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网站编辑 于 2010-4-6 20:57 编辑
辛如几许 俊彦多才 ——观许元庆艺术展所想 江智猛
值此清明时节,春雨绵绵。在家清闲务实,阅览网上《【剑胆琴心】许元庆诗书画印展》中部分精品佳作,欣喜、仰慕、赞叹!也为我们能够共同入选全国首届篆书展而祝贺!文化艺术进入新千年后,更加斑斓多彩,传统的、现代的、个人的、社会的诸多因素的交融,渗透,孕育着新一代青年艺术家的成长。苏珊朗格认为:“艺术是情感的符号。”阿布拉姆认为:“艺术作品的本质上是内心***的外射的结果,是艺术家的感觉情思的整合外化。”就当代线条艺术的主流方向无疑集中于对传统经典作品的继承开掘与时代风尚、个性的融合上,如何做到既有形式与视觉上的感染力,又不乏内在的意蕴与人文精神,是艺术家共同面对的问题。而文化艺术繁荣的背后,是热闹浮躁,或轻狂自信,或止虑迷茫,多裹足于技术层面而难于升华,守正者取貌遗神,创格者作势弄姿,游离于线条艺术的堂奥之门。许元庆老师是近年来在诗书画印多种艺坛上成绩显著的青年艺术家,如果查看一下他在全国各种书法、美术展览中的入选和获奖情况,那一长串记录足以让人发出后生可畏的赞叹。将自己的艺术实践又推向一个新的高度,从而也赢得了文化艺术界更广泛的肯定和关注。 许元庆老师是个勤勉、多思、执着的人,始终明白自己的使命,自己的位置,所以能锲而不舍,穷且益坚,把所思、所悟、所为、所得,融会贯通,去伪存真。在诗书画印等方面他先后师从于王友谊、徐正濂、刘彦湖、石开、吴悦石、韩天衡诸先生。“常变者体貌,不变者精神”。精巧与畅达、简明与清蔚,于清逸中透析高洁的精神,于清刚中显示倔强的风骨,这就是许老师在多种艺术中共同的审美特征的定位与高度。他走着一条恪守传统正脉的路,譬如精致、清雅、秀逸,都显示了他的细心、耐性等心理特征。明人贝琼称:“务速者不暇工,惰而不进者不能工。心思之精,如弓人之弓;发之不苟,如羿之射,然而可言其工。” 技巧是艺术家贯注自己审美趣味的一个手段,为了真实地表达,可以看出,他是以一种很淡定的心态来持守、运用技巧的,很纯、无杂质。 师古化新——许氏篆书。其篆书是以金文来融化简书,复以简书丰富金文,特别是注重金文的用笔,追求浑朴、率意韵致。他理性地强调了方笔、折笔,以及由此带来的张力,书风古穆雄强、简劲洒脱,明显地区别于其他书家。正如高庆春先生所言:“在篆书和章草之间寻找一种感觉,在圆笔和方笔之间寻求通融处,使大篆书法写意化,章草书法铭记化,努力在相互融汇和互补中‘毁我’、‘塑我’,追求一个新的自我。” 许先生篆书的法度定位于商周金文上,多年来浸淫《毛公鼎》、《墙盘》、《散氏盘》等商金铭文,并吸收战国简帛书和汉碑的一些特点,变曲为直,简化结构,在凝重之中增添活泼和雄强。特别是他大胆地改变了篆书正面取势和严格均衡对称的程式,将篆书高的结体,纵向化为扁的结体,横向延伸,倾斜欹侧,给人以新颖而别致的感觉。在用笔上他将魏碑的方折厚重与金文圆转通融相熔合,并以篆隶的笔法相互渗透,强调枯润的对比,讲究结字的朴茂,多见侧锋、露锋,时见飞白,在寓方子圆的用笔中传递出一种吞吐大荒的气概,表现出苍茫、古朴、稚拙之趣,从而一改古人篆书的匀圆流畅而为生拙老辣,为篆书用笔演绎出一种新的格局。
以平求奇——许氏篆刻。在篆刻方面,许先生通过对秦玺、汉印、元押、秦汉砖、瓦当等的借鉴与学习,以及对明清印痕的分析与研究,试图将对传统的认识与理解融于自我的审美理想之中。其印作,用刀不拘冲切,讲求刀痕的弹性与力度,讲求用刀的果断,以古为新,以平求奇,不涉怪诞,不失自然,追求原始的质朴、自然之美。篆刻艺术虽是小枝,但能与方寸之中表现志趣、抒发性情,着实不易!自明清以来,名家辈出,各显其才,浙、皖等派异彩流光。特别是当代印坛更是好手如林,大都根植传统,出新意与法度之中,寄妙理与豪放之外。后学如我辈须向高手学习,又要有超越前贤的勇气,这也真如“蜀道之难”。 许老师治印也从临摹入手.他喜欢秦汉印的质朴,更钟情战国古玺的灵动与古拙,封泥、瓦当、镜铭甚至西夏言印等都是他攫取的养料,同时,当代高手的印凡与他有共鸣之处,皆细心揣摩,虚心学习,这使得元庆的印有古意也散发着时代气息.读他的印一如吟咏清词丽句,大有"杨柳岸晓风残月"的婉约之韵.特别是他的圆朱文印在整体审美上是典雅、安祥的,但是又蕴含一种奇诡的气息,一种上古的氤氲。这种气象和他的结字有关,但因为与古器物的纹饰相关,所以似乎很花哨,似乎很有图案意味,却能散发出陈郁的意韵,不流于“新俗”。 他把陈巨来,王福庵作为学习的参照而不是旨归,突破了圆朱文“篆法纯宗说文”的陈规却又不悖“印外求印”“印从书出”的常理。字法选择的变化也带动了新境界的营造。他的作品中虽然少了前贤的平和圆润、安祥闲适,却也自有一种高古之气,秀劲之姿。章法构成的新变也增添了他作品中的灵动与活泼。这种揉变的结果,使得许元庆的创作虽名为在刻圆朱文,但作品实际已不能再以圆朱视之了,而应是陈、王之外的另一种细朱样式。以愚认为先生颇能把握表达情感的尺度,他的作品不流于恣意的宣泄和气势外露的挥洒,而是将强烈的情感包容于深沉之中,他探求用形象和笔墨意趣的组合表现感受和理念,从而使作品达到“立象以尽意”的目的,表现出极强的艺术个性和品位。 清幽宁静——许氏国画。中国画形与神、意与象、气与韵、理与法的创作内涵和它的思想精神不是固定在技术层面的空乏理论,而是伴随着时代的发展而发展的人文精神和鲜活的生命元素。我们需要更多的冷静和理智来重温和认识那些传统的经典样式,思考传统与现代的辩证发展关系,搞清楚作为中国画家的历史责任和行为规则。当代有影响的国画家虽然都有自己的话语形式,但是他们共同的话语背景却是传统文脉,他们努力守护与建构的也是传统文脉下的传统。“画如其人,手写我心。”每读许元庆先生的画,我就会不自觉陷入一种思绪,耽于一种情境中。空、灵、淡、静、简,是我对许氏国画作品的的总体印象。他在国画创作上多以明清文人画为切入点,以一种清雅、闲适的画风来表现他的心境。我们有看到了他的绘画作品与他的艺术感悟有直接的关系,都说书画同源,而在他看来,则是达到了“书画印同源”。许先生的画,画的是些匪夷所思而又安适、自然的幻境。那些本来只属于他自己的,恍惚迷离的种种梦幻,被他用画笔肯定地描绘在了宣纸之上,使惯于做梦的人们似曾相识,有所认同。他有时寄托的是怀古幽思,呈现的却是现代生活的诗意栖居。有时明明在描写眼前景物,却又会使人退回到遥远的过去。正因为他思绪跳荡的不同寻常,使我们感到这些画面又是如此陌生,不可思议。她极其仔细地控制着笔触,不允许梦中的山川、建筑轮廓出现差池;又极其大胆地任凭水墨洇散漫漶,然后小心地收拾出烟云,铺陈出天地氤氲之气。表现出既非现代,又非古典,看来却又非常真实的别样风景。没见过有谁这样用心、执着地追寻着那一段段、一片片虚幻的梦痕,然后用单纯的水墨形成这样一个完整系列的乌托邦。他用心制作的纸上幻想,看起来竟“同自然之妙有,非力运之能成”。这里的是画家的内心世界,正如胡适先生解释的:“自是自己,然是如此,自然是自己如此”。我们在享受都市繁荣的同时,却也无时无刻不在被它消磨着内心深处仅存的一份宁静与朴素。青年画家许元庆的国画作品在我视野中的出现,为我带来了视觉快感的同时,他作品中空灵苍茫、荒疏静寂的内在品质更是给予了我深层的触动,使我对他这样一位出生在地域辽阔的东北,生活在京华都市繁杂中,内心却能保存一份宁静净土的画家,产生了敬慕及进一步探知的欲望。 “问得墨香哪里来,一生心血都倾砚。”许元庆老师上下求索,精学问道,其诚亦嘉,其行也善,愚下深信不久将来必能在当今众多的艺坛英俊中独树一帜,成就斐然,遂成大家。
祝许老师【剑胆琴心】诗书画印艺术网展取得圆满成功!拜求许老师赠送斋号一幅(日知斋)、作品集三本,励学究习,不知可否?通联见下方:
江智猛,福建省龙海市文体局副局长、 中国楹联学会会员、中华诗词学会会员、福建省书法家协会会员、龙海市诗词学会会长。 电话:13960129868 0596—6588588 邮编:363100 详细地址: 福建省龙海市石码镇九二0路114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