邢秀山 发表于 2012-6-19 15:02

本帖最后由 邢秀山 于 2012-6-20 13:18 编辑


            杨陌《漫斋心墨》出版座谈会
                      在陕西白水举行


             杨陌与白水县文体广电局局长王俊荣(左一)、书记马孝平(右一)合影

邢秀山 发表于 2012-6-19 15:02

本帖最后由 网站编辑 于 2012-6-20 11:35 编辑


            杨陌《漫斋心墨》出版座谈会
                      在陕西白水举行



                           白水县图书馆馆长冯晓莉向杨陌颁发《漫斋心墨》收藏证书

邢秀山 发表于 2012-6-19 15:03

本帖最后由 网站编辑 于 2012-6-19 19:56 编辑


            杨陌《漫斋心墨》出版座谈会
                      在陕西白水举行


                                        杨陌《漫斋心墨》出版座谈会部分人员合影

邢秀山 发表于 2012-6-19 15:55

本帖最后由 网站编辑 于 2012-6-19 20:02 编辑


            杨陌《漫斋心墨》出版座谈会
                      在陕西白水举行

                  

                                                                  杨 陌 简 介

     杨 陌,名永孝,号漫斋。1969年生于陕西白水。1987年入伍,毕业于首都师范大学书法专业。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中国国家画院沈鹏书法课题班成员,总参谋部书法创作院艺术委员,中央警卫局自主择业干部。荣立三等功两次,被评为总参谋部“两用人才先进个人”、渭南市“文化成功人士”。
  作品参加第二、三届北京国际书法双年展,第二、三、四、五届全军书法展,首届全军中国书协会员优秀作品展,全国首届手卷书法展,中国书协“羲之杯”全国书法大展,歌颂改革开放20年全国书法大展,2004《书法导报》国际书法篆刻大展。获中国书协“孺子牛杯”全国书法展优秀奖,首届全军电视书法大赛优秀奖,第三届全军书法展优秀奖,第五届全军书法展三等奖,首届全军廉政书法展三等奖,第二届全军廉政书法展二等奖,第五届全国农运会书法大展二等奖,中央机关书法展一等奖,总参谋部第十二、十三、十六届书法展一等奖。
  作品被中南海、人民大会堂、毛主席纪念堂等机构收藏。《中国书法》、《中国书画》、《中国书画报》、《书法报》、《书法导报》、《美术报》、《解放军报》等报刊曾刊登其作品或作专题介绍。
   

邢秀山 发表于 2012-6-19 15:55

本帖最后由 邢秀山 于 2012-6-20 13:21 编辑


                从 心 者 为 上
                  胡抗美      
             (中国书法家协会副主席、草书委员会主任,中国艺术研究院博士生导师)

  杨陌不惑之年出版书法作品集,第一件作品选其18岁时仿舒同体的行草书,然后选辑了他20世纪90年代的部分作品,其余大量的是进入新世纪以来10多年的作品。我赞赏他的思维,他所想要展现的不仅是个人的学书历程,而且是对美的追求的不断升华。

  老子曰:“天下皆知美之为美,斯恶矣。”杨陌所选的20世纪八九十年代的作品现在看起来甚至不像是他创作的,但是,却又的确是他的作品。因为一个时期有一个时期的美的标准,只不过这个标准一旦被“天下皆知美之为美”时,雷同了,见惯了,疲劳了,便“斯恶矣”。老子的话是真理,美的内涵与表现都是不断发展与变化的。杨陌和众多的书法艺术者一样,都在实践着这个真理。杨陌说,一幅字就是一个故事。当提笔蘸墨面对一张或大或小、或白或色的宣纸时,这个故事就已经开始了。情节是自然的、浪漫的,笔触在宣纸上的流痕自会浪漫自然,一切的心性、气质、学养、变化展露无遗。不管故事是否丰富圆满,都将记忆这个过程的真实,故每每翻到自己曾经涂鸦过的宣纸或印刷品中自己所谓的作品时,眼前总会有情节浮现。这便是他的笔墨状态。

  笔墨状态是故事,是情节,是气质学养,一句话,是心性的外化。我以为这是情感在书法创作中的具体表达。杨陌的理念和创作至少说明三点:一是书法家综合素质的修养直接影响到书法形式的构成,因此书法家在艺术作品中表达的情感不单是书法家自身的,也是时代的、社会的、人类的。二是情感表达的语言是形式,形式是情感(不仅是情绪)的代言人。一些人自己没有明白情绪与情感的关系,以为天下人皆为情感与情绪的混淆者,所以我要说,书法形式是书法家认识世界的方式。三是形式是情感的物化,点画的粗细长短、结体的大小正侧、墨色的浓淡枯湿、章法的疏密虚实、节奏的轻重快慢等等,这些毫无疑问与情感状态有关,但既不是情绪的流露,更不是简单的对应关系!何以见得,作品的格调是块试金石!

  杨陌是个用心的书法家,因为用心,成功将会不断地属于他。

                                             2012年5月4日
        
      

邢秀山 发表于 2012-6-19 15:55

本帖最后由 邢秀山 于 2012-6-20 13:22 编辑


         《漫斋心墨》序


                                    曾来德
                      (中国国家画院书法篆刻院执行院长,中国书法家协会理事)      

                                                                                            

   “坚持看书学习;坚持处处留心,开阔视野;坚持临池,打好扎实的书法基本功;坚持多师友,交流书艺;坚持参加有益的艺术活动,陶冶情操;坚持用毛笔为群众服务。”这是18岁的杨陌为自己立定的学书制度。这一略带稚拙而务实的语言背后是他一以贯之的坚持,当然,也成就了他的现在,开拓了他的未来。

  他1987年参军入伍,后来到中国国家画院曾来德高研班与沈鹏课题班学习,我们更是亦师亦友。他刻苦努力、积极向上、心性低调而洒脱,充满朝气与活力。他热心助人,有北方汉子固有的爽朗与豪放,又兼有南方人的细腻与柔情。他喜欢逛书店,遇到好书,与己相合时,常倾囊而购。学书二十多年,凡书史上所见经典碑帖都临了多遍,对索靖、王羲之、颜真卿、张旭、怀素、王铎、傅山尤为用心。他诸体皆能,章草写得古朴厚实、楷书写得疏朗大方。他善于在创作中不断思考自己临古功夫是否过硬,化合之力是否到位,笔法是否精到,行款是否得当,“冲突”是否能指挥若定等,并从中寻找出路。因而,在其常用来表情达性的行草书创作中,他善于将多种书体、多位书家的风格杂糅融合,不时渗进随机随缘的元素,即使在非常迅疾的书写时也能于细微之处显露线条的自然流动,在心手双畅处“驻足”道出自家心迹,字里行间的胸中之气与笔底之韵随化含灵,亦古亦今各逞其妙而浑然统一。

  杨陌在付出辛劳的同时也有了很多收获,现已成为一名有影响力的中青年书法家。作品入展第二、三届北京国际书法双年展,第二、三、四、五届全军书法展,首届全军中国书协会员优秀作品展,全国首届手卷书法展,中国书协“羲之杯”全国书法大展;获中央机关书法展一等奖,第五届全军书法展三等奖。

  翻阅杨陌作品集样稿,其早期书法作品旁常附一个小故事,从平实的叙述中可透见其质朴、真诚与奋发。《漫斋心墨》是他心路历程的一个缩影,作为正值创作精力旺盛的他,这是其艺术的过程,也是其人生的过程。而且,这个过程还在可持续地丰富和发展着。

                         2012年4月14日
      

邢秀山 发表于 2012-6-19 15:59

本帖最后由 邢秀山 于 2012-6-20 13:26 编辑


            杨陌《漫斋心墨》出版座谈会
                      在陕西白水举行



行草坚持横幅40cm×99cm1987年

坚持看书学习;坚持处处留心,开阔视野;坚持临池,打好扎实的书法基本功;坚持多师友,交流书艺;坚持参加有益的艺术活动,陶冶情操;坚持用毛笔为群众服务。此乃我学习书法中订的“六坚持”制度。一九八七年五月,杨陌时年十八岁于北井头书。

此幅并非作为作品来创作,是随手写就的学习计划,全然一个“大字报”。也许正是有了它,才有了我今天的笔墨生活。1985年,喜欢写字的我,大胆地参加了教育部、中国书协主办的全国少儿大字比赛,没宣纸就用其他纸,没印章就用橡皮刻,没印泥就用会计印色,就这样写了两幅楷书,寄出几月后竟收到了获奖证书,这是对我莫大的鼓舞。后来就有了方向,买来白水书店仅有的《舒同字帖》和从西安捎来的《颜勤礼碑》及宣纸数张,找白水篆刻家鱼君明刻“人生有道”和“杨陌”印。于是,凭着少年气盛,立志学书,就有了用舒同体写成的这幅字。

邢秀山 发表于 2012-6-19 15:59

本帖最后由 邢秀山 于 2012-6-20 13:26 编辑


            杨陌《漫斋心墨》出版座谈会
                      在陕西白水举行



行草范仲淹《苏幕遮》条幅179cm×45.5cm1992年

碧云天,黄叶地,秋色连波,波上寒烟翠。山映斜阳天接水,芳草无情,更在斜阳外。黯乡魂,追旅思,夜夜除非,好梦留人睡。明月高楼(楼高)休独倚,酒入愁肠,化作相思泪。宋范仲淹词《苏幕遮》。杨陌书。

我曾在中南海有个“半间书屋”,其实就是在一间不用的厕所里支起书案,摆上了笔墨纸砚而已。在这屋,写了不少字,并钤有“半间书屋”自刻印。这件作品就是其一,参加了“闪光的红星”总参谋部第十三届美术书法作品展览,展于军事博物馆。我曾去八方斋向刘正成老师请教。他认为此作气息尚可,但过粗率。

邢秀山 发表于 2012-6-19 15:59

本帖最后由 邢秀山 于 2012-6-20 13:27 编辑


            杨陌《漫斋心墨》出版座谈会
                      在陕西白水举行

行书静夜闲时七言联128cm×28.5cm×21994年

静夜不嫌鱼读月,闲时还爱鸟谈天。陌书。

朋友找我写字,带来的是几幅已裱糊好的空白对联。我是在伴着高山流水、渔舟唱晚的古曲中,用长锋笔在瓦当格上顺其心性漫漫而书这美妙的联语,稍许便完成了任务。此联即是最后一幅,留给我挂在了宿舍。看的时间长了,“闲”字似有可取处,更多的则是细细咀嚼那静夜不嫌鱼读月,闲时还爱鸟谈天的温馨和浪漫,给自己一份真正的享受。

邢秀山 发表于 2012-6-19 15:59

本帖最后由 邢秀山 于 2012-6-20 13:27 编辑


            杨陌《漫斋心墨》出版座谈会
                      在陕西白水举行


行草杨慎《临江仙》条幅200cm×33cm1995年

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是非成败转头空。青山依旧在,几度夕阳红。白发渔樵江渚上,惯看秋月春风。一壶浊酒喜相逢。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谈中。《三国演义》开场白词。乙亥谷雨,陌书。

我用红纸写字是有“历史”的。当兵前,每逢春节或红白喜事,村里人都少不了找我写对联。有一年临近春节,一毛二分钱一张红纸,我买了不少,大胆地在白水县城剧院门口支起摊子,为群众写春联,当时可谓“生意兴隆”。既锻炼了我现场书写能力,又提高了知名度,后来有人戏称:“你是在咱县城街上写春联的先锋。”当兵后,用红纸写字是常事,办橱窗、刷标语、写春联等。真正用红色宣纸写字并不多,此件便是其一,以当时的流行书风写成,红彤彤的,很是喜庆。
页: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查看完整版本: 杨陌《漫斋心墨》出版座谈会在陕西白水举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