朝花夕拾 发表于 2006-4-26 08:00

笔墨经验·当代人物画山水画邀请展--炎黄艺术馆(2006年4月29日至5月7日)

编者按:由中国画研究院、山东运河书画院主办,著名理论家郎绍君策展并主持的“笔墨经验——中国人物画山水画邀请展”将于2006年4月29日至5月7日在炎黄艺术馆展出。展览集中了全国26位中青年名家创作的近260幅作品。正如策展人郎绍君所言,这些画家都是名家,办这个展览目的不是推出画家。因此,这个展览的意义在于通过这些画家的作品以及郎绍君先生对每一位参展画家的评点文字,透视当代中国画家在笔墨风格、笔墨探索上的长度、广度、深度和厚度。同时,展出和研讨他们的笔墨经验,对中国画的精神与语言创造将起到积极的推进作用。



  笔墨经验·当代人物画山水画邀请展组委会
  ■主办单位:中国画研究院 山东运河书画院 ■组委会委员:龙瑞 何加林 张江舟 张修佳 郎绍君

  ■策 展 人:郎绍君 ■学术主持:郎绍君 ■秘 书 长:张修佳 ■助理策展:华天雪

  ■文字编辑:华天雪 ■学术秘书:杭春晓 徐翎

[ 本帖最后由 朝花夕拾 于 2006-4-26 08:01 编辑 ]

朝花夕拾 发表于 2006-4-26 08:00

李世南

  李世南是一个有***有强烈精神追求的画家。新时期以来,他的人物画有过写实、写意、象征、写心的变化,在画法上有过写实勾画、泼墨泼彩、意笔点画的转换。这变化与转换是沿着日益追求笔墨、表现性灵的路线进行的。他自己说1998年后开始将人物形象“视为笔墨的载体”,将笔墨视为精神的直接表现。其主要作法是,在灵感爆发的“疯颠”状态下操笔,即兴完成笔墨的泼、勾、皴、擦、积、画;摆脱形似的束缚,追求笔墨自身的意味与精神表现;喜画可品味的小画,而不求过大尺幅,不求展览所需的视觉冲击力;在画面组织上多做“减法”,以求单纯中的丰富,空灵中的实在;用肢体语言而非面部刻画传达情绪,像禅家那样追求动中之静。李世南当下面临的问题是:变作笔墨载体的人物形象还有无自身的意义,这样画下去有没有可能“合理地”走向笔墨抽象?

http://zjdaily.zjol.com.cn/msb/images/2006-04/22/mszb2006042200025v01b003.jpg

朝花夕拾 发表于 2006-4-26 08:01

吴山明

  吴山明是第二代新浙派人物画的主要代表之一。20世纪80年代,他的作品逐渐弱化素描因素,把具有写实尺度的形象(合乎正确比例解剖等)与清隽灵动笔墨相结合的新浙派写意人物画传统推向极致。约1988年前后,他将宿墨意笔提升为造型、表意的主要手段,形象更加概括,笔墨更加灵动,拉开了与方增先为代表的第一代新浙派画风的距离,并形成自己意笔人物画的独特面貌。20世纪90年代以来,这种宿墨意笔画法对人物画和山水画产生了广泛影响。宿墨因胶性分解的作用,笔墨点线的边缘出现一种屋漏痕般似实又虚的积渗效果。吴山明能够熟练地控制多种形态的宿墨点线,用它们结构人物和表达意象。但他今后怎么走,似举棋未定。是坚持把宿墨点线作为一种单纯的造型手段,还是将它推向极端,变成一种目的?如果是前者,它容易因画法单一而加速作品的风格化;如果是后者,它可能走向抽象表现。
http://zjdaily.zjol.com.cn/msb/images/2006-04/22/mszb2006042200025v01b004.jpg

朝花夕拾 发表于 2006-4-26 08:01

郭全忠

  郭全忠是一个“要真实,也要笔墨”的画家。他拒绝了英雄主义、唯美主义和形式主义,追求有西北“土味”、处于自然状态的农民样像、行为和心理的真实。第一,用结构性笔墨而非素描性笔墨塑造形象,即以相对自由随意而内含生命力的笔墨组合,而非服从于素描法则的笔墨描画捕捉对象生动的感性特征,并达到笔墨自由性与形象真实性的统一。第二,坚持一种保留写实性的写意方式,即以适当的写实造型刻画形象的真实感和深度,但这种写实造型又出自讲究笔墨的写意画法和写意风格。第三,为了解决写实性形象与写意性笔墨的矛盾,他适当强调平面性,弱化体积与三度空间表现,适当减弱叙述性和细部刻画,适当引入变形夸张。第四,以生、毛、拙、涩和粗糙感处理笔线和泼积皴染的块面,使它们表现形,表现气氛,也表现笔墨自身的独特意趣。
http://zjdaily.zjol.com.cn/msb/images/2006-04/22/mszb2006042200026v01b003.jpg

朝花夕拾 发表于 2006-4-26 08:01

田黎明

  田黎明的作品风格鲜明,令人过目不忘。这种风格从传统没骨法脱出——将它淡到极致、扩散到全部画面。这种画法不只是为了塑造形象,也是为了营造一种心灵化的“阳光”境界,它朦胧、幽淡、静谧,似近又远,似真似幻。画家近年的作品(如写生和城市人物)加入皴法,演变为一种有皴有染的笔墨结构,但仍然保留着“阳光”和“阳光”境界。可以说,田黎明用传统笔墨表现了现代观念,突出了个人化的感觉、幻想与形式创造,也可以说,他用传统画法创造了现代的笔墨结构,对传统观念如天人合一、中庸之道、宁静致远等等作了独特的视觉阐释。他的成功告诉我们,有了新观念的支持,可以用传统笔墨方法营造新的笔墨结构,对传统精神和传统笔墨有了一定程度的把握,可以更好地借鉴与融通现代艺术的观念和形式。这里的关键是,画家要选择一个符合中国画基本规律又与自己个性合拍的切入角度和方式。
http://zjdaily.zjol.com.cn/msb/images/2006-04/22/mszb2006042200026v01b004.jpg

朝花夕拾 发表于 2006-4-26 08:02

梁占岩

  上世纪90年代以来,梁占岩画人物从写实描绘转向写心写梦,从描绘当代北方农民转向表现想象中的迷茫人群,先后创作了《乐手》、《大凉山人》、《天籁》、《红船》、《失落的风景》、《希望从每一天升起》等重要作品,笔墨风格也从勾勒与积画相结合的方式,变为一气呵成的写意。其用笔浑厚圆转,勾皴积泼兼施,风格强悍有力,直如韩羽所说“乃燕赵豪壮之气流注胸次、发于毫端”者。梁占岩善于用繁复的笔墨构置场面,喜欢把人物群像安置在特定环境尤其是阴郁的荒野之中,并力图以“随意生发”的笔墨进行描绘。但这“随意生发”有时像脱缰之马,缺乏必要的方向感和规范性,有时趋动之笔欲躁,繁复之笔欲散。笔墨如何与变形形象、精神追求相得益彰,并达到含丰富于单纯、纳规矩于纵意之境,是当代探索者面对的重要课题。
http://zjdaily.zjol.com.cn/msb/images/2006-04/22/mszb2006042200026v01b006.jpg

朝花夕拾 发表于 2006-4-26 08:02

王彦萍

  诉说个性化的生命感受,平面性结构,时空错置,适当变形的人物与动物,迟涩的线,对比强烈的色彩,是王彦萍作品的基本特色。她笔下的墨与色彩不是写实而是写心的,是一种诉说心理意识的语言。像夜空那样沉静的深蓝,火一样跳动的红,还有辉煌的黄,忧郁的紫,幽淡的灰以及它们的奇异组合,把我们带到梦一般的幻丽世界。当色彩、抽象构成跃居画面的主人公,水晕墨章就降为配角了。她有时强调“以色当墨”,尽量在积墨积色时留下笔触(表明她没有忘记笔墨表现);有时只强调大色块的对比,但涂色求厚重饱和(如《肖像系列》);有时综合揉纸、粉色背托、拼贴、色墨积、水色调整多种手段,还把纸面肌理、毛茬感与鲜活的水色韵味融为一体(如《屏风系列》)。她的经验表明,水墨的现代探索难免弱化笔墨,但这种弱化并不都演变为排斥。笔墨及其韵味可以融入新的手段,赋予作品更耐看的效果。
http://zjdaily.zjol.com.cn/msb/images/2006-04/22/mszb2006042200026v01b005.jpg

朝花夕拾 发表于 2006-4-26 08:02

纪京宁

  纪京宁善于描绘普通的女性,如她自己说的“用一个女人的心去揣摩身边的女人”,捕捉她们的甜蜜、欢愉、劳顿、慵懒、平淡、木然,描绘她们“不只是欢乐,也不只是痛苦”的日子,而非“编织美丽的梦”。她的描绘不唯美,强调在平面上构成,不追求体积与纵深,适当变形,突出形体语言而略于面部表情的刻画。人体多方,求其拙笨、稳定和雕塑感,而不追逐秀美、圆润与灵动。总的说,纪京宁在结构与造型两方面对现代绘画多有借鉴,而与古近代传统人物画拉开了距离。其笔墨与这样的结构造型相一致:线描作为轮廓而存在,它突出形体而避免自身的独立表现,但其迟涩、生拙、简洁的特点本身又表现着一种朴素平凡的诗意。刻画面部和肌体用单纯的墨、色渲染,有时引入光影,求其润泽与光感;毛发、衣服和环境多用皴擦,求其骨力与苍厚。纪京宁面对的新课题是,怎样强化深度的刻画?
http://zjdaily.zjol.com.cn/msb/images/2006-04/22/mszb2006042200027v01b003.jpg

朝花夕拾 发表于 2006-4-26 08:02

刘进安

  刘进安始终在追求中国人物画的现代形式。他曾用变形与超越时空的幻想代替写实,曾避开传统笔墨形式以追求表现的自由(如《云间人世》、《我们都是》等),而后又探索现代形式与笔墨语言的结合(如《静物系列》和近期作品等)。他经常远离墨色的氤氲,也不要刚劲含婀娜的笔线,把笔墨转变为块面造型下的直线皴擦,以求其机械般朴素单纯的表现,用他的话说,就是追求“笔墨袒露性情”和表现的“简单、明确、透彻”。这“简单、明确、透彻”如何不流于单调?画家首先用丰富直线皴擦来解决,使它们随着造型与结构调整力度、层次,调整横斜、长短、粗细、浓淡、干湿变化;其次是局部使用结构性的中锋笔线,形成直线皴擦的补充,增加作品的活泼性。总之,刘进安创造了一种单纯而果断、富于北方阳刚气质的现代笔墨方法与风格。如何用这种方法与风格表现广泛的人物题材和精神内容,还有待实践的证明。
http://zjdaily.zjol.com.cn/msb/images/2006-04/22/mszb2006042200027v01b004.jpg

朝花夕拾 发表于 2006-4-26 08:03

李 津

  上世纪90年代以来,李津醉心于市民家庭生活的调侃式描绘。他和他笔下的主人公都告别了庄严崇高、正面反面、理想浪漫,脸上再也没有英雄般的豪气,圣徒般的虔诚微笑,也都摘下了“人格面具”,呈现出芸芸众生的常态,如吃饭穿衣、洗澡如厕、男女亲昵、闲居无聊之类。形式有工有写,其写意者,大都以柔细之笔勾描,染淡色,求其秀、软、轻、薄,好像一阵风就能将它们吹得无影无踪。对于李津来说,塑造形象仍是第一位的——略有漫画意味的人物不乏细节刻画和生活气息,虽然他(她)们的眼神始终正面对着观众,却没有演戏做秀的感觉,而秀软轻薄风格也与这些形象十分的契合。李津的笔墨风格与朱新建等“新文人画”家有些关系,但又带着天津这个商业城市的味道。
http://zjdaily.zjol.com.cn/msb/images/2006-04/22/mszb2006042200027v01b006.jpg
页: [1] 2 3 4
查看完整版本: 笔墨经验·当代人物画山水画邀请展--炎黄艺术馆(2006年4月29日至5月7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