镜初 发表于 2006-7-10 12:31

人头茶

人头茶
班章茶底
非卖品,勿询价。

[ 本帖最后由 镜初 于 2006-7-10 12:49 编辑 ]

镜初 发表于 2006-7-10 12:32

人头茶

镜初 发表于 2006-7-10 12:41

人头茶

镜初 发表于 2006-7-10 12:42

人头茶

镜初 发表于 2006-7-10 12:43

茶菁:班章料

班章茶山位于西双版纳州勐海县境内,海拔1600米以上。属南亚热带高原季风气候带,冬无严寒,夏无酷暑,一年只有旱湿雨季之分,雨量充沛,土地肥沃,有利于茶树的生长和养分积累,是普洱茶的主产区。

班章有老茶区和新茶区,新茶区的灌木茶,有茶气走失过快的现象,如销台六号青饼。老茶区以野放茶为主,烟味浓烈者易出樟香。茶气极强,回甘快且长。

老树班章茶因为是使用传统铁锅杀青,老树班章新茶茶味入口纯和,没有强烈的反应,茶汤里天然樟香味饱满,最厉害之处在于喝后瞬间苦去甘来,一股醇厚的茶劲徐徐涌上,满口生津,喉底留甘,回味极之持久.这就是老树班章茶的魅力所在.它丝毫没有小树灌木茶一入口就有反应的肤浅;也没有一般老乔木茶入口醇茶味偏淡回味不长的庸俗;老树班章茶是一种境界,需要静心和用心才能品味出百年老乔木的非凡内涵.

新班章以小树茶为主,所以两三年左右茶味下降的很快.正是来的快也去的快,喝新茶时入口回甘快,同时苦涩味也重,喝后茶味留在口中的时间短,青味明显.这是小树茶和灌木茶的特点。

镜初 发表于 2006-7-10 12:44

人头茶

所谓的人头茶就是历史上还有的一种团茶,大小不等。小者,重不过几两,犹如乒乓球;大者,一团重五斤,形如人头,所以就称为“人头茶”。“人头茶”以春尖等高级普洱茶原料加工而成,用以进贡皇室,民间难得。目前,尚保存有清朝皇宫中遗留下来的大小“人头茶”标本数团,百数年,完好无损,质地不变,看见压制技术之精湛。

镜初 发表于 2006-7-10 12:44

“人头茶”之粗浅考证 罗民

一九七五年,一位与我私交极好的语文老师,向我讲起“人头茶”,那是我第一次听到“人头茶”一名。那年九月,我进入中学,因为政治动荡的缘故,我也因父母被称之为“右派”而饱受歧视。担任我所在班级的语文教师的是一位来自北京的女知青,她不但没有像其他老师一样,歧视我这个“家庭成分低”的孩子,还对我宠爱有加,教给我了许多课外知识。据她讲,她的祖辈曾以开茶馆为生,后因半个“人头茶”,而得罪了什么大官,导致家境破落。 那时,因为年幼,对此事并未深究,只是简单地记住了这么个大概。

镜初 发表于 2006-7-10 12:45

一九九○年,有幸结识了一位七十六岁的品茶高手,于是,我第二次听到“人头茶”之名。这位老者遗憾地对我说:“我平生最大的遗憾就是没见过‘人头茶’!”由于幼时对“人头茶”的记忆,便向他请教“人头茶”的来历。他也知之甚少,仅仅知该茶的产地是普洱,而且此茶与朱元璋的“以茶治边”、“以制戎狄”有关。

镜初 发表于 2006-7-10 12:45

此外,还讲述了一个典故:朱元璋当皇帝后,他的女婿欧阳伦,奉命出使西域时就带了一批私茶,想发笔大财。他有恃无恐,心想:“刑不上大夫,何况皇帝是他老丈人!”可是朱元璋知道这事后,怒不可遏,因其中有十数个“人头茶”,所以,拍案骂道:“尔头不及茶头也!”竟不顾女儿守寡,下诏令欧阳伦自杀。欧阳伦成了历史上第一个因走私茶叶砍掉脑袋的人。

镜初 发表于 2006-7-10 12:45

为了弄清“人头茶”的历史脉络,我查阅了大量的资料,却无所获。虽然查到欧阳伦为茶掉脑袋的事,但却没有看到任何有关“人头茶”的记载。不料多年后,却又第三次听到“人头茶”之说。据普洱县凤阳乡宽宏村的几位老人说,他们的老辈留下过:这里古时曾生产过贡茶,其中,最好的就是“人头茶”的传说。并描述:“人头茶”大如人头,小如瓷碗,也有如小盆般大小的。
页: [1] 2 3 4 5 6 7 8 9 10
查看完整版本: 人头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