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66peng
发表于 2010-4-26 09:30
按王羲之文中“每览昔人兴感之由”中的“人”字,在陈花容的获奖作品中,恕本人眼拙,实在是看不出“人”来 ...
南江渔者 发表于 2010-4-17 11:24 http://www.shufa.org/bbs/images/common/back.gif此话有理!首先,作品本身也要得体,连基本的常识都不懂,怎么能获如此大奖呢?难道唱戏的,连基本功也不会,就能拿大奖?不是说一篇作品只看写的功夫,当然我不懂草书,不敢对此在作品的字妄加评价!
凡俑
发表于 2010-4-26 15:32
em1em1
龙潭上人
发表于 2010-4-27 13:10
无语·····························
hawdz
发表于 2010-4-27 13:45
真的不是“人”,是创新?
龟兔赛跑
发表于 2010-4-28 20:31
支持一下
黄记文
发表于 2010-4-30 10:43
面对书艺风潮摇弋的当今,
面对书论紊杂失旨的当今,
尽在不言中。
金恩楠
发表于 2010-4-30 23:06
事实证明了传统离我们越远我们就越期待传统,最后的结果是我们把传统缩的很小,面儿也很窄,仿佛传统能攥在 ...
杀手花花 发表于 2010-4-24 16:29 http://www.shufa.org/bbs/images/common/back.gif
大家要就作品论事
金恩楠
发表于 2010-4-30 23:08
不知道各位是针对他的年龄还是针对他的书法多点~~~~~~~~
挵墨仕 发表于 2010-4-22 13:20 http://www.shufa.org/bbs/images/common/back.gif
希望大家抛开其他因素,只关注作品本身。
金恩楠
发表于 2010-4-30 23:09
古风阵阵
--------陈花容先生获奖作品《兰亭有约》赏析
第三届兰亭奖已落下帷幕,那么这个作为当代中国书法的最高奖,其获奖作品必然是人们关注的焦点,陈花容先生的《兰亭有约》就这样走进了我的视线。
不仅仅因为作者仅仅是26岁就可以获得兰亭奖,更吸引我的是作品本身。
平复帖式的章草近年来似乎是继“中山王”、“楚简”、“铁线篆”等后的又一个热点,过去的几年中贵州吴勇先生以此面貌出现,在书坛刮起了一阵强烈的“平复”风。
陈花容先生此件作品也是取法平复帖,初看作品便觉有阵阵古风袭来,虽未亲临现场欣赏,,但通过图片可以感受到,作品用纸为长纤维宣纸,纸面纤维多,粗糙,贴进平复帖感觉上所表现出的感觉,作品撞针为书页手札式的组合。气象大却不失雅气。这件作品用笔熟练,节奏感强,气脉连贯又通畅,与古人气息相近,精神相通。书写内容为《兰亭有约》又与兰亭奖契合。
一幅作品不可能是完美的,我也就这件作品提出些个人的看法,与大家讨论。
作品这幅略显燥气,用笔、笔势雷同处较多,我觉得再次创作是有些地方应“沉”下来,温润一些,有缓有急。但这件作品看来,通篇感觉书写速度过快,快了就是势必会丢失很多东西,如“草法”、“细节”、“姿态”等等。另外收笔处几乎每字都相同,有些犀利,这样会使作品略显破碎。
这些是我的一些看法,与陈先生商榷。与网友讨论。
陈先生现在正值青年,精力充足,接下来还有很长的路要走。希望陈先生能在书法的道路上越走越远,把这次兰亭奖当做一个新的起点,继续向前。
金恩楠于慕云斋
门外汉2010
发表于 2010-5-15 10:02
现在书法这东西是圈里的人越看越舒畅,圈外的人越看越糊涂。是“走自己的路,让别人说去吧”呢?还是艺术服务大众呢?我看是有点“艺术服务于金钱”或是“艺术服务于评委了”。盲人骑瞎马,听口令走吧。:shutup:
页:
1
2
3
4
5
6
7
8
[9]
10
11