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中月色 发表于 2008-5-17 18:00

刘正成沃兴华:有理论!请大家正视丑书!

刘正成:
蔡树农那篇文章,是有代表性的。其中邵秉仁先生的意见,明确反对“丑书”。他说曾翔那是糊涂乱抹,劝王镛也不要那样搞了,还要当面对王镛说。因为他是中国书协副主席,所以他的话影响面也比较大,具有相当的代表性。
正好这两天我正在写徐渭的书法评论,徐渭在他很年轻的时候就说过一句很著名的话:“高书不入俗眼,入俗眼者,必非高书。”这句话,揭示出不光是书法艺术、包括所有艺术的审美心理上面的第一个重要的特征,那就是——曲高和寡。
...........



先请看徐渭的作品
http://www.sfrx.cn/upload/1167881737.jpg
http://www.3hao.org/attachments/dvbbs/20041110102238164.jpg

[ 本帖最后由 林中月色 于 2008-5-17 18:17 编辑 ]

林中月色 发表于 2008-5-17 18:10

不是一回事吧?反观当今丑书作品:
http://shuhua.ce.cn/paint/hkjz/hl/200801/15/W020080115588027396029.jpg
徐渭的优点和缺点都没学到(并不指刘就是直接学徐)
青藤逸笔草草,写得粗放酣畅
刘呢?无论是章法、结体还是用笔
都程式化,布局状如算字,每一折一捺都如出一辙
不是美术印刷体,而是病笔印刷体
不是美俗,诚为丑俗也
http://www.sf108.com/bbs/attachments/day_060305/IMG_4973_2Mw4IzSlcQi8.jpg
这是哪里哪啊
青藤纵然狂放不羁,料也不会同意沃把他老先生扯进去的
根本不是一回事嘛

林中月色 发表于 2008-5-17 18:11

刘正成引用徐渭语:“高书不入俗眼,入俗眼必非高书”

诚然,但请搞清楚谁“俗”

像刘君总一袭中式对褂,梳一钢琴家的发型,中西结合,乍看不俗

石开大师束一马尾,摇滚元素,料也不俗

那俗的是哪些人呢

农民兄弟?市井大众?医生?教师?企业家?政府官员

以及一切喜欢看美术体馆阁体的人

这些人看见沃于刘的字是很容易生气的

俗,也就指这些人

林中月色 发表于 2008-5-17 18:12

刘正成:正好这两天我正在写徐渭的书法评论,徐渭在他很年轻的时候就说过一句很著名的话:“高书不入俗眼,入俗眼者,必非高书。”这句话,揭示出不光是书法艺术、包括所有艺术的审美心理上面的第一个重要的特征,那就是——曲高和寡。




曲高?——病笔印刷体?
和寡?就别谦虚了!
厌恶丑书的多
追捧丑书的也不少啊
看到支持的就说我这是网上民主评选啊,票数绝对性优势啊,公正啊
这不是和“曲高和寡”很矛盾吗
写丑书的都是很“真性情”的啊
这一点上,就有些不实诚了

林中月色 发表于 2008-5-17 18:13

刘正成:比如王羲之,他刚出来的时候是“新体”嘛。古雅,远远不如锺繇,说他“家鸡野鹜”。这说明他的书法在当时并不被所有的人接受。接受他这种“新体”的,只是王献之、谢安他们一帮趣味相近的东晋文人士大夫书法家。从更广泛的受众群体看,他们的接受是滞后的,所以才会有“家鸡野鹜”之说嘛。





被俗人鄙为“丑书”固然不爽
但还得实事求是啊:

右军将军,会稽内史。善草隶、八分、飞白、章行,备精诸体,自成一家之法。少学卫夫人书,将谓大能。笔势传云:羲之年十二学功日进,卫夫人一见,语太常王策曰:此小儿必见用笔诀也。近观其书便有老成之智。因流涕曰:此子必蔽吾书名矣。
....................
虞和在《论书表》中说:“洎乎汉、魏,钟(繇)、张(芝)擅美,晋末二王称英。”右军书名享誉当时。当然,从出生先后、成名先后、风格形成时间的先后结合考虑,在短段时间内王羲之声名不如钟张,    南朝梁陶弘景《与梁武帝论书启》云:“比世皆尚子敬书”,“海内非惟不复知有元常,于逸少亦然”。改变这种状况的是由于梁武帝萧衍推崇王羲之。他把当时的书学位次由“王献之——王羲之——钟繇”转变为“钟繇——王羲之——王献之”,萧衍云:“子敬之不迨逸少,犹逸少之不迨元常。”

“晋末二王称英”,二王是享誉当代的, 后有起伏而已

林中月色 发表于 2008-5-17 18:14

被一不以书名著的古前贤韩愈说了句“羲之俗书逞姿媚”

后来些字都写不正的同志们就叮着不放了

历史上注意是历史上那如潮的美誉都视若未见

惟瞧见了这句“羲之俗书逞姿媚”?

难免又让我上升到“诚信”和动机

林中月色 发表于 2008-5-17 18:19

沃兴华《论丑书》一文搜经罗典,引用了大量前人的论书语录。
沃文中引用的一段名言“丑到极处便是美到极处,一丑字中丘壑未易尽言”出自刘熙载的《书慨》一文,其《书慨》中的原文是“怪石以丑为美,丑到极处便是美到极处,一丑字中丘壑未易尽言”。很多搞丑书的都爱引用此句。但奇怪的是,都不约而同的和沃一样,隐去了这句话的前半句,也就是刘熙载的本意—“怪石以丑为美”的前题。

费解吗?其实并不难解释,无怪乎两种可能。第一种是根本没有读过《书慨》,第二种,明明读过《书慨》,也知道这句话的本意,却为了达到自己不可告人又尽人皆知的目的,而断章取义,曲解书论,蒙蔽后学。

值得阐明的是刘熙载并未曾鼓吹丑书,他在《艺慨》中对书法的审美有着明确的阐述:“书宜平正,不宜欹侧。古人或偏以位欹侧胜者,暗中必有拨转机关者也”。可见刘熙载的“不工”并非象沃理解的“就是丑的具体内容”

林中月色 发表于 2008-5-17 18:24

http://www.sf108.com/bbs/attachments/forumid_91/59_154_15.jpg
沃兴华《论妍和丑》:宋代欧阳修的《集古录》在跋王献之法帖时说:“所谓法帖者……逸笔余兴,淋漓挥洒,或妍或丑,百态横生……使人骤见惊艳,徐而视之,其意态愈无穷尽”。元代马致远在一首曲子中赞叹张玉喦的草书说:“千般丑恶十分媚,恶如山鬼拔枯树,媚似杨妃按《羽衣》。”



为了给丑书正名,真费了不少劲,竟然搜到元曲中去了!其实,马致远的叹语和张玉喦的作品有多大说服力,本身就值得怀疑

欧阳修:“逸笔余兴,淋漓挥洒,或妍或丑,百态横生……”
首先,“逸笔”,沃的字跟逸搭得上边吗,秃笔才比较贴切

“淋漓挥洒”,墨污淋漓在沃书中倒是常见,但他的创作绝无“挥洒”的飘逸轻松,他是泼洒、涂抹、堆砌,油漆匠的工艺用得较多

“或妍或丑,百态横生”,这是评二王的,很贴切!圣教序也好,丧乱帖也好,无论是用笔还是结体,或妍或丑,富有变化,其妍丑取得平衡。而沃书,是一味的丑,真正意义上的丑

林中月色 发表于 2008-5-17 18:42

沃还援引傅山的话:“宁拙毋巧,宁丑毋媚,宁支离毋轻滑,宁真率毋安排”。

搞丑书的就别老拿这话作为尚方宝剑了

首先,古人这多书论难道都未见?都不听?为什么要听傅山的,就他真知灼见?

第二,就算把傅山的话作真理,他所说的“拙”“丑”是不是指原始意义上的丑呢?是不是要大家都来以病笔败笔来表现?

第三,王羲之、怀素、米黻的字,书者逸兴挥洒,观者赏心悦目,真率得很!“宁真率毋安排”,在他们的字中哪有安排的痕迹?恰相反,沃字及一些丑书最多“安排”,这里拖一下,那里抹两下,这里是枯白,那里是泼墨,匠心已用其极也

第四,从傅山本人的作品中,就不难窥见他所提倡的“拙”“丑”并不是沃等人理解的“丑”“拙”,傅的字用笔恰恰软滑拖沓,其结体倒是很追求巧意的,只是为笔力上的不足所掩盖,
刘沃于曲解,欲盖弥彰而已
傅山作品:
http://images.gg-art.com/auction/images/81/81458414.jpg
http://www.shufacn.com/bbs/attachments/month_0712/20071201_c9330dcb86454ee12fdaZ8gjOdxp545H.jpg

林中月色 发表于 2008-5-17 19:14

书法长河星光灿烂,
搞丑书的目光专注:徐渭、傅山、金农、徐生翁、谢无量、赵冷月

每当自己的创作被“俗人”讥为丑书,倍感委屈愤懑时,不由得就想到以上几位,浑身顿时增添了无尽力量

可惜,平衡没找准砝码。
页: [1] 2 3 4
查看完整版本: 刘正成沃兴华:有理论!请大家正视丑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