钟国康 发表于 2012-6-26 22:01

█ █ 有人说张海“胸中无墨”但我看来,他是胸中无半点墨

本帖最后由 钟国康 于 2013-1-4 15:02 编辑



● 张海          1941年9月生于河南省偃师市,现任中国书法家协会主席,郑州大学美术学院院长。









  ■钟国康http://www.ycwb.com/ePaper/xkb/html/2012-06/24/content_1422632.htm
有人说张海“胸中无墨”但我看来,他是胸中无半点墨
  有人说张海“胸中无墨”,但我看来,他是“胸中无半点墨”。  我认为这个“墨”有两点含义:   一个是指书法内容即"墨水"或准确点叫文化。        张海先生90%以上的作品都是抄录,张海先生如果胸中有一点半点墨水,就应该写上一句半自己的东东,此如诗、赋、词之类,最简短的对联也应该有一二付。抄录的也经常出现病句错句,字形难辨。举个例子,张海先生抄写李白的诗句“水寒夕波急,木落秋山空”。李白全诗是:“朝发汝海东,暮栖龙门中。水寒夕波急,木落秋山空。望极九霄迥,赏幽万壑通。目皓沙上月,心清松下风。玉斗横网户,银河耿花宫。兴在趣方逸,欢馀情未终。凤驾忆王子,虎溪怀远公。桂枝坐萧瑟,棣华不复同。流恨寄伊水,盈盈焉可穷”。以诗的其中一句半句书为对联,落款又不注明出处,这样的摘取成一件独立作品本身就犯了大忌的。   再看字。如果不看提示,相信绝大部分人都认不全。像“急”字的“心”写成三点,就是写错了。草书一般都要连笔,把“心”字写成三点不连笔,成何体统。那“山”字更难辨认,看起来像“口”字,更像“门”。“秋”字用了异体,也很难认。   虽说他试图制造出个人的风格,但这样的方法过于简单幼稚,写出来的字没人认识,这算是什么?   “墨”的第二点是指墨气。   张海先生现在的书法线条作干涸得无丁点墨痕,只有硬邦邦的僵死线条。其早期还是在书法上下过功夫的,当时作品也算温文尔雅,有板有眼的。不过不临帖之后,他的书法就就一塌糊涂了。简单地说,他的字像用竹片写出来,传统的落、行、收笔没有了,毛毫的柔软感也没有了,线条像尖刀、锥子那样锋利。可以说是刚性有余,柔性不足,墨气更加不足。这种作品人们敢悬挂吗?“宝剑锋从磨砺出”,尖刀、锥子向着你……顶心顶肺的,吉利吗?!   张海先生的作品缺乏墨色的变化,只有一个墨色。我建议他应该钻研一下如何用墨。用好浓、淡、飞白、涩滞、涨墨。怎么群涨、怎么行涨、怎么字涨、怎么用墨法紧收其中宫等等。涨墨后的清楚程度,字形的准确把握在糊与不糊之间,才算用得好。如果乱用一番,那便是“墨猪”了。   如果张海先生能够在现在的字形结构的基础上用好墨,那么他的线条就可能会有骨有肉有生命了,那尖刀、锥子锋利的线条就会长出青苔藓或生出一层包浆来,线条的刚烈尖锐感可能会减弱。他也许可以成为一名中学生书法老师。   张海先生书法水平难以进入历史,他虽然书法家协会主席,但历史不因为某人是主席先生而留名。以后肯定是作品讲话,不是主席先生说了算。   作为书法家协会主席,张海先生其实其身份有二:一是主席先生,一是一位水平不高的书法家。
                                 钟国康

戈鸽 发表于 2012-6-27 17:52

就你敢说!!!

今夜不眠 发表于 2012-6-28 10:51

{:1_268:}

今夜不眠 发表于 2012-6-28 10:51

{:1_268:}

钟国康 发表于 2012-6-28 22:36

本帖最后由 钟国康 于 2012-7-27 10:31 编辑

钟国康每题免费招牌时都这样说

      我钟国康只做钟国康三字,生意是八、九十岁以后的事情。招牌匾额只求厚道严实,任其放大都能把持空间。余书施与泼墨,参勒石法,尽笔根刷去,诸如漏、凿、勒、排、涨、密、写数者皆自如浑洒,形阔神密且凝古,直达灰宏势态,贱目矣。此乃国康是也。


马黎青 发表于 2012-6-30 01:17

{:1_281:}

安安的心 发表于 2012-7-1 09:11

沙雪散汉字书法教学巡回展--与众不同,功力深沉。不看可惜!

钟国康 发表于 2012-7-1 18:46

http://video.sina.com.cn/v/b/79737929-2103222777.html湖南台的这个主持人可能要被中央封杀的,大家赶紧看他最后一眼吧,这激情的12分钟的演讲太生动了!!!看得人热血沸腾

豆米 发表于 2012-7-2 15:04

相比之下,主席里面张主席是那个点哈。。。。。。

黄晓丹 发表于 2012-7-2 22:10

{:1_56:}
页: [1] 2 3 4 5
查看完整版本: █ █ 有人说张海“胸中无墨”但我看来,他是胸中无半点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