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编辑
发表于 2011-5-24 15:19
--展览作品欣赏--作品欣赏
网站编辑
发表于 2011-5-24 15:20
--展览作品欣赏--作品欣赏
网站编辑
发表于 2011-5-24 15:20
--展览作品欣赏--作品欣赏
网站编辑
发表于 2011-5-24 15:21
本帖最后由 网站编辑 于 2011-5-24 15:29 编辑
--展览作品欣赏--贾妮
一九八四年生,陕西省西安市人。现供职于北京荣宝斋画院,为范扬山水画名家工作室助教。
网站编辑
发表于 2011-5-24 15:21
本帖最后由 网站编辑 于 2011-5-24 15:30 编辑
--展览作品欣赏--古 琴 与 绘 画贾妮
古琴,亦称瑶琴、玉琴、七弦琴,中国最古老的弹拨乐器之一。古琴是在孔子时期就已盛行的乐器,到现在至少也有3000年以上的历史了,本世纪初才被称作“古琴”。琴的创制者有“昔伏羲作琴”、“神农作琴”、“舜作五弦之琴以歌南风”等说。作为追记的传说,可不必尽信,但却可看出琴在中国有着悠久的历史。古琴的神奇魅力,首先来自于琴器所特有的音色品质,而这些特有的音色效果又与琴的材质、形制、结构、髹漆等制作工艺有着直接的关系。而中国绘画是中国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根植于民族文化土壤之中。它不单纯拘泥于外表形似,更强调神似。它以毛笔、水墨、宣纸为特殊材料,建构了独特的透视理论,大胆而自由地打破时空限制,具有高度的概括力与想象力,这种出色的技巧与手段,不仅使中国传统绘画独具艺术魄力,而且日益为世界现代艺术所借鉴吸收。
中国传统文化,特别是中国文人的精神世界中,大自然始终占有特殊的位置。中国人总是在自然中,寻找自己心灵的归宿和感受上的深深契合,去彰显自己的胸襟情趣与人格。这种与现实生活中的心物交融的理念,也深深影响了中国古琴和中国绘画的形成与发展。在古琴和中国绘画中,有大量的作品都是歌颂大自然的,从花鸟虫鱼再到山水风光,千种变化、万种气象。把具体中的“气”抽象化,转而再把抽象中的“道”具体化,这种二位一体的形式,决定了中华民族崇高的宇宙总观“天人合一”的精神。而这种精神,在中国文化中,起决定性的地位。例如,老子说:“道大,天大,地大,人亦大。域中有四大,而人居其一焉。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一样。传统的中国人,始终保持着与道相一致。因为守道才能保直。这种主客共化,人与自然的同命运、共生存,具有其永恒的活力。在中国山水画的构图中很少有封闭的格局。画者在创作的时候,通常只对着一片近景进行刻画描摹,把画面局限在一个有限的范围之内,在山的上面或者后面露出大片的天空,使其开阔起来;在山的一边留下大片的,或一缕长长的白水,使其直通辽远的天际,让其深远起来。从密实的景中挪出空来,以显现其境界的“阔远”从而表达出“道”的面貌来。这些是,中国式构图的基本法则。在古琴音乐中,也是特别重视致“远”之道的,通过“远”来制造出意境。就实质上说,古琴音乐中的“远”与绘画中的“远”是完全相同,画是通过笔墨形迹来展示“远”的空间感,而琴则是通过乐音的运动与节律唤起“远”的空间感。这种“远”的空间感,正是由乐音的“虚”、“淡”、“静”所致。明徐上瀛在《谿山琴况》中说:“远以神行。无论是古琴还是传统绘画其主旨,都符合于中国哲学思想。它们所传达的是人对自然的关注。这种关注沁入了中国几千年来传统文化中“天人合一”的精神。而“天人合一”的思想观,即是传统中国人看待宇宙间万事万物的总指导,也是中国传统美学的总核心。
随着对中国传统艺术中古琴和绘画的研究的深入,也必然让我们对中国传统的艺术有了一个更加全面认识,可谓境界之高、玄妙所在,它超越视听,时而飘渺、灵现,神秘又不失高深的意境,带有中国哲学的痕迹,体会到那种高古、含蓄的美感。从而也从另一角度寄托了人们追求宁静,脱俗的人生哲学。又能够让人在宇宙天地之间呼吸到一缕来自心灵深处的令人遐思神往的清古幽香,也就是古琴与绘画的时代精神所在。
网站编辑
发表于 2011-5-24 15:22
--展览作品欣赏--作品欣赏
网站编辑
发表于 2011-5-24 15:22
--展览作品欣赏--作品欣赏
网站编辑
发表于 2011-5-24 15:23
--展览作品欣赏--作品欣赏
网站编辑
发表于 2011-5-24 15:24
--展览作品欣赏--作品欣赏
网站编辑
发表于 2011-5-24 15:24
--展览作品欣赏--作品欣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