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斋李平
发表于 2011-11-18 14:04
中国篆刻网当代精·典印风邀请展》》张钧《《
原斋李平
发表于 2011-11-18 14:05
中国篆刻网当代精·典印风邀请展》》张钧《《
原斋李平
发表于 2011-11-18 14:05
中国篆刻网当代精·典印风邀请展》》张钧《《
原斋李平
发表于 2011-11-18 14:06
中国篆刻网当代精·典印风邀请展》》张钧《《
原斋李平
发表于 2011-11-18 14:06
中国篆刻网当代精·典印风邀请展》》张钧《《
原斋李平
发表于 2011-11-18 14:06
中国篆刻网当代精·典印风邀请展》》张钧《《
原斋李平
发表于 2011-11-18 14:08
中国篆刻网当代精·典印风邀请展》》李健《《
原斋李平
发表于 2011-11-18 14:09
創作自解
——李健
雖有“雕蟲小技,壯夫不為”的古訓,但我更有“為生活而篆刻,為篆刻而生活”勇氣。篆刻是我每天生活中的一門必修課,我堅信:篆刻將伴我一生。
我相信篆刻創作需要瞬間的靈感閃現,但我更相信篆刻創作需要專業知識的積累,這或許就是人們所說的藝術創作需要情理兼融吧。我的篆刻創作應該是理多於情,每遇佳句妙語時,便有一種創作的衝動,頭腦中頓時閃現出各種印式來,但我並不急於奏刀,而是先把頭腦中的這些印式反復在紙上書寫,充分調動文字的各種構成手段,寫出多個印稿,最後撿出滿意者,上石、奏刀。因此,目前我的篆刻創作走的是相對穩定的漢印程式和小篆細朱文體系一路,而來自瞬間靈感的東西相對較少。當然,我也絕不願意將自己的篆刻創作就局限在這兩點上。因為曾經大量臨習過中山王 器文字,所以參照戰國古璽印式,或厚邊朱文、或細勁白文,創作了一批中山王文字印。這也算是我努力追求的另一類篆刻語言吧。
幾年前,曾撰文論中山王文字印的創作,言及中山王文字只適合朱文印的創作,在白文印中很難協調。然而近年所創作中山王文字印中,白文印已遠遠多於朱文印,說明中山王文字並非不適合白文印的創作,只是當時自己沒找到處理的辦法而己,實踐證明,將中山王文字引入到白文印的創作中是完全可行的。
戰國時的中山王國,其國雖小,但其文字非常獨特,瘦長清秀、挺拔剛勁,整體精勁奇麗。結體大多非常固定,長寬比例大約為三比一,重心多在字的上半部分,可謂上緊下松。而筆劃纖細圓轉,筆道的起收較為尖銳,垂筆甚長,有長袖欲舞之態,屬戰國古文字系列。所以我在治印時更多的參照便是戰國古璽印。現在有的人把它當作了小篆來處理在印章中,我認為這並不可取。
刀法是直接用以表現刻印技巧的關鍵。在創作朱文印時,我多採用細沖刀,為的是更好地表現中山王文字印挺拔、乾淨的線條特徵,而在創作白文印時,我又有意識有地以玉印的線質來展示中山王文字印線條的光潔、亮麗。偶爾還會輔以單刀,追求一種爽健的風格。
我想:將一種文字引入到印章中,並不是單純地將其從一種載體轉移到另一種載體中,成功的印人應該是將這種風格帶到印章中去,在遵循治印的一般規律的前提下,加入一些思變的基因,相信是會創造出更多更富藝術表現力的中山王文字印。
原斋李平
发表于 2011-11-18 14:10
中国篆刻网当代精·典印风邀请展》》李健《《
原斋李平
发表于 2011-11-18 14:14
中国篆刻网当代精·典印风邀请展》》李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