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部墨潮书画名家---王西京
西部墨潮书画名家---王西京 风神的浪漫王西京国画散论 蔡永生
永远的微笑
我看到蒙娜丽莎的微笑,在这寂静的晨;也听到入睡的维纳斯香甜的呼吸,虽然窗外鸟儿啁啾;我徘徊在《雅典学院》,让风儿卷起梦的迷惘。朦胧中,只见王西京的人物画,却在脑海深处熠熠闪光,我寂寞的情思和那份无法触及的深深失落瞬间时被破开。
我非常喜欢王西京画的意境和画中弥漫出诗一般浪漫的情怀,他画中的人物宛如《蒙娜丽莎》的微笑,无处不在的审视着你;《入睡的维纳斯》是那么恬静甜美,正诠释出所有温馨的浪漫;《雅典学院》中徘徊的人物,正赋予历史以新的语言。王西京画中所包容的厚重与空灵,是涅磐之境与最初浪漫的初吻。她挣破了时空,从亘古回到现实,永远庄严、典雅、赶出永恒的微笑。
智者的话语 王西京先生犹如他的画十分沉默,但说起话来,便会如笔下的屈原,行吟的杜甫,壮怀激烈,奇思妙语如珠滚出,落在喧嚣之中的一方静室,显得从容、自在而掷地有声。他的画室摆满了古旧的书架、古董,足以显示他高古的庄严。审视的目光有时虽然在看着画纸,你便会感到一种沉重的紧迫感从他的身上自然发出。他随和、平易、富有极深的人情味,就好听他的画意,包容了一切浪漫的、辛酸的、宽容的、理解的、萧瑟的情绪。
听着他响亮而深沉的话语,我仿佛在听一个智者不经意的探询,那话语中充满了对自然、人生的理解与忧思,宛若清溪遇到智音,要把千年积郁一倾而尽。听他说话,会感到极力思考后深厚的韵味,他找这个或那个问题的变数,用词成句,特别的实在有味,若有不通的地方,他便会和你促膝切磨,那千年的积郁忽儿在他心中如云破月来,刹时清清朗朗。 西部墨潮书画名家---王西京 这种性情与习惯,这种一门心思钻到底的坚韧心态,这种清晰的思想理念,这种悟道,使他看透了人世间的种种虚伪与浮华,在困难面前勇敢而坚定,这些都共同建构了他绘画线条的柔韧,人物心灵的丰富。那和谐穿插的线条,紊而不乱,井然有序,宛如宇宙的经纬,操持着一个画意的和谐。他以智性的拷问,大气的心态,通过笔下的人物,让画的点、线、面构筑出一个庞大的世界,容纳入一切人性的光辉与和谐,从而使他的绘画事业获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
画意有了灵魂,才让一切平庸、卑微显得庸俗不堪,从而把作者的画,从高古、深远、洒脱,引向了时代的巅峰。智者不语,语与知音,大道稀声,其音渺渺。我听着他智性的纶音,心中泛起层层涟漪,一个善于思考的人,又怎么不能唤起千古的浪漫与心灵共鸣?…… 风神的叩向
我任心灵穿越时空,来到汩罗江畔,屈原正在悲怆地行吟。江畔的苇叶,在秋风中萧瑟地飘摇,一个少妇女身着绮罗,正把小船荡向芦花深处。梦中的甜美已经飘渺,心灵的愤懑正如火山熊熊。我看着这笔直棱峭的身影,追寻着他梦一样的高雅,这个人已失去了温和,正把自己的叩向,向苍天叫响。
他的呐喊招来了游荡的灵魂,它们正聚集在他正义高尚的旗帜下,把一切卑微冷冷以对。司马迁、嵇康、阮籍、陶渊明、李白、杜甫、范仲淹、苏轼、文天祥、李清照、辛弃疾、徐渭、郑板桥、蒲松龄、曹雪芹等有高尚灵魂的悲剧性人物,都聚集在屈原葬身的江畔,把千古的幽怨,诉与这个敢于叩问苍天的心灵。王西京以划过历史长空的笔触,让他们成为担当民族重任和文明高尚民族精神的典范,他们是一群风神,拂过污浊的时空;他们是一群过客,证明了所有的屈辱荣耀。而今,他们正在王西京画意中悄然复活,让一种高古的气息,婉婉约约氤氲开来。苍天终于睁开它惺松的双眸,窥见一个庄严的身影,正把心灵之光投射在他们的中间。他认识到那是王西京,正在竹叶拂的小亭,和李白对饮;又在菊花满墙的后院,与陶渊明清谈……他明白,这些令他愧愤的身影,是那么愤世嫉俗,会欢迎一个俗世的画师,那是一个忧愤的青年,正想拨开历史的迷雾。远远的,听到他们的声音风神卓越地站立在历史之巅,向上苍展开高亢的问讯。那些浪漫的灵魂,也不甘历史的寂寞,正围拢在他的脚下,随着他,把千百年不解的疑惑,庄严地向天地展开…… 记者:中国画与西方画不同,中国画讲究“言为心声"“以形写神” “言有尽而意无穷”等,请你谈谈中国画的精神实质,形式语言特点。在 观察事物上,中国画强调以情观景,以理观景,以心现景如何体会?
王西京:中国画尤其重视的是概括、明确、全面、变化以及动的神情气势。它不以简单的“形似"为满足,而是用高度提炼强化的艺术手法,表现经过画家处理加工的艺术的真实。 西部墨潮书画名家---王西京 中国画在画面上所表现的形式,不外乎点线面三者。画面上虽然三者均相互配合应用,但用以表现画面上的基本形象,还是以墨线为主体。用线能最迅速灵活地捕捉一切物体的形象,而且用线来划分物体形象和界线,最为明确和概括。又因中国画所使用的水与墨能在宣纸上形成极其丰富的枯湿浓淡之变,既极其丰富复杂,又极其单纯概括。从艺术性上来讲,中国画的用色力求单纯概括,更有自然界的真实色彩所不及处。中国画非常重视强调诗、书、画、印并用成为一个完美的艺术整体,使画面丰富而有变化,为中国画 特有的形式美。 所谓以情观景,中国绘画艺术在观察事物时总是“感情用事”用强烈的感情去感受生活,所谓“登山则情满于山,观海则意溢于海”。我们的先辈创造了许许多多的观察方法:如冷暖观、动静观、面面观、前后观、上下观、表里观,以大观小、以小观大、无筋不观等方法。这些观察方法都是呈散点状、移动状,没有固定的视点和视线。对对象进行多方位的观察,然后综合所看到的事物在脑海里的印象,寓情于景,达到情景交融,借景抒情的境界,这也是中国绘画所要追求的最高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