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艺公社

 找回密码
 快速注册

快捷登录

搜索

正在浏览本主题的会员 - 9 在线 - 0 会员(0 隐身), 9 游客

  • 只有游客在线
楼主: 陡梯书屋主

冯仲华一一一我崇敬的书法大家

  [复制链接]
 楼主| 发表于 2011-5-20 08:16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陡梯书屋主 于 2011-5-20 08:18 编辑

回复 340# 龍山鳳水堂


    {:1_59:} {:1_59:}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照片之七,跨出家门的小路,每天必须的。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照片之八,观光游客停在我家路旁的大巴。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照片之九,我家旁的院落,也是我在此工作、种青春热血、怀抱理想的地方,很是辛勤与辛苦的噢。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照片之十一,还是回家的小路,奋斗人生与平凡生活延续、沿着走下去的路、、、、
                                                                                                  --------陡梯书屋主摄于2011年4月21日上午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照片之二[佛塔下的善男信女]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照片之八[佛佑百姓]

                                      --------陡梯书屋主摄于家乡佛寺[2011年5月6日上午]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1-5-20 10:38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陡梯书屋主 于 2011-5-20 11:26 编辑

回复 340# 龍山鳳水堂


    {:1_59:}  谢兄           绿绿的树、纯蓝纯蓝的天空,还有佛寺、善男信女、、、、也是原生态的。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1-5-20 15:10 | 显示全部楼层
很精彩,和林散之有一比。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1-5-20 16:16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343# 尚奎元


    谢谢您称赞。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1-5-20 16:22 | 显示全部楼层
{:1_92:} 转一遍文章,系孟非的博客中的博文



                                                         可笑的“非京籍”(2011-05-17 10:20:07)


   
       一向默默无闻的故宫这两天因为一个小偷意外地成了舆论的焦点。故宫文物被盗,警察迅速破案,按理说应该是不幸中万幸了,可偏偏故宫送给警方的锦旗中竟然出现了错别字,又成了新闻。加上前不久央视名嘴爆料建福宫疑似要建成私人会所,弄得《人民日报》昨天都发文说故宫“失守,失语,失明”。失守是指文物被盗,失语是指舆论建福宫的质疑,失明是指那个锦旗上的错别字。吓得今天故宫博物院出来表示要整顿。
       而我感兴趣的是关于故宫失窃案报道中一个细节。今天中青报评论说,“环球网”报道的标题为《故宫价值数千万展品被盗,传已锁定27岁非京籍疑犯》。中青报质疑为什么要强调“非京籍”?这人的籍贯,跟他盗宝有什么关系?人们关心的是谁、在什么时间、用什么方式、盗走了哪些宝贝,交代“非京籍”纯粹多余。媒体这么刻意强调盗宝者的籍贯身份并当作很大的新闻点做到标题上,隐藏着一种根深蒂固的地域歧视。这在网络上挑起了一场对山东籍的恶搞和地域间的谩骂,许多山东朋友都极其反感媒体的这种报道。
       我非常赞同中青报这个观点。我认为在今天国人头脑里各种歧视心态里,地域歧视是根深蒂固的。本来,媒体在这样的报道中,犯罪嫌疑人的年龄、性别、职业、籍贯等等,都是属于基本资料,都可以报道,包括籍贯。犯罪嫌疑人是哪里人,你就报他是哪里人不就行了吗,为什么偏偏要说他“不是哪里人”呢?那个可笑的“非京籍”给我的感觉是,对于写这篇报道的记者来说,犯罪嫌疑人是哪里人并不重要,重要的是他“不是北京人”。似乎“不是北京人”给了北京人莫大的安慰。北京人真是这样吗?我不信,不要把北京人描述得这样小家子气好不好?
       我也曾经在几年前看到南京某著名网站上,一帮人在就公交车上不让座的问题激烈讨论,其中一派认为不让座的人都是外地人,我们南京人绝对不会这样。另一派则强烈谴责这种地域歧视的白痴言论。一些网友无论出于什么原因说出这种缺乏理智,缺乏常识的话我们都或许可以原谅,但是如果媒体也有这种认识就太可悲了。
       我认为对于任何一个地域的优越感和自卑感都是来自愚昧和浅薄。籍贯或出生地是每一个人重要的身份标识之一,就像《非诚勿扰》上,每一个男嘉宾上场的自我介绍中都要包括“姓名、年龄,来自哪里”这三个基本情况。刻意回避地域身份或者刻意强调都没有必要。有一次一个美籍华裔男嘉宾上场介绍:大家好,我叫***,今年26岁,来自美国。于是一个女嘉宾发飙了:为什么非要说你来自美国,我来自农村,我觉得农村人没有什么不好!结果遭到全场耻笑。人家生在美国,长在美国,是美国公民,他不说来自美国怎么说?而且谁也没有说农村人一个字啊?所以我想劝一下山东的朋友,哪个地方都有好人,也有坏人,这是稍有智力的人都明白的道理,如果真有人不明白,犯不着生气,应该原谅他们。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1-5-23 17:10 | 显示全部楼层
先生的书法,功力深厚,老一辈的书法家没有多少功利思想,才能写出真性情。我们应该好好向他们学习。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1-5-24 10:50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陡梯书屋主 于 2011-5-24 10:54 编辑

回复 346# 景宏强


    谢谢。
          冯仲华先生是皖籍学者、诗人和著名书法大家,古稀老人。五十年前,南京师范大学中文系毕业后在南京教书育人二十余年,中国书协首批会员,现为安徽书协艺术顾问、安徽省文史馆员、安庆市书协原主席。


    冯仲华先生德高望重,是一位淡泊名利、大隐于市的书法艺术家。该先生书法艺术高人也,国学渊博,又是当代著名诗家和书法理论家。上世纪六十年代初,冯先生已是全国首家一一一江苏省书法印章研究会成立时的会员,会长是大学者、书法名宿胡小石先生,副会长傅抱石、黄七五[省文史馆长].

冯仲华先生的书法艺术是丰富的,风格呈显多样性。早在上世纪六十年代初江苏人民出版社就出版了[冯仲华书法字帖],这在当年书法家中也是少有的成就。同样,八十年代中期冯先生应日本书道邀请出访日本国,与青山杉雨、小坂奇石、村上三岛等交流书艺倍受赞誉。这些鲜为知晓,冯先生也不张扬的。

    冯先生的书法艺术其用笔、用墨丰富,点画遒劲、碑帖相融、力透纸背,结字舒朗、雅逸,通篇清雅、书卷气静穆悠然,他的作品数十年来被国家级博物馆、美术馆,还有一些省级美术馆、专业艺术馆和藏家收藏,在安徽、江苏、上海、浙江、福建、广东等地区影响极大,具有很强的震撼力。冯先生在江苏南京和安徽等省的弟子众多,还有一些成就突出的弟子留学欧美、日韩以及在东南亚地区,也都是书法艺术名人。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1-5-24 11:11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346# 景宏强


      如留日的李裕康先生、比利时的金元正[现藉新加坡]先生等等皆系冯仲华先生的入室弟子、、、、、,其书法艺术成就都很高。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1-5-26 12:43 | 显示全部楼层
不能信服,作品说话,不管是谁。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1-5-26 14:33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快速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本站网友发表的所有内容,均为原作者的观点,不代表书艺公社的立场及价值判断。
网友发表评论须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各项有关法律法规;尊重网上道德,严禁发表侮辱、诽谤、教唆、淫秽内容;
承担一切因您的行为而直接或间接引起的法律责任;您在书艺公社论坛发表的言论,书艺公社有权在自身所属的网站、微信平台、自媒体等渠道保留、转载、引用或者删除;
参与论坛发帖及评论即表明您已经阅读并接受上述条款。

·版权所有2002-2019·书艺公社网(SHUFA.org) ·中国·北京·
Copyright 2002-2019 SHUFA.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电子邮件:shufa2008@126.com

甲骨汉字对应表 | 说文解字注速查表 | 繁简字转换表 | 干支公元对照表 | 岁时表 | 常用礼语 | 中国历代年号速查表
广告服务 | 联系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