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艺公社

用户名  找回密码
 快速注册

快捷登录

帖子

正在浏览本主题的会员 - 2 在线 - 0 会员(0 隐身), 2 游客

  • 只有游客在线
楼主: 李欣书法

西部墨潮飞鸿记事--当代书家信札选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9-2-13 19:15 | 显示全部楼层
昨日南京台播放一段文化节目,提及丧夫之痛的李清照在南京写下了千古传诵的《声声慢》,愁惨凄厉的氛围笼罩全篇。宋代的另一位诗人苏东坡的《念奴娇·赤壁怀古》,是其豪放诗词的代表作,我常常以草书手卷而录之,说明内心是敬慕东坡先生的豪放气格的。可是我在阅读时,却特别关注他的《江城子》,它反映了这位豪放诗人性情中柔情的另一面。“夜来幽梦忽还乡,小轩窗,正梳妆。相顾无言,唯有泪千行”。潸然之感全在苏东坡先生笔下。为何自己会特关注苏东坡的《江城子》?这和在孤独中长大的我多愁善感的性情有关。年幼失怙的我,少时的心灵孤单无助,随着岁月的积淀以及世事的沧桑,阅读这些诗词而触动心底深处的弦,势必潸然。或许,这就是阅读往往和性情有关的因由吧?无疑,因阅读而潸然的心灵,是向往温暖和善良的世界的。春节前后,我写了一首打油诗,其中诗句“只为年轻时,书斋是听雨”,年轻时代的我,曾将书斋题为“听雨斋”,多愁善感的人,为何喜欢听雨?因为雨丝绵绵之时,往往也是怅然不已之时。非但是阅读,就连自然世界的雨,也会触动性情中人心底深处的弦,由此敏感而怅然的。
    近日,阅读一位朋友的博客,其中提及苏曼殊的诗词“死生契阔君莫问,行云流水一孤僧。无端狂笑无端哭,纵有欢肠已似冰。”毋庸置疑,苏曼殊的心灵干净若冰雪,可最后一句的准确意思是反映了他在真实世界里的绝望。只有对人世有着同样悲哀心灵体验的人,才能真正感受到他所言“已成冰”的那种绝望的心境。
回复 支持 反对

举报

发表于 2009-2-13 19:29 | 显示全部楼层
小沈阳能给大家逗得哈哈笑,这就是本事,他如何上春晚与上国展根本就是两回事,上春晚的人太多了,你记住几个?
回答:不可能全记住,也不可能一个也记不住。

芭蕾舞不俗,很高雅,你看吗?

回答:对不起,芭蕾舞很好,我爱看,尤其爱看小天鹅。

小沈阳获不获奖是民意说了算,你说他俗他就不得一等奖了?国展获奖作品是民意说了算吗?
回答:小沈阳获奖民意怎么说了算了?怎么民意你清楚吗?我说他俗与获一等奖没有关系,但得了一等奖,我照样说他俗,这是我的自由。

北京台、天津台春晚邀请小沈阳给足了时间让他放开了演,说明有大众需求,顺应了民意,至于他是流星还是恒星这要由观众说了算,你操什么心!

回答:北京台和天津台邀不邀请,是他们的自由。三级片还有大众需求呢,顺应了民意就是好的吗?他是流星还是恒星这要由观众说了算,你这句说的真好。我就是一名普普通通观众,因此,我有发言权。所以,我操心。你不是也来操心了吗?


我可以说,小沈阳的出现,丰富了舞台表演形式。
回答:这句话,我同意。但是,好坏每一个观众都可以自由评说。这也丰富了评论舞台。


你不俗,你整天爬电脑泡网络难道艳照门的照片你没看,你打死我我也不信!

回答:为了你不打死你自己,我承认我看过了。我很俗,但依然认为小沈阳的表演一些方面很俗。爱咋咋地。

有的人吃饱了骂娘;有的人乐完了说人家俗;有的人在一次国展中上了两件作品(一件署真名,另一件署假名)还说三道四,良心坏极了。林子大什么鸟都有!嗯,各位阳春白雪、雅人、高士!
回答:我没上过国展,看来良心还没坏极了。阳春白雪谈不上,就是俗人一个,但绝没有俗不可奈。
回复 支持 反对

举报

发表于 2009-2-18 13:32 | 显示全部楼层
多了幾份厚重、凝重、樸拙和謙謙的淡雅。
em1 em1 em1
回复 支持 反对

举报

发表于 2009-3-1 09:51 | 显示全部楼层
“铁”而“古”者,将愈显魅力。
回复 支持 反对

举报

发表于 2009-3-1 15:17 | 显示全部楼层
你生活的这个世界其实只是一个以你自己为中心的白纸般的平面,而所有平面世界的平行分支和汇集,才是我们想象中的那整个世界——那个难以计其确数的N世界。
回复 支持 反对

举报

发表于 2009-3-4 15:25 | 显示全部楼层
em1 em1 em1
cc1.jpg
回复 支持 反对

举报

发表于 2009-3-4 21:25 | 显示全部楼层
em1 em1 em1 不错~~没看够~~
回复 支持 反对

举报

发表于 2009-3-17 12:48 | 显示全部楼层
文化是一个民族的身份证,是一种习惯,是千百万人千百年来形成的共识,应该具有自觉性,认同感和归属感。文化是通过认得流动得以传播的。。。。。

人固然要"学习"-----
在当今的世界,正是人人用眼观看走向用心观察,从看见杯子到发现空气,从被动看见走向主动发现得时代.、、、发现西部墨潮......。。
20090316_104730ffeb1cb14da1c26CCbSRFzhyrI.jpg
回复 支持 反对

举报

发表于 2009-4-5 10:25 | 显示全部楼层
书法之妙,不是妙到毫颠,而是妙在落笔前。
em1 em1 em1
回复 支持 反对

举报

发表于 2009-4-17 21:25 | 显示全部楼层
em1 em1 em1
em11 em11 em11
em13 em13 em13
回复 支持 反对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快速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本站网友发表的所有内容,均为原作者的观点,不代表书艺公社的立场及价值判断。
网友发表评论须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各项有关法律法规;尊重网上道德,严禁发表侮辱、诽谤、教唆、淫秽内容;
承担一切因您的行为而直接或间接引起的法律责任;您在书艺公社论坛发表的言论,书艺公社有权在自身所属的网站、微信平台、自媒体等渠道保留、转载、引用或者删除;
参与论坛发帖及评论即表明您已经阅读并接受上述条款。

·版权所有2002-2019·书艺公社网(SHUFA.org) ·中国·北京·
Copyright 2002-2019 SHUFA.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电子邮件:shufa2008@126.com

甲骨汉字对应表 | 说文解字注速查表 | 繁简字转换表 | 干支公元对照表 | 岁时表 | 常用礼语 | 中国历代年号速查表
广告服务 | 联系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