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社币
-
- 信誉指数
- 点
- 好友
- 回帖
- 0
- 主题
- 精华
- 阅读权限
- 60
- 注册时间
- 2006-9-29
- 最后登录
- 1970-1-1
- 在线时间
- 小时
- 积分
- 4615
- 点评币
-
- 学币
-
|
楼主 |
发表于 2010-5-25 22:04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立地成佛 于 2010-5-25 22:27 编辑 - {2 p2 d0 a/ H ?. D
8 t+ |" X# Y. ^# Q; i) S
大河赤子
) z+ n. U5 a# Y3 y6 R( N3 ~; ] ——记知识分子的杰出典范谢瑞阶 | 教育家的品格 | 1985年9月谢瑞阶(左二)主持《河南国际书法展览》时,在开幕式上) v" _9 ?1 H5 f
与中国书法家协会主席舒同(右二)、著名书法家费新我(左一)、
7 K( ~( }5 X( w( d4 s0 E/ x! v河南省委副书记韩劲草(右一)合影 | “我是一个教师。有人说我是画家、书法家,我不敢承认,我却可以承认我是一个教师。我觉得教师这个工作很光荣。”
3 B d! B# s7 ]9 T1 P 早在1924年,刚从上海美专西画系毕业回到开封母校东岳艺术学校任教的谢瑞阶,就面临了一次画家与教师之间的抉择。两股力量都在争取他,一边是搞美术的朋友,希望他当职业画家;一边是他那在乡村学堂教书的父亲和开封的老师们,希望他承业从教。后来,一件事情刺激了他。有个军阀为母做寿,托人以重金求他作画庆贺。他画了一幅《麻姑献寿图》,送去后军阀不满意,还想让写上几句恭维的话,并落上画者的名字。血性男儿不愿为一个素不相识的阔人折损画家气节,断然予以拒绝。由此,他想到一个根本问题——究竟为哪个雇主服务?在那个时代,画家的雇主是谁呢?大多是官僚、资本家,是风雅或附庸风雅的前朝遗老,是贱买贵卖的画商,是奔走高门大户的送礼人。教师的雇主又是谁呢?是学校,是校长,而真正的雇主还是学生。两相权衡,天平彻底倾斜了。作一幅画,不如培养一个人,何况这个人还能再培养更多的人1尽管教师薪俸微薄,且常拖欠,往往仅够糊口,但谢瑞阶宁愿受雇于学生,受雇于教育……2 Z" ]% R; C* t0 t. {* Q1 |
1982年5月23日,谢瑞阶30至50年代的学生共二三百人,自发地汇集在郑州人民公园,与80高龄的老师团聚。
9 v Q6 u- C, B" K这些学生有的年过古稀,有的年过花甲,最小的也已年近半百,但簇拥着老师的时候,他们依然笑靥如花。以往课业教得好的教师并不少,但他们格外眷恋谢老师、谢校长,而且愈老愈亲,成群结伴去谢家聆听教诲,已是他们每年春节的必修课。而1992年秋,远在台湾的十几位学生也专门聚会庆贺谢老师九秩华诞,并派其中4位代表回大陆看望谢老师,献上他们聚会的照片,还有一只大红丝绦挽成的寿结。 Z- ^, s: A$ c) B4 L0 u. R) I9 C
| 1984年4月谢瑞阶(左边鼓掌者)参加中国书法家代表团
0 ?/ k& d5 x* N0 @- a; k8 Q ?赴日本访问时到一所学校考察书法教育情况,右边与学生/ U- z+ S- W6 {/ D1 J
握手者为中国书法家协会主席舒同 | “在今天这样难得的聚会上,我要给同学们再上一课。”老师温和地说。恍若仍在当年,他讲立晶、立志、立学的+ ~" c/ r# a3 ~" I$ C3 Y m
“三立”,讲学无止境、师生分工、自立立他、爱国守法、正大光明、创造生命的“六行”,讲“刚健、笃实、辉光”,讲
& c; G4 X" F3 ~4 E“勤之一字,足以抵天下之万难”,讲“掀天揭地的功绩需从薄冰上履过,精金美玉的人品当从烈火中炼来”……突然声音一沉,他向满座发出一句凌厉的提问:“现在还有没有不自食其力的人呢?!”: S `3 r' G& q; T) L
学生们记得,这是老师的横贯半个世纪的不变主题:“我所追求的,就是要做一个自食其力、不剥削别人,还要) n Z/ _; d; [' |& r p
造福于别人的正直的人。……当教师必须慎重,任何言行都要有选择,不苟且,勿对青年对别人产生丝毫不良影响。用自己的力量,在前进中为人类幸福和社会发展奠基,这就是教育和做教师的基本点。”38年教育生涯中,从解放前任教于开封东岳艺校、北仓女中、开封女师,1949年筹办省立开封艺术学校(后更名开封艺术师范学校)任校长,1955年任河南师专副校长,1956年任郑州师专副校长,1958年任郑州艺术学院院长,直至1961年到省文联从事专业美术创作时为止,这是谢瑞阶坚定不移的一种教育观。
5 g8 u3 `1 k" F# ]) `% u" q “教书教人传正道”,他不仅是一支蜡烛,他还是一把火炬。( C- v' l" c0 M% |$ M! f
| 1984年4月谢瑞阶参加中国书法家代表团出方日本,与日本书道界朋友合影。
" `4 B/ m) F8 `* T* R2 o3 G% F$ J前排左起:刘艺(中国书协副秘书长)、谢瑞阶、舒同(中国书协主席)、
9 _9 E' G' n; U饭岛春敬(全日本书首联盟理事长)、文迟(中国驻日本代理大使) | 他在河南第一个向学生教唱进步歌曲《伏尔加船夫曲》,并在兄弟开设的小书店里卖当时违禁的进步作品;他带领20多个学生赴上海参观,恰逢“五卅惨案”,学生遭捕得刘海粟等营救,之后参加了反帝大游行;他把上海美专、上海专科师范学校的教材、教学方法、远景规划在开封进行实践,如美术课堂的模特写生、教学改革等,得到校方的认可,并一直延续下来;他提倡中等艺校要体育、音乐、美术、劳作四门兼修,一专多能,以便毕业到中小学,特别是分散的农村中小学时四门课都能胜任,拓宽了学生就业和发展的路子;他1935年出版了《人物画法简述》一书,借鉴西画的人体解剖学原理,改进国画的人物画法;即使是抗日战争时期,开封女师迁至伏牛山区镇平、内乡,在油短粮缺、常常要拔野菜吃的7年半中,他也组织各种活动,引导学生乐观向上度过患难岁月;新中国成立以后,他更是全力推进办学,50年代成为河南艺术教育事业蒸蒸日上的黄金时期……1 R# |- o7 p% x) b* K
“我们都是谢老师、谢校长的学生。他几十年如一日为人师表,在我们心目中近乎完人。跟他上学那几年,是一段‘真诚的生活’,是我们一生中最幸福的时光。”学生也像老师一样,用了“幸福”这个字眼。一种由理想与知识、无私
) T4 g2 ~* o/ z与友爱凝成的幸福,充填了这批学生的人生,只求奉献、不求索取已成这个群体的基本素质。几十年来,他们遍布于省会和各地市的教育、文化、体育等单位,培养了大批人才,发挥了骨干作用,其中不少还是享誉全国和全省的出色人物,谢老师、谢校长播撒的种子,已经蔚为满园葱茏……当然,在如今有些人看来,他们这样择善固执,人生未免过于清寒。他们自己悔不悔呢?他们回答:“谢老师不悔,我们不悔。”! t! _# f2 e7 u& A2 V7 w
谢瑞阶,永远的教师。强者的风骨 | 1983年,谢瑞阶(右)与木刻画家刘岘(中)在郑州举办的
( ? g& Y& R: r6 G- |《刘岘木刻画展》上留影 | 虽然声名遐迩,虽然年寿高迈,但谢瑞阶还是我们中间的谢瑞阶。他面临的一切,柴米油盐,衣食住行,与普通人一样,甚至连普通人都不如。精神生活的峰巅,物质生活的底层,构成了他现在的生存状态。, F5 I- U0 b8 i, N) ]* ~0 u R6 k
10年了,他近乎于盲,老伴全盲,老两口仅靠半只眼摸索生活。加上老伴久病心理有些失常,除了靠保姆之外,九旬老人天天还要服侍八旬老人,帮她拿杖,扶她如厕,为她洗脸,听她唠叨,平她烦躁。看遍家中,除了电视机和录音机,连一台冰箱老人也不让添置,说是附近有菜场,长年素食为主,也没有什么需要存放。除了补还“文革”抄家物品时赔偿给他的一张画案比较像样,所有家具都是简陋的旧物。老人书房的单人木床上,是家织的黑白格子粗布棉被,一只深蓝色枕头上尽是针脚补丁…… 然而,这却是一位最舒坦、最安适、最硬朗的寿者,1985年他曾被评为全省“健康老人”,至今思路清晰,谈吐, e6 w) g" g, H& E4 A
流畅,听闻灵敏,步履从容,还担任着省直老干部休养所的党支部委员。外出座谈时,上楼从不许别人搀扶,以免“失了我的威风”……所以,时常有人惊羡地向老人打听有什么秘法,会什么“功”?. k$ o" M' u, K; d
老人笑了。中医有个治小孩病的常用单方,山楂、神曲、大麦芽,谓之“三消饮”。他的“三消饮”也很简单,
N0 z; k z! R- D* h8 h第一动静结合,第二生活规律,第三心情舒畅。每天清晨5点半,老人住室的灯光准时亮了,他坚持自己摸着叠被铺
3 n3 G# A: o A5 B# A! f% e$ ^床、刷牙洗脸;不一会儿,他出现在操场上,半小时的慢跑中,一边口念古诗,一边手转钢球,使生理心理达到谐调;回家以后,干些擦桌子之类的家务,这些保姆也能干,但不如自己亲手干来令他愉快;然后,拿起须臾不可离开的放大镜,有放桌上的,有挂腰里的,有合的,有抽的,滑过一本本画册书集,陶醉在艺术的熏风里;晚上,盘腿静坐个把小时,谛听钟摆均衡的节奏,进入一片无垠的空灵……他至今唯一为自己配备的享受,就是手植窗前的那丛已经高及屋檐的翠竹了。窗户很大,淡绿的竹风徐徐吹来,听着电视中的《动物世界》,想着人世间的势理情态,“花枝春满,天心月圆”,他觉得每天的谢瑞阶都是一个新生的谢瑞阶。 这位引人注目的知名人士,至今坚持“名下应无虚”,婉拒了纷至沓来的一些挂名头衔。谁都明白,谢瑞阶的任何
# G2 E! s& Q: C0 l- ~; B一件书画作品如果出售,都必定价值不菲,但他除了尽力为公益事业无偿献画写字之外,个人从未卖过一幅作品。他对自己的一双儿女和5个孙儿甚感欣慰,“他们都没有不良习惯,没骂人的,没不上班的。5个孙儿都是老老实实考上大学的,一个也没拿长辈的名义去走门路”。
) F' ?% z- S8 K; v) U% H 53岁就因肌肉萎缩症被苏联专家判定只能再活3年的谢瑞阶,在92岁的时候,笑对死亡宣称:“死来不怕不作
7 E* Y8 ^8 n# U l' t* t1 H7 @6 U, ^死”——“我们要珍惜这‘晚晴’。每月照样给我们发工资养活着我们,这省我们多少心。有人养,我们就得好好生
! q* f2 }9 ]7 w- ?6 ?" g' F5 W活……”不作死,即一要戒无度的贪,二要戒无谓的嗔,三要戒无知的疾。而且还有“三不”:一不昧己心,不光明不, I ]. \" H- _! r8 Z' n
合法的坏事,自己无意识的尽量不干,自己有意识的坚决不干;二不拂人情,严以律己,宽以待人;三不竭物力,不挥霍财富,不暴殄天物…… | 1996年11月15日,河南省文联等单位在郑州举办( T4 Z' y- }, U/ ~/ S8 c
“《谢瑞阶书画集》首发式暨谢瑞阶书画回顾展开幕式”,% v6 {! b8 v# b; A
主席台左起:张海、王岭群、丁发杰、王月堂、葛纪谦、
2 J! K& o5 B- b3 e侯志英、张世英、谢瑞阶、冯登紫、刘清惠、王鸿玉 | 站在第92级台阶上俯瞰人生,一个知识分子的攀登坎坷而漫长。过来的路愈走愈险,命运一次比一次严酷,直至只在他眼前残留一片昏花;过来的路也愈走愈宽,命运一次比一次慈祥,直至已让他心中盛满一派澄澈。只因为是一直向着光明攀登,他才能够以风骨,以品格,以气度,以灵魂,在高高的峰顶站成一个强者。
{$ a7 B. {, i8 E- r! u 知识分子,这个在当今时代备受尊重的名词,它的内涵究竟是什么?6 ~0 A; ^2 f0 X" p) I0 Z
从谢瑞阶身上,人们会看到一种堪称权威的诠释。
" l/ i7 k0 A, e3 h& o/ f4 O% Y" H [ 从谢瑞阶身上,知识分子会看到一种堪称规范的诠释。! D2 n3 I2 v# h5 J: [# F
我们身旁的滔滔大河,托起这条诠释,托起这个名字。它也是一部辞书,一部经典。* w; b, k, ?# s j P0 A' T
(原载1994年11月11日《河南日报》)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