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向群 发表于 2007-10-31 12:01

十送书呆子们()新发九送"为网络而送"十送"最后的道别"

编者按:前几天,也和呆兄联系了,看来他去意已决。老孙来写这一篇,理所应当,再好不过了,但我又看出老孙不仅仅是站在他个人的角度,这是令我欣喜的,十送书呆子,立意远大!
天生书呆子作为一个个体网友,有他个人的成绩,作为一个网络现象则有他的群体意义,那么,他的离开也是一种现象,值得思考!老孙的这篇十送书呆子实际上是从各个方面去解读“天生书呆子”现象,那么,值得一读,更值得思考!关于呆兄的离开,我在回复一个帖子时说:我们对书法可以保持一以贯之的热爱,但对书坛有时候却十分的厌倦!呆兄应该是这样的!祝福他!
十送书呆子们
□孙向群


                                                                                           一送我要为你们送行


接到呆子的电话,说他已经在网上宣布他要暂时离开网络。这段时间我也懒得上网,于是我上网很认真看了呆子的文章。我松了一口气,原来他只是暂时对当今书坛不再进行批评了,而不是永久的退出网络书法界,用他的话来说只是换一种方式在网上和大家交流。我这才明白那个目光犀利、敢想敢说的书呆子走了,但是我相信他没有走远,也就是长假旅游去了,只是什么时间回来而已。不管怎么样书呆子还在,留下的这位书呆子应该会是什么样的形象?我想象不出来,也只有以后在看吧。

都走了,在九届国展评选完了之后,大家都认为网络要开锅的时候,很多人们希望出现的人都走了,网络上似乎冷清了许多。仔细分析他们走的原因,有的是在躲避、有的是厌倦、有的是生活压力等等,各自是不一样的,但是归根结底他们的心都走了。

“书呆子”是人们对那些不通世事、遇事总是以对错来简单判断、内存反骨倔强认死理的人的统称,反正就是不到黄河不死心的那种人。说好听一点是不食人间烟火,说不好听就是整个一傻冒。其实人人都有这样“呆”的一面,只是多少强弱、受世俗的影响程度大小而已,因为正义和向善是人类永恒的主题。

人们对那些敢于直面社会弊端,在强大面前不甘示弱敢搞批评的人,由于他说出了很多人们想说而不敢说的话,因此还是很敬畏的。有他们的存在大家的心里似乎敞亮了许多,不管他们说的能不能解决问题,至少还让大家看到了几分希望。

其实他们都不呆,你看在他们认为说了也白说的时候,他们就都不说了,不管是网上的或者是网下的。我想他们不是厌倦了,只是觉得没有必要再说什么了,批评的目的是在于想方设法阻止错误的产生和继续,其实放任也是一种非常严厉的批评手段,当事情发展到人们难以承受时,愤怒从人们心中喷薄而出照亮世界的时候,也许这才是这些书呆子们最愿意看到的。

这时我想通了,为什么呆子在电话里告诉我他要退时,竟然没有一点伤感的情绪,反而多了几分轻松和愉快。书生们“悠然见南山”前那种在世俗利益和道德正直间的痛苦挣扎,他似乎一点也没有,其实他们是智者,他们所谓的暂时不说,就象是行为艺术一样也传达出他们鲜活的思想,因为他们已经看到了未来。

呆子的文章一发表,引起了许多网友的反应,很多人发帖挽留,说挽留其实是想让他能继续在网上多说点想说的话,其实这是一种依赖,这种惰性我就有。呆子们走了,以后怎么办?是不是以后就没有人再为正义而敢言?网络的民主是不是就此而丧失了?等等,也许大家都已经在思考了,只要大家思考了,我想这些书呆子们不会走,也走不远。

红军长征时,在江西出现了十送红军的民歌,说是送其实是盼望红军回来。我是不是应该也要送送这些书呆子们?于是我效仿民歌也来个网络版的“十送书呆子们”

[ 本帖最后由 孙向群 于 2007-11-12 03:05 编辑 ]

孙向群 发表于 2007-10-31 12:01

二送 我用思想为你们送行那么我用什么来送这些书呆子们?我想了很久。我很久没有刻印章了,而且创作是需要灵感的,而我在创作上似乎没有天分,拿我的印章作品送给他们似乎也太拿不出手了。
用大量赞美之词去赞美你们,我想你们也不需要,公道自在人心,是非曲折尽当由世人评说,我的赞美也只能代表我个人,而且我又人微言轻。表扬的分量似乎轻了点。
去和那些发帖挽留你们册网友一道发帖说出一大堆挽留的话,摆出上万条你们不该走的理由,“一把拉住老兵的手,舍不得让你走,舍不得让你走”,然后我哭的象泪人似的。我想我也没有那么懦弱,而且这样对你们来说也是没有用的,那样也似乎小看了你们,同时也贬低了我自己。
把你们的离去看成是一次批评行为失败的结果而感到无比悲愤,把你们比喻成壮烈的英雄来顶礼膜拜,这似乎有点过于悲观了,我自己本身也不会这样悲观失望。不就是书坛的那点破事,也没什么大不了的,社会少了书法家,“嫦娥一号”还是照样上天。
把有你们的日子当成回忆的素材,让自己今后都沉浸在麻木的回忆中,这似乎也不符合我的个性。好汉不提当年勇,也不能太把自己当回事。
上网去一顿乱骂,以吐胸中郁闷,好象是最后一次晚餐后赶着去死,那样丧失理智也没有必要,看上去是出了气,但是把自己的形象搞坏了,这样也不行。
那么我到底用什么来为你们送行?由于网络的出现,当网络的特性逐渐被人们所认识后,可以说网络改变我们的生活。上网这么多年了,有过喜有过愤,对网络世界也有了一定的了解,此间也发生了许多事情,特别是七届论文研讨会我的上访等等。由此我想想了很多很多,也许我是高历史研究的,所以在我眼里网落现象是历史的必然,是一个有生有灭的客观事物,在他产生不久历史中揭示了他怎样的发展规律,如此如此,我想了很多。
争论是网络的一大特色,有人认为争论是不和谐而产生的,但是有这样想法的人忘记了,争论是在打破旧有的平衡而建立更加合理的、更加适合时代要求的新的平衡,因此我认为争论的根本目的是为了和谐,而且不论是什么样的争论都是为了自己理想中的和谐而进行的实践。
争论是思想高度活动的产物,最近一段时间我在网上很少说话了,有很多对我的传说,有好的有坏的,我听后也只能是都报以微笑。但是我一直都没有停止思考,所以我也认为有的沉默也可以说是思想高度活动的产物。不如我用我的所想来为你们送行,也算是我们的分别前的一次对话吧。

[ 本帖最后由 孙向群 于 2007-11-1 09:08 编辑 ]

孙向群 发表于 2007-10-31 12:02

三送 耳边响起的驼铃声书呆子宣布退出江湖,我听说后我想了很多,从我们的相识到我们的相见再到相知成,最后成为很好的朋友,在这段过程中我感到非常愉快。特别是在我因七届论文研讨会的论文被黑而上访的时候,不论是网上的还是网下的书呆子们都给予了我莫大的支持,特别是这位“天生书呆子”。
“七届论文讨论会”成为了中国书坛反对F•B和维护个体利益大阵营的对垒战场,持续了八个月对峙的论战,虽然我没有最终战胜F•B,但是这次事件在中国书坛产生了极大的震动,我用铁的事实指出在国家级的评选中严重存在F•B现象,公开打响了书坛学术反腐第一枪!
这一枪似乎动静搞大了,在天空中回荡了八个月,甚至现在仍然馀音绕梁久久不绝,主要是他汇聚了大家的呼声,特别是这些书呆子们,如果没有他们不畏强权的公开支持和主动参与,我就是有再大的本事也没办法使这一枪的声音达到震天动地!我们大家一起为了维护书法人平等参与的权利,为了真正的实现公平、公正、公开,和学术F•B进行了坚决的斗争。我们使得学术F•B受到了严重的撞击,由过去的肆无忌惮开始变得有所收敛,这也是胜利,而且功劳属于大家的。同时我也要感谢F•B,由于他们不知廉耻的顽固,使得更多的人在利益受到伤害后看清了他们的危害,没有他们的努力怎么会显出书呆子们的“呆劲”?
书呆子们的支持说明了人性是向善的,而在这样物欲横流的今天,用反抗的方式来公开表达这种向善的人性,这种行为是何等的可贵。特别是天生书呆子在网上不但为我造势,而且不辞辛苦地为我挡明枪防暗箭。
只要是批评,那么必定要触及一些当权者的利益,也就是因此,使得网上的天生书呆子和我一起被一些当权者用极其恶毒的语言污蔑成“为了出名而恶意炒作”,有的人当着我的面公开指责他们是“网络流氓”,其实也就是借机骂我而已。这些当权者试图利用职权摇身一变成了敢于和邪恶势力做斗争的勇士,似乎成了正义的卫道士。他们为自己涂脂抹粉其实是徒劳的,因为老狐狸的尾巴是藏不住的。这真是笑话,这个社会也太滑稽了,小偷一旦成为警察局里的一员……。我想到了陈佩斯的小品《谁是主角》,权利象那件八路军的衣服一样,就是给你穿上,你怎么都演不象!哈哈哈哈虽然你把汉奸的衣服强加在了我们身上,但是按朱实茂的台词:“咱们至少也是个地下工作者!”
思考这个问题时,我正在看电视中的舞蹈节目,我忽然想,如果用舞蹈语言来表现这出丑恶滑稽剧的话,那么应该怎样来设计遭到诬陷的正义者形象呢?这时我想起了电视剧《带手铐的旅客》中的于阳,同时耳边也响起了那首著名的电视插曲《驼铃》,“送战友踏征程,任重道远路艰险,耳边响起驼铃声。山叠嶂,雾蒙蒙,革命生涯常分手,一样分别两样情,战友啊战友,亲爱的弟兄,当心夜半北风寒,一路多保重。”


[ 本帖最后由 孙向群 于 2007-11-2 07:49 编辑 ]

孙向群 发表于 2007-10-31 12:02

四送 为纯洁
任何人干任何事情都是有目的的,而这个目的则是判断一个人是否善良和正直的重要参照物之一。“出名”本不是什么罪恶的,应该是人类纯洁美好的愿望,但是因为有些人目的邪恶,而被染上罪恶的颜色。“利益”是每一个人必须拥有的,但是由于一些人的贪婪而时常被人唾弃。“名利”一词在日常生活中更是被人不耻,但是“名利”则又是人们从古到今所追求的,比如“雁过留声,人过留名”、“留取丹心照汗青”等等,则是人们对用正确方式合理的获得“名利”的认同。同时也有“不择手段”、“损人利己”等等则是人们对那些心数不正而获得“名利”人的否定。“垂涎三尺”是对这些人见到利益时的准确写照。
这就说明了一个问题,“利益”在不同人的心目中的质量是不一样的,它受到人的世界观的左右,也就是说从一个人的“利益”取向,就可以看出这个人的品质。
在世俗人的眼里“出名”是为了获得“利益”,而天生书呆子公开在网上说:“我就是为了炒作,我就是为了出名!”曾经有人当着他的面说过:“你要是能出名,是书坛的悲哀!”而书呆子也说,没想到在书法界出名太容易了。
书呆子的坦然,可以说明他觉得没有必要回避自己的想法,因为他认为他所追求的“出名”目的是干净的。很多人想出名,而且一个劲地标榜自己视名利为粪土,我是为了艺术而献身、具有高尚艺术气质和追求的艺术家,他们害怕别人说他们是为了获得“利益”而千方百计地要美化和伪装自己的目的。
当今书坛出名就意味着更大“利益”的获得,而最终落实到实际上就是自己的作品市场价格不段上升。那么天生书呆子的书法作品在市场上出现过吗?
天生书呆子也确实出名了,形成了新时期书坛的一道靓丽风景,人们在谈到这一时期的书坛时都不会不知道网络上的“天生书呆子”。他最后在没有任何条件下的突然退出,不正是最好的说明他对世俗利益的无求吗!因此天生书呆子想出名的目的应该是单纯的,是高尚的,确实为了改善书法人的生存环境,这一点他做到了。
“天生书呆子”现象的产生,其实历史发展的必然,他敢于为了公众的利益而公开站出来指责当权者施政中存在的错误,他的产生充分说明了中国在改革开放以来,民主思想已经普及到书坛的各个角落,人们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的意识加强。否则即使有书呆子,而没有相应的群众民主思想的普及这一重要的基础,我想书呆子的命运不是“反革命”也好不到那里去。因此书呆子现象是书法界民主进程的标志,他标志着中国书坛更加民主的时期的到来。

[ 本帖最后由 孙向群 于 2007-11-5 08:44 编辑 ]

孙向群 发表于 2007-10-31 12:03

六送 为机智、敏锐与诙谐
这几年自打书呆子在网上安家后,网络的热闹程度日益增高,天生书呆子在网上翻起一个接着一个的“大浪”,不断触动着书坛的神经,挑逗起网民讨论的热情,同时也把书法界的目光全部吸引过来。这一切当归功于天生书呆子呼风唤雨的本领。
从“好友梦见刘炳森”、“预测孙向群会不会裸奔”再到他对张海主席一系列的评判等等,可以看出来他对当前社会矛盾具有非常敏锐的洞察力,能够非常准确地找到焦点和关键症结所在。
说他很机智,这一点只要读过他文章的人都会很快感到呆子的水平和谈吐不俗,有很多比较尖锐的矛盾和一些别人想说而不敢说的问题都被他用极其巧妙的方式揭示出来,有时还很是出人意料地指东打西。
同时呆子给我们留下了一个非常诙谐的形象,他谈问题从来都不是那么一本正经,而且非常会为自己营造气氛,其手法也是五花八门。我对他这方面的才能的评价是:有评论家的敏锐洞察、有导演忽悠的本领、有漫画家诙谐的幽默、有“土八路”不合常规的狡猾、有魔术师莫测变化的刁钻,总之是一个不按套路出牌的家伙。
在网上喜欢他的人不少,但是恨他的人也不少。书呆子似乎无所顾及的使用各种个样的手段,甚至有的是在打法律的擦边球,好象没有他不敢说的。再严肃的问题由他谈出是那么的轻松,他的这种藐视一切权利和权威的行为,让很多人头痛。我不能说天生书呆子所用的方法都是对的,但是在我看来书呆子的现象正是说明了,封建的权威意识在人们的思想中逐渐淡化了,彰显个性化的思维意识逐步被社会认同。书法界的所谓的权威开始退化了,不论是用权利维持的还是用学术来维持的,可以说书法界的权威是在民主的呼声和F•B蔓延的共同努力下轰然到下。

艺术界是个性的、没有权威的,艺术家靠自己的水平来获得社会的认可。艺术组织的艺术评价也是艺术发展不可缺少的艺术活动,比如电影奥斯卡奖等等,但是不论什么级别的艺术评价的权威性,必须建立在学术、专业、客观、公正的基础之上的,如果一旦失去了这些,那么艺术评价就失去了意义,最后必将被人们所遗忘。

[ 本帖最后由 孙向群 于 2007-11-5 08:44 编辑 ]

孙向群 发表于 2007-10-31 12:03

六送 为虚伪立鉴
虚伪的人往往是因为他表面上是正人君子,所以被人们识破后就用虚伪二字来形容他们的表里不一,虚伪是以正直的表象来掩盖见不得人的勾当,这样的人往往是以甜言蜜语、说谎、诬陷他人等面目出现在人们面前的,这些人遇到领导或者是对他有利的人,文化不高的则是一付奴才像,稍微有点文化的则是一付十分谦恭唯命是从的样子,哪怕是他心里对这位领导是十分不赞成。
现在人们在说到中国书协张飚时代,有些人几乎是用义愤填膺来表现他是正直的文化人。我不想为张飚说好话,但是我认为有些人义愤填膺的性质是落井下石!因为在张飚当权时有些人不是也跟前跟后以拥戴来换取张飚的信任吗!我就亲耳听过一些现在的领导当时是怎样唱赞歌的,同时我也听到了这位领导是怎样评价下台后的张飚,说出张飚一大堆的错误以显示他自己是如何的有政治的敏锐度和工作水平。我不禁反问这位,张飚在犯错误时你怎么不指出?如果你们当年不支持附和张飚,那么张飚的错误指示会得到执行吗?我想文革已经过去多年,而且张飚不至于是法西斯。我看这些人的骨头不是被张飚的霸道吓软了,而是被他们自己的贪欲私心泡软了。虚伪就象假冒伪劣商品一样在吞噬社会的诚信。
文革期间对这样的人有一句非常贴切的描绘:“当面喊万岁,背后下毒手”。这样的人对事业不忠,对朋友不义,很有可能他们到关键时候连自己的父母都会不孝的,只要是对他不利,这些人会不顾一切地利用各种手段来维护自己的利益,因为在这样的人心目中他们的私利高于一切。
例如在七届论文研讨会的学术F•B如何处理的问题上,那些被反对学术F•B的声浪严重撞击的当权者,为了摆脱由于自己见不得人目的所造成对自己的不利,竟然以反咬一口,违背学术良心的极力丑化我们为“利用网络恶意炒作”。其用心是相当险恶的,丧尽天良地污蔑他人,这是何等的卑鄙!污蔑也说明了他们心虚!虽然个别人费尽心计地把污蔑之词句写进了正规报告中,“义正词严”地在公开场合宣讲,但是好笑的是,天下没有人相信他们的谎言,因为公道自在人心,所以他反而是在公众面前展示了他伪君子虚伪的一面。
书呆子所说的不一定都是对的,但是都是真的,因为他怎么想就怎么说了。既然赞歌不一定是真话,那么真话也不一定好听,所以我们不能简单地用对与错来作为衡量真话的标准。
虽然有时候说真话让对方反感,但是,我认为坦率、真诚的说真话应该是尊重、信任他人的表现。而受听方不要因为别人说错而感到被误解和苦恼,应该高兴,因为你的为人收获了他人的认同,你获得了信任和真诚。
书呆子应该是真诚的,哪怕他说错了,也要远比那些说谎话虚伪的骗子要高尚的多!当今书坛应该是开放民主的,应该呼吁人们说真话,因为书法界是由众多书法家和书法爱好者共同组成的,是我们共同的家,说真话也是我们热爱家的表现,也是我们的家业兴旺发达的动力。真金不怕火炼,我想正确的不会因为别人的误解而改变性质,错误也不会因为掩盖而改变成真确。

[ 本帖最后由 孙向群 于 2007-11-6 23:14 编辑 ]

孙向群 发表于 2007-10-31 12:03

七送 为中国书坛而送
当今中书坛繁荣中也存在着突出的矛盾,特别是在当今市场经济给艺术界带来的冲击,使得艺术品的价格和知名度的大小紧密联系在一起。这也是受到社会那些艺术投资者艺术眼光高低的影响,毫不客气的说中国现在很多有钱的艺术外行在支撑着艺术市场,他们不懂艺术,但是为了保证艺术质量和他的投资不贬值,于是他们就采取了看这位艺术家的社会地位来定他的艺术水平和发展空间,所以导致艺术市场发展畸形。
希望生活的更好的书法家和爱好者们,为适应市场的需要,于是就开始一窝蜂地为自己打造更加绚丽的“包装”,致使各级“书协各级领导职位”、“书协会员”、“国展入选”、“国展获奖”等等,都是涨价的砝码。而书协各级领导职位是有限的,无法满足数以万计的书法家的的需求。于是大多数人特别是年轻人一起涌向各种展览,特别是中国书协等举办的国家级展览,于是展览多的五花八门,甚至发生有的书法家为了冲刺国展给活活累死的事情。现在高考是高中生前途中的“独木桥”,书法国展也成书法家发财“钱图”的“华山一条道”。
到了2000年之后,情况更加疯狂,高等教育体系里的“教授”、“博导”、“博士”、“硕士”等等学术含金量的头衔也成了书法家追逐的对象,有的有很高社会地位的人,虽然没有什么理论水平和教育学知识,也要在高校谋取一个兼职教授的头衔。有的人干脆在自己的名片上印上某某机构的什么什么教授,给人的感觉当下的中国和当年大跃进时代一样全民办书法高等教育。而且,身在高等教育体系的书法教育工作者的职称评定,也要靠“书协会员”、“国展入选”、“国展获奖”等等来作为成绩。
最能说明问题的是那些核心刊物,不管文章写的好不好,具不具有学术价值,只要在此类刊物上发表,文章就可以做为职称评定的成绩.于是核心刊物论页论字的买,而且价格随着需求量的加大还不停的暴涨,谈价格似乎不是什么应该隐蔽的事情,编辑和作者之间几乎成了商人间的讨价还价。发展到现在已经到了不知道是人们出名的思想搞乱了学术,还是学术搞乱人们的思想,反正是乱了。几乎什么时候都能听到人们围绕着这些乌纱帽你争我夺的故事。
那里有利益,那里就有F•B,这似乎成了一条定律,书法展览也不例外。而没有较为完善的学术评价机制的约束,很多展览水平受到影响,甚至出现非常让人难以接受的作品入展。而相比较来看,那些落选的作品中有很多水平甚至比获奖的还要好。本身人们对展览就抱有很大的希望,希望破灭了本身就已经不太高兴,如果再发现有不合理的现象存在,人们也就逐渐从希望到失望然后直至愤恨。如此下去我看所谓的国展的“烂市”也将不远了。
在九届国展评选之前有人预测写王字的要“烂市”,如果是这样书法家们将如何把握评委的口味?一时间网上网下很多人开始了下赌注前般的思索。但是书呆子预测的是九届国展如果“烂市”了怎么办?抛开书呆子的具有攻击性的言语,我们仔细分析一下,他说的不只是在调侃某位书协领导,指责某一件事情。天生书呆子现象的出现,最重要的是提醒了人们,当所有用于包装的“名头”都失去了学术含量时,人们还能用什么样的东西来包装自己?
国展的“烂市”其实不论是从个人利益还是公众利益来看,都是我们全体书法人不愿意看到的,如何防止国展的“烂市”应该是我们大家应该共同思考的问题。这时我想起一位老书法家的话——地球只有一个,书法界也只有一个。因此环保工作非常重要。

[ 本帖最后由 孙向群 于 2007-11-9 11:03 编辑 ]

孙向群 发表于 2007-10-31 12:03

八送 为中国书协领导而送
有人说,书呆子退出江湖最高兴的应该是中国书协领导,这下他们该轻松了。我看这只是一个说笑性质的推测而已。的确书呆子的批评是尖锐的,有时候是让人难以接受的,从我所知道的信息来看,书呆子的观点也得到了许多人的认同,因此在当今书坛已经形成了一定的影响。这些影响不会因为书呆子的退出而消失,而他所批评的当下书坛的的弊病也不会自动消亡。所以我认为中国书协领导不轻松。
当前书坛的现状是不令人乐观的,拿总书记所提出的和谐社会的要求来衡量,也是不符合执政党的要求的。因为事件频发、矛盾突出。而且我认为最令中国书协领导头痛的不是书呆子,而是当今书法界大多数群众和书法组织存在对立情绪;青年人和评委的审美观点差异;权利阶层学术F•B和反对学术F•B的矛盾;如何集中统一新形式下的民主呼声;中国书协的凝聚力逐渐减弱的问题等等,如何处理这些由于各种原因所造成和历史积累下来的社会矛盾?这些矛盾的存在确实让中国书协在人们心中失去了他原有的和应该有的地位,长此以往中国书协必将丧失人们对他的信任。
在网上有些网民发帖建议要取消中国书协,而且有的人预测中国书协这一级组织在不久的将来一定会被取消,这种呼声在吴冠中先生发表言论的推波助澜下更是有增无减。我个人认为中国书协这一级组织在不久的将来退出历史舞台是不可能的事情,人可以换,但是这种组织形式将会伴随着中国书法艺术的发展共同存在很长时间。因为从事物发展的客观规律上来看,中国书协在书法界还没有完全没有失去作用,他多少还代表着很多人的利益,而这些人也是书法界的组成部分,所以书法界本身的意见就不会完全统一或者大部分统一;书法界民间组织受到经济和号召力等方面原因的影响,目前发展程度尚还不能达到取代官方组织的地步;艺术发展过程中我们不能忽视艺术评价对艺术发展的推动作用,而艺术评价本身是需要由一级组织的存在来完成的,而且有很多公众活动的有序组织、为维护公共利益而必须的公共规则的建立和维护等等方面都需要有一个具有影响力的组织存在。“大跃进”式的“人定胜天”是不符合事物发展的规律的,所以目前提出一些不现实的想法是不切合实际的,也是不可能实现的。
我接触了中国书协的一些主要领导同志,从我自己的直接感觉来看,F•B成性、为人自私自利的恶毒之辈不能说没有,但是那毕竟是极少数,而大多数人基本还都是善良的。在一些主要领导的思想中想干事情的愿望是强烈的,虽然在七届论文学术F•B问题的处理上我没有得到应该的公正处理,但是在我和他们的接触中还是很明显的感觉到大多数领导同志对F•B现象表现出愤恨,是有在将来的活动中杜绝F•B的决心。九届国展中仍然出现了一些不尽如人意的事情,也说明了杜绝F•B的决心所面对的阻力也是非常强大的。
“改革”看来是中国书协想回避都回避不了的问题了!社会发展了,人们的生活要求发生了本质性的改变,新的社会问题不断地翻新更替叠出,我看书协以不变来应万变的可能性是不会存在了。执政党强调落实“科学发展观”让我们看到了希望,因为这一观点所强调的是“有序、可持续的发展”。落实到书协的工作中应该是怎样改过去的人治为法治,尽快的为书法事业的发展制定出一个适应发展需要、符合发展规律、科学可行的学术规范和工作规范,使得书法事业按照健康的正确方向发展。
要做到这一点看似容易,真正实施起来就非常难了。社会是复杂的,任何措施都会或多或少伤及到一部分人的切身利益,更何况在当今直接和人们经济利益直接挂钩的今天。这也是为什么我会在接受书法网采访时,回答 “我理解书协”的原因。
这几天在中央电视台的老故事频道在放电视记录片《毛泽东》,讲到延安大生产前,有一个边区妇女由于不堪重负骂毛泽东为什么不给雷劈死,被定为反革命罪后,毛泽东却通过主动和她交换意见获得了很多社会现实情况,对他以后的决策提供了许多有益的帮助。看到这不禁在想,中国书协的领导为什么不去主动找书呆子或与书呆子一样的人交换意见?听取民声不也是化解矛盾的好方法?
从书协主办的活动来看,不是每一件都没办好,崔志强就是一个例子,他主持的活动不是办的很成功吗?分析原因主要是崔志强在群众没有官样,和大家能平等相处。只要是大家在北京有什么活动了,都会在崔志强的办公室里聚一聚,喝喝老崔为大家准备的各种好茶,谈什么、谈到什么时候都行,那个办公室可以说是中国书协最热闹的地方。正是因为有了这么多的接触,老崔才能知道大家在想什么。我看“混入群众队伍中”是老崔能办好事情的法宝。
有的领导说今年是中国书协读书年,那么我预测明年将是中国书协的改革年。“九”这个数字在中国人的心目中是最大的,“十”是满,同时也是归一的重新开始。但愿在十届国展中我们能看到更加科学、更加民主、更加公正。

[ 本帖最后由 孙向群 于 2007-11-9 11:04 编辑 ]

孙向群 发表于 2007-10-31 12:04

九送 为网络而送
书呆子是从网络开始走入大家视野里的,这是因为高科技网络世界高度开放民主的特性,书呆子来的也非常是时候,他正好是踏在了网络和现实社会融合的点上。这一时期的网络经过几年来早期网民的努力,和一些最早接触网络的书法家和爱好者的逐步亲自参与,网络开始走进书法人的生活。
通过一些有实力而名不见经传的无名小卒通过网络迅速崛起;网络优于传统媒体的高度自由宣传环境,对现实社会的影响力不断加大,特别是在几次关于现实社会中所发生的事件的讨论,成功的成为了不可忽视的一个新兴的社会力量,因此网络开始被现实社会中各阶层人士的高度重视。总之网络的民主特性开始对现实社会生活形成不可抗拒的影响。
我曾经是这样理解网络的,网络具有两种性质,一个就是他的新闻性,他的传播速度比任何一种媒体都来得快;一个就是他的聚众的群体性,他可以没有任何国界、没有任何门槛的迅速按各自爱好集结出一个具有部落性质的群体。近来网络又多出一个特性,那就是可经营化的商业性。他是集政治、经济、文化为一体新型社会生活的公共场所。
艺术作品是反映人们思想活动,是艺术家精神世界活动的体现。那么网络也是网络主办者的精神世界、修养素质和管理才能的体现。这一点在网络初步兴起时候由于开始的兴奋和生疏,人们还没有注意到这一点,随着书法网络的不断增多,可供网民的选择的对象也越来越多,网络的相互竞争开始了,使得网站的靠特性立足的意识越来越被人们所重视。目前我认为网络的发展正处在努力模仿现实社会的功能,让虚拟的世界更加接近现实。例如,主动和现实社会接触,想方设法拉近与现实社会的距离、加强学术含量、实现商业化的运作等等都使得网络和现实社会共同利益越来越多。当完成这种初步基础建设后,网络再要靠什么来发展?
我认为要靠网络经营管理者的理念、思想、文化修养和社会经验。有理念和思想人才会有灵魂,有文化修养才会有纯洁色彩,有丰富的社会生活经验才会有顽强的生命力。因此下个阶段网络的竞争是一场比思想、比经济的争斗,这个阶段是网络优胜劣汰的关键时期,有一些没有思想或者个性不明显的网站必将完全丧失了吸引人的功能,有可能很快的退出,或者成为大网站的附属。当网络完成这次重新洗牌后,网络才能真正获得进入以实力平等参与现实社会生活的权利。
这是事物发展规律对网络管理者水平的一次考验,也是网络社会在总结过去经验的基础上,重新建立新生活规范和游戏规则的开始,这是一次网络上台阶的重要过程,是网民的整体素质提高的开始。
当前网络的的特点是——融合。网络要融入社会,社会也要融入网络,相互渗透开始了。这种渗透最大的好处就是让网络回归社会,使得网络真正为人们的日常生活服务。但是这种渗透也会使得社会中的各种派别势力把网络变成与现实社会一样复杂多变,网络很可能更多的被现实社会派别势力所控制,网民的那种纯自由民主的理想成为泡影。虽然融合回给网络带来很多不利,但是我们应该从发展的角度来看待这些,任何事物的发展都是由简单到复杂,再由复杂到简单,因为这是事物发展过程中的必然。
因此网络如何在融合中牢牢的把握住自己的命运,成为网络当前需要思考的重要问题。
如何避免那些对网络发展不利的因素,我认为首先在不违反法律和道德标准的前提下,在保持自身特性的前提下,坚持自己的独立性。没有独立性就没有平等参与的权利,而独立性则是网络思想与修养、智慧与才能的体现。平等的看待一切,才是被一切平等接纳的前提。不要因为掩盖自卑而封闭自己,也并不要因为交往而丧失品位。
再就是要确立网民是网络真正的主人的思想,网络管理者的主要任务是服务和管理。当下一些重要的社会活动,网络都被做为媒体受到邀请,主要任务是报道和代表基层实施对上层的监督。报道是很重要的吸引人气的好方法,但是如何报道?报道什么?因为公平、公正、公开的报道宗旨没有完全彻底落实下来,使得报道流域形式,平淡如水。究其原因就是网络不知道什么原因淡化了监督的职能,具体按什么标准实施监督?按什么样的程序进行监督?为谁监督?等等都没有明确,例如各网络在参与九届国展活动后,没有一家网站公开发表自己如何履行职责的述职,也就是说网民无法了解你们是如何代表他们的利益去参与社会生活的。这些都可以说是网络没有完全认清自己所肩负的社会责任,参与社会生活的社会经验不足的突出表现。网络必须要清醒地认识到,能参与一些社会活动的权利其实不是活动主办方邀请所给的,应该是由于广大网民的社会生活需要所赋予的。
在为网络在现实社会中赢得参与权利方面,书呆子们的存在为此作出了巨大贡献,他们在网络上的仗义直言加剧了社会矛盾间的冲突,成功地为网络吸引了更多的参与者。他们用真诚和坦率为网络赢得了形象,增强了人们对网络的信任。这一点呆子们功不可没!
当然,我们不能忘记网络经营者和管理者,他们的付出也是网络繁荣的关键。他们不只是在时间和经济上的付出,他们承受的压力是我们出乎网民想象的。发展是硬道理,在他们面前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也不是平坦和一帆风顺的,是需要他们付出更多的智慧和精力才能达到的。为了一个共同的目标,网民应该在理解的基础上积极给予配合。
我认为,做为早期书法网络的参与者,网络经营管理者用智慧和才能树立起开放、民主、艺术的网络形象,网民也应该用热情和学术树立起健康向上的网民形象。共同承担起包容、诚信、有益于人类文明的责任,为书法的网络社会开好头。

[ 本帖最后由 孙向群 于 2007-11-12 03:01 编辑 ]

孙向群 发表于 2007-10-31 12:04

最后的道别
九是最大的数字,那么我用九送来表示我对书呆子们的尊敬,至于第十送就留给我自己了。
其实我已经开始很少上网参与讨论了,我也尽力的回避一些敏感话题,时间和精力已经不允我过多的在网上了,由于各种原因,我将从一个亲身参与者改变为以关注为主要参与形式的人。今后我可能看的多说的少,但是网络是我割舍不掉的第二故乡,如果我认为有必要参与的话题,我也会发表我的意见,或者用其他的形式参与了,我也借此向大家告个别。
在走之前,我把我想说的都说了,不论是过去还是现在,有什么不对的地方还请大家原谅。我想我应该是真诚的,因此就是有什么错大家一定会理解和原谅我的。
从我心底里发出的声音__________感谢网络!感谢大家!

[ 本帖最后由 孙向群 于 2007-11-12 03:03 编辑 ]
页: [1] 2 3 4 5 6 7 8
查看完整版本: 十送书呆子们()新发九送"为网络而送"十送"最后的道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