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帖最后由 果儿 于 2008-7-3 12:06 编辑 ] 原帖由 明年吧 于 2008-7-2 16:11 发表 http://www.shufa.org/bbs/images/common/back.gif
看完图片感觉确实很新颖
二位的字写的精彩
楼主也不惜气力
提供了一个新的观赏形式
想请教楼主的是
楼主这样变化形式的目的是用来装饰居室呢?还是仅仅为了一时的拍照。
如果是装饰居室
那么就会遇到 ...
我展示的是书法作品在各种环境中出现的不同的效果,这是我个人的一种行为。我想去发掘书法作品在人们常规欣赏方式之外的效果。有些是意想不到的,想让人们通过不同的角度和空间中去看一件书法作品。就是想让读者产生二位的字精彩的感觉,你感觉到了,我的目的就达到了。我出价100元买他们的作品后,一直没有人加价,那时,可能还没有人发觉二位的字“精彩”。我这样一展示,你发现了他们的作品独特的艺术魅力,我想以后还有更多的人会发现二位的作品的精彩之处。 原帖由 秋石斋主 于 2008-7-2 20:05 发表 http://www.shufa.org/bbs/images/common/back.gif
果儿的这个创意,在秋石看来,虽有新意、现实意义,但如果从任何一个既定的、现实的角度去要求,都存在着不足,比如先生这里提出的这些问题!如果要实现实际的功用,则还有待探索!
秋石倒是更倾向于果儿自己 ...
这种表现方式就是一种独特的语言,我已经通过图片表达了我的全部意图,我不愿意用语言去向别人解释它的含义和创作动机,就像我不愿意去和别人讨论电影的故事情节中好人和坏人一样,如果一个人明白了电影是什么,就不会过多地去关心故事的情节。电影是由剧本、美术、灯光、化妆、音乐、道具、摄影、服装......构成的。 原帖由 琴岛大布衣 于 2008-7-2 13:16 发表 http://www.shufa.org/bbs/images/common/back.gif
艺术的探索,虽说“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作为探索者的勇气和胆量是替代不了的。
围绕作品来讨论问题,我一点意见没有。即使说“折腾”、“包装纸”、“实在没多大意思”等,都无所谓。看不惯的事与人, ...
书法不是一座岛屿,自成一体,它包蕴在人们的生活之中。em13 原帖由 明年吧 于 2008-7-2 16:11 发表 http://www.shufa.org/bbs/images/common/back.gif
看完图片感觉确实很新颖
二位的字写的精彩
楼主也不惜气力
提供了一个新的观赏形式
想请教楼主的是
楼主这样变化形式的目的是用来装饰居室呢?还是仅仅为了一时的拍照。
如果是装饰居室
那么就会遇到实用性和长久性的问题
如下图的做法
日常沏茶倒水难免会有水滴撒到作品上
立方体时间长了也难免有折痕或者出现破损
这样这件作品不就毁了吗
还有那个悬垂在两几之上下面点燃蜡烛的“作品”
天天用火苗烤着
不但作品纸张会发黄变脆还可能引起火灾呐:)))))
这样的话
如果是自己平日里写点字这样玩玩还可以
如果是花钱得到的名家字画估计谁也舍不得
如果只是为了拍出这些照片
那么这时的书法作品不过是图片中的一个构图元素
我们欣赏的也就不再是单纯意义的书法
而是以书法为元素的室内装饰图片
具体应用于室内装饰的也就不再是书法而是这些图片了
这样的图片与常见的美人、风景等相比
只是将人、树、山水换成随意或有意摆放的书法作品而已
书法作品(真迹)的实际价值又从何体现呢
不知道楼主对此是如何考虑的
路过
看着新鲜故生如是瞎想
[ 本帖最后由 明年吧 于 2008-7-2 16:13 编辑 ]
em13 谢谢明网友的关注与褒奖!
你所提的问题,我觉得大可不必担心。
1、这样变化形式的目的是用来装饰居室呢?还是仅仅为了一时的拍照。
这样变化形式的目的即可是用来装饰居室,还可是仅仅为了一时的拍照,为装饰居室提供某种参照与样式。就象照片是一种形象地记录,可以欣赏,亦可以复原。
2、日常沏茶倒水难免会有水滴撒到作品上
立方体时间长了也难免有折痕或者出现破损
这样这件作品不就毁了吗
茶水滴洒到作品上,也不怕,有人还特意用茶水作旧呢。
作品有折痕或破损,也不怕,托裱时就平整如新了。
3、总之,书法在照片或实景中是主体。而且,这众多的照片或场景,并非一劳永逸。或者说,书法归书法,照片归照片,当作者探索创作结束之后,要想恢复传统的装裱样式,并不影响作品(真迹)本身的价值,你说是吗?
[ 本帖最后由 琴岛大布衣 于 2008-7-2 23:55 编辑 ] 感谢楼主及秋石、布衣先生的认真解答
从各位的解答中
是不是可以这样认为
楼主所做的只是对已有书法作品的二次加工
得到的是“书法作品在人们常规欣赏方式之外的效果”
因此
这种做法本身
只是比我们平日里常用的对书法作品二次加工(如装裱、做旧等)更多了些新的手段
也就是提示我们在考虑为作品裱成立轴或装进镜框之外还可以这么、这么来进行展示和欣赏
这里对作品的处理
如折叠作品只取局部、用作立方体“包装”、纺织品有意遮盖、将作品悬垂于两几之上等和作品周围配上如茶具、丝巾、拖鞋、植物等等
也就是如同裱轴装框时选择绢的颜色和画框形式
这些都是书法创作完成之后的行为
应该承认二位作者的字写得很好
但楼主这种处理方式
应该与作品本身水平没有什么必然联系
与作品的创作过程以及作者本身的功力也没有什么关系
试想
如果是一个没有写过字的人随便涂鸦
或者就是一个人在宣纸上随手摔一些墨点、画一些线条
用楼主这种方式处理后
应该也会有意想不到的效果出现
也会将原来的涂鸦以及胡涂乱抹变得精彩了吧
因此说楼主这种方式所表现出的多样性
是对书法作品创作完成后装饰装潢、包装设计手段的多样性
而不是书法创作本身(线条、章法、墨色变化等)表现形式的多样性
这种多样性不是作品本身所具有的
而是作品形成之后(创作完成)后来的人根据自己的喜好、想象并通过各种裁剪、装框等非书法手段制造出来的
任何人无法保证自己的每次都创作都出现成功的作品
但可以通过这种方式使自己的每件作品都精彩(至少可以自己认为)
这样处理后的作品每件都能够让作者(实际是制作者)感到精彩
但不意味着作者的书法创作水平也同样能够精彩
随想连篇,不当勿怪em13 em13 em13 原帖由 明年吧 于 2008-7-3 10:12 发表 http://www.shufa.org/bbs/images/common/back.gif
感谢楼主及秋石、布衣先生的认真解答
从各位的解答中
是不是可以这样认为
楼主所做的只是对已有书法作品的二次加工
得到的是“书法作品在人们常规欣赏方式之外的效果”
因此
这种做法本身
只是比我们平 ...
非常赞同你的看法。书法是我国的母语文化,它时刻伴随着我们的生活。不是一定要大师、名家的书法作品才可以登堂入室,摆在家里才会赏心悦目,有欣赏的价值。我觉得任何一个书法人的作品,只要在一个合适的空间中,都会出现一个好的效果。就像人一样,不是一定要美女才有人喜欢,才有资格生儿育女,聋子、瞎子、瘸子都会自己的归宿,都可以有多姿多彩的生活。在日常生活中普通人很少会从书法的笔法、墨法、章法上去欣赏一件作品,他们不懂这些。好看,与家里的环境协调就是他们喜欢的理由,所谓的名家的“名气”也只是出在他们自己的小圈子里,什么书协主席、理事与老百姓没有关系。书法就是看的,除了看,还是看。我这里尝试了一些新的看作品的角度和环境。
[ 本帖最后由 果儿 于 2008-7-3 15:14 编辑 ] 俗话说,一个人三分长相七分打扮,书法也需要装扮。传统的装裱方式就像古人的长袍一样拖泥带水,与现代居室的风格不协调。 原帖由 明年吧 于 2008-7-3 10:12 发表 http://www.shufa.org/bbs/images/common/back.gif
任何人无法保证自己的每次都创作都出现成功的作品
但可以通过这种方式使自己的每件作品都精彩(至少可以自己认为)
...
em1 精彩。我觉得有些不成功的书法作品中也有精彩的部分,很多作品的局部意味深长、耐人寻味,而整体效果却很一般,这个问题可以通过二次创作来解决。
回复 #256 明年吧 的帖子
分析得很对!em13
我想说的是,一幅书法作品一旦创作完成,就具有独立存在的主体性,无论作品的水平高低优劣,都成为客观存在。
问题是,低劣的书法作品,再怎么进行二度创作,也掩盖不了作品本身的问题。
[ 本帖最后由 琴岛大布衣 于 2008-7-3 18:52 编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