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再造善本》之宋本《梅花喜神谱》。
一、《中华再造善本》是一项重要的文化建设工程。它是文化部、财政部等政府部门,经过长期深入的调查研究,总结历史上典籍散佚的经验教训,针对善本古籍当今保管的现状,为防不虞,确保珍贵典籍的传承安全;同时为学术界提供更方便的利用善本机会,从而弘扬优秀传统文化,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进文化而提出来的重要举措。它的有效实施,将在古籍整理和中国文化建设史上写下浓重的一笔。中国的雕版印书始于初唐,成于五代,盛于两宋,旁及辽、西夏、金,延袤于元、明、清,时间跨度约为1300多年。可是就在这一千三百年中,典籍大量散佚,流存至今的唐、五代时期的版印实物,已成吉光片羽。两宋316年间刻书出版事业最为兴盛,据不完全统计,官私刻书有1万多种。印数则当以百千万计。到明代权相严嵩被劾而抄家时,据说抄出的实物中还有宋版书籍6853部。可是时间流逝不过几百年,迄今就中国辖区所藏宋刻完轶、复本、残本通计超不过2000部,可谓万不一存。元代掌握全国政权仅有87年,仅是宋代历史的四分之一,据不完全统计刻书也有3200多种,相当于宋代刻书总量的四分之一。元代迄今不过6百余年,可中国辖区内现存元代刻书的完轶、复本、残本大概超不过1200部。面对这种典籍严重散佚的历史教训,清嘉庆时著名版本学家、校勘学家顾千里就曾感叹:“宋元本距今远者八百余年,近者不足五百年,而天壤间乃已万不一存。”故而呼吁:“举断不可少之书而墨之,勿失其真,是缩今日为宋元也,是缓千百年为今日也。”然而那时这只不过是个美好的愿望,是个梦想而已,无条件实现,也不可能实现。从顾千里到现在,有过了二百年,许多书又已失传,这引起了我们政府领导人的高度警惕和密切关注,所以才有“中华再造善本工程”的提出和立项实施。我们现在有高超的影印技术,不但能够做到“不失其真”,“缩今日为宋元”,且能延宋元至长远的未来。
过去私人藏书秘不示人,意在珍惜自己的藏本。新中国成立后,私人藏书通过各种渠道大部分裒辑于各级各类图书馆,但珍贵善本仍是不能随意借阅,其意仍无非是加强保管,使其能够传诸久远,可持续使用。这些都是好意,但其法则偏于保守。当今世界的图书保护有两条途径:一是改善藏书环境、原本脱酸、照原样修复,这可以称之为原生性保护;二是缩微复制、扫描复制、照原样影印等,这可以称之为再生性保护。这样做,原书是可以因不流通、少流通而得到保护了,可仍不便于学者批阅,读者还是不满意。现在政府斥巨资仿真影印存世珍稀善本古籍,则既是积极保护,又可广泛利用的两全之法。这种办法既能将那些久已绝版而又传世孤罕的古籍善本化身千百,永无失传之虞;又可广泛传播,便于披览研读,从而达到“继绝存真,传本杨学”的宏远目标。
二、本书编纂出版效果的基础工作首先在选目。为此,自2002年初开始,我们就在思索和实践中反复提炼选目的指导思想。并从2002年5月初起,就邀请有关方面专家进一步研讨选目的指导思想和框架原则。最后所取得的共识,是本书编纂的宗旨为确保珍稀古籍的传承安全,因而它的第一要义是传本。但又不能只顾传本而不顾及其学术价值和学术体系。因此,提出了“一传本,二扬学”的选书基调。鉴于古籍传本越古越稀的事实,又提出了“宋元从宽,明清从严”的遴选原则。准此,我们选出唐、宋版本424种,金、元版本326种,作为一期选目。明清离我们时代尚近,存世的书也较多,选书的原则就是“学”、“本”并重,不能只看版本而不看学术内容,要尽可能做到每选的一种书都值得“再造”,不使不值得“再造”的书阑入其中,浪费国家资财。这个明清时代的选目,即二期选目也已几经推敲,基本定稿。另外,还选择了一些少数民族文字古籍,列入再造之内,以体现多民族共铸中华文明的辉煌史实。两期总为1300余种,规模已十分可观。
三、本书编纂分唐宋编、金元编、明代编、清代编、少数民族文字古籍编,凡五编。每编所选书目按传统的经、史、子、集、从类归。五编中每书之布局,则以《中国古籍善本书目》各书排序为准。
四、本书编纂靠全国有关藏书单位同心协力、共襄盛举才能圆满成功。特别是那些同书同本而又长期分藏几地者,此次则尽可能使其珠联,成为完璧;有的书珠联之后仍不能成为完璧者,但现存合龙,毕竟便于读者。这是我们这次编纂工作同人共同努力的目标。
五、本书装帧取传统的线装型式,封皮用仿库磁青纸,正文用纸现在采用两种:大部分用国产宣纸,铺色黑白印刷;少数用瑞典进口蒙肯纸,全行彩印。
当前已经印制了260种,发稿360种“中华再造善本工程”分为五编进行,自唐迄清为《唐宋编》、《金元编》、《明代编》、《清代编》、《少数民族文字文献编》,每编下以经、史、子、集、丛编次。选录范围以我国内地收藏为主,还将陆续与香港、澳门、台湾地区进行接触,最大范围涵盖中华文化典籍的精髓。全套共600多种、近万册的《中华再造善本》书价319万元人民币大陆现存古籍善本中传世孤本有45000多种,准孤本(仅存2部)约4100种。《中华再造善本》一期首先推出750种兼具文物价值和学术研究价值的古籍善本影印出版。
[ 本帖最后由 少主 于 2008-9-20 14:07 编辑 ] 书名定价长短经(全八册)2330重雕足本鉴诫录(全二册)530宾退录(全十册)1740才调集(全五册)2010诚斋四六发遣膏馥(全四册)1300春秋繁露(全六册)1332春秋集注(全八册)2040春秋经传集解(全二十一册)5480春秋左传正义(全三十二册)11760大易集义(全三十二册)11130丁卯集(全二册)710东观余论(全四册)1580东汉会要(全十六册)4320东涧先生妙绝今古文选(全四册)1090东莱先生诗集(全二册)650东坡集(全十册)2530东坡乐府(全二册)680窦氏联珠集(全一册)400杜工部草堂诗笺(全十七册)5870杜荀鹤文集(全四册)490范文正公文集(全九册)3410古史(全十六册)4870古文苑(全六册)1360古迂陈氏家藏梦溪笔谈(全六册)2380汉上易传(全十册)3920汉书(全四十册)16040后汉书(全六十册)19960后汉书(全四十册)12800后汉书(全四十册)21720花间集(全二册)590皇朝编年备要(全三十册)6130皇朝名臣续碑传琬琰录(全十册)2080皇元风雅(全八册)3360黄氏补千家注纪年杜工部诗史(全十八册)7230挥麈前录 后录 第三录、馀话(全六册)3390晦庵先生文集(全六十四册)38290稼轩长短句(全四册)1350监本附音春秋谷梁注疏(全四册)2010节孝先生文集(全九册)2980近思录集解(全八册)2220经典释文(全二十四册)5400孔氏祖庭广记(全五册)1450愧郯录(全六册)2030困学纪闻(全十六册)3490老子道德经古本集注直解(全二册)1320乐府诗集(全二十四册)9060类编层澜文选(全四册)3840礼记正义(全四十册)14500李卓吾先生批评忠义水浒传(全四十六册)13670梁溪先生文集(全二十册)4190刘梦得文集(全一册)380六书正讹(全五册)1620龙龛手鉴(全五册)1360陆宣公文集(全六册)1450吕氏春秋(全六册)3070律(全四册)1112栾城集(全十册)2730骆宾王文集(全二册)800毛诗诂训传(全十册)2000梅花百咏(全一册)280梅亭先生四六标准(全十二册)5410欧阳文忠公集(全四十六册)24520莆阳居士蔡公文集(全十六册)5020青山集(全十册)2870清波杂志(全四册)1130曲波园传奇(全四册)1260三苏先生文粹(全十二册)4840山堂先生群书考索(全八十册)22360苕溪渔隐丛话后集(全十九册)2980圣宋文选全集(全十册)2910诗说(全八册)1780诗外传(全四册)1160书集传辑录纂注(全十册)3570四家四六(全六册)1430棠湖诗稿200王勃诗(全一册)260王摩诘文集(全六册)1180王状元集百家注分类东坡先生诗(全十二册)5860韦苏州集(全三册)1400渭南文集(全十二册)6120梧溪集(全六册)2610五朝名臣言行录
三朝名臣言行录(全二十八册)9000西汉会要(全二十册)5320西山先生真文忠公读书记(全四十八册)21640新编方舆胜览(全二十册)9340新定三礼图(全六册)1120新刊权载之文集(全三册)1540新刊五百家注音辩昌黎先生文集(全三十二册)9690新刊元微之文集(全三册)1530新入诸儒议论杜氏通典详节(全八册)2180修辞鉴衡(全二册)450须溪先生校本韦苏州集(全八册)1600续资治通鉴长编(全四十九册)18070续资治通鉴长编撮要(全四十八册)17040荀子(彩)(全十册)4490颐堂先生文集(全二册)600艺文类聚(全二十册)10180应氏类编西汉文章(全八册)2460雍虞先生道园类稿(全三十六册)13640輶轩使者绝代语释别国方言解(全二册)620于湖居士文集(全十二册)3800渔隐丛话前集(全六册)2360禹贡论(全四册)1410玉灵聚义(全五册)1450玉台新咏(全四册)680元丰类稿(全二十四册)6090云仙散录(全二册)570芸居乙稿(全一册)180曾南丰先生文粹(全四册)980张文忠公文集(全十册)3440至大重修宣和博古图录(全十五册)10240周易(全四册)1170周易经传集程朱解附录纂注(全十六册)6130周易象义(全十六册)5250资治通鉴纲目(全三十册)17860资治通鉴纲目(全五十七册)25340资治通鉴外纪详节(全四册)1080纂图分门类题五臣注扬子法言(全四册)1310
右边为原价 以下为各书的精彩局部。。。。。。。。。。。。。。。。。。。。。。。。。。。。。。。。。。。。。。。。。。。。。。。。。。。。。。。。。
《梅花喜神谱》全书分上、下两册,是中国第一部专门描绘梅花种种情态的木刻画谱。因宋时俗称画像为喜神,故名。
每图多一枝一蕊,形象鲜明而富有变化;图左边题诗四句,图上部根据花的情态标以寓意性画题。此书现存上海图书馆,为景定二年 (1261)重刻本,刀法古朴明快 ,刻印均具有相当水平,在版画史上亦具有重要地位。
宋刊《梅花喜神谱》为1261年金华双桂堂刻本,也是中国最早的木刻图籍,中国第一部专门描绘梅花种种情态的木刻画谱。因宋时俗称画像为喜神,故名。宋代宋伯仁撰绘。宋伯仁,字器之,号雪岩,湖州 (今浙江省湖州市 )人,曾任盐运司属官,能诗,尤善画梅。 近代金石书画家吴昌硕,曾有诗说他"家传一本宋朝梅"。
《梅花喜神谱》收录 100幅图,分别描绘蓓蕾、小蕊、大蕊、欲开、大开、烂漫、欲谢、就实等梅花的种种形态。 每图多一枝一蕊,形象鲜明而富有变化;图左边题诗四句,图上部根据花的情态标以寓意性画.
梅花喜神谱·小蕊一十六枝
年代:宋 作者:宋伯仁
来自淤泥中,根苗何足取。
饾饤上盘登,敢为梨栗伍。 2003年秋,北京海王村拍卖有限责任公司主办的中国书店书刊资料拍卖会上,一函二册清嘉庆十六年(1811年)沈氏古倪园影宋刊本《梅花喜神谱》以2.75万元落槌,引起了藏书家的关注。
此谱作者宋伯仁,字器之,号雪岩,南宋嘉熙年间(1237—1240年)人,历监准扬盐课,能诗画,一生爱梅,自称有“梅癖”。梅开时节,无论清霜寒月,每于竹篱茅屋边“嗅蕊吹英,挼香嚼粉,谛玩梅花之低昂俯仰、分合卷舒”,感其“清奇俊古,红尘事无一点相着”。以此画梅200幅,精选而成此谱,计蓓蕾4枝、小蕊16枝、大蕊8枝、欲开8枝、大开14枝、烂漫28枝、欲谢16枝、就实6枝,共为百品,果是俯仰开合,各尽其态。每品又配诗一首,相得益彰。
《梅花喜神谱》初刻无考。今见金华双桂堂刻本为宋景定辛酉年(1261年)“重锓”(即今之谓“第二版”),已是孤本。前文提到的嘉庆十六年的影刻自然又在其后。
关于此谱的流传有许多佳话奇缘。晚清藏书、刻书家黄丕烈嘉庆辛酉(1801年)偕友北上,到北京琉璃厂淘“未见书”,于文萃堂书肆得宋刻 (《梅花喜神谱》,叹为奇缘,喜极而再三题咏,并邀同好书友一起赏评。先后有知名学者、书家、画家如钱大昕、孙星衍、洪亮吉、张敦仁、吴让之、吴锡麟、包世臣、于昌遂、罗振玉等品鉴题跋,盛赞其“独开生面,别有会心”,如夏鼎商彝,伧俗辈未许轻觏。有谓酷暑展读,如啜清泉。有称目衰,观《梅花喜神谱》而顿令眼明。藏家于昌遂更是声明非交深十年不得借阅此书,可见时人之推崇。
据黄丕烈癸酉(1813年)再跋,得此谱后,请由姻友袁寿阶影写副本二,一赠阮元,一存袁氏五砚楼。后袁寿阶病故,黄为表示纪念,取五砚楼影写存本,交古倪园沈氏影刻发行,由是,《梅花喜神谱》闻名于世。印了多少,未得其详,但能知道的是,起码80年前已是“兼金未易得”。所以,在2003 年的秋拍拍出较高价位也就不奇怪了。
拙藏民国17年(1928年)上海书局金属版(《梅花喜神谱》函装二册(如图),宣纸线装,深蓝色封皮,形式规格一如老本,经考证,应是古倪园影刻本的影印。因为使用了现代印刷技术,所以工艺质量均好。40年来,珍之藏之,古香怡人,梅花品性,令人意清。前年,在琉璃厂的古籍书店,又见新印《梅花喜神谱》,印刷装订都甚考究,价格不菲,想来至今仍为人们所喜欢。
《梅花喜神谱》的编成、流传充满了曲折和传奇。著作者的身心投入自不必说,再有得书人的大惊大喜,读书人的大爱大叹,间以种种趣闻佳话,由此想到清代乾嘉时期浓厚的学术之风、刻书之风、文人相聚好书共赏的读书之风,感同身受,令人称羡。 em4 em4 em4 以上还不是正题。
只是后人的题跋。。 来了。。。。。。。。em4 em4 上一楼最后一图才是主题。
看收藏过的人。有文征明等人。。。足见是南宋珍品。 em1 em1 em1 em1 em1 em1 em1 em11 em11 em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