还是以二王并居的。二王书法是中国书法史上无与伦比的一座丰碑。二王以后,历代书家各领风骚,莫不受其滋乳。二王的帖系书法,犹如江河之汇众流,奔腾入海,势不可挡,是为中国书法史上一道生机蓬勃、最有绚丽的景观。
    二王书法现在基本上都是隔着一层了,虽然隔着一层,但是我自己也觉得特别好。平常我临帖一遍一遍的那么临比较少,有时候觉得好,写几行,甚至有时候一个字我就猛练。我平常写过一段,回过头来再翻二王的东西,还有其他历代各家的,就是看。有时候一本帖子看半天,这个情况经常有。每一次都有妙不可言的新感觉,觉得诸子取法的东西殆无穷尽,生发出许多联想,可是手跟不上。每每因为学之不能及,写不出那个意思,抓耳挠腮,喟然兴叹。这是我对二王书法自己的一个感受。二王书法何以有这么大的魅力?因为太好了。
    从书法史上看,东晋二王时代,五体具备,篆隶之外,楷行草,此后再也没有新的书体,出现了。现在有新魏碑,还有楷书上想弄个什么新东西,我们北京有一位写字的,他说他创造了一种新隶书,短腿隶书。二王书法可以说是最高点,使作为书法最核心的东西,即所谓古法用笔臻于完善,观其书体,发笔如风,如抽刀断水,点划的力量,如百炼钢成绕指柔。后之书家倾力学之,得其一二,即可鸣世。品位超绝,气象万千,综合前人所评,乃是率意和精能的高度结合,阴柔和阳刚的高度结合,可以说达到了艺术的境界之极致。文人们说推崇注重,这也是最为人们所推崇和注重的,中华传统艺术的综合大美之所在。
    东晋的时候,一方面是南北分裂,战乱不宁,老百姓朝不保夕,日子很苦,但是另一方面,上层社会像王羲之他们的思想非常活跃,他们的无拘无束的生存状态,他们的衣食住行、言谈举止常常会引起人们无限的遐想。从文化角度看,东晋时代简直是一个诗化的艺术的时代,是时代的风云际会造就了二王,造就了被后人誉为中国书法史上之巅峰的,足可以于唐之诗、宋之词、元之曲相提并论的二王书风。这就无怪乎唐明皇多方觅取二王书籍。二王数封瞻盖后世之深远是无可衡量的,其影响力如同孙悟空一个筋头十万八千里,皆越不过如来佛的手心一样。我早些年就讲过,现在写字的朋友,无论你是写帖的,还是写碑的,二王是谁也绕不过去的。我讲绕不过去乃是着眼于领悟二王所达到的那种极其高雅的艺术境界,那是蕴含了中国书法艺术精髓内核的东西,是代表了中国书法艺术精神的东西。因此最当重视和体味。当今乃至后世的学书者,倘欲追求高境界,二王书法都是不可能绕过的。
    以上是我对以二王为代表的帖系书法的总的认识,对二王的评价见仁见智,我的意见只是一己之见,但是我们都是写帖的,之所以走上这条道,大抵都出于喜欢,觉得他好,而且愿意一直走下去。这应该算是我们的共识,共识也就是我们所共知的观念。说到观念,当今书坛可以大相径庭,比如今天我们说仍是主流的帖系书法,我们觉得挺好,有人却不以为然。上海有一个哥们,在书法研究上写文章,题目叫《古典的黄昏》,他说的古典主要是指帖的这一系列,他讲到明末董其昌就已经步入黄昏了,画上句号了,此后便穷途末路,没有指望了。原来这位哥们是搞球体组合的,把纸揉成团团,然后拿线一个个吊起来,这就是书法。他的言外之意无非是,你们不行了,我们才能当代书坛的主宰。还有一位老兄,他说在1989年,在我进入而立之时,写字临帖的苦闷,忍无可忍,终于爆发了一场灵魂深处的革命,我发誓再也不临那些著名的古碑帖了,也不去找别人教我写字了,从此以后,我就开始一味地胡涂乱抹起来,写来也井然,兴趣盎然,时不时组合出一些无古无今、无法无天的构造来。只可惜我无法彻底摆脱早已深入骨髓的一些传统习气,每当有人对我说,你的字还是挺有传统的,我就感到无可奈何。这是这位老兄的话,一直闹到灵魂深处。可是最近我从哪个刊物上看到,这位老兄又写起传统字了。

曲阳雅集 669.jpg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1-4-7 11:53 | 显示全部楼层

--“古典与当代——关于帖系书法创作的融通、深化与发展”座谈会--

曲阳雅集 672.jpg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1-4-7 11:53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网站编辑 于 2011-4-7 12:00 编辑

--“古典与当代——关于帖系书法创作的融通、深化与发展”座谈会--

苗培红:刚才荣庆先生饶有风趣地谈了对帖学的认识以及对创作的体会,非常幽默,非常风趣,而且非常深刻。尤其他的创作,融通,变通,这是多年来他的书法创作的一种积淀。对帖系的认识,自己多年的一种积累,讲得非常通俗,非常深刻。对帖学荣庆先生一直是非常专心地研究,在二十多年以前就对我们讲,因为在北京,我接触得比较多,荣庆先生就讲,我们写帖,写二王一路的这些同志,大家都不要变。说不变是什么意思?他说不要胡来的那个变。这个不变也是一个相对的,就是大家都朝着帖学这个方向来写,大的方向是一致的,路子是一致的,可以有个人的风格特点,但是这个路子是一致的。他对帖系的学习、创作、研究还是很有自己独特的见解。
    下面我们开始讨论,大家有稿子的可以念稿子,有腹稿的可以大家畅所欲言的谈。可长可短,畅所欲言,这里原则上不提名,大家自告奋勇,有什么都可以谈。如果出现僵局,咱们就可以点名了。
曲阳雅集 675.jpg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1-4-7 11:54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网站编辑 于 2011-4-7 12:01 编辑

--“古典与当代——关于帖系书法创作的融通、深化与发展”座谈会--


刘洪彪:今天这个茶话会有个主题,我就围绕这个主题讲。我的手头有一本书,是王羲之墨集大全,我经常也看一看。实际上就是从唐太宗特别钟爱王羲之以后,发动朝野,搜集二王的手记,然后慢慢地刻帖,真真假假的、摹的这一类东西,都集中到里面了。我看来看去就发现,王羲之那个年代,他们写字实际上没有展览,也不是给人家写到墙上去帖的,都是写的信、写的函、写的笺、写的稿,都是任意写出来的,没有任何创作意图,也没有创作手法和办法,都没有想这些事,他就是写出来,放到那里。现在放到书上以后,我就看,一件一件比对,没有一件是相同的。
    这本六七十页的书,每一页放大以后,可以摆一个展厅,一件是一件,都不同,这是自然形成的,率意写就的,根本没有怎么构局,怎么形成章法。当然了,也许是有,但是这个有是帆过无浪痕,就是船从江里走过以后,明明知道船是从此岸到彼岸去了,看着这个船走过去了,但是你看不到这个水里面有任何痕迹,这是高明之处。他不像我们现在的作品,十之八九都有痕迹,都知道你是有意识在这里留一个空。第三行这个字弄一个长笔道,要透气,然后章落在哪,款落在哪,都有痕迹的,但是他没有。我觉得学习二王的精神,他的书法精神实质在哪里,我觉得是两点。第一点是王羲之的这种创造力,再一个就是他的率意、自然,这两点是我们要努力去修炼自己的。
    我为什么说创造力?刚才张先生说了,对二王书法在中国书法史上的地位和作用,那都是很正确的,完全赞同。但是王羲之以前有二王这路书法吗,我们的秦以前,一国一体、一地一体,大篆都不统一。到了秦代的时候,由李斯这个宰相在整理,全国书同文,而且写小篆,小篆是秦代的通用文字。到了汉代,觉得篆书太慢了,开始写隶书,加快它的速度,汉代成了隶书的高峰,全国通用文体。到了晋,篆和隶都有草写和快写,有篆草、隶草,慢慢到了晋代这个时候,出了二王这一路东西。当时的人会不会觉得他们有点不合规矩,以前没有过这个东西。我们现在几千年之后,觉得他是正统,是主脉,那个时候没有,是新创的。所以我觉得要学习王羲之这种创造力、创造精神。
    过去的字一笔一划,个个交待,个个独立,到了王羲之那个年代,是牵丝连带、简省点划,书其大意,这个创造精神我们要学,不然的话,我们这代书法家就只会跟着别人屁股后面拾一点零碎,学到60岁、70岁、80岁,嘎嘣死了,也就弄了十之一二,弄点皮毛,永远也发展不了中国书法,永远让中国书法就停留在过去那个水平上,虽然那个水平是最高峰。但是既然我们要搞书法,那边是个高峰,没错,汉代有汉代的隶书高峰,秦代有秦代的篆书高峰,近代有行草高峰,每个时代都有一个高峰,这是逾越不过的。但是我们这个年代,我们这些人是干什么的,我们不能造一个峰吗,我们这个峰可以不高过它,但是我们是有我们这个年代的峰,这个峰可以低一点,但是可以跟它相提并论,并立于世,哪怕是个土堆也行,它鼓出来,是我们中华人民共和国这个时代的书法家堆起来的,我们应该有这种创造精神。这是我们学王羲之最重要的一点。他那个时候能够创造这样的一个精草出来,当然不是他创造出来的,是他集大成,他整理出来的,最后集中到他身上来体现,我们后人认可的。这是第一点。
曲阳雅集 677.jpg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1-4-7 11:54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网站编辑 于 2011-4-7 12:01 编辑

--“古典与当代——关于帖系书法创作的融通、深化与发展”座谈会--

第二点,就是我刚才说的,他那种率意自然的帆过无浪痕的境界,这是我们要学的。我们现在的书家,包括绝大部分的获奖作者全有这个毛病,当然包括我们自己在内,就是写字做作、安排,装模作样、假模假式、煞有介事,这个很讨厌,现在越看越烦,看到这种东西现在都难受。就是在那儿做,安排,较劲。我看我们的朱培尔先生没有那个毛病,他写字就很自然,虽然可能在某些地方还不到位,但是他是一种性情的自然流露,我觉得这个是最好的。要自自然然地书写,不要在那儿画字,字是要写的,书法和绘画最大的区别就在于“写”,它不是“画”,我们现在很多人写字是画字,把汉字作为一个物象,好像在这儿要写行草,也想写出篆书那种象形来,写个日字要像太阳,写个月字要像月亮,想写水字,要像水流一样,这都是对书法的误读、误写。包括刚才说的,我们这40多件作品,这都是当代书坛写帖写得比较好的精英骨干写出来的,这里面大部分也有安排的痕迹。虽然我写不好,但是我作为一个观赏者,我是完全可以一张一张地说出它的毛病来。现在我们是看得多了,吃饭吃的时间也长了,57岁的人了,所以站着说话不腰疼这种事还是能干的,就是点评没问题了,毛病能挑出一二三来,虽然自己眼高手低,达不到,但是心里面还是有数的。所以我们百分之八九十都有这个毛病,就是太过安排。所以要学二王精神,学这种潇洒自如、率意,心里没有障碍,无拘无束。这种东西一定要去领悟。现在写字太较劲,还很得意,较着劲的时候还自鸣得意,写的时候我看自鸣得意,特别自恋,觉得真好。其实不行。
    这里面有一个最基本的观念上的朋友,很多朋友喜欢搞什么东西呢?就是强化自己一个什么符号,搞程式化,这个要不得。强化符号,搞程式化,形成一个习性、惯性,惯性以后就是一种程式,程式以后就是一种俗气。我们很多开始临帖临得很深的作者,也频频入展获奖了。过一段时间,他就觉得我入展获奖,我再也不为了入展获奖费心了,所以就不满足于临帖了,就开始找自己独特的笔墨语言,就开始琢磨着我要制造两三个符号来。笔墨语言他以为就是一两个符号,这个是错误的。笔墨语言它是贯穿到整个的书写过程当中,并不是说通篇里面,你所认识的或者你所会书写的汉字里面,找出几个字来,做几个符号,让人时不时地看见,这几个符号就是你的代表,你的LOGO,不是这个意思。有很多人选的诗文也是,总要选有这几个符号的诗文,在这个篇幅里出现一两回,一看就是他的,这个又是错误的。这个惯性,最后成了非常俗气的东西。
    在这个主题下的茶话会,我说学习王羲之,实际上学这两样东西是最关键的,一个是创造力,这是站在当代书家的立场上,就是我们这些人要看什么,本来中国书法五体皆备,在东晋时期已经五体皆备了,而且每一座高峰都在那儿耸立着,无可逾越。我们要学什么?学王羲之的创造精神,在我们充分的、深入的继承的前提下,把古人一些基本的规则、技法学到以后,要想办法做我们这个时代的人要做的事情,就是说让我们中国三千多年的书法史在我们这代人手里有所延续。这个线条过去很粗,到我们这个年代可能细一点,但是别断了,细就细一点,别断了。在我们这个时代,峰可以低一点,不那么高,但是一定要高于地面,哪怕有个土疙瘩。就是刚才张先生说的融通、调整、整合。
曲阳雅集 680.jpg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1-4-7 11:54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网站编辑 于 2011-4-7 12:02 编辑

--“古典与当代——关于帖系书法创作的融通、深化与发展”座谈会--

张瑞田:张老师的这个课题很宏大,也很深邃。听了以后也非常受教育。刚才洪彪老师也就二王书风和帖系书法审美的规律做了一些阐述,也非常受启发。
    我学识很浅陋,字写得也不好,也不敢对帖系书法、二王书风妄加论断,但是这毕竟是一次学习的机会,张先生也是我们大家敬仰的书家,在座的也是当代实力派的帖系书家的代表人物,借这个机会就一直困惑我的问题谈一谈,也是向大家求教。
    关于帖学和新帖学问题之争,提议也是由来已久的。关于帖学的讨论不仅仅是书法史的问题,也是中国文化史的问题。在古代文献,既可以在书法史中找到,在一些文人的关于诗、关于文章的论断中,帖学的字眼也不断出现,它不仅仅是限于书法家在书法研究和创作中所遵循的一种规律性的标准,但是它绝对是应该体现出我们中国文人、中国书家的一个精神体系。刚才张先生谈到,他勾勒出我们魏晋书风和二王书风的一种体态,他的确是主脉,是正统,是一个大系统。那么我们是不是忽略了一个问题,是什么人创造了这个大系统,这个主脉,这种辉煌,这种中国文化的一个高峰呢?这是文人创作的。张先生刚才也谈到,魏晋时代强调一种清俊、高雅,它就导致了产生了至今被我们津津乐道和仰慕的一种文化的现实。现在有提出一个新帖学来,我理解的帖学,帖学的字是什么呢?以往的好字是文人写的字,是那些熟读今史、好论古今的人写的字。新帖学写的字是不是就是非文人身份的人在写的字。洪彪老师刚才谈到了那些现象,那些创作的现象,那些创作的形态,这种形态我看就是非文人做的,肩肘运动,用地板拖写字,这是非文人的所为,它有好多是表演,而不是达其性情。我简单地理解,传统的帖学就是文人写的字,新帖学就是非文人写的字,这个非文人的范围很广,有官员,有文盲,有匠人,什么人都有。所以伴随着帖学的研究,二王书风的讨论,这不是我们这代人能够完成的,能够画出一个完美的句号,我们没有这个能力,但还会给我们的下一代或者再下几代。
    再一个是关于二王书风和孔子像的问题,现在我们谈到二王书风,二王书风成为当代中国书法界的一个主流了,甚至是唯一的了。我们在创作的现状中,是不是有一种二王书风的同质化倾向也是越来越重了呢?同质化有没有存在着相互抄袭、相互模仿,在语言、气韵几乎都是非常相似了,撞车了,看不出个性。魏晋时代恰恰是有个性的,比如魏晋的名流食五石散,五石散是很贵的,不是谁都能买得起,但是有好多买不起五石散,就装食了五石散,因为五石散是个兴奋剂,吃完以后满地打滚。像洪彪老师说的那种现象,就是买不起五石散,装作食了五石散。在这样的集体无意识之中,我们是不是削弱了一个东西,就是艺术的个性化和个体化和孤独的东西,我们缺少了抚摸和思考。艺术觉得是个性和孤独的东西,一旦成为一种体系、一种模式以后,那这个艺术我们就需要质问了,需要怀疑了。
曲阳雅集 683.jpg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1-4-7 11:54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网站编辑 于 2011-4-7 12:03 编辑

--“古典与当代——关于帖系书法创作的融通、深化与发展”座谈会--

张瑞田:最近在北京国博树立了一个孔子像,这个孔子像的树立立刻有两种不同的声音,第一种声音认为是中国模式的形成,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体现。如果我们仅仅把孔子像看作我们中国人对先贤、对传统文化的尊重,那这个像并不是多么重要的。恰恰是我们有一批新左派,把这个像仅仅是看作我们中华民族走向世界的表征,是中国模式向境外输出我们思想和儒家思想的这么一段手段,那就错误了。改革开放30年,我们取得的经济成就跟儒家没有关系的,我们恪守的是资本主义道路。在这场经济的发展中,我们的道德沦丧,我们的环境污染,这都跟儒家没有关系,根本没有秉承儒家和孔子的东西。我们用这个东西,是不是也在钳制我们一个多元的思想追求和多元化的一种文化追求。我是反对树立这个孔子像的,要树立这个孔子像,是不是还有老子、庄子等等。再回到书法问题,仅仅一种书风是不够的,二王书风包括魏晋书风的广大,是一种高峰,在技法上是高峰,但是在审美上无法满足和实现对每一个生命个体的回馈,它满足不了。我们还会需要在这种审美的向往中,我们需要更多的声音,更广泛的流派,更多的实践。多元化的审美格局,这是我们新的时代必须需要维护和确认的,包括价值理念,包括风格,包括创作书法家主体的思想和品性,都应该是多元化的。
    这就是我的一点点思考,对二王书法对帖学书法的理解,我自觉很不够,回去还要读书,只是一点很简单的浅见。谢谢大家。
曲阳雅集 686.jpg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快速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本站网友发表的所有内容,均为原作者的观点,不代表书艺公社的立场及价值判断。
网友发表评论须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各项有关法律法规;尊重网上道德,严禁发表侮辱、诽谤、教唆、淫秽内容;
承担一切因您的行为而直接或间接引起的法律责任;您在书艺公社论坛发表的言论,书艺公社有权在自身所属的网站、微信平台、自媒体等渠道保留、转载、引用或者删除;
参与论坛发帖及评论即表明您已经阅读并接受上述条款。

·版权所有2002-2019·书艺公社网(SHUFA.org) ·中国·北京·
Copyright 2002-2019 SHUFA.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电子邮件:shufa2008@126.com

甲骨汉字对应表 | 说文解字注速查表 | 繁简字转换表 | 干支公元对照表 | 岁时表 | 常用礼语 | 中国历代年号速查表
广告服务 | 联系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