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社币
-
- 信誉指数
- 点
- 好友
- 回帖
- 0
- 主题
- 精华
- 阅读权限
- 60
- 注册时间
- 2005-2-27
- 最后登录
- 1970-1-1
- 在线时间
- 小时
- 积分
- 9211
- 点评币
-
- 学币
-
|

楼主 |
发表于 2007-8-30 18:15
|
显示全部楼层
六十四
2 {4 a% @8 m, O, A0 D
; V& Z; S. }# e R t- R( W 当年冬天,我回上海,住进和平饭店,为饭店创作巨幅布置画《迎客松》,经及《南雁荡》等。又为人民大会堂上海厅创作《雁荡泉石》, 以及西大厅创作山水和梅花两巨幅布置画。以其余睱,又创作丈六大幅《三峡》和丈二大幅《南雁荡》、《北雁荡》,用为自己个展之用。在此时期,我前后画过多幅大型画,积累了些经验。画大幅画和小幅要求有所不同:大画挂在大建筑内,必须远看,第一要有气势,看整个画面,所以构图最为重要,用笔要壮健,设色要明亮,虚实相生,突出主题;同时,也要顾到四周环境,与之相统一。目今大会堂,大饭店,以及交通枢纽,人群集中之地,均需要大型置画,而这些画尤以山水画为宜,所以画时必须注意这些方面。
9 o2 `* j7 U r, `* u0 _
! K* T" N8 D4 ]1 O六十五
; ]: `# x" o9 E ]: `6 M$ w6 d0 E- J% t8 U
一九八三年五月中应深圳发展公司的邀请,我偕同燕因、亨儿前去深圳。才别一年,气象迥异,故我有“曾经蔓草荒烟地,多少楼台一望中”之叹。参观了依山傍水、利用天然形势曲折有致的西丽水库度假村。及正在营建、略具规模的香蜜湖度假村,我为发展公司和香密湖各画布置画一幅。
3 o1 z& D* r$ R3 }! P$ i/ c
& g0 L6 H4 J8 V. S3 v! x" d 此时六届全国人大会即将在北京召开,我不自意,当选为全国人大代表。于是遄返杭州,六月初自杭州出发,乘飞机到北京。大会六日开幕,自揆才德未至,膺此重任,感到莫大荣幸。开会期间,大会分小组讨论国家大事,选举国家最高领导人,我心情激动,莫可名状,有心更好地为社会主义祖国服务。我更要谦虚谨慎,刻苦学习,敏求神会,尽一己之绵力,庶无愧党和人民对我的信任和给我的荣誉。
) F4 i4 S' X- _) M& @
% Y ^2 x2 {$ [4 U 六月底回杭州,学校配给我教授楼一套,宽敞舒适,此皆人民所赐予,益思所以报答之者。暑假中返抵上海,八月中应嘉定故乡父老之邀,前去嘉定,觞于新建凌云楼,是日大雨,即席赋诗曰:
. \1 m, \ b4 P1 ^( k6 D 故乡重到隔年期,又见高楼卓酒旗。
- h/ A1 q% r* n; e2 f 对景君看非旧日,凌云我欲赋新诗。 + r# {4 m1 ~. J3 Y/ ]/ y. N8 \
崇朝霪雨晚晴好,向夕斜阳幽草宜。
1 l3 S( N% q* G ]! W 余热犹堪驱使在,及令筋力未全衰。 7 B( R: y) v" o8 ^
予违嘉定三十年,蒙故乡父老厚爱见招,并期岁一再至。去夏曾到,杯酒话旧,不觉尽欢。今又重来,建设日进,又改旧貌,凌云楼此其一也。登楼四眺,霪雨乍霁,晚晴独好,效原绿净,民生乐事,观感所及,因赋并书。
+ R3 ^0 G( |" X: t
" o5 d2 ]8 W9 N0 I 我近健康有所好转,熟识者咸谓两颊加胖,气色红润,大非昔比,因此想趁此条件,不断努力,而至耄老,以期更进一步开创面目。
+ e" W% G( O0 F2 r; k# r+ j
9 ]# _+ }" S3 `! V5 y) Y) y 八月中接到北京中国画研究院来信,谓国务院中南海紫光阁有一批布置画要我参加创作。这是一件光荣的政治任务,我遂于八月底前去北京。这次要画一幅七米长,二米高的大型布置画,以前我有一些创作大画的经验,所以比较顺手,旬日之内,画成巨幅 《层峦叠翠》青绿山水画。人家说我画得快,效果也好。但我自己总觉工作做得很不够,当竭其余热,为人民多做工作,做好工作。 & O( k! D! l( l: [- I+ K3 k2 @6 U& P
5 q: v1 p. x, E# n. f
六十六
6 V' j( z9 a' U# G5 E$ R
; }% [6 ^# I8 V0 n& f8 c1 M 八三年九月在北京,于香山饭店看到赵无极水墨画屏。回到上海又看到赵无极大型画册,以及读到在香港《美术家》杂志上发表的郁风所撰 《赵无极——在东西方之间》一文。可惜我没有看到他在杭州的个展,未能观摩他的原作。而此大型画册,引起我的兴趣。我一向主张画应在似与不似之间,即具象和抽象应该有机地结合。如果抽去抽象部份,走具象的极端,当然不好;但如果抽去具象部份,使览者看不出所画为何物,也不是正确的创作方法。赵无极的画,看不出所画为何物,所以完全是抽象的 。我认为这绝对不是我们的方向,但我们也不应该一概排斥,如果其中可以得到一些启发,还是值得拿过来,为我所用。例如他的设色调子,可供借鉴,次之他的构图虚实相生,有大空白,不同于其他西洋画的构图。加之他的意境、情调,也有接近东方的地方。郁文所谓“在东西方之间”,我想就是指的这些。也即是和中国的山水画,有些相通之处 。赵无极是由西方走向东方,也就是在西洋画的立场上,吸收一些中国画的东西。我们应该在中国画的立场上,适当地吸收一些西洋画的东西,但决不能舍本就末,或本末倒置。东西方绘画是有相通之处的,例如赵画有动势,我也主张要有流动感,在这点上也可说是并行不悖的。 ! {; Q8 p E& D: l, \, p
) |( E2 {% B6 A, L# v
十一月,应福建泉州华侨大学之邀,前往讲学。节届初冬,杭州已有寒意,而在泉州,暄暧如春,初意闽中可以避寒,在泉州住十日,遂至福州,而寒潮骤至,冷气入侵,几不能耐,当地人亦谓数十年所未有。适北京国防科委画布置画,及至厦门,稍事游览,转至北京,住远望楼。
. W/ O! f: N" H1 F; q4 P9 s- ^; o, H
! h9 I% r* ~2 r$ R: r6 R9 m六十七
4 o! E2 J4 [! e: ^2 H7 ~! ?. t7 Y, ^3 \8 ^
一九八四年三月中回至杭州,五月中全国人大开会,其时浙江美院开办中国绘画学习班,有美国人士近三十名来学,大部分有绘画基础,不少人且在美术教育岗位上工作,故年岁不齐,年轻者二十余岁,而年老者有至六十余者。当时在美国招生时, 以我为主导老师,所以开学时不能远离,只有向人大请假,不去北京。所有学员,皆对中国绘画有浓厚兴趣,故学习认真,两个月后,结业展出,成绩斐然。总结此期学习班,可以加深相互了解,而对文化交流,起到积级作用。以后 似可继续开办,当然还须在实践中总结经验,不断改进。 . F% X$ q9 ^* {$ z( Q
- M7 U* x, T! C, w8 w
七月下旬,台湾籍画家刘国松来杭州举行个展,主要是山水画,我忝为浙江山水画研究会会长,应尽东道之谊。他在南京个展时,刘海粟为之题诗,今来杭州,当有对等的接待,浙江美协要我题诗,勉成一律:
1 u, Q- P0 O6 Z: U; E 混同有日知非晚,游子回归报好音。
7 w. R. u; }7 W- o. I 海峡春风吹两岸,画屏彩笔重千金。
, J2 G9 ^, O$ b( \, ^% j 丹青所贵标新意,顾陆从来共此心。 . ]& K# J) I* C* g5 E
变法早怀今白首,我将君处恣追寻。 * w$ D0 A$ a5 O- z
" _! ^4 K4 O0 d& S 刘国松绘画展出,有些人不能接受,但我认为他能锐意革新,独辟蹊径,是有积极意义的,所以不能一笔抺煞。我认为当取其意,而不必学其迹。如果依靠笔墨运用,能够达到象刘国松那样的抽象效果,那 末画中点线,出之于指腕,是作者性灵的直接反映,则远非水拓乾擦等特技所能及。所以第一步要承认刘国松的抽象效果,第二步将何以运用笔墨达到同样或相同等的效果,但是做到这一点是极不容易的,我于此得到启发,所以诗中说我将恣意追寻,绝非酬应之谈。
8 _2 k$ t5 G; ~, ~' P
: Q% A* h$ ]: P: k5 x$ w# i8 G 当年初在福州时,约定今夏与刘旦宅在福州举行联展。八月下旬,去福州,画展开幕。翌晨即去武夷,住山中半月,畅游九曲之胜,上登天游,磴道依石壁而上,极为险峻。近望接笋峰,壁立千仞,径路斗绝,石级几不容足,奇险恐不在华岳之下。我常恨武夷不入画,自登天游,奇石嵌空,危峰回合,尽多粉本,而向之观看电视,参阅照片,皆不足据。在武夷日,为福州海山宾馆画丈二布置画一幅。 : v/ f: k' x, V! V- r, H [/ u. d; i
6 j6 H. i3 _: s$ ]* i# U 九月中旬,我将平生早年、中年、近年有代表性作品十四幅献出,上海博物馆举行了隆重的授将仪式。我以作品能入藏于国家博物馆引为殊荣。旋即应四川省文特处邀请,前去成都,游览了杜甫草堂、武候祠、王建墓等名胜古迹。继至灌县,观都江堰水利工程。上青城山,于天师洞宿二宵。北至新都,游宝光寺。当地文化馆陈列出土汉画像砖,可以觇见汉代造型水平,令人向往。再北至绵阳,宿。明发至江油,参观李太白祠堂。迂道经梓潼,登七曲山,参观大庙,犹存明代木结构建筑,于古驿道处,老柏成行,连绵不断,所谓翠云廊者是也。再北经剑阁而至剑门关,山势迴抱,石角皆北向,关门如崇墉积铁,雄姿特胜。于广元观千佛崖,皇泽寺,上溯嘉陵江上游,至清风、明月两峡,古栈道遗迹尚存。此唐李思训、吴道子于大同殿壁画嘉陵江三百里山水处也,今公路凿壁附山而过,览今怀古,为之徘徊久之。 , L, c, t% U, g( E. T' P
% L( G3 W2 c- E5 u, } 我于一九四六年抗战胜利后,乘木筏东归,中经三峡,得谙水势,故历年以来,多作三峡险水图,此亦可说我在山水画创作上的一个转折点。此次来四川,主要拍摄 《上海中国画》要我以三峡为背景,准备归途在奉节、巫山上溯大银河,取景小三峡。而在成都,气压低,终日雾气濛濛,我极不适应,以至肺气不顺,咳嗽不止。据小山峡回来者说:峡中风大,于今天气日冷,非我体力所能支,不宜昌险从事。我遂电告上海科教电影厂,其摄制人员如未动身 ,可勿前来。即日我遂乘火车去重庆,转船经三峡,葛洲坝船闸而东下武汉、上海。四川是我旧游之地,此次到过一些新地方,开了眼界,所遗憾者,未能重到乐山峨眉以及大足等地,而南北奔驰,疲于道路,有感于老之已至。到家以后稍事休息,病体即获平复。我有自信,一竢春暧花开,健康日进,余热尚堪使用,绝不应该服老。
# j3 e6 Y" t& r: B' x8 Q# F" Q& m6 }6 \+ ~5 J, d1 m: ~
九月下旬,接到杭州来信,谓日前省委宣传部有文下达学校,批准浙江画院班子人选,我被任命为浙江画院院长云云。自揆才德未至,而膺此荣任,恐有负付托之重,深滋惭惶。浙江自宋元以下,画家辈出,有声于时,画院之设立,必 能提高国画创作水平,培养一批绘画理论作者,为四化服务。
' v* ~& e3 d% f7 E, e+ k) Y# A
# R4 |, {* m1 Z& @' \! U5 {) b六十八 $ n% _/ f a( ], \
0 g% @5 |& w9 y5 U 最近台湾出版的《雄狮美术》一九八四年第四期,重点介绍我说: % e% F+ y% H" O
2 j0 Z) e; r( `9 x- p. a' V “中国绘画发展至今时,很明显地看到有两种趋势,一是走传统路线的,一是走新派作风的,这两路画家,似乎互相对峙,各不通融。走传统的经常骂走新派者为旁门左道,作品毫无可取。而走新派却不断讥讽走传统者为老古董,作品墨守成规。 + r: W1 V. s7 l5 m) U& n; {7 F
% Y( m* _4 `$ L' ~ `" U 然而有一位画家的作品,却引起了大家的注意。他的绘画既包涵着浓厚的传统精神,又具有使人耳目一新的抽象意味。传统画家们认为他是 位承先启后的巨匠,而新派画家亦赞誉他为胆色过人,深具创见的现代画家。这位左右逢源的画家究竟是何方神圣呢?他就是近年来颇受艺坛瞩目的人物——陆俨少。 % R- j/ z4 C5 M. L* j
3 v6 |1 g. v8 x3 H
走传统路线的人喜欢他的画,原因是他保留了许多中国绘画所特有的传统精髓于创作中,他曾深入地去钻研前人的创作技巧与心得,又融会贯通地把它发挥得淋漓尽致,简单地说他是位能入能出的画家。他的笔墨功夫,实际是将宋元之法集于一身,他学宋人以取其法度,而归宿于元人以尽其变。
, }4 M( j7 Z5 D/ w. R* m
2 N, ]0 |4 W; A7 b 搞新派作风的人对陆俨少的绘画也大感兴趣,原因是被他的画幅中所具的‘抽象意味’吸引着,说实在有些作品,如果不加上房子与点景人物,根本就看不出究竟是何物,与赵无极的绘画一样,抽象得很。从大处去看陆俨少的画,首先看到许多的白面块与白条子,又看到许多黑面块,这是黑白对比,互相交织成一幅幅奇特的景象,使整幅画充满了‘动荡之势’在其艺术创作中,的确创立了前人没有过的新技法,而且又能呈现出新的时代精神。”
2 ~2 L; u- h( S+ q" s( c# [& t 我觉得上面的介绍,未免有些称誉过份,是不敢当的,但是也写出了我的心愿,这半个世纪来,我就是孜孜兀兀朝这个方向追求探索而前进的,以做到来自传统而又无悖于创新。中间也曾想摒弃旧习,彻底改变面目,有人说这样是步子跨得太大了,我自己也感到生搬强扭不是自然的变,所以也不能肯定是正确的办法,这样走过去又回过来,徬徨不定,苦闷万端。变法是第一义的,不过也不能空想冥索,一夜之间,突然变异。必须培养情操,加之深入生活,有新的意境,从而生发出新的技法,当然也不妨吸收外来的东西,这个变才是有源有委,而不是从空而降。 $ w/ V; W0 u/ m' |
我今年七十六岁,方诸黄宾虹先生,还可再创作二十年。我不能满足过去,总想老年变法,为适应时代要求,要继续有大变。我深信只有根植在祖国的土壤上,我的艺术生命才能获得无限生机。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