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江智猛 于 2010-7-15 23:05 编辑
平和简静 清醇典雅 ——观李明书法网展有感 江智猛 清人姚孟起曾评述:“清则净、净则古、古则新”,可谓妙矣!“清”、“净”去“浊”、“俗”。从“右军本清真”的王羲之直到“清鲜明净去俗尘”的林散之,中国书法的神奇魅力就在这“清如几许”中蕴含了千年而至今长存。书之要义,贵在得法,妙以致用。精巧与畅达、简明与清蔚,于清逸中透析高洁的精神,于清刚中显示倔强的风骨,这就是李明先生书法艺术审美特征的定位与高度。他走着一条恪守传统正脉的路,历代大师钟繇、王羲之、王献之、赵文敏、王宠、黄道周等深深影响了他。他临研《兰亭序》、《圣教序》、《黄庭经》、《乐毅论》、《洛神赋十三行》吸纳幽深无际、古雅有余的美质;浸淫《书谱》、《蜀素帖》、《寒食帖》从实临到意会,他朝夕与古人为伍,和经典对话。晋韵、唐法、宋意、明态,“唯恐笔下无古人”。……从他目前的创作情况来看,他在楷行书体创作上的成绩最为突出。李老师早年书法主要得力于晋唐的规矩和典范,而后崇尚浑厚肆意的书风,如对米芾、苏东坡、董其昌也有着独到的体悟。近年来,他对金文、甲骨的研究用力甚勤,每日不倦,得其笔意。作品点画清劲,造形灵脱,格调清雅,每每给人透露出平和简静之气,参差变化且有妙合自然的情趣;又有平中寓奇,奇中寓平的理趣,极具回味了。当代书坛,清醒的艺术家都在朝这个方向努力着,在精心打造个人语言的同时,在食古而化的融合时,在避开古人今人的同时,只有韵味才是书家们最想要得到的,这是书艺之本。否则,你的作品再开张、再工整,如何有冲击性,又如何精致,都不会让人从心里折服追随,而李明先生的作品就有这样让人难忘和悦目的品位。他的作品不事乖张,不慕新奇,真正从传统中化出,又凸现个人特点,慢慢品来,如遇古贤,似见其人,颇令人赏心悦目。品读他的作品时觉得点画中寓灵机和清丽的同时,又加入些骨力和张扬,使他的作品更具魅力、更真深意了。 “常变者体貌,不变者精神”。当秦篆、汉隶、魏碑、晋行、唐楷一度走向极致的时候,无异于唐诗宋词的抵达。且不说今人的高山仰止,清代人便有了自个儿的打算。这是由书法本体所决定的。书法本体特征告诉我们,在继承中创造,所谓三流的创造远比一流的模仿强,有传统、时代、个性之说,便同出一辙。李老师作书迥异于时流,他不希求夸饰夺目,而是力求从古人经典中走出自己的路来。李明先生的行书用笔大胆、随意,线条厚重、苍茫却不肿滞,起笔或露或藏,顺其自然,任情挥洒,笔笔入纸而不滞,笔笔鲜活而不滑,点画之间,顾盼有情布局谋篇颇见匠心,可谓疏可走马,密难容针。除行书外,李先生亦精于楷书,其用笔沉稳灵动,结构准确,气息清醇典雅,书卷气浓郁。一笔一画,点点滴滴,都倾注了他的心血,作品具有很强的视觉冲击力和艺术感染力。他从不在纸张上营造那种华丽的装饰效果,也从不在点画结字上扭扭捏捏,而是在一种悠游自如的状态下不乏匠心地书写,从而使得作品神气完足,品相纯正,气高韵远。这样的书写使他的作品在雄健中透露出秀雅,古厚中蕴含着妍美。“心正,笔则正;笔正,心则安。”李先生以积极的心态,以愉快的心情从事书法艺术创作。他遍临晋唐楷书,悄然融入碑学意趣,做得恰如其分。如果说,《张迁碑》给他典雅与蕴藉,《张猛龙碑》》给他精致与朗畅,那么,欧颜柳的决绝与快意使他从中得到体悟的,《张黑女》的不期而至,使其楷书从此告别略显单薄的体态,显然,楷书精绝飘然易得,浑朴厚实难求。其以帖为主,以碑为辅的作品走进了专家的视线,走进了“激活唐楷”的视阈。他的书法作品已从楷书的稳健,行、草书的潇洒,到隶书的飘逸,篆书的凝重,加之书写内容的健康向上,不仅显现了他对传统书法艺术学习——吸收——提炼——再现的结合,更反映出他对祖国的热爱和对时代给予他良好创作环境的感激之情。细观李明先生的作品,其法度谨严、笔锋劲秀、体态端庄、风格清秀俊雅、古朴灵动。李先生勤勉、善思、妙悟。故其书作一反浮躁,虚静自生。既做到“书中有法”,又做到“书中有我”。它的美不咄咄逼人,不哗众取宠,更无故作高深。在众多书坛高手中李明先生显然有惊世骇俗的锐气和果敢。是对世俗的警惕和突围,也是对真性情与真本色的坚执。
祝李明老师书法网展取得圆满成功!无缘拜谒先生,实为憾事,拜求作品一幅(日知斋)、作品集一本,励学究习,敬请遂成! 评论作者通联见下方:
江智猛,福建省龙海市文体局副局长、 中国楹联学会会员、中华诗词学会会员、福建省书法家协会会员、龙海市诗词学会会长。 电话:13960129868 0596—6588588 详细地址:363100 福建省龙海市榜山镇芦洲吉龙花园712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