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艺公社

 找回密码
 快速注册

快捷登录

搜索

正在浏览本主题的会员 - 0 在线 - 0 会员(0 隐身), 0 游客

  • 只有游客在线
楼主: WUWEI

谈谈临书展

    [复制链接]
 楼主| 发表于 2010-7-14 22:49 | 显示全部楼层

和初学者谈临摹,那是像与不像的问题。和有一定基础的人谈临摹,那是从临摹中学到什么东西的问题。和有相当自主的书写能力的人谈临摹,那是自己的书写为什么不如古人的精彩,而对照找原因的问题。和可以勉强称家的人谈临摹,那是对比古人,发挥自己个性的问题。和名家谈临摹,那是名家以我为主去再创造古代名帖的问题。和大师谈临摹,那是找寻记忆的问题。
人生学书的路很长,不要一天到晚都滚在临帖里,滚在像与不像之间。书法不临帖不行,只临帖也不行。看看大家提到的临帖“大家”,还有几个还沉湎其中的,有的话就是些长不大的“婴儿”。
大家都读过书,每次考试都想考100分,考到8、90分就好羡慕更高分的同学,岂知高分者花费了多少超人的精力。但到头来那些拿高分的同学又有多少工作以后还那么出色的呢?而出色的往往是8、90分的这批人!为什么?到8、90分时就证明具有了一定的能力和知识了,剩下的多半是记忆的结果。记忆会因为年代而褪色的,可是最后的这个10分可能要花费一半以上的学习时间,有这些时间学些别的实用的、书本上没有的知识,岂不对将来的发展更有意义!
从临中学习,就是培养自己的学习方法,看那么多别人的临作没用。自己有什么感觉,就按自己的写。学别人的临法学出来的只是“临家”而不是书家!

线条确实反应水平,但那是冰山露出水面的部分。没有水下部分的支持,水上的冰面不可能形成冰峰。非要人工作出看似同样高的冰峰的话,冰峰只能是一层冰壳!笔画的区别正是质和壳的区别!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0-7-14 22:50 | 显示全部楼层

对于的人,临帖、模仿是主要的出路。
对于聪明的人来说,当有了相当的临写基础以后,读帖就应该占学习中更大的比例。
学习国文的时候,要先会认字、写字。接下来要精读范文,随后再泛读。
学书法要先知用笔、基本笔画的书写,再精临少量的经典范本。待知道并建立起书法的框架以后,再靠读帖来填满自己的框架。生活中感悟到的审美,生活中磨练出来的风骨,形成的个性风格,赋予这个日趋丰满的框架以色彩。年代的侵蚀再减省框架中的内容,直到不能再省的时候而成熟。
针对很多不临帖的人来说,临帖很重要。
针对一天到晚只知道临帖的人来说,读帖很重要。
针对只在书法作品中追求书法的人来说,生活中的提取很重要。
针对不管所处的状态一味地追求老练成熟的人来说,把当前的事情做好更为重要!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0-7-14 22:53 | 显示全部楼层

再谈读帖

我讲的读帖,不是先读一下再临的读!这种先读是一种事先先看一下,了解一下要临的字的用笔和结构的预习,这是从无到有的感性认识。
我讲的读帖,是端着一本帖在那里看,靠心领神会。这种看是在具备了相当的书写基础下的看(临,不过是书写练习中最基础的一部分)。这时候的看(读)是知道想要什么,忽略什么的看。看进去的东西就是消化的东西。这个时候看到了就可以在自己的书写中表现出来!不需要背,就好像工作以后带着问题去图书馆翻书,看懂了,自己回头去干就是了。

读可以是任何东西,有时读的就是感觉,感觉会上升到审美。可以读民间的,可以读自己不常写的字体,可以一个字一个字的读中国书法大字典,可以读当代的作品集,关键的有吸取价值的要用眼一笔一划地跟下来。不重要的可能会一目十行,可能仅仅会瞟一眼。精临的东西更要读,读那些因为临形而无法顾及的其他感觉。。。

二、三十年前很多人不重视临帖,一味地发挥自己的小聪明,表达的技能差,直白得艺术含量匮乏,给当代的学书者留下了极坏的印象。但反过来这些学习者有一味地只知道临帖,好像什么都能在帖里临到,学了不少前人表达的效果,但轮到自己表达的时候,只知道套用前人的结果,却不知道怎么运用表达的原理去自我表达。前人的效果不够用,就去大量的临摹,直到临的东西太多,塞满了大脑而不知道写字时用哪个为止。这又走入了另一个错误的极端!

恐怕临帖不只是临,不过是书写练习中最基础的一部分
最近解放军为阅兵操练,就基础讲,我看三天时间大概就可以完成任务了,那为什么要练半年一年呢?其中主要是练功力,也就是我前面讲的提高肌肉记忆的问 ... [/quote]

解放军阅兵的操练可能有几天是示范,照着别人的样子学,讲解要领。剩下半年到一年的时间里绝大部分就是要自己练了,这就是自主的过程。有不够标准的需要教练调整、改进,这就求师的过程。(阅兵是任务,有教练。写字是自己的事,就要去读帖)调整、改进中,笨的,再讲、再做示范都没用,就被淘汰了。聪明的,教练一点就改正了!因为所有的技术性动作都很清楚,不用再花时间重复了,点到时早就心领神会。

教练多么重要!我们如果仅用他做示范,做样子学,仅仅讲解要领的话,就太浪费了!调整、改进更为重要,这种超脱于具象的指导,就好像提醒阅兵式的操练者挺胸、抬头、要有一种自豪感!”“要有节律、感受一种节奏”“要用潜意识、用余光与周围保持齐整。这种深层次的内容是不可能仅用示范,照着别人的样子,讲解要领就能感知的!

帖就是古人,就是老师。所区别的是,教练找兵,而我们要找帖!

临,回头就,看似很有效果,实际上就是照搬经典的东西,搬来就用。什么叫经典?模仿的经典都比一般的书法家写得好!搬惯了,经典成了依赖,这样写久了,好像自己已经写得很好了,实际上自己已成为搬的高手。别人和自己感觉的高,其实是站在经典的肩膀上。为了不失高度,就要一辈子搬下去!这就成了奴书,
学书的人会有不同阶段的觉悟,想不搬经典的自己书写。刚开始的自己比起经典是多么的渺小,比起搬经典时会有很大的落差,但这时的渺小一分一毫的都是自己的,而壮大自己主要是靠读帖的感受、人生经历与自主书写的融合,适当地、重点地临帖是尝试新的或巩固已有的用笔和结构。这时候的临仅仅是技能的补充手段了。当然有些成名的大书家也会临临感觉,可临出来的东西大多是以自己个性为主的四不像了,这时临的结果并不重要,因为在临的过程中,找感觉的目的已经达到了!
好的书法作品是在自主的书写状态下抒发出来的,就算艺术书法,其经典也应是把艺术性着重为感受而激发出的笔墨,且在无主观刻意地状态下完成的。临,有刻意的追求;创有刻意的追求。而书法中的精神恰恰只在无刻意的状态下才能体现出来!
不想着怎么用笔,才可能真正关注结构。
没了用笔、结构的顾虑,才可能全心感受章法。
不考虑技术性的问题时,才可能抒发情怀。
抑制不住才情迸发的时候,才溢放出神采!
以上的过程不可能在完成一项以后才进入下一项,有时会相互促进,但方向是递进的。在感受用笔、结构,最多是某些局部章法时,临写起到了扎实书写能力的作用,这个部分基础,而在缺乏实用书写的今天尤为重要。但读帖的功用可以涵盖所有学书和实践的过程!对书法理解得越深刻读帖的效果越佳!临不同的东西,是在换不同的方式、方法,适合自己,有效的方式方法有一套就足够了,多了反而混乱、不精。读不同的东西是知识的积累,有用的、需要的自然就存进脑子里,没用的也记不住。读多快,需要时可多读几遍。手底下只要不是临什么才是什么的笨功夫的话,读懂的东西都会适时地出现在笔下,到写的时候连想都不用想。只有这样的东西才是自己的东西!
当今的逼真临写、组合放大的参展作品,哪里会有神采?有的是逼肖的惊叹;放大而不走样,组合恰到好处。
为出效果的作者,说白了,就是高级的工匠。写着感觉,出来的是效果的才是艺术。
有时艺术家没到自如的时候,还不如工匠可观!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0-7-14 22:53 | 显示全部楼层
向崔先生致敬!!!这好像是津门书展大赛有史以来,第一次评委在评审后对展评过程进行点评讨论,应该为第一次鼓掌。赛前的点评指导很重要,赛后的评说指点恐怕是所有落选书友的共同心声。希望大家都有提高和正确认识自己、比赛和书法的机会。谢谢崔先生的点评,有机会还要多多讨教。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0-7-14 22:55 | 显示全部楼层
先找到这些,最近在编著,希望早日和大家见面!
b (3).jpg
b (4).jpg
b (5).jpg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0-7-14 23:01 | 显示全部楼层
评审很残酷!有的不少人很看好,但一轮下来就见不到了!

要尊重,也只能尊重大家的选票!这就是比赛。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0-7-14 23:31 | 显示全部楼层
评审很残酷!有的不少人很看好,但一轮下来就见不到了!

要尊重,也只能尊重大家的选票!这就是比赛。
WUWEI 发表于 2010-7-14 23:01



    十分支持崔老师的观点,每个投稿者都会面对两个结果,得奖是幸事,没有得奖不见得是坏事,它对于真正热爱书法的人能够起到一个激励振奋的作用,从而找差距逐渐提高自己的水平,如此说来落选岂不是不幸之大幸哉!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0-7-14 23:44 | 显示全部楼层
em1em1em1学习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0-7-14 23:51 | 显示全部楼层
支持崔老师的帖子,鼓掌致敬了!!!em1em1

我想咱们天津办这个展览绝对是一件好事。既然是好事就要把好事做好。而且要坚持下去,以后要办得更精彩,让更多的好“作品”能够脱颖而出,让更多的新人能够脱颖而出,这才是办展的最终目的,也是咱们天津书坛的希望!!!{:1_178:}{:1_178:}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0-7-14 23:54 | 显示全部楼层
我认为临帖不只是要写的像,更要见“精神”。“精气神”的体现才是大家今后发展、进步的方向。{:1_193:}{:1_193:}{:1_178:}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快速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本站网友发表的所有内容,均为原作者的观点,不代表书艺公社的立场及价值判断。
网友发表评论须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各项有关法律法规;尊重网上道德,严禁发表侮辱、诽谤、教唆、淫秽内容;
承担一切因您的行为而直接或间接引起的法律责任;您在书艺公社论坛发表的言论,书艺公社有权在自身所属的网站、微信平台、自媒体等渠道保留、转载、引用或者删除;
参与论坛发帖及评论即表明您已经阅读并接受上述条款。

·版权所有2002-2019·书艺公社网(SHUFA.org) ·中国·北京·
Copyright 2002-2019 SHUFA.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电子邮件:shufa2008@126.com

甲骨汉字对应表 | 说文解字注速查表 | 繁简字转换表 | 干支公元对照表 | 岁时表 | 常用礼语 | 中国历代年号速查表
广告服务 | 联系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