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主
发表于 2008-9-20 14:09
em1 em1 em1 em1 em1
少主
发表于 2008-9-20 14:09
《中华再造善本》要订购的朋友可联系我。
少主
发表于 2008-9-20 14:12
宋人爱梅成性,梅花在宋代开始深入人心,梅花精神也在这个时代浓墨重彩地焕发,奠定了如今中国人心目中的梅花。
有宋一代,吟咏梅花的诗词由单纯的赞其色香仪态而进一步深入到梅花傲雪独放的精神,以此引喻不畏生命严寒的伟大人格力量。
这一时期光是描述梅花的书就有五部:范成大的《梅谱》、周叙的《洛阳花木记》、张滋的《梅品》、宋伯仁的《梅花喜神谱》、仲仁的《华光梅谱》。其中尤以《梅花喜神谱》独具一格。
宋伯仁是南宋时人,上下两卷《梅花喜神谱》于宋理宗景定二年刊行,这套画谱共一百幅,每幅均配有五言诗一首,涵盖了梅花由初蕾而逐渐开放直到花谢结实的全过程,细致入微而栩栩如生,为历代画者所重。
宋代最著名的梅之典故,莫过于北宋林逋隐居杭州孤山“梅妻鹤子”一事。他还留下了一首著名的咏梅诗:“众芳摇落独暄妍,占尽风情向小园。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霜禽欲下先偷眼,粉蝶如知合断魂。幸有微吟可相狎,不须檀板共金樽。”此诗处处咏梅而不见梅字,自有梅韵在其中,尤以“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一句被称为千古绝唱。
但宋人挚爱梅花并咏其精神风骨,绝不是源于一二典故秩事,而是与那个时代息息相关的。那个王朝富庶文明,却时时处于异族铁蹄的威胁中,北宋之灭、“靖康之耻”更是惨烈无伦。而梅花,正以其铁骨铮铮的高尚节操、傲雪凌霜的浩然正气,成为高士英豪在艰险苦困中始终坚忍不屈的喻志之花。正如后人所云:“初生为元,开花如亨,结子为利,成熟为贞。”
南宋末年,民族英雄文天祥曾在梅岭绝食以求殉国;明末史可法遗言“死葬梅花岭”,百姓为之种梅万株;再往后上将张自忠归葬重庆,雨台山为之更名“梅花山”,这都是人与梅花精神一致的体现。
随着时间的推移,原产于山野的梅花如今品种丰富,宫粉绿萼朱砂洒金垂枝龙游,已达二百余种之多,惯于以苦为乐的国人更以梅花五瓣引喻“五福”,成为吉祥象征。
梅花一物,至今国外引种者稀。但如此好花与花中精神,非中国之地不能出,非中国之人不能赏,外国月亮再圆,也照不出中国梅花的疏影暗香。
“梅花香自苦寒来”,“一生知己是梅花”……梅花精神早已融入华夏民族的魂魄,也正是华夏民族之所以能生生不息的重要凭籍。
少主
发表于 2008-9-20 14:14
梅花喜神譜二卷
宋 宋伯仁 撰
少主
发表于 2008-9-20 14:15
em1 em1 em1 em1
少主
发表于 2008-9-20 14:19
em1 em1 em1
少主
发表于 2008-9-20 14:21
em1 em1 em1
少主
发表于 2008-9-20 14:23
现存的《梅花喜神谱》双桂堂刊本,由湖州人宋伯仁绘编,是我国最早的一本画谱
少主
发表于 2008-9-20 14:23
em1 em1 em1
少主
发表于 2008-9-20 14:24
吴湖帆曾经影印此书并送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