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沙石 发表于 2010-11-15 12:25

董其昌的“信笔”指什么?

董氏《画禅室随笔》卷一·论用笔:“作书之法,在能放纵,又能攒捉。每一字中,失此两窍,便如昼夜独行,全是魔道矣。余尝题永师千文后曰:作书须提得笔起。自为起,自为结,不可信笔。后代人作书,皆信笔耳。信笔二字,最当玩味。吾所云须悬腕,须正锋者,皆为破信笔之病也。东坡书,笔俱重落。米襄阳谓之画字,此言有信笔处耳。” http://www.wenhuacn.com/shufa/article.asp?classid=42&articleid=3545

信笔二字,到底指什么?董其昌既然如此重视此二字,我们也不放过,仔细看看,看能不能挖点什么出来。

作为参考,另外找了点解释:

《汉典》:谓随手书写,不甚经意。 宋 苏轼 《答陈季常书》:“自山中归来,灯下裁答,信笔而书,纸尽乃已。” 清 赵翼 《瓯北诗话·黄山谷诗》:“ 东坡 随物赋形,信笔挥洒,不拘一格,故虽澜翻不穷,而不见有矜心作意之处。” 夏丏尊 叶圣陶 《文心》三一:“这又与漫无节制,信笔乱挥不同。”

淡然 发表于 2010-11-15 15:10

笔听你的话,不是你控制不了笔.你想写到什么样,就能写到什么样.

淡然 发表于 2010-11-15 15:16

笔听你的话,不是你控制不了笔.你想写到什么样,就能写到什么样.

金沙石 发表于 2010-11-18 10:37

谢谢淡然。我实在不太清楚他讲的什么。

今天看到王阳明一段话,似乎有点启发:

先生尝示学者曰:“吾始学书,对模古帖,止得字形。后举笔不轻落纸,凝思静虑,拟形于心,久之始通其法。既后读明道先生书曰:‘吾作字甚敬,非是要字好,只此是学。’既非要字好,又何学也?乃知古人随时随事只在心上学,此心精明,字好亦在其中矣。”
  ——《王阳明全集·年谱》

金沙石 发表于 2010-11-18 11:19

董其昌是明万历人,王阳明亦明人。明道先生即程颢(hào) 北宋(1032~1085)字伯淳,人称明道先生,原籍河南府(今河南洛阳)。王阳明可以算程门**,董其昌则崇尚王阳明心学。董其昌书名,略习书法者皆知,王阳明则名气很小。徐文长在评价王守仁的字时认为:“王羲之以书掩人,王守仁以人掩书”。董其昌此番书论,和王阳明所说的程颢“作字甚敬”,恐怕关系颇大。

野猪 发表于 2010-11-18 15:23

信笔就是,任笔而为,放任过程,不加控制,等等
亦即,书写动作无反馈。借用自动化术语,开环了。

盛唐之心. 发表于 2010-11-18 15:30

学书之初,信笔为魔;学书之中,信笔为惑;学书之后,信笔为神;三极之道也。取之以人伦:君子敬以直内,义以方外,敬义立而德不孤。用之以书道:信,不可为典要,为变所适,不可一也。

金沙石 发表于 2010-11-18 18:08

回复 6# 野猪


   很有意思。“无反馈”的?

金沙石 发表于 2010-11-18 18:34

本帖最后由 金沙石 于 2010-11-18 18:36 编辑

回复 7# 盛唐之心.


    非常谢谢盛唐。很有启发。“敬义”云云,正是程氏口头常说,“主一之謂敬”,与董氏所倡“不要信笔"正合。董氏所谓
“自起自结”,似正是此意,“吾道一以贯之”。至于第三种“信笔”,董其昌复生,也要点头。所谓“随心所欲而不逾矩”也。

盛唐之心. 发表于 2010-11-19 14:39

回复盛唐之心.


    非常谢谢盛唐。很有启发。“敬义”云云,正是程氏口头常说,“主一之謂敬”,与 ...
金沙石 发表于 2010-11-18 18:34 http://www.shufa.org/bbs/images/common/back.gif


    {:1_193:}
页: [1] 2
查看完整版本: 董其昌的“信笔”指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