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三游瓦厂寺
梅花书屋主人
我们企业采风组的人员在参观完龙坪工业园区和龙坪科技教育文化服务中心后,因为时间早,加上没有**行程和工作安排,经中华诗词学会会员刘明远老师建议,决定去游游瓦厂寺,顺便探访和感受一下古刹的雄浑、博大与精深。
在此之前,我已有两游瓦厂寺的经历,这次应该是三游瓦厂寺了吧。第一次是在2005年五?一劳动节,陪同我的书法老师,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贵州省书协常务理事、遵义市书法家协会副主席郭元远先生拜访瓦厂寺住持悟踪大师。第二次是在今年四月底,参加由县文联组织的一次书画家走进龙坪采风活动。前两次都是匆匆而过,未来得及仔细走访,这一次故地重游,是应该仔细走走和瞧瞧了。
我们驱车出了龙坪镇,往左拐便进了一条曲曲窄窄的水泥路,一路向瓦厂寺方向奔去。阳光隔着车窗,不时的照射在我们身上和脸上,火辣辣的,不免让人心生困意,这时,车上早已没有了先前的热闹,老师们都微微闭着双眼打着盹。为了感受这无边的景致,我强打精神、不忍闭上眼睛而错过了每一处风光。车窗外,不时有风景映入我的眼帘。远山略施浅黛,高高低低、起起伏伏、曲曲折折的,好像画家笔下的水墨山水画,是那样的清新与自然;近山则浓墨重彩,树木华滋,草色丰茂、苍翠欲滴,更似画家笔下的青绿山水画,显得那样的苍茫与浑厚。路旁是一些大大小小、弯弯曲曲的梯田,地里的稻子已快成熟了,只见它们绿里面透着黄、黄里面又透着绿的,让人看得有些目不暇接,赏心悦目的,此时,心情无限惬意起来。秋风徐来,稻浪轻翻,不时送来一阵阵稻穗成熟的清香,轻轻吸上一口,好甜、好凉、好清新,直入肺腑,沁人心芳。偶尔,三三两两劳作的人们,不时从我们车窗前走过。
我们的车奔驰在蜿蜒盘旋的山路上,一路颠簸着,时起彼伏的,因为忙于欣赏风景,也就无心计较车程了。不知过了多久,恍忽之间,只觉眼前一亮,视觉豁然开朗起来,在车的正前方,独自屹立一山,名曰“仙凤山”。在仙凤山山腰的崖壁上,能隐隐约约看到镌刻着两字,因为车速太快,加上距离又远,字迹模模糊糊的,所以无法辨识得清楚。后经查阅相关资料了解到,仙凤山崖壁上镌刻的文字为“擘灵”二字,字体隶兼篆,每字高约1.75米,宽近1米,为清末遵义名士赵乃康所书,瓦厂寺僧云尘所刻。字体苍雄古健,劲浑朴茂,应为书中逸品,刻字施以朱漆,赫然入目。据史料记载,“仙凤山”上现仍保留有明代古庙遗址,这些遗址即瓦厂寺前身。据说,站立山巅,可遍览瓦厂寺周围胜境,但不知是否有“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的感受,因为没有上过仙凤山,这就不得而知了。
在仙凤山脚下,聚有一湖,名曰“浴凤池”,它由瓦厂寺附近众多泉水汇聚而成的。放眼望去,湖面波光粼粼,碧波荡漾的,只见青山立于绿水,绿水倒映着青山,它们相互交织着,碰撞着、交相辉映在一起,显得那样的自然、质朴、和谐和融洽,真是湖光山色,非常美丽。因为是秋季,湖面上已很难寻觅到荷花的踪影,只剩下一些残荷,无精打采的立在水面上不停的晃荡着。不时有几只水鸟滑过水面,打破了山间的宁静。仿佛之间,成双成队的凤凰正争先恐后聚集游浴于“浴凤池”里呢!
我们的车继续前行,只转过一道弯,一座气势恢弘、雄伟瑰丽的深山古刹,赫然就在我们眼前了。“这就是瓦厂寺了”,同车的老师们都不约而同的大声喊道,语气显得异常兴奋和激动。举目望去,只见瓦厂寺坐落在郁郁葱葱的青龙山与白虎山的环抱里,整座寺院按照一进数重,层层升高、左右对称结构进行布局,充分彰显了我国古典建筑整齐、庄严、平衡的布局特点和高低错落、一张一弛的节奏感。
瓦厂寺,亦名复兴禅院,现为贵州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距县东二十里,坐落在龙坪镇东5公里仙凤山麓后台坝,是遵义县境内现存规模最大的梵刹。该寺庙结构严谨,雕刻精美,并以历史悠久而著称。这座播州时代的古刹,始建于明武宗正德年间(1506-1520),迄今已有五百年的历史。咸同年间曾遭兵燹,庙宇几乎荡然无存。同治戊辰年(1868年),又经道有和尚修葺恢复。1918年,圆川和尚仿照黔灵山弘福寺式样对全寺进行改造,现存的瓦厂寺,既是那时遗留下来的清式木结构古典建筑。寺院虽历尽时事苍桑,兵荒马乱,居然还能保存如此之完好,怎不让人心生感慨啊!
工夫不大,我们的车便驶入了瓦厂寺停车坪。无意间,我们这群不速之客,已悄然撞进了这个具有五百年悠久佛教文化历史的深山古刹。我想,这是我三上瓦厂寺,应该算是有缘人吧!停车坪上,早已停满了各式各样、五颜六色的车辆。我猜想,这些人中间,可能大多数都是厌倦了都市的生活,来此休闲和度假的吧!
下得车来,环顾四周,只见瓦厂寺四面环山,山上绿树成荫,景色宜人,峰峦叠嶂,一片郁郁葱葱。纵观瓦厂寺风景,有山、有水、有树、有石……,不愧是一处可游、可观、可赏的风水宝地,大家不约而同的都为我们遵义县有这样一处佛教圣地感到无比骄傲和自豪。
今年是瓦厂寺500周年建寺大庆,他们正在加紧时间对全寺进行大规模的扩建和修缮当中。因为新修的建筑基本都为钢筋混凝土,看上去和古老的木结构古典建筑有些不太协调,但这丝毫没有影响我们游览的兴致。我们拾步而上,只见山门为悬山式结构,四列五柱穿斗式房架,并列三道木制双开大门,显得异常的坚固和厚重。山门左右则,各有一个八字形石墙拱卫,把整座寺院装扮得庄严森森,肃穆异常。在八字形龙门的左右墙壁上,各镶嵌有一块文物保护标识牌,分别为贵州省人民政府和遵义县人民政府颁发。在山门的正上方,悬挂有一块“播灵圣地”的行书牌匾,为书法家周圣尊所题,看上去庄严大方。在中门两侧的门方上张贴有一副“净土清幽一尘不染菩提地;禅关寂静万善同修般若门”楷书对联,大门中间则张贴了一副“空门不用关;净地何须扫”的楷体小对,仔细读来,字字珠玑而充满禅意,让人久久回味无穷。但字迹依稀有些模糊不清了,我猜想,应该有些时月了吧!
进得山门,便踏上了用青石砖铺就的前院,只见庭院森森、庄严肃穆。因为是佛门净地,虽然有不少香客,可能是心怀虔诚的缘故而无人喧哗,就连平时多嘴多舌的孩子们也收敛了许多,不敢随意吵闹了,这时寺中显得越发清幽雅静了。只有偶尔从空中划过的几只飞鸟,发出阵阵清脆而动听的鸣叫,才打破了寺院的沉静。正对山门的便是弥勒殿了,只见大门上方悬挂有“弥勒殿”楷书金字匾额,显得非常大气和雄浑,殿堂左右两边分别挂有“正导佛法、爱国爱教”的木牌。左右檐柱上,挂有“大肚能容了却人间多少事;满腔欢喜笑开天下古今悲”的篆书对联。在“弥勒殿”正前方的左右两侧对称的建有两个水池,小巧玲珑的假山石就置于其间,睡莲没有开花,但长势良好,显得异常丰茂。弥勒殿建在1.45米高的石台基上,为一楼一底歇山式建筑,殿左右角柱上,有木雕撑拱、上承水平龙头挑粱,挑粱上蹲木雕金刚力士像一尊,以肩扛住转角挑粱和撩檐坊,筋肉鼓凸,异常威猛。在弥勒殿左右的山墙上,各相嵌有碑刻一通,左为乾隆三十六年(1771年)立,右为光绪四年(1878年)立,主要记录了寺庙的历史变革和地界田产等诸事。往细处瞧去,在台基下方的青石表面上,用平雕手法雕刻了许多精美图案。在前院左右的山墙上,则爬满了密密匝匝的爬山虎,显得生机昂然。上了几级石阶,便进入了弥勒殿,笑口常开的弥勒佛就供奉在殿堂中央。我相信,当你看到他那慈眉善目的笑容和可容天下事的大肚,不管你是何等的多愁善感,还是何等的铁石心肠,都会被他的笑容所打动和感化,也许这就是佛的力量吧!殿堂内,四大金刚分列在弥勒佛左右两侧,显得庄严威武。
穿过弥勒殿,便进入了寺庙中院,其地也为青石砖铺砌。中院也是禅院的天井,分别由大雄宝殿、弥勒殿、药师殿和地藏殿等四座宝殿环绕组成。其楼上楼下均有走马转角回廊连通,形成了一个有机整体,结构显得非常严谨。在弥勒殿背后的廊檐下,供奉着一尊“金甲神”,也称为韦驮,是寺庙的**,更是辅正驱邪的正义之神。只见韦驮怒目圆睁,杖剑而立,威风凛凛的,好像要扫尽人间所有**,还原一个本真世界。韦驮正前胸处配有一明镜,仿佛教导世人做人要忠善,切莫口是心非的。在韦驮的正上方,悬挂有“风振珠林”的木牌匾额,字体为行书,显得苍劲有力,从匾额的外观和形式上看,古色古香的。我想,没有上百年的历史,恐怕也差不了多少吧!在韦驮两侧的廊柱上,挂有一副“心存邪念任你烧香无点益;身持正大见我不拜又何妨”的条幅隶书对联,仔细品来,发人深思,寓意更加深刻了。
大雄宝殿在佛教寺院中就是正殿,也称为大殿,它是整座寺院的核心建筑,也是众僧朝暮集中修持的地方。大雄宝殿建在1.3米高的石台基上,其结构为重檐歇山式,是全寺的最高建筑,显得气势非凡、金碧辉煌的。往正殿瞧去,只见飞檐下悬挂有篆书“如来住处”牌匾一块,两侧的廊柱上,悬挂有“法外人法无定法然后知非法法也;天下事了犹未了何妨以不了了之”的篆书对联。在宝殿大门的正上方,悬挂着颜体楷书“大雄殿”三字匾额,显得庄严大方。左右门方上,则分别挂有楷书抱对,上联为“庄严古刹育清净僧尊佛教诲持戒苦行”;下联则为“人间净土纳十方众度有缘人离苦得乐”。我们拾阶而上,便进入了正殿——大雄宝殿,在正殿内侧的两柱上,悬挂有红底黄字抱对一副,因为字迹太多,当时也一时无法辩识清楚,后经资料考证,上联为“佐先世虎帐谈兵惜士饱马腾遂将萧相国才访家留侯迹”;下联为“率及门龙钟创业睹云飞流雨卷欲假滕王阁序作老赵州书”。在正殿中央的莲台上,供奉着佛主释迦牟尼佛,释迦牟尼佛以本誓愿于娑婆世界五浊恶世示现成佛,是佛教的开启者。整座佛像端坐于莲台,造型栩栩如生,慈眉善目。在佛主的左右,分侍迦叶和阿难两大**,他们为佛主协侍。在释迦牟尼佛的身后,则分列南无大势至菩萨和南无观世音菩萨。靠后墙有尊神两尊,分别为文殊和普贤两位**,他们是佛主的左右侍。在宝殿的两侧,十八罗汉分列左右。
当我们从大雄宝殿缓步退出,又相继参观了地藏殿和药师殿。地藏殿位于天井的左侧,它是佛寺禅院的重要配殿之一。只见其大门上方悬挂着“地藏殿”的大匾额,其廊柱上悬有“灵珠照彻天堂路;金锡震开地狱门”的行楷书对联。地藏殿主要供奉地藏王菩萨,他是佛教四大菩萨之一,根据《地藏十轮经》记载,地藏菩萨的名号来历于“安忍不动犹如大地,静虑深密犹如宝藏”。佛经中说他受佛主释迦牟尼的嘱托,在释迦圆寂入灭之后而弥勒佛尚未降生之前,教化六道(天、人、阿修罗、饿鬼、地狱、畜生)轮回中的众生,拯救一切苦难。他受命发下大誓愿,要等度尽众生脱离苦难后,自己才升级成佛。所以,地藏菩萨又称“悲愿菩萨”和“大愿地藏王菩萨”。药师殿则位于天井的右侧,它也是寺院的重要配殿之一。往药师殿望去,只见殿门上方悬挂有一牌匾,上书“药师殿”三字,显得金光闪闪的。廊柱上则同样也挂有对联一副,上联为“三千世界随愿圆成罪障悉消除”;下联为“十二大愿怨业冰清福寿永康宁”。仔细端详款识,为瓦厂寺住持悟踪大师所书,字体为隶书,写得苍劲浑厚,雄强有力。药师殿也称药王殿,里面供奉着"东方三圣",主供东方净琉璃世界药师佛,左右胁侍为日光、月光两菩萨。
最精彩、最让人震撼和感动的还是要数寺院中的一些木雕和石雕作品了。当我们站立天井,举目四眺,只见木雕作品分布于大雄宝殿、配殿的阑额、檐垂、雀替、门窗、撑拱、驼峰等部位。石雕作品则遍布于柱础和石台基上。石雕作品内容多以动物和花卉图案为主;木雕均以人物造型为多,辅以植物造型。木雕作品有宣传佛教、道教和世俗等题材。其中,宣传佛教思想的有“释迦说法”、“渔翁渡佛”、“水漫金山”、“醉打山门”等幅。宣扬道教题材的有“赵公明收伏和合二仙图”等;关于世俗传说和戏剧故事的有“西厢记”、“空城记”、“小姐赏花”、“大闹天宫”等。这些木雕作品涉及面之广,包含内容之多,在木雕艺术界也甚为罕见。描绘内容涉及了建筑、风景、动物、植物、花卉、神、佛、道、儒、妖、魔、鬼、怪、世俗、官绅、百姓等题材,所有木雕作品均施以斑烂的色彩,其雕刻之精美,用工之讲究,让人叹为观止。在雕刻手法上也各具特色,有圆雕、浮雕和透雕。当你漫步其间、真正用心欣赏完这批艺术珍品后,你不得不被古人高超的技艺所折服、所震憾。这么多的艺术珍品,除少数被人破坏外,其余大部分都保存完好,具有较高的历史和文物价值,是遵义县的瑰宝,更是贵州省佛教文化的骄傲。面对此情此景,我心潮澎湃。我想,经过江山易主,时事变迁,寺庙和文物居然还能保存如此完好,实在是一件不容易的事情,可谓功德无量啊!
从大雄宝殿檐下往左走,便来到了一间过道式殿堂,里面张挂着一些遵义书画名流的作品。我们驻足观赏着,评品着,不由得感叹起中国文化艺术的博大精深来。在不知不觉中,时间悄悄的从我们身边溜走。这时,寺中香客已逐渐多了起来,只见寺中香烟袅袅的,佛门虽是清净之地,但世人多了,也难免会显得清静之中也有几分不太清静,宁静之中也有几分不太宁静了。
不知什么时候,从禅院深处飘来一阵阵悠扬而婉转的古琴音,不时夹杂着悲凉、深沉而高亢的萧管之音,它们一开一合、一高一低、一起一伏的、像高山流水、又似清流激湍,环绕于耳际之畔,叩击于心田之间,好似天籁之音,细细听来,妙不可言。刹那之间,为这座深山古刹平添了几许幽雅之气。
紧挨着过道殿堂的就是极乐堂了,刚出殿堂耳门,就远远瞧见立于极乐堂殿下青石坝中央的方形石碑,只见它高约十来米,上方装饰有双龙抢宝等透雕饰品。据说,此碑为全省碑中之冠呢!于是,我们便迫不及待来到方碑前驻足观赏,在碑的正上方,是用篆书题写的“释教源流”的碑首,下方则密密麻麻的刻有许多文字,经过龙坪镇原文体站站长付贤贵和中华诗词学会会员刘明远老师反复核对资料,确定碑文为重修复兴禅院史略纪念碑。在方碑的后面,只刻有“万古流传”四个大字,远远看去,显得气势恢弘,尉为壮观。
欣赏完方形石碑,沿阶而上就来到极乐堂,殿内主要供奉阿弥陀佛。“阿弥陀佛”是梵语音译,意思是“无量觉”,也就是三皈依所说的“觉而不迷”。对于世出世间一切法,都能觉而不迷,这就是阿弥陀佛。我们见到阿弥陀佛的形象,就要想到阿弥陀佛种种不可思议的功德智慧,要发心向他学习。所以见到这尊像,听到这个名号,就要想起《无量寿经》、《阿弥陀经》与《观无量寿佛经》了。
在极乐堂右侧的通道内,则安放有一皮鼓,每当寺院做法事和佛会的时候敲响它,方圆几里地的人们都能听得清清楚楚,可谓暮鼓晨钟,远近悠然。在皮鼓靠后的墙体上,则镶嵌有一块石碑,经细读识别,其为瓦厂寺复兴碑。此碑不算太大,因镶嵌于墙体,部分文字已被掩盖,所以不太方便游人欣赏和识读了。
我们顺着通道,穿过一道石墙、上了十几级石阶,就来到了瓦厂寺山麓僧墓群。一进入僧墓群,只见到处是篁篁修竹、茂林成荫,让人感觉到有几许清凉和幽静。在墓群的周围,杂草丛生,荒草凄凄的,显得有些凋零。作为文艺爱好者,我们并不在意它的荒寒,关注更多的则是墓群的历史价值和艺术价值。我们每到一座僧墓,总是怀着无比激动的心情,品评它的历史、价值和艺术。整个僧墓群,虽然有部分被人损坏,但其文物、历史和艺术价值是不容忽视和估计的。在墓群上方和石碑的两侧,雕刻着各式各样、精美绝伦的石刻艺术品,雕刻手法和技艺也是应有尽有、一应俱全。在僧墓石塔中,主要雕刻有各式各样的人物、山水和花卉作品,其用工之讲究、雕刻之完美,技艺之高超,确实让人叹为观止。墓群中,最具文物和文献研究价值要数道有和尚的石墓了,其墓碑为牌坊式,四柱三层,墓碑上方雕刻有戏剧人物、花卉和佛出世等图案。在道友墓碑的正前方的拜台上,安放有一块形似古老钱币的镂空石雕。后来我与罗镇长交流了解到,其镂空钱币石雕为望山钱,安放于此的意思就是希望后人能兴旺发达。
在参观完瓦厂寺后,我的心情已越加复杂起来,可以说是喜忧参半吧!喜的是遵义县已经开始重视和打造这一佛教圣地,并投入相应资金对寺院进行大规模的建设和修缮,确实让人欣慰。忧的是我们怎样在开发中保护,在保护中开发,希望政府和有关部门高度重视,打造和开发好遵义县这张一人文景观和佛教圣地。这件事确实让人深思,也值得忧虑,可谓任重而道远啊!
(本人原创作品,谢绝转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