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艺公社

 找回密码
 快速注册

快捷登录

搜索
楼主: 金沙石

初读《书法》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9-3-27 16:40 | 显示全部楼层
    我还觉得,这个命题还是窄了。无形之中,把语言等同了“意”。语言固然代表了很多的“意”,但看来也不能代替。两者并不完全重合。《诗·大序》曰:“诗者,志之所之也。在心为志,发言为诗,情动于中而形于言。言之不足,故嗟叹之。嗟叹之不足,故咏歌之。咏歌之不足,不知手之舞之足之蹈之也。”
em1 em1 em1
书法跳开文字,生命就结束了。
http://www.shufa.org/bbs/viewthread.php?tid=109611&extra=page%3D1

[ 本帖最后由 大运河上 于 2009-3-27 16:46 编辑 ]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9-3-30 09:23 | 显示全部楼层
em1 em1 em1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9-4-14 13:53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大运河上 于 2009-3-27 16:40 发表
书法跳开文字,生命就结束了。
http://www.shufa.org/bbs/viewthread.php?tid=109611&extra=page%3D1
...


久未回复,偷懒了。我的原意,倒是倾向比较支持邱振中的,因为他直接将书法和语言联系起来,是个认真谨慎的考虑,但是范围还是窄了。我的意思,是“意”的范围,其实比“言”还要大。魏晋之际,就有“言意之辩”。

书法从一个角度,不能说早已经脱离文字,但也肯定早比文字说得多了一些。我脑子里想到的,各种书体,都有比只是文字更多的东西。邱先生说的,是加入了的“人”本身。这个说法还是站得住的。但是他这里的说法,显然是比“人”要小了,甚至比“意”还小,因此我提出讨论。

问题不在于是否要跳开文字,而是不要太拘泥于文字,如何“得意忘形”,相信这是可以接受的。

[ 本帖最后由 金沙石 于 2009-4-14 14:11 编辑 ]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9-4-15 20:20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金沙石 于 2009-4-14 13:53 发表


久未回复,偷懒了。我的原意,倒是倾向比较支持邱振中的,因为他直接将书法和语言联系起来,是个认真谨慎的考虑,但是范围还是窄了。我的意思,是“意”的范围,其实比“言”还要大。魏晋之际,就有“言意之 ...

“得意忘形”泛泛。如果将“不要太拘泥于文字”改为“不要太拘泥于字形”是否就恰当些了。
邱先生的进步之举,就是倡导用科学的思维方式来解析书法。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9-4-17 15:05 | 显示全部楼层
两位学者高论em1 em1 em1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9-4-18 02:04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大运河上 于 2009-4-15 20:20 发表

“得意忘形”泛泛。如果将“不要太拘泥于文字”改为“不要太拘泥于字形”是否就恰当些了。
邱先生的进步之举,就是倡导用科学的思维方式来解析书法。


要是仔细看,是“
言之不足,故嗟叹之。嗟叹之不足,故咏歌之。咏歌之不足,不知手之舞之足之蹈之也。” 那还真是跳开了连语言都不要的,不但是文字,更别说是字形。当然那是诗歌。但书法不是借用了文字,而正是借用字形,因为字形就够了。可是除了字形外,也还有可取的。你也说了,不要太拘泥。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9-4-18 08:57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金沙石 于 2009-4-18 02:04 发表


要是仔细看,是“
言之不足,故嗟叹之。嗟叹之不足,故咏歌之。咏歌之不足,不知手之舞之足之蹈之也。” 那还真是跳开了连语言都不要的,不但是文字,更别说是字形。当然那是诗歌。但书法不是借用了文字, ...

书法字形的丰富就是因为不拘泥某种字形而实现的。
但是,没有汉字何谈字形。
书法的基础是书写汉字。
咱们的讨论并不矛盾,是否理解上有误差。
em13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9-4-18 09:39 | 显示全部楼层
补充一句。
“书法跳开文字,生命就结束了”是我读贴时迸发出的思想火花,并非对全贴或片断的概括总结。你的帖子有些思想性,这正是我常关注的原因。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9-4-18 21:22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18 大运河上 的帖子

em13 em13 没关系的。理解可以多样。我相信文字的形状,是一次抽象,而抽象可以进行很多次。文字的形状,其实变化了很多次。很多新的字形,其实也是书家的创造。字形并非终极不变的。书法和汉字的字形,历史上相互影响,互相作用。今天的字形,其实有很多是古代书家离开了字形的创造。以后还会这样。书法跳开了文字的形状,生命没有结束。是新的生命,新的字形出现了。从这方面来说,它确实没有离开文字。但它也经常离开。这就是我要说的。这好像婴儿离开母体,生命其实是开始。可是它又是新的母体。大概的关系可以这样比喻。因为好的书法表达了思想,文字则记录语言,语言和思想又有那么多重叠,所以看上去它们似乎是一体的,但实际上,有微妙但重要的区别。如果文字表达了我们全部的思想,那就无需书法和诗歌乐曲了。艺术就是这么奇怪,看似是多余的一点,看似毫无必要,却往往就是那多出来的一点,让人感叹。正是书法比文字多出来那么一点点,让我们愿意做那么多。

这里也不关你我的误解,我喜欢这样的讨论。讨论会加深你还有我的理解。那怕理解只是增加一点点,哪怕是清晰一点点也是好的。一点点也是很不容易的。em1 em1 em13 em13  例如你的一点火花,我就得想想清楚,它合理的地方。结果,我也清晰了一点。

[ 本帖最后由 金沙石 于 2009-4-18 21:46 编辑 ]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9-4-18 21:35 | 显示全部楼层
em1 em1
尊重你的理解。
书法的“得意忘形”是有度的,实际上忘形又不能无形。
圣人做“易”,立象以尽意,意,先天,书之本也;象,后天,书之用也。
形,后天,书之用也。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快速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本站网友发表的所有内容,均为原作者的观点,不代表书艺公社的立场及价值判断。
网友发表评论须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各项有关法律法规;尊重网上道德,严禁发表侮辱、诽谤、教唆、淫秽内容;
承担一切因您的行为而直接或间接引起的法律责任;您在书艺公社论坛发表的言论,书艺公社有权在自身所属的网站、微信平台、自媒体等渠道保留、转载、引用或者删除;
参与论坛发帖及评论即表明您已经阅读并接受上述条款。

·版权所有2002-2019·书艺公社网(SHUFA.org) ·中国·北京·
Copyright 2002-2019 SHUFA.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电子邮件:shufa2008@126.com

甲骨汉字对应表 | 说文解字注速查表 | 繁简字转换表 | 干支公元对照表 | 岁时表 | 常用礼语 | 中国历代年号速查表
广告服务 | 联系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