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法是我终身的爱好,在我学书的道路上,有位令人崇敬的老师。他不以我天生不敏而见弃,他的教诲使我得以不断有所进步。
受父辈影响,我自小就景仰字写得好的人,自己也时常以涂鸦为乐,无论是在农村还是进工厂,毛笔都不离行囊。但到20多岁尚不知书法一词。1982年我的一位师兄得到名额参加了一个书法培训班,我曾顶替他去听了几次课,授课的就是当时的安庆市书协主席冯仲华先生,我是从冯老师的讲课中第一次听说“书法”。从那以后,我时常带临稿或习作登门向冯老师求教,他总是不厌其烦地给我以指点。从他那里我学到了五指执笔、中锋行笔、逆入平出、笔笔送到等基本方法,接受了诸如平、圆、留、重及字首先要写得美等正确的书法理念。我之所以习书的路子走得比较正,最初都得益于此。 在我稍有进步后,冯老师就鼓励我参加展览。一次市里举办书法展,他在对数百件作品选稿时,发现我没有投稿,立即打电话批评我,命我速把作品送到选稿现场。后来我的一件草书被评为一等奖,但他并没有当面表扬,而是要求我以后在墨彩和节奏上应加以钻研和提高。先生还时常以借批评时风来教育我。他说书法必须学习古人,字不入古就难免其俗,他提倡通古求变,反对强求其变,必须在坚实的基础之上渐变,不是水到渠成的变只能是恶变。他说,书法之变也如人身上的细胞,良性细胞变得慢,恶性的才变得快。近来,他和我说得最多的就是要多写,他说的多写是指多临摹古人法帖,同时在临习的过程中多领悟。冯老师今已年届古稀,但他的勤奋精神令人感佩。每次登门,他都有大量临作示我,园丁不语,桃李心会。日前,先生又将自己的一本临作见赠于我,我想这大概也是对我的一种鞭策吧。
我刚才偶读[沉痛悼念旷兄]的博文才知程旷先生已在天堂,十分惊讶并悲痛着好人的离去。此时悼念,心中无比的伤感、、、、。我何时下载并储存了程旷[我的老师---------冯仲华先生]一文,已记不得了。近日翻看资料就将程旷先生此文贴上博栏,不曾想到他的不在人间,让我惋惜与悲伤起来。。。。也借熙湖散人的博文表达我对程旷先生的深情怀念、、、、、
---------陡梯书屋主[2010年8月26日下午3点43分]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