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敬”看来即是“信笔”之“信”之反义。董氏曰,“作书须提得笔起。自为起,自为结,不可信笔。” 王阳明心学精髓,就是不单是要知,而且要知行合一,不只是心里那样“敬以直内”,还要“义以方外”,还要有同样的行动行为。书家到底如何才算“方外”,董氏似乎也已经说明:“作书须提得笔起。自为起,自为结”。 阳明讨论直内方外的片段: http://wenku.baidu.com/view/36c0410bf78a6529647d533e.html 董氏还说:
“作书,须提得笔起,不可信笔。盖信笔,则其波画皆无力。提得笔起,则一转一束处,皆有主宰“转束”二字,书家妙诀也。今人只是笔作主,未尝运笔。” 董氏还说:
“作书,须提得笔起,不可信笔。盖信笔,则其波画皆无力。提得笔起,则一转一束处,皆有主宰 ...
金沙石 发表于 2010-12-6 11:11 http://www.shufa.org/bbs/images/common/back.gif
中国书法的各个方面全在用心体会,体会不到,只停留在文字的表面,是无法进入到另一个世界的。如同人们对于生活,用心来生活,用心来体会,它存在于生活的方方面面,它包括每一个细节,如果做到了,生活才会光鲜生动,生命才会有别番的意义。这便是古人所说的“精”。至于“信”与“不信”完全取决于对事物的态度。对事物的理解也是有层次的,正所谓:上士闻道,勤而行之;中士闻道,若存若亡;下士闻道,大笑之,不笑不足以为道。他们心中的世界完全是不同的。
页:
1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