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uzhi
发表于 2006-10-6 08:42
说的很笼统,但内涵很深刻!!!
虫甬
发表于 2006-10-6 08:49
原帖由 yuzhi 于 2006-10-6 08:42 发表
说的很笼统,但内涵很深刻!!!
要想说得清楚,又是长篇大论,但在网络上,未必会被关注。
说得短,又能说得清楚,很羡慕古人。
虫甬
发表于 2006-10-6 09:13
原帖由 大可山人 于 2006-10-5 22:49 发表
值得思考的问题。书法,不是也不应当是仅为一种外在的、形式上的、技巧性的东西。它应具有更为深刻而丰富得多的内涵。
看过先生“书法追求的是内涵与形式的高度统一”的帖子,说的很好。
虫甬
发表于 2006-10-8 11:25
原帖由 王裕昂 于 2006-10-5 23:27 发表
苏夫子:技道两进!
技道两进,如何进?
能否说得具体一些。
张春海
发表于 2006-10-8 12:21
先玩再说,想得太多,就不敢玩了!!
三朴
发表于 2006-10-8 16:16
功夫在书外:lol
虫甬
发表于 2006-10-9 13:41
原帖由 张春海 于 2006-10-8 12:21 发表
先玩再说,想得太多,就不敢玩了!!
边玩边想,边想边玩;玩玩想想,想想玩玩……
这样也很有意思!
金毛狮王
发表于 2006-10-9 23:35
耕农
发表于 2006-10-10 02:22
无意为之乃佳---但凡是人,不容易做到!
一个字---“玩”!
别把自己当的作品当东西看!
虫甬
发表于 2006-10-11 16:18
关于“道”与“技”的关系,拙作《汉字的综合之美》中有这样的论述,现在粘贴出来,请批评指正!
……庄子借庖丁之口说:臣之所好者,道也,进乎于技矣。如果没有“技”,“道”则无从显现,如果没有“道”,“技”则无法产生超越。使一种技术升华为艺术的关键常常是激活其在人脑中相关的兴奋点,以及寻找到与这种技术相关联的另一条通道(双线激活,交感互动,与通感有类似的地方)。书法也是这样。“道”者,忘也。忘书常需心系于文。“道”也是空,即忘却平时的种种执着,使之近乎本能,在近乎本能状态下的个体,即处在生命能量释放最通畅的时候。所以中国古代的书法佳作往往是在不经意间留下的,像《兰亭序》、《祭侄文稿》等,开始并没有刻意去创作,佳作多为事后的发现。而这种书法所呈现出的混沌状态就是“道”,是书家情感与书艺最真实、最自然、最顺畅的流露。道在有无之间,是艺术的至真境界,也往往达到最佳的状态。古人书法在抄写与创作之间,在实用与艺术之间没有明显的分界,存在的空间很大,层次丰富,进退自如,因而也是相对自由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