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随天籁
乘物游心 ----我读“行草十家”兼评张学群先生书法
心随天籁,乘物游心。超然物外,独与天地精神往来。 就像书法家看到了精良的宣纸、毛笔、墨汁就会激动不已的。就像看到自己喜欢的书法作品,激动不已一样。今天,我看到“行草十家”的书法就有这种切身感受。 今天书法的创作状态无疑是直承清代而来,同时也熔入了这个时代特有的开放性、观念性。作为一个现代意义上的艺术家,人人都有抓住感觉的一隅而加以充分发挥或者夸张的权利。这期间,很多书法艺术家为了这样或那样的选择牺牲了作品的流畅性和传统性。“行草十家”的作品展中则有种显而易见的、几乎是漫不经心式的流畅性和传统性。即使某些作品有着刻意使书写节奏和空间的风格上有所变化,这种流畅性和传统性依然得以完好地保存。
结合用笔、结体上的均衡与匀称,“行草十家”每个人作品在这一点上都很容易唤起人们对古典的记忆。这种漫不经心式的流畅在这些人的身上也是如出一辙。我想这首先得益于书写者的熟练。唯有熟练才能达到这种流畅。此外,或许还有“行草十家”每个人对书法的那种淡然态度。也就是说,在风格上无限靠近古人,在技术上始终与之保持距离。,
也许对于“行草十家”作者,我于张学群先生跟熟悉一些。我当面听过张学群先生谈书法。作为我们蚌埠市市长,一省书坛的领军人物,一方百姓的"父母官"。学群先生书法碑帖兼容,广泛涉猎,融会贯通,尤其是2006年他在中国美术馆举办个人书法展的时候。那大幅的行草中堂,笔墨淋漓,***小品,闲雅精致,沉着洒脱,不能不让人感染沉醉。 紧贴传统,不断在传统中观照自我、沉浸自我,在平静的包容中凸显自我。从容平淡,平常中有大度,徐缓中有精微。张学群的书法所追求的恰恰是那种从容中蕴藉的大气势。虽然张学群的书法表面看着很新,但可以看出先生对传统,有一股敬畏之心,当你读他的临摹作品时,你会发现那是小心翼翼在追摄传统,把玩传统。只有在对传统有深刻的体验后,才能感知传统的高度和难度,才能确定自己心向往之的方向。 清沈宗骞说:“从事笔墨者,初十年但得略识笔墨性情,又十年而神理少得,三十年后乃可几于变化。”试看这三十年要完成的是什么功业,沈氏列了四条:一曰清心地以消俗虑,二曰善读书以明理境,三曰却早誉以几道远,四曰亲风雅以正体裁。可见中国书画的高境界是长期积累、**的结果,是积学渐修、厚积薄发而后成。 书法雅事也,审美意蕴在于超脱现实,摆脱功利,精神与外在之物无争无竞,无间无隔,除了乐趣与精神的涵泳不存在其它的追求。所以在今天躁动不安、追名逐利的书坛,重倡一种古典恬谵、清雅高迈的传统精神,无疑矫正中国书法审美追求趋于流俗的倾向,而这次“行草十家”的展览正是我们当代书坛沿革传统优秀文化所需要的。 晓宁写于祗雅楼北窗 安徽蚌埠怡和园小区五栋2单元102室 马晓宁
13655525568
邮编23300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