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社币
-
- 信誉指数
- 点
- 好友
- 回帖
- 0
- 主题
- 精华
- 阅读权限
- 20
- 注册时间
- 2008-9-10
- 最后登录
- 1970-1-1
- 在线时间
- 小时
- 积分
- 7540
- 点评币
-
- 学币
-
|

楼主 |
发表于 2010-9-1 17:58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金沙石 于 2010-11-19 12:53 编辑 ! _: O7 s, k0 \0 L4 l2 @6 H) `
$ S* L I4 r: a3 O
这段话的解说,历来也不能确定。今天我们也不能确定。尤其最后一句:“ 惟笔软则奇怪生焉”。当然前面几句,也还是模糊。“藏头护尾,力在字中”?大多认为是点画的头尾的藏锋,这样力就在字中间了。这样的说法多少有些勉强,但幸好《九势》比较严谨,对这些用词,基本有解释。《九势》不长,我们抄了在这里仔细读读,算是复习点功课:( s2 c4 u2 I% A" ?/ @& W3 X0 q
4 j1 g6 f5 b. T/ v) J8 w" h
“夫书肇于自然,自然既立,阴阳生焉;阴阳既生,形势(一作“气”)出(一作“立”)矣。藏头护尾,力在字中,下笔用力,肌肤(一作“献酬”)之丽。故曰:势来不可止,势去不可遏,惟笔软则奇怪生焉。4 @2 g& J, E4 ?3 i( p1 l5 H
5 v$ h: Q! G1 b s2 j
凡落笔结宇,上皆覆下,下以承上,使其形势递相映带,无使势背。
4 f5 t* v+ Y- e* R$ p9 o
J% @" Z7 u1 E! k9 ^2 J 转笔,宜左右回顾,无使节目孤露。2 T: k! Z* M0 d& Y
2 z$ X) X& m, g6 K
藏锋,点画出入之迹,欲左先右,至回左亦尔。
% b1 a; N" [% [% X% { X
# f7 D+ E. N7 x- ? z# D 藏头,圆笔属纸,令笔心常在点画中行。( @4 z9 w8 }' ^, y1 z. q0 x7 X
* W) [1 E9 ~' ]
护尾,画点势尽,力收之。
7 g, d. M; g5 x- Q# ], t
) k( n1 d# e+ Q1 @& {* j# p 疾势,出于啄磔之中,又在竖笔紧趱之内。
8 p- u! O; t. ^
3 p2 p& L& Q* Z7 Y! g S8 ? 掠笔,在于趱锋峻(提)用之。2 I3 d! V7 @* u
( N) O$ g) H! {. c( O" r' a
涩势,在于紧駃战行之法。$ H% X; q0 C. _
4 q, {/ i" Y5 M' N$ y4 P 横鳞,竖勒之规。
1 @7 ]7 }# Y: o4 L$ m4 B4 x2 v9 u
6 M. D7 G( G" q9 x+ L% e此名九势,得之虽无师授,亦能妙合古人,须翰墨功多,即造妙境耳。”) K3 d. p& {, n, b1 _" s- m9 t6 Z
7 Y8 D1 Z4 q+ D& o8 ]% h* m$ w% c. |5 y! ?7 @0 d! O: E) K; D7 K
上面《九势》,我最喜欢最后一句。张怀瓘说书道必由师授。蔡中郎说未必。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