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社币
-
- 信誉指数
- 点
- 好友
- 回帖
- 0
- 主题
- 精华
- 阅读权限
- 100
- 注册时间
- 2006-11-15
- 最后登录
- 1970-1-1
- 在线时间
- 小时
- 积分
- 23529
- 点评币
-
- 学币
-
|

楼主 |
发表于 2010-6-18 22:44
|
显示全部楼层
|# L- C' T4 G' c: ~
% e' o# [* i) w' E
落 选 了
6 r( H/ f# ]% w+ U ——九届国展落选后心语【杨文浏】
' B2 W- _( O% ^- F$ X3 z% z4 X, P
落选了!我真的落选了?我不厌其烦地刷新、点击着几大网站的“进入终评行草终评全发布”专帖,一遍又一遍找寻自己的“孩子”,然而流动而静止的画面清晰无误地告诉我——真的落选了!" W/ w1 Z; `3 r" \; z) b
+ O9 C3 y. w% {$ G2 Y
“国展”,这是千万书法爱好者心中一个神圣的名词。对于我个人来说,2002年八届国展时才初入书法之们,是在梁启忠老师的极力鼓励下投出了自己人生的第一件国展作品,结果当然是黄鹤一去。2002至2007,一晃五年过去了。这五年是我习书进步最大的五年,也是我学书收获较多的五年。上了大小十余个单项展、冠名展,这时心底不禁十分期待一个真正意义上的全国展。去年,二届兰亭奖在家门口举办,但尚未拿到会员证的我只能羡慕地看着书友们卯足了劲创作,只能在展厅中欣赏诸多书友的“兰亭”佳作。) V& a" Z* Z! }' M% I) n
' a9 f, |' n$ {) S5 t: z 我蓄积着、期待着!终于在自己的本命年迎来了九届国展。我想,这回可以卯足劲,一展身手了。从五月份开始,我便初步为自己拟订了临帖与创作计划,储备创作用纸,并留心借鉴、思考作品的创作形式。: g% B* \% J# y4 i3 T) H: s3 r
时间在笔墨间不知不觉地流淌。真的,当一个人静下心来端坐于书案前,毫无功利地效仿古人时,那绝对是一种惬意的人生状态。铺毫捻管,使转擒纵,临到可心处停下笔来自我欣赏一番、得意一番,亦颇有几分“仰天大笑出门去,我辈岂是蓬蒿人” 的感觉。
6 H$ C9 E7 d4 J, c5 n( v. B. T" G3 A D% k& j2 _1 T+ {
然而,正如一高手所说“国展是一剂**”,它时刻鞭策着你、提醒着你、浮躁着你。面对“国展”,我们得研究当代书法的风尚、形式、载体、墨色等等。报刊、网络、书友,关于国展的信息不间断地从四面八方涌来,自己的创作思路一次次肯定,一次次否定……七月底,我决定先投一件希望不大的册页。当时,我正在写章草,决定以此为基调参以阁帖意味进行创作。当然,这里也有一个很功利的分析,不是有人喊“二王要烂市”吗?我就先避开这个“盛市”。' R* d% O% P0 V8 f; J
# a4 M0 k) S; o5 m
这种创作思路一直左右着我“国展”作品的创作思路,我决定不写纯帖一脉的风格。八月份,我拼命地写章草、写藤原佐理、写怀素,但一深入传统才感觉到自己对线条驾驭能力的苍白。有几天,我真的想放弃本届国展算了,因为看到自己的线条与古人相比真是相去千里。我感觉自己手上的功夫在进步,但对自己却越来越没有信心。两个月,我字的味道一直在变,一会儿求韵,一会儿求朴,自己也不知道是在变好还是在变坏?
5 U j. u0 s" o6 l5 m$ k
& x/ L$ S* ]9 I6 x 8月底、9月初,我先后投出了两件风格有所差异的作品。看稿会时,书友们都劝我投一幅拿手的小字扇面,但我执拗地认为自己现在的作品避开了“盛市”,挺有竞争力。 g' {/ c) x- j- w" K
% p5 l, K; F' Q; g/ r, m
10月13,这是数万双眼睛关注的日子,九届国展开评了。我几乎天天泡在网上,几大网站轮流着刷新,守着自己的一份期待和希望。先是篆刻、篆书,然后是楷书、隶书,看到身边的书友一个个都进了终评,心里开始忐忑不安起来。记得10月15日晚(第二天出行草结果),有一位网友的跟帖颇合吾意——“多么漫长的夜呀!”
4 c7 h( R( Y! @* m$ U* s, }& z
+ [7 I" Y6 ], i+ L+ O4 p 16日早上,还没到7点我就上班了,心里焦躁不安,忽然有一种不祥的预感。11点多,中国书法网开始发终评作品,但网速像蜗牛。终于,书法网络开始发了,是集中发布,每楼几十张,快得很。但随着鼠标的滚动,希望越来越渺茫——终于破灭了。$ V7 a5 G- a# O& u% K5 l8 C( R
; c- E& ~1 K0 `% W' H" F
此情无以言表……7 `+ r. A+ o9 ^! o7 ]
/ O3 f/ q* b1 \* U: G& A
书友不断发来短信,有问询的,有报喜的,有发牢骚的,还有冒充组委会通知的,我毫无兴致地回复着,沮丧着。“光荣落选,祝贺!”这是我回复最多的一句话,还能说什么呢?尽管觉得终评作品就那样,甚至有的很差;尽管心里不服气,但这些只能埋在心里“不足为外人道也”。) R, E5 d$ {3 y' ^
……
, Q C" t. b/ P 落就落了吧!生活还要继续,书法还要继续,谁让你爱上她呢?爱她就应该享受属于她的喜悦和哀伤。我情不自禁地捻起那支顺手的兼毫,又在自己的一隅世界里涂抹着新的憧憬!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