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正伦山西多体 发表于 2021-6-4 07:38

好!!!

易书客 发表于 2021-6-4 22:28

李正伦山西多体 发表于 2021-6-4 07:38
好!!!

多谢鼓励。

《书谱》有许多箴言警句很值得玩味。象“傍窥尺椟,俯习寸阴”,“图真不悟,习草将迷”等等。

“傍窥尺椟”说明古人也是临帖不辍的,至于勤奋就更不再话下了。

《书谱》中总是把“真”与“草”的参悟结合思想贯穿于全篇,从运杪和分布讲,二者是相通的,值得借鉴。






易书客 发表于 2021-6-5 19:02

书法艺术美学上的认识与书法创作有同等甚至于更高的难度。


认识不清作品艺术水平不高或高的本质在哪儿,只低头写字是不可能提升自身水平的。


我对书法艺术美的认识也是逐步渐进的过程,简单以对楷书的艺术美的认识变化过程比喻:最初以为黄自元的楷书天下第一,后来觉得赵的楷书是最好的,又后来极为欣赏《勤礼碑》,


二十年后才懂得褚遂良和智永楷书用笔的丰富多采。。。懂得了真不通草,殊非翰札的道理。






易书客 发表于 2021-6-7 19:05

本帖最后由 易书客 于 2021-6-7 19:07 编辑

面对碑刻临写很长时间,后来发现还是墨迹上手快。


所以初学者应以唐以前墨迹本为范本学习,当运笔上手后可参六朝墓志和北碑造像,然后再回归墨迹临习。







易书客 发表于 2021-6-7 19:17

行书帖中我最喜欢怀仁集王圣教序,临过多少次,已经记不得了。但能意临到此,我还是很满意的。


为什么喜欢圣教序,主要是因为其结字与用笔变化多端,用心揣摩,回味无穷。



易书客 发表于 2021-6-8 22:00

《祭侄稿》是颜手迹,但依据其运笔和分布特点,《争座位》也是从真迹模刻,且模刻极佳。


两帖皆为行书的优秀范本,值得长期临习。


下图为拟颜行草书。中锋抵纸,中侧笔参杂,分布倚斜挪让,但重心依然平稳。



易书客 发表于 2021-6-11 18:47

本帖最后由 易书客 于 2021-6-11 18:49 编辑

写什么书体与成功与否没有任何关系。

你就一辈子楷书,象二田一样写印刷美术体也是无可厚非的,只不过艺术格调低罢了。


楷书运笔迟滞,很难表现动感,但运笔俱到,为入门学体是比较恰当的,但绝不能就此说楷书写好了,行草就能写好,这种逻辑是不成立的。


用楷书的运笔方法写行草是万万不可的,二者运笔是两码事,但用楷书的严谨态度写行草书是完全正确的。








易书客 发表于 2021-6-13 08:54

本帖最后由 易书客 于 2021-6-13 09:09 编辑

有一错识认识,就是大众欣赏不了的书法就不是好书法。

我不这样看,所谓大众到底是些什么样的人,难道能识汉字而缺乏书法艺术修养的也算一分子吗?!

这里存在一个艺术培养和引导的问题。

本来义务教育在美学教育上就是个近乎真空地域或走走形式的内容,何来培养身在汉字氛围成长却不理解书法的大众欣赏?!

只能看得懂楷书整齐美的人才是大众,才是书法爱好的主流。但不能主流却不能代表艺术领域中的最高水平。















易书客 发表于 2021-6-15 17:23

南北朝墓志和造像大都以“楷书”为主,分布随意,用笔自然天成,但以毛笔临摹难度较大,也没有必要性。


应还原其本来面目,或者借来参写,提升趣味性。


初学不易以这些杂碑石刻为范本学习,待有了很好看的分布与运笔能力后再为之。









易书客 发表于 2021-6-16 21:48

从现存书法的用笔来看,我的理解是:唐是用笔分水岭,唐以前纯正王氏一路,唐以后又可分为变异王氏一路,新生颜氏一路和画意苏氏一路书法。


其中新生颜氏和画意苏氏为“判逆者”。


就整体气势和用笔来看,颜氏体更胜一筹。





页: 1 2 [3] 4
查看完整版本: 《善书者20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