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艺公社

 找回密码
 快速注册

快捷登录

搜索

正在浏览本主题的会员 - 0 在线 - 0 会员(0 隐身), 0 游客

  • 只有游客在线
楼主: 网站编辑

【第一现场】《白煦水墨书法评论集》首发座谈会在京召开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2-3-31 22:20 | 显示全部楼层

当代名家论白煦及其书法




水含妙想  墨洇浓情
读白煦先生《水墨书法》
刘洪彪
中国书协理事、草书专业委员会副主任。


◎ 读白煦先生的《水墨书法》,让我再一次想到自己曾在多个场合表述过的一个观点:当下中国书坛多数书写者满足于『规定动作』的完成;多数评审者停留在对『规定动作』的品评。
◎ 熟悉跳水比赛的人都知道,跳水预赛,运动员是以完成难度系数相同的几组动作的质量去获取决赛资格的,而决赛阶段则由运动员自行安排不同难度系数的动作,裁判员根据完成情况评分,裁定最终名次。
◎ 跳水比赛的『规定动作』,相当于书法的基本技法。书法的『规定动作』即是临帖水准、模仿能力。多少年来,在大型书法活动中夺魁摘桂的,多是那些临帖高手,临得越像,获奖等级越高。作品若无古代某家之形影,一般都会被淘汰,离古人越远,淘汰的可能性越大。
◎ 跳水比赛的『自选动作』,相当于书法中的个性和风格。当今书坛为什么多数有鲜明个性、有独特风格的书家不再投稿参加展览和赛事?正是因为所有展赛的评审者基本上是按『规定动作』的标准来衡量作品的优劣高下。
◎ 我们可以试想,如果将白煦先生的作品置于评审现场,与普通作者一同参赛参评,会是什么结果?我不妨冒昧地下个结论:入展不易,获奖很难!为什么?因为他不像王羲之,不像颜真卿,不像张旭怀素,不像米芾王铎,谁都不像,只是他自己。按照书坛的审美惯性和当下的评判标准,白煦先生的作品似乎不沾边、不靠谱,似乎在前人那里找不到依据,在今人这里也没有同类。可以说,白煦先生的书法创作就是地道的『自选动作』。
◎ 我不否定书法学习必须从临摹开始,只有从古代经典中学来用笔、结字、布局的技法,才能步入书法的正道。但我同时认为临摹不是学书的终极目的,一个学书者,终无有别于古人、有别于他人的独特笔墨语言和鲜明艺术个性,就不能成其为书法家,就谈不上对书法传统的真正继承和发展。我相信白煦先生与我持有相同的书法观。否则,他不会坚持数十年对笔墨新法的摸索,对书法新风的探求。白煦先生不计现实功利的得失,不顾时人认同的是否,身居中国书坛指挥前沿,仍敢于特立独行,创新变法,仅此,我就对他由衷钦佩,心生敬意。
◎ 何况,白煦先生的摸索和探求颇有成效。《水墨书法》的出版,令人观之若渴饮甘露,如饥餐美食。在『书家』林立、结集成风的时下,白煦先生的《水墨书法》是为数极少的能够让我久置案头、展读不厌的一本。
◎ 几度欣赏之后,我认为白煦先生的水墨书法至少在三个方面显露出独有的美感和新意。其一,因水洇墨驻,使点线无干枯焦燥、单调纤弱之病;其二,因水墨交融,使纸上生多维立体、层次叠加之象;其三,因水盈墨淡,使画面呈轻灵悠远、蕴深涵富之韵。对墨的理性控制,让水的感性流布,使得作品平添了诸多鲜活情态和意外趣味,这无疑会让作者心生惊喜和畅快,也必定会让观众意欲揣摩和探究。这样,作品的吸引力、感染力、原创性、唯一性也就兼得俱有了。
◎ 除此以外,白煦先生作品惯有的任达不拘的不对称结字、不齐整行列、摇曳如风拂不止的线条,加上不拘一格、时有异构的章法布局,使得他的性情表达和灵感阐述都那么随意所适、淋漓尽致。所有这些,都是当下绝大多数书法家尚未自觉而难以企及的。白煦先生在挥毫游艺的过程中享受到了水墨氤氲的妙趣,也营造出了新颖别致的纸上佳景,为当代书法打下时代烙印尽了一份心力,立下一份功劳。
◎ 当然,艺无止境,谁也难得尽善尽美。一个书家的个性风格不是十年八载可以建立起来的,一个时代的书法属性也不是张三李四可以代表得了的。白煦先生的书法艺术仍然有他提升的空间和演化的余地。依我拙见,白煦先生在率意挥运时,不妨将点画与点画间的牵丝连带区分得更明晰,让缠绕与纠结更为减省,使转折和扭动尽可能无碍对文字的识认。这样,也许能让人们在欣赏白煦先生水墨交织出的妙构佳景的同时,也能享受因准确吟诵所带来的文采陶冶。中国书法特有的笔趣与文意的双重审美功能就会在白煦先生极具现代风尚的书法作品中仍然得以充分体现。
二○一一年三月十三日于京北逆坂斋。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2-3-31 22:20 | 显示全部楼层

当代名家论白煦及其书法




读白煦《水墨书法》有感
孙晓云
中国书协理事、行书专业委员会副主任,中国国家画院书法篆刻院副院长,江苏省美术馆馆长,江苏省文联副主席,江苏省书协副主席。


◎ 我认识白煦时间很久,他算得上中国书协的元老了。上个世纪八十年代中国书协举办各种活动时,就有他的身影。当然,还有张陆一、刘恒等诸位。对白煦我还是很了解的,大家平时就管他叫『白哥』。
◎ 收到这部《水墨书法》后,在繁烦而忙碌的工作生活中,突然感觉到一种清凉,一种率意,一种畅达,一种耳目一新,很想说几句。
◎ 我感觉白煦变化真的很大。我第一次见到这么多水墨交融的书法作品。他充分利用了水墨的万般变化,以及宣纸洇染的特质,氤氲的水墨在不经意间,做了淋漓尽致的挥运。这种不经意,在表面上看起来是自由的,随意的,没有刻意的安排,没有雕琢的痕迹,但这些不经意又有其必然性,而必然性又得益于他对用笔用墨多年的积累和探索。
◎ 从水墨书法,自然联想到白煦其人。他在书法界多年,从不以大家自居,从不以楷范自诩。工作生活中,从容,坦荡,不拘小节,属于那种很可爱、很透明的人。人生的态度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决定了一个人在艺术上的审美观。古人说书如其人,自有道理。
◎ 这批作品,将水墨的表现力发挥到了极致。一名书家,能够把某一点发挥到极致是很难的。无论是走清秀的一路,还是粗犷的一路,无论是传统笔法的精益求精,还是水墨书法的形式表现,能走到一种极致,无论作品在历史上如何评论,探索的过程本身就是一种美,一种享受。
◎ 白煦的水墨书法给了我很多的感触。一个人,做到真正的热爱书法,不容易;如果做到一生都真挚的热爱书法,更不容易;如果在成名家之后,不以过去的成就自居,不固步自封,不为物所累,仍然锐意探求,执着的追求个人的理想,可谓是真不容易。白煦水墨书法的可贵之处即在这里。
◎ 还有一点感想,就是这部书的装帧设计,古雅中蕴藏着强烈的现代感。片子拍得很好,墨分五色,全都表现出来了。一本书,就像一件艺术品,拿到手上,令人难忘。生活中的白煦,给我的印象是粗线条的,但他在书法创作与装帧设计中,却是精致而细腻的。从这里也可以看出他对人生与艺术的一种态度。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2-3-31 22:21 | 显示全部楼层

当代名家论白煦及其书法




读白煦《水墨书法》
李 一
中国书协理事,中国艺术研究院研究员,《美术观察》主编。


◎ 笔与墨,既一分为二又合二而一。笔有笔法,墨有墨法,笔之提按急徐,墨之浓淡干湿,各有其法也各有其妙。笔与墨二者又相为一体,书写时以笔之挥运显墨之变化,以墨之五彩显笔之神妙。笔精墨妙,氤氲之气韵尽显也。古之书法,用墨之探讨少矣,故古之书论,谈笔法者多,说墨法者少。由古至今,书法之发展,墨法探索甚为重要,墨之韵尤应探索,书法艺术语言之丰富性,于墨中大可探讨也。白煦兄近年来潜心于水墨书法,笔性墨性共探,笔中显气,墨中显韵,其佳作能将笔之苍老雄厚与用墨之清浑浓淡融为一体,刚中有柔,柔中含刚,淡而苍,清而雅,可谓得心应手,尽显水墨之韵也。读之令人神清气爽,窃以为白煦兄拓展了用墨的空间,用墨之语汇甚为丰富,其用墨之探讨比前人更为主动,诚可贵也度。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2-3-31 22:21 | 显示全部楼层

当代名家论白煦及其书法




评白煦『水墨书法』
李刚田
中国书协篆刻专业委员会副主任
西泠印社副社长、编审。


◎ 『墨分五彩』本属文人画的技法理念。孙过庭《书谱》中说『带燥方润,将浓遂枯』,所指的浓枯燥润主要是用墨的轻重变化而不是指墨的深浅变化。古人书法讲究墨的质感,而不注重墨的层次变化,苏东坡用墨讲求『湛湛然如小儿睛』便是典型。大概至明代的书法创作中开始将画法中的『墨分五彩』用于书法,原因是明代书法宏幅巨制多了起来,大的条幅挂起来作壁上观,为强化作品的视觉效果而注重形式变化,涨墨的开始见于书法创作中,用墨不但讲轻重,而且求层次变化,其典型是王铎的大幅条屏作品,充分表现墨的自然湮化而产生的美,使王铎的作品历时四百余年,至今仍是『元气淋漓幛犹湿』。
◎ 古代书法视『涨墨』与『破锋』为病态,而在当下展厅时代的书法创作技法中被普遍运用,其中白煦先生为对用墨之法新变探索的佼佼者。白煦对书法用墨的思考有着『技进乎道』的独到处,他说:『道之深邃玄奥,崇尚玄(黑)色,清纯淡雅则莫过于清水出芙蓉,而水墨之清澈透明,淡雅高洁,又恰与文人心仪静穆清远之意境契合。』由技法到形式,由形式到境界,由境界到哲思。
◎ 在具体的用墨技法中,白煦或许是受中国写意绘画的启示,或许是受日本少字数、墨象派书法用墨的影响,他很早就开始在创作中求墨色丰富变化的探索。他的用墨,充分表现着水墨分离、水墨相映、墨分五彩、水墨清澈之美,从而表现着如梦如幻的书法奇境。但白煦用墨,又与绘画不同,不是书法美术化,而是将绘画中的用墨技法『书法化』,不是简单机械地效法日本书法,而是取日本书法的用墨技法『中国化』。
◎ 在书法创作的笔法、字法、章法、墨法四要素中,赵孟将笔法置于首要,启功先生将结构(字法)置于首要,而看白煦书作,分明是将墨法置于首要。这在创作理念上是一种新见,在具体的技法上又是一种开拓。白煦书法的美,除了墨法新变之外,重要的是墨法与笔法、章法的水乳交融,灵动劲健的用笔、充满张力的章法与水墨清华的墨趣三位一体,共同构成了白煦书法的技法语言。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2-3-31 22:22 | 显示全部楼层

当代名家论白煦及其书法




谈『水墨书法』
李辰
书法理论家,中国美术学院教授。



◎ 『水墨书法』的提法,是一个饶有新意的构想。书法原本提『笔墨』。『墨』是书法本来就有的题中应有之义。但书法之关注『水』,却是过去较少有过的。过去我们讲『水墨』,主要是指中国画中的『水墨画』。画要塑形,中国书画的笔墨又重书写性和写意性,因此『水墨』的提出,具有把中国画的『写意』、『书写』重新拉回到美术、绘画中去的倾向。比如在当代美术界,讲『中国画』,那多数是指传统的文人士大夫诗书画印一体化的『写意画』。而讲『水墨画』,却是多少具有西方色彩,因此是从画种材料、表现手法出发而不仅仅是从文化传统惯性出发的。相比之下,『水墨画』应该是更现代、更西方的称呼。以此伸延出『现代水墨』『城市水墨』等等美术流派概念,都是具有明显的现代、后现代立场而截然不同于传统文人写意山水花鸟人物画的。
◎ 以此来看白煦兄的『水墨书法』,我以为也应是出于一种对传统书法进行现代解读的目的。有一个当代视觉艺术的大背景,这样的现代解读的探索十分必要。它在今天的书法界,还是十分罕见的难能可贵的,并且正是当代书法界亟需的。据愚见,它应该是把书法从已有的传统『书写』拉向另一种可能性:汉字文字结构、草书挥运之时的『水墨式塑造』。在这种『塑造』中,既不能把它变身为绘画那样而失却书法本身的核心价值观(80年代的『现代书法』之所以不成功即在于此),又不能沿循旧模式只顾一味挥写而丧失了『塑造』的精义,从而使『水墨书法』等同于已有的传统书法。如何能使它尽可能顺利地长久地走下去,其中会耗费大量可能失败的尝试和反复推敲,更有待于白煦兄和他周围的一批志同道合者的坚韧不拔的意志与信心。
◎ 作为曾经可以引为同道的、同为探索者的我,在『学院派书法创作』时也曾经面对着这些几乎一样的问题,我相信白煦兄提出『水墨书法』也必然面临同样的这些『拷问』。我衷心希望『水墨书法』能勇于面对这些问题,并努力作出圆满的、切合于这个时代的回答。有了良好的回应与答案,『水墨书法』一定能够在当代书法创作的百花园里成为鲜亮的新葩。
二○一一年二月二十五日于杭州。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2-3-31 22:23 | 显示全部楼层

当代名家论白煦及其书法




云水谣•白煦的水墨书法
吴振锋
中国书协学术委员会委员,陕西省美术博物馆收藏研究部主任,《美术博物馆》执行主编。



◎ 我曾以『风搅雪』的意象评述白煦书法,文虽不长,但是认真的。当下之书法评论,一如市声,众声喧哗间是听不出具体声音的。所以我的『风搅雪』也便搅在风雪里了,人微言轻,湮没与消逝自是必然。因了白兄偏爱,近将一册《水墨书法》寄我并相约再写一篇评述文字。此中不仅是友情使然,亦是因了有话要说,于是,便有了如下的文字——
◎ 我以为白煦在当代书坛具有独在的意义。不仅因为他的书法,也因为他对书法的贡献。『贡献』有组织来说,书法就要由评论家来说了。白煦是个有诗心的人。有诗心,不一定要作诗。我之所以不染诗行,就是因了我受不了鼓努为力、勉力强造的那种造作。不作,也可以有诗人的浪漫,有诗性的引发,有诗心的留驻。白煦用笔墨铺张诗情,几十年一以贯之。他的字,是可以当诗来读,来品的。『诗画一律』就显出独在了。白煦去年出版了一本《师然室随笔》,集游记、收藏、评论为一集,记录游踪,畅发感慨,景仰前贤,纵横议论,短札细论,不拘一格,我以为这都是由诗心引渡而来。其图文并茂,琳琅满目,可以得见其画意诗心,跃然于纸。读后使人精神清爽,身心朵颐。从一个侧面体认一个雅人,不亦如读诗么?
◎ 人生苦短,在艺术上,经受不起重复劳动的浪费。路必须亲自去探寻,但要绕开别人的脚印。白煦在艺术上是有胆气的。他的书作,可谓烟云满纸,所营建的意境是诗意的浪漫。其笔势奇宕,线条奔跃弹跳,欹侧曲屈,极具张力。正如清人翁方纲所言:『今且勿以意匠之独运者言之,且勿以苦心孤诣戛戛独造者言之,今且以效古之作若规仿格调者言之』(《复初斋文集•格调论下》)。就其笔法而言,亦是渊源有自。张瑞图、倪元璐、黄道周、徐渭以及吴昌硕、蒲华、潘天寿诸先贤均以卓荦的书法语言高自标举,这为白煦的创造提供了心理依据。而历史上『画家书法』的水墨经验,也为白煦提供了参照。沈曾植曾说,自宋以前,画家取笔法于书;元世以来,书家取墨法于画,近人好谈美术,此亦美术观念之融通也。据白煦自述,『曾于无意间染宿墨而书,不料竟获意外之效——于黑色点画之外洇渗出一层浅灰色水晕,其形态煞是喜人。挥写之际,不觉笔锋搅转自如,毫无滞涩之感,使转中流散出自然之墨韵,颇多意外之趣。』这得之于『意外』的笔墨经验,却让书家牢牢的攫住,绾留于笔下,扩而大之,成为一种书法的水墨形态,形成自己独立的笔墨语言,这不能不说是一种幸运了。在历史上,以米芾发其端,干湿浓淡互衬,画法入书法,继之有董其昌的『淡墨法』,徐渭、王铎的『涨墨法』,程邃的『焦墨法』以及黄宾虹、林散之的『宿墨法』。这种以墨色的干湿浓淡之无穷变化为审美形态的笔墨实践,如果从书法形态学的角度来看,极大地拓展了书法形式美的表现手段,在书法史上有着深刻的审美意义。而白煦的水墨书法已不仅在于笔墨试验,其墨彩艳发,深浅于润,变化无穷,直将书法与中国画的共通性连结在一起了。这里『墨』与『笔』相较,在形式上更外显,墨块的大小不一变幻莫测的外在形态比统一的笔线更有魅力,墨色的浓淡深浅枯润也比一种用墨方式更具有张力,所造成的视觉冲击也更大,由此造成的意象纷呈、色相变化,以及空灵纯净、大刚大柔,更彰显了一种自由的书写精神。境由心造。读之如饮音乐,如品香茗,『顿觉眼前生意满』,『月光如水水如天』,其间散发出一种文化的幽情,而绝非世俗的香艳,可堪回味者多多。这种立足于艺术本体的探索实践,我以为无论如何都是值得给予文化确认的。
◎ 窗外,春雪和着细雨悄然入地,室内,广播里传来山东人工增雨的消息。大地上的渴笔飞白,也许因之消解。然而,白煦兄的水墨书法仍然还在进行。其『水墨之清澈透明,淡雅高洁,又恰与文人心仪静穆清远之意境契合』,此乃文心欣合,诗意交响,借之以春风骀荡,我想,这必是一曲久旱后的『云水谣』了。置诸于历史时空,将渐次凸显其艺术的独在意义。我愿期待。
辛卯年正月二十五日于长安万庐。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2-3-31 22:24 | 显示全部楼层

当代名家论白煦及其书法




书法水、墨运用简谈
何应辉
一级美术师,中国书协副主席,四川省书协主席,四川省诗书画院副院长,中国艺术研究院书法院研究员。



◎ 白煦先生之草书向以恣肆、崎、苍润见长。庚寅岁终,其以新作集见示,这批作品则以淡墨、破墨的变幻运用为基本特色,表现出他对书法用墨的技法与审美特性的关注和新的探索,其意义尤在于引起我们对于书法创作中墨法问题的深入思考。
◎ 中国书法的物质形式——用笔、结字、章法,如借黄宾虹先生的说法则是:笔法、墨法、章法缺一不可。我理解,这章法中应当是包括着结字(小章法)的。而用笔、用墨则直接关系到中国书法的基本形式语言,即线条(点画)的形态、性质与审美功能,故历来为书家、国画家高度重视,在这方面积累的实践与理论的历史成果也非常丰富和成熟,但在书法这一领域中,在明代以前更突出的成果则集中在用笔方面,至董其昌之后,对水墨的运用才引起比较广泛的自觉的重视。
◎ 要处理好书画用笔、用墨的关系,不能不涉及到用水,但墨法尤当以笔法为先。黄宾虹先生说:『夫善画者,筑基于笔,建勋于墨,而能使笔墨变化与无穷者在蘸水耳』,又说『水墨神化,仍在笔力,笔力有亏,墨无光彩』。以余之体会,笔力关系到点画之骨,而水墨则关系到点画之血肉。血肉之丰润(即蔡邕所谓肌肤之丽)必以骨力坚实为前提。而墨法之用:其要在于醒与活二字。醒言其神采,活则在于浓、淡、燥、润之交相为用,孙过庭所谓『带燥方润,将浓遂枯』即言此也。就视觉效果而言,墨浓则易于强烈,墨淡则易于清雅。但墨过浓易滞锋毫,墨过淡易伤神采,故周星莲《临池管见》云:『用墨之法,浓欲其活,淡欲其华,活与华非墨宽(即墨量充沛——笔者)不可。』此中,在笔力劲健笔势生动的前提下,墨法的运用之妙与分寸得当是很要紧的。而墨之用如何能得活?对于当代书法创作来说,我以为尤其值得关注。林散之先生所述宾虹师之墨法:『墨有焦墨、浓墨、淡墨、渴墨、积墨、宿墨、破墨之分,加上渍水,深浅干润,变化无穷,运用之妙。存乎于心。』其实,这七种墨法的运用,关键就是对墨与水之间关系的不同处理。就破墨而言,宾虹先生曾说『古人书画,墨色灵活,浓不凝滞,淡不浮薄,亦自有求』,他讲到破墨的方法:『用浓墨点蘸清水,用淡墨点蘸浓墨,在墨法中称为破。』但就书法而言则略有别,清人笪重光讲『磨墨欲熟,破水用之则活』,这正是书法中的破墨法:先蘸水后蘸墨为以墨破水,先蘸墨后蘸水为以水破墨。由此,因水与墨关系的依存与转化和水、墨各自分量的差异而可以幻化出极丰富、微妙、生动的墨色变化来。
◎ 要之,书法中笔、墨、水的运用应该强调几点:
◎ 其一,贵在苍润。笔实墨沉,笔苍墨润。水愈丰,墨愈淡,笔愈须健。黄宾虹云『若枯而不润,刚而不柔,即入野狐』,又云『宋元人渴笔,刚而能柔,润而不枯』。当代唯林散之之渴笔,入于此理,其水墨运用之妙,实一杰出范例。
◎ 其二,水墨枯润、干湿、浓淡之用,书法不能同于国画,必须重于全篇之统一而求微妙幻化,切忌花哨浮薄。前贤之妙用,后学者每难察于微。董其昌于淡墨之运用,分寸得当即为一例,然宾翁仍嫌其『笔力稍乏清刚之气,虽欲步武元人,有所不逮』;王觉斯涨墨之用,收元气淋漓活跃章法之效,然亦不免过之处而涉嫌于浊,遂有损气息格调之提升,此亦不可不辨。是知水墨妙用之不易也。
◎ 其三,笔、墨、水之用不单造成点画形态,更关乎作品韵致格调与文化品位。上述王觉斯涨墨即为一例。孙过庭云『凛之以风神,温之以妍润,鼓之以枯劲,和之以闲雅,故可达其性情,形其哀乐』,实关系到笔与水墨之用。宾翁则云『盖世俗以水墨淡雅为气韵,以笔毛干擦为骨力,因此误人歧途,几数百年无人力辨其非』,言之中肯,当今书法亦尤当鉴之。又如宿墨法,宾虹先生曾言其用笔『尤不得「拖」「涂」「抹」,必须「落」上去。不善学者,枯硬污浊,形其丑恶。』对于近年好施宿墨以求书法章法之变者,亦未尝不是警语!
◎ 白煦先生此次新作,以自己已具的笔墨功力为基础,重在水墨运用的探索,其间亦不难看到日本现代书法与中国画笔墨技法的影响。这应当说是探求进途的一个很有意义的课题。余感而以拙见形诸前文,就教于同道。并谨此向白煦先生致以衷心祝贺,亦盼其取得更大的成功!
辛卯春草于双银杏居。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2-3-31 22:24 | 显示全部楼层

当代名家论白煦及其书法




窥墨象而运斤
言恭达
中国书法家协会副主席,中国书协篆书委员会、教育委员会主任,中国国家画院院委,江苏省文联副主席,江苏省文化发展基金会理事长。



◎ 书以韵胜,而风格则随之而生。捧读挚友白煦兄寄赠水墨书法集,纯真又宁馨,生动而醉人,正有『茶中况味清时淡,棋里哲思奕后明』之感慨!纵览大作,一气呵成,水墨交融,韵致奇逸,淋漓障湿,意象深邃,令人心畅神思,可谓妙哉!
◎ 古人叹云『书画唯风韵难及』。笔墨之道,前人一语中的——『盖笔者墨之师,墨者笔之充也;且笔非墨无以和,墨非笔无以附』。是册笔墨浑然一体,层次丰腴,音律起伏,韵格生发。熟墨破水,润渴互用,墨圆白方,架宽丝紧。其书风凝练拙朴,奇逸险峻。得自然意趣之美蕴,涉求道率性之表露。可谓:独照之匠,窥墨象而运斤。
◎ 由此而观白煦兄数十年耕云种月的笔墨生涯,以独特的写意手法,抒写对时代的崇敬与自然的迹化,一任充盈而阳光,优雅持常容,养气胸中,清趣当自得也。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2-3-31 22:25 | 显示全部楼层

当代名家论白煦及其书法




水墨之象  淋漓尽致
有感于白煦先生《水墨书法》
张  继
中国书协理事、中国书协隶书专业委员会副主任。



◎ 鲁迅先生曾提出,中国文字即汉字具三美:其一意美以感心,其二音美以感耳,其三形美以感目。但伴随着时代发展,书法艺术渐渐将实用之功能剥离,从而向纯艺术形式发展。此时书法作品中之文字,其意美可指其意境神采之美,其音美可指其音乐节奏之美,其形美方为其形态造型之美。观白煦先生新著《水墨书法》,此感尤甚。
◎ 白煦先生于书法研究创作数十载,可谓功力不凡,尤其行草书体,入古而出新,自成一家法,影响颇广。近年『曾于无意间染宿墨而书,不料竟获意外之效,于黑色点画之外洇渗出一层浅灰色水晕,其形态煞是喜人。』翻览其新著之际,如睹真迹,精品叠出。此著虽诸体齐备,然以行草为重,皆呈水墨淋漓之象。
◎ 水墨淋漓必呈虚象,虚与实相对而生。实处尽现其刚柔相济、提按有度之内功,虚处则令观者尽展无限之遐想。正如老子所言『凿户牖以为室,当其无有,室之用』,即房屋空虚之处才是可用之处。然其深层意义远不止于此。房屋之实处已尽其形,而虚空处之安设布算,往来变迁,不可胜计,以至无穷。复观白煦先生之佳构,或虚淡,或空灵,或异幻,千变万化,妙不可言。李白曾咏叹怀素狂草:『恍恍如闻鬼神惊,时时只见龙蛇走。左盘右旋如惊电,状同楚汉相攻战。』其想象力之盛,面对白煦先生之大作我辈似亦有之。
◎ 也许白煦先生此著面世之更大意义并不限于作品本身,其创变之举所蕴含之胆与识及探索精神更应为同道所敬重。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2-3-31 22:25 | 显示全部楼层

当代名家论白煦及其书法




『灰度空间』的拓广
白煦先生《水墨书法》观后
张飙。



◎ 凡事都得有人开头。无论头开得成功与否,我都对敢于开头的人充满敬意。看了白煦先生的《水墨书法》,感谢白煦先生开了一个『水墨书法』的好头。
◎ 水墨的概念,大概已经很久了,但是多用以指一种不着彩色,纯以水墨点染的绘画法。有资料说始于唐代,成于五代,盛于宋元。早在唐代的王维就提出画体『水墨为上』,深得后辈画家赞同。
◎ 比之画家,水墨引入书法的时间就晚太多了。当然,白煦可能不是第一个提出『水墨书法』概念的(记得几年前,也看过一些自称水墨书法的作品,其实是双钩以后填的淡墨),但他却是第一个出版比较成功的『水墨书法』作品集的当代书家。
◎ 看看他的水墨书法作品,想到两件事情。
◎ 一是关于『水』。
◎ 过去对于水墨画,提到的多是『墨』,那是以墨色的焦、浓、重、淡、清的不同应用而产生丰富的变化来表现物象,进而表现精神境界。前人论述水墨画,也多是说『笔法为主导,充分发挥墨法的功能』,以墨的浓淡变化完成『墨分五彩』。
◎ 白煦先生开的好头就是非常明确地提出了、并且很好地实践了『水』在书法中的功能。书法是『静止的白与流动的黑』组成的艺术,而在黑和白中间有着很大的灰度空间。这一点,水墨画家们很早就注意并且重视了,书法家们其实也是知道的,但在实践中就没有那么重视。有人喜用浓墨,一浓到底,有人爱用淡墨,一淡通篇。有人的字法很精,墨法就未必好,更不用说用『水』了。
◎ 说来也不能求全责备书法家们。毕竟书法家们对字本体的钻研是第一位的。而且,真正要把『水』用在书法上,其实也是很难的一件事。『水晕墨章』,谈何容易!
◎ 白煦的『水墨书法』作品,水的晕出,已经跳出了『墨分五色』的范畴。我想,白煦不知道经过了多少次的努力,多少次试验,才能够比较自然地在黑白灰的对比中,在『墨的五彩』中,又加入了『水晕』这一概念(我想将来水晕也许会再分成许多层次),使得『灰度空间』的内涵大大拓广,真是难能可贵。
◎ 过去学油画,教师说,从暗部画起,暗部到高光之间的中间层次越丰富,表现力越强。书法不是油画,不能简单套用;但是灰度空间的丰富,能够增加作品的表现力,也是显而易见的。
◎ 二是 关于『探索』。
◎ 书法艺术和其他艺术门类有很大的不同,就是它有一个『以汉字为基础』的原则。脱离了汉字的水墨,可以称为水墨痕迹、水墨印象等等,就是不是书法。比较起来,书法艺术的创新更为不易。
◎ 对于书法艺术的创新,多少年来很多人做了很多有益的探索。各种书法流派的诞生、各种字体的出现、层出不穷的精品、代代涌现的大家,都是在探索中产生的。这是书法进步的动力。
◎ 进入现代,一些人已经不满足于以前的方式,进行了更大胆的探索。有的从字法本身入手,把汉字夸张变形分割肢解;有的从工具入手,不用宣纸用其它材料,不用毛笔用木棍,不用水墨用颜料或油彩;有的从书写过程入手,双手同时写,用脚或腋下夹着笔写,从纸的反面写,甚至先打一套拳再吼着写;有的从形式上入手,在拼接、粘贴、装裱上下功夫。所有这些,有的成功,有的不成功,但是无论成功与否,都给书法艺术增添了活力;无论是经验还是教训,都有益于艺术的进步。
◎ 比较起来,白煦水墨书法的探索是相当成功的。说他的探索成功的理由,留给大家在看他的书时体味吧。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快速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本站网友发表的所有内容,均为原作者的观点,不代表书艺公社的立场及价值判断。
网友发表评论须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各项有关法律法规;尊重网上道德,严禁发表侮辱、诽谤、教唆、淫秽内容;
承担一切因您的行为而直接或间接引起的法律责任;您在书艺公社论坛发表的言论,书艺公社有权在自身所属的网站、微信平台、自媒体等渠道保留、转载、引用或者删除;
参与论坛发帖及评论即表明您已经阅读并接受上述条款。

·版权所有2002-2019·书艺公社网(SHUFA.org) ·中国·北京·
Copyright 2002-2019 SHUFA.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电子邮件:shufa2008@126.com

甲骨汉字对应表 | 说文解字注速查表 | 繁简字转换表 | 干支公元对照表 | 岁时表 | 常用礼语 | 中国历代年号速查表
广告服务 | 联系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